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曲藝

傳心法要(二)

作者:由 觀月 發表于 曲藝時間:2017-06-21

傳心豈如會目

情識心是妄心

問:從上來皆雲“即心是佛”, 未審即那個心是佛?

師雲:你有幾個心?

雲:為復即凡心是佛、即聖心是佛?

師雲:你何處有凡聖心耶?

雲:即今三乘中說有凡聖,和尚何得言無?

師雲:三乘中分明向你道“凡聖心是妄”,你今不解,反執為有,將空作實,豈不是妄?妄,故心迷。但除卻凡情聖境,心外更無別佛。祖師西來,直指一切人全體是佛,汝今不識,執凡執聖,向外馳騁,還自迷心,所以向汝道即心是佛,一念情生即墮異趣,無始以來不異今日,無有異法,故名成等正覺。

雲:和尚所言即者,是何道理?

師雲:覓什麼道理?才有道理,便即心異。

雲:前言無始以來不異今日,此理如何?

師雲:只為覓故,汝自異他。汝若不覓何處有異?!

雲:既是不異,何更用說即?

師雲:汝若不認凡聖,阿誰向汝道即?即若不即,心亦不心,可中心即俱忘,阿你更擬向何處去?

※※※

問:妄能障自心,未審而今以何遣妄?

師雲:起妄遣妄亦成妄。妄本無根,只因分別而有,你但於凡聖兩處情盡,自然無妄,更擬若為遣它,都不得有纖毫依執。名“我舍兩臂必當作佛”。

雲:既無依執,當何相承?

師雲:以心傳心。

雲:若心相傳,云何言心亦無?

師雲:不得一法,名為傳心,若了此心,即是無心無法。

雲:若無心無法,云何名傳?

師雲:汝聞道傳心,將謂有所得也?所以祖師雲:“認得心性時,可說不思議,了了無所得,得時不說知。”此事若教汝會,何堪也?

※※※

問:只如目前虛空,可不是境?豈無指境見心乎?

師雲:有什麼心教汝向境上見?設汝見得,只是個照境的心。如人以鏡照面,縱然得見眉目分明,元來只是影像,何關汝事?

雲:若不因照,何時得見?

師雲:若也涉因,常須假物,有什麼了時?汝不見他向汝道“撒手似君無一物,徒勞謾說數千般”。

雲:他若識了,照亦無物耶?

師雲:若是無物,更何用照?你莫開眼囈語去。

※※※

上堂雲:百種多知,不如無求最第一也,道人是無事人,實無許多般心,亦無道理可說,無事散去。

修行只在無心

問:如何是世諦?

師雲:

說葛藤作什麼?本來清淨,何假言說問答。但無一切心,即名“無漏智”,汝每日行住坐臥一切言語,但莫著有為法,出言瞬目,盡同無漏。如今末法向去,多是學禪道者,皆著一切聲色,何不如我心心同虛空去,如枯木石頭去,如寒灰死火去,方有少分相應。若不如是,他日盡被閻老子栲你在。

你但離卻有無諸法,心如日輪常在虛空,光明自然不照而照,不是省力的事。到此之時無棲泊處,即是“行諸佛行”,便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此是你清淨法身,名為阿耨菩提。若不會此意,縱你學得多知、勤修苦行、草衣木食,不識自心盡名邪行,定作天魔眷屬,如此修行當復何益?

志公雲,“佛本是心作,那得向文字中求。”饒你學得三賢四果十地滿心,也只是在凡聖內坐,不見道“諸行無常,是生滅法”、“勢力盡,箭還墜,招得來生不如意,怎似無為實相門,一超直入如來地”?為你不是如麼人,須要向古人建化門廣學知解。志公雲:“不逢出世明師,枉服大乘法藥。”

你如今一切時中,行住坐臥,但學無心,久久須實得。為你力量小,不能頓超,但得三年五年或十年,須得個入頭處,自然會去。為汝不能如是,須要將心學禪學道,佛法有什麼交涉?故云,“如來所說,皆為化人”,如將黃葉為金止小兒啼,決定不實。若有實得,非我宗門下客。且與你本體有什麼交涉。故經雲,“實無少法可得,名阿耨菩提”,若也會得此意,方知佛道俱錯,本來清淨皎皎地,無方圓、無大小、無長短等相,無漏無為,無迷無悟。“了了見,無一物,亦無人,亦無佛,大千世界海中漚,一切聖賢如電拂,一切不如心真實。”法身從古至今,如佛祖一般,何處欠少一毫毛。

既會如是意,大須努力盡今生去。出息不保入息!

解經不是修持

問:六祖不會經書,何得傳衣為祖,秀上座是五百人首座,為教授師,講得三十二本經論,云何不傳衣?

師雲:為他有心,是有為法,所修所證將為是也,所以五祖付六祖。六祖當時只是默契得,密授如來甚深意,所以付法與他。汝不見道“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若會此意,方名出家兒,方好修行。若不信,云何明上座走來大庾嶺頭尋六祖,六祖便問:“汝來求何事,為求衣,為求法?”明上座雲:“不為衣來,但為法來。”六祖雲:“汝且暫斂念,善惡都莫思量。”明乃稟語。六祖雲:“不思善,不思惡,正當如麼時,那個是明上座的本來面目?”明於言下忽然默契,便禮拜雲:“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某甲在五祖會中,枉用三十年功夫,今日方省前非。”六祖雲:“如是。”到此之時,方知祖師西來,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不在言說。豈不見阿難問迦葉雲:“世尊傳金襤外,別傳何物。”迦葉雲:“去倒門前剎竿著。”此便是祖師之標榜也。甚深阿難三十年為侍者,只為多聞智慧,被佛訶雲:“汝千日學慧,不如一日學道。”若不學道,滴水難消。

《黃檗斷際禪師宛陵錄》

一心與六度萬行

裴相公問師曰:山中四五百人,幾人得和尚法?

師雲:得法者莫測其數,何故?道在心悟,豈在言說!言說只是化童蒙耳。

※※※

問:如何是佛?

師雲:即心是佛,無心是道。但無生心、動念、有無、長短、彼我、能所等心,心本是佛,佛本是心。心如虛空,所以雲佛真法身猶若虛空,不用別求,有求皆苦。設使恆河沙劫行六度萬行,得佛菩提,亦非究竟。何以故?為屬因緣造作故,因緣若盡,還歸無常。所以雲,“報化非真佛,亦百說法者。”但識自心,無我無人,本來是佛。

※※※

問:聖人無心即是佛,凡夫無心,莫沉空寂否?

師雲:法無凡聖,亦無沉寂。法本不有,莫作無見;法本不無,莫作有見。有之於無,盡是情見。猶如幻翳。所以雲,“見聞如幻翳,知覺乃眾生”。祖師門中只論息機忘見,所以忘機則佛道隆,分別則魔軍熾。

※※※

問:心既本來是佛,還修六度萬行否?

師雲:

悟在於心,非關六度萬行。六度萬行盡是化門接物度生邊事。設使菩提、真如、實際、解脫、法身、直至十地、四果聖位,盡是度門,非關佛心,心即是佛,所以一切諸度門中,佛心第一。

但無生死煩惱等心,即不用菩提等法,所以道,“佛說一切法,為度一切心,我無一切心,何用一切法。”從佛至祖,並不論別事,唯論一心,亦云一乘。所以十方諦求更無餘乘,“此眾無枝葉,唯有一真實”,所以此意難信。達摩來此土,至魏梁二國,只有可大師一人密信自心,言下便會即心是佛。

身心俱無是名大道。大道本來平等,所以深信含生同一真性,心性不異,即性即心,心不異性,名之為祖,所以雲,“認得心性時,可說不思議”。

取相皆是虛妄

問:佛度眾生否?

師雲:實無眾生如來度者,我尚不可得,非我何可得。佛與眾生皆不可得。

雲:現有三十二相及度眾生,何得言無?

師雲:“凡有所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佛與眾生,盡是汝作妄見。只為不識本心,謾作見解,才作佛見,便被佛障;作眾生見,被眾生障;作凡、作聖、作淨、作穢等見,盡成其障。障汝心故,總成輪轉,猶如獼猴放一捉一,無有歇期,一等是學。直須無學、無凡無聖、無淨無垢、無大無小、無漏無為,如是一心中,方便勤莊嚴,聽當學得三乘十二分教,一切見解,總須舍卻。所以,除去所有,唯置一床寢疾而臥,只是不起諸見,無一法可得,不被法障,透脫三界凡聖境域,始得名為出世佛。所以雲“稽首如空無所依出過外道”。心既不異,法亦不異;心既無為,法亦無為。萬法盡由心變,所以“我心空故諸法空,千品萬類悉皆同”,盡十方空界同一心體,心本不異,法亦不異。只為汝見解不同,所以差別。譬如諸天共寶器食,隨其福德飯色有異。十方諸佛實無少法可得,名為阿耨菩提。只是一心,實無異相,亦無光彩,亦無勝負。無勝故無佛相,無負故無眾生相。

雲:心既無相,豈得全無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化度眾生耶?

師雲:三十二相屬相,“凡有所相皆是虛妄”;八十種好屬色,“若以色見我,是人行邪道,不得見如來”。

※※※

問:佛性與眾生性為同為別?

師雲:性無同異,若約三乘教,即說有佛性、有眾生性,遂有三乘因果,即有同異。若約佛乘及祖師相傳,即不說如是事,唯指一心,非同非異,非因非果,所以雲,“唯此一乘道,無二亦無三,除佛方便說。”

有見即是障礙

問:無邊身菩薩為什麼不見如來頂相?

師雲:

實無可見,何以故?無邊身菩薩便是如來,不應更見。

只教你不作佛見、不落佛邊,不作眾生見、不落眾生邊,不作有見、不落有邊,不作無見、不落無邊,不作凡見、不落凡邊,不作聖見、不落聖邊。但無諸見,即是無邊身。若有見處,即名外道。

外道者樂於諸見,菩薩於諸見而不動。如來者即諸法如義。所以雲,“彌勒亦如也,眾聖賢亦如也”。如即無生,如即無滅,如即無見,如即無聞。如來頂即是圓見,亦無圓見,故不落圓邊,所以佛身無為,不墮諸數,權以虛空為喻。“圓同太虛,無欠無餘”。等閒無事,莫強辨他境,辨著便成識。所以雲,“圓成沉識海,流轉若飄蓬”。只道我知也,學得也,契悟也,解脫也,有道理也,強處即如意,弱處即不如意,似這個見解,有什麼用處?我向汝道,等閒無事,莫謾用心,不用求真,唯須息見。所以內見外見俱錯,佛道魔道俱惡。所以文殊暫起二見,貶向二鐵圍山。

文殊即實智,普賢即權智。權實相對治,究竟亦無權實,唯是一心。心且不佛、不眾生,無有異見。才有佛見,便作眾生見。有見無見、常見斷見、便成二鐵圍山,被見障故。

祖師直指一切眾生本心本體本來是佛,不假修成,不屬漸次,不是明暗。不是明,故無明;不是暗,故無暗;所以無無明亦無無明盡。入我此宗門,切須在意,如此見得,名之為法見法故;名之為佛,佛法俱無;名之為僧,喚作無為僧;亦名一體三寶。夫求法者,不著佛求、不著法求、不著眾求,應無所求。不著佛求,故無佛不著法求,故無法;不著眾求,故無僧。

※※※

問:和尚見今說法,何得言無僧亦無法?

師雲:汝若見有法可說,即是“以音聲求我”。若見有我,即是處所。法亦無法,法即是心。所以祖師雲,“付此心法時,法法何曾法,無法無本心,始解心心法”。“實無一法可得,名坐道場”。道場者只是不起諸見,悟法本空,喚作空如來藏。“本來無一物,何處有塵埃”。若得此中意,逍遙何所論。

※※※

問:本來無一物,無物便是否?

師雲:無亦不是,菩提無是處,亦無無知解。

即心是佛

問:何者是佛?

師雲:汝心是佛,佛即是心,心佛不異,故云“即心即佛”,若離於心,別更無佛。

雲:若自心是佛,祖師西來如何傳授?

師雲:祖師西來,唯傳心佛,直指汝等心本來是佛,心心不異,故名為祖,若直下見此意,即頓超三乘一切諸位。本來是佛,不假修成。

雲:若如此十方諸佛出世,說於何法?

師雲:十方諸佛出世,只共說一心法,所以佛密付與大迦葉。此一心法體,盡虛空遍法界,名為諸佛理。論這個法,豈是汝於言句上解得他,亦不是於一機、一境上解得他,此意唯是默契得。這一門名為無為法門,若欲會得,但知無心、勿悟即得。若用心擬學取,即轉遠去。若無歧路心、一切取捨心,心如木石,始有學道分。

雲:如今現有種種妄念,何以言無?

師雲:妄本無體,即是汝心所起。汝若識心是佛,心本無妄,那得起心更認於妄?汝若不生心動念,自然無妄。所以雲“心生則種種法生,心滅則種種法滅”。

雲:今正妄念起時,佛在何處?

師雲:汝今覺妄起時,覺正是佛。可中若無妄念,佛亦無。何以如此?為汝起心作佛見,便謂有佛可成;作眾生見,便謂有眾生可度。起心動念,總是當見處。若無一切見,佛有何處所?如文殊才起佛見,便貶向二鐵圍山。

雲:今正悟時,佛在何處?

師雲:問從何來?覺從何起?語默動靜,一切聲色盡是佛事,何處覓佛?不可更頭上安頭,嘴上加嘴。但莫生異見,山是山,水是水,僧是僧,俗是俗,山河、大地、日月、星辰總不出汝心,三千世界,都來是汝個自己,何處有許多般?心外無法,滿目青山。虛空世界,皎皎地無絲毫許與汝作見解,所以一切聲色,是佛之慧目。法不孤起,仗境方生,為物之故,有其多智。終日說何曾說,終日聞何曾聞,所以釋迦四十九年說,未曾說著一字。

雲:若如此,何處是菩提?

師雲:菩提無是處。佛亦不得菩提,眾生亦不失菩提,不可以身得,不可以心求,一切眾生即菩提相。

雲:如何發菩提心?

師雲:菩提無所得,當今但發無所得心,決定不得一法,即菩提心。菩提無住處,是故無有得者,故云,“我於燃燈佛處,無有少法可得,佛即與我授記”。明知一切眾生本是菩提,不應更得菩提。你今聞發菩提心,將謂一個心學取佛去?唯擬作佛,任你三胝劫修,亦只得個報化佛,與你本源真性佛有何交涉?故云,“外求有相佛,與汝不相似。”

※※※

問:本既是佛,那得更有四生六道種種形貌不同?

師雲:諸佛體圓,更無增減,流入六道處處皆圓,萬類中個個是佛。譬如一團水銀,分散諸處,顆顆皆圓;若不分時,只是一塊。此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種種形貌,喻如屋舍,舍驢屋入人屋,舍人身至天身,乃至聲聞、緣覺、菩薩、佛屋,比是汝取捨處,所以有別。本源之性何得有別?!

無心是牢強精進

問:諸佛如何行大慈悲,為眾生說法?

師雲:佛慈悲者,無緣故,名大慈悲。慈者,不見有佛可成;悲者,不見有眾生可度。其所說法,無說無示。其聽法者,無聞無得。譬如幻士為幻人說法。這個法,若為道我從善知識言下領得、會也悟也,這個慈悲,若為汝起心動念學得他見解,不是自悟本心,究竟無益。

※※※

問:何者是精進?

師雲:身心不起,是名第一牢強精進。才起心向外求者,名為歌利王愛遊獵去。心不外遊即是忍辱仙人。身心俱無,即是佛道。

※※※

問:若無心行此道得否?

師雲:無心便是行此道,更說什麼得與不得,且如瞥起一念便是境。若無一念,便是境忘心自滅,無復可追尋。

※※※

問:如何是出三界?

師雲:善惡都莫思量,當處便出三界。如來出世,為破三有。若無一切心,三界亦非有。如一微塵破為百分,九十九分是無一分是有,摩訶衍不能勝出,百分俱無,摩訶衍始能勝出。

標簽: 師雲  菩提  眾生  所以  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