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曲藝

各位怎麼看待京劇流派的失傳?

作者:由 無名氏 發表于 曲藝時間:2022-06-13

各位怎麼看待京劇流派的失傳?無名氏2022-06-13 08:45:11

流派的消亡要從流派的創立說起。

創立一個流派的要求是: 創始人功力非凡且有所建立,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舉個例子,孟小冬得餘頗正,但自己的東西不多,有前者無後者,故不成派,只能算餘派傳人。楊寶森把餘派的腔磨的更深,且形成了自己沉鬱悲涼的風格,故楊能創派。

流派的特色來自於宗師們的非凡天賦,如譚富英,尚小云。同時依託於他們個人魅力,代表如馬連良。還和個人性格和遭遇有關,如梅的中庸平和,楊的懷才不遇。很多流派的出現並非是大師們刻意去創,而是其嗓音特色,個人氣質的自然流露。

而這些都沒法複製。餘叔巖學老譚創餘派,譚富英,楊寶森學餘創新譚,楊派,但譚餘一派的神一直在。

換言之,問題不是老的流派逐漸消亡,而是沒有出現新的流派。

因為在創新中才能真正繼承。問渠那得清如許,唯有源頭活水來。只有新的流派出現,老流派的神才能保留下來。因為新流派不會是無源之水。

可是現在京劇水平整體下滑,藝術變成了模仿,在一潭死水中繼承,結果必定是代際遞減,直至消亡。

上面的禾小樹先生/女士,稱流派不是京劇發展必須的,我不大同意。京劇是板腔體,給演唱者非常大的發揮空間,流派產生可謂京劇內在體制決定的。譚富英先生曾說過,京劇其實就是你化我,我化你。意指一句唱腔往往是多人共同創造的,在長期舞臺磨合中產生。所以任何一個流派消亡其實都是損失,除非它被其他流派消化吸收了。崑曲是曲牌體,故其沒有流派,只有地域之分,同一地域唱的不同只有對錯之分。

標簽: 流派  京劇  餘派  消亡  譚富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