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曲藝

你最喜歡哪位京劇老生?

作者:由 xiaojiaotian 發表于 曲藝時間:2020-05-18

一、譚鑫培

譚鑫培老先生是京戲第二代演員(第一代是老三鼎甲那一代),按照梅先生的說法是老譚是京戲表演藝術總代表(當然還要加上楊小樓),雖然譚鑫培老先生僅僅留下了數張照片,7張半唱片,演出的中國史上第一部電影《定軍山》也早早遺失了,時至今日看過老譚先生表演的諸公也所存無幾,但是憑藉著眾多文字資料的表述,7張半唱片的悠揚婉轉,老譚先生依然是我心中的第一老生。

二、餘叔巖

老譚之後的老生應該就數餘叔巖老先生為繼了,綜合各方面餘叔巖先生都算是老生表演藝術的一個巔峰式的存在,18張半唱片段段經典,唱腔韻味深厚、回味無窮,以《伐東吳》為例,一段“憶昔當年長沙鎮”韻味醇厚無出其右者,只可惜因為年底較早餘叔巖先生也沒有留下更多音影片資料。

你最喜歡哪位京劇老生?

1936年蕭宅堂會《盜宗卷》餘叔巖飾張蒼(圖片來源網路)

三、馬連良

餘叔巖之後我認為就應算是馬連良、譚富英兩位老先生,個人認為應該是以馬連良老先生為首,聽音配像《硃砂進》一段“劉公道做事真膽大”的流水唱的瀟灑自如,真是好聽,在我淺薄的見識中,沒有發現比馬連良老先生唱的更瀟灑,更好聽的,馬連良先生留下的音影片資料相對較多,通過錄音及電影可以感受到的馬連良老先生表演中的舉重若輕,在看似平常,卻自帶精彩。

四、譚富英

初次知道譚富英先生是在少年百科全書四大鬚生的詞條當中,嘿、譚富英這個名字可真精神,這便是我對譚富英先生的首次印象。

初次聆聽譚富英先生的錄音,應該是盒裝的磁帶,內容是杜壽義演的《四郎探母》,不得不說初聽的我被李少春先生的唱折服了,無論是慢板時候的韻味,還是叫小番嘎調的挺拔,都深深的吸引了我,同時也期盼著譚富英先生的出場,畢竟是四大鬚生嘛,等到了見弟一折,隨著譚富英先生的出場,咦、這沒什麼呀,既沒有李少春先生的驚豔,也沒有周信芳先生的火爆,譚富英就是聲音寬亮、唱腔普通,不過是這樣嘛,這便是我第一次聆聽小譚先生錄音的感想,不過雖說初聽感覺普通,但是小譚先生的劇中演唱確使我記憶至今、難以忘懷。

初次聽譚富英先生整場大戲,應該是音配像《鼎盛春秋》,哎,不就是《伍子胥》嘛,我倒要看看所謂的四大鬚生有什麼了不起,隨著“豪傑打馬奔吳國”的悶簾導板,我便沉入了譚富英先生的演唱藝術世界,無法自拔了,無論是“未曾開言我心難過”二六的行腔,還是“子胥閥閱門楣第”的反西皮(值得一提的是小譚先生在唱到伍子胥呀,伍明輔啊,一句時“伍子胥呀”用了一個高腔,我認為十分到位,因為當時的情景,就是為了引起姬光注意,所以在提起自己的姓名時,理應提高音量),全劇伍子胥的表演結束在了“風吹雲散見虹霓”的高腔當中(當然後面還有打五將,也是伍子胥的活兒),一齣戲真是酣暢淋漓,四大鬚生譚富英真是名不虛傳啊,這便是我第一次聆聽小譚先生的整場大戲。

初次聆聽譚富英先生的老唱片,是偶然從網上下載到了譚富英先生的《擊鼓罵曹》“丞相委用恩非小”一段,現在查來應該是“29年的高亭唱片”,嗯,這嗓音真亮、真衝、可真好聽,這便是我對於年輕的譚富英先生的初次印象。

在我心中,譚富英先生嗓音寬亮,在唱段中並不追求飆高音的唱法,但是小譚先生的嗓音總給人一種富餘的感覺(還不同於劉鴻聲的水音),總感覺對於譚富英先生來說任何大腔,在高的翻高,都遊刃有餘,雖說初聽譚富英先生的唱段會給人一種普普通通的感覺,沒有餘叔巖先生的厚重韻味、沒有周信芳先生的火爆炸裂、沒有言菊朋先生的精巧典雅、沒有馬連良先生的瀟灑自若、也沒有楊寶森先生的寬厚悠揚,譚富英先生的唱腔總是顯得普普通通,但是在這普通的演唱中總能夠讓我流連忘返,難以自拔,這也許就是譚富英先生的魔力吧。

推薦幾齣譚富英先生的錄音:

第一齣一定要說一說1956年香港實況《二進宮》,這齣戲給人第一個感覺就是,裘盛戎先生的嗓音真衝啊,從“大人請”一句悶簾叫頭,就贏得了滿堂彩,這場裘盛戎先生真是牟上了,不過這時候就看出譚富英先生的功力了,一句“千歲請”絲毫不弱於裘先生,譚先生也有點牟上了,在這火爆的開場中,譚裘兩位先生依次吟唱,無論是唱腔、嗓音狀態還是現場氣氛,都出奇的好,在加上羅慧蘭的李豔妃,絕對值得一聽,只可惜網上放出的錄音殘缺結尾。

46年譚富英先生、程硯秋先生《武家坡》實況也非常值得一聽,兩位藝術家都是藝術上的盛年,水平相當,工力悉敵,十分精彩,不過網上的錄音同樣殘缺結尾。

《朱痕記》是譚富英先生和李世擠先生合作的靜場錄音,無論是前面的反調,還是最後的慢板,我感覺都是譚富英先生晚年靜場錄音的精品,特別是最後慢板中“好一似刀割肉箭把心穿”的唱腔,還有“又只見一輪日墜落西山”的唱腔,真是已臻化境,無論是前者或者後人,都沒能唱出這種意境。

當然譚富英先生還有很多經典劇目唱段都有錄音留下,就不一一列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