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詩詞

故鄉:永遠也回不去的愁

作者:由 琳玲 發表于 詩詞時間:2021-05-07

故鄉:永遠也回不去的愁

一生痴絕處,無夢到徽州。

徽州人都知道一句諺語: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二三歲,往外一丟。

徽州還有一句俗話:徽州人,打死不離家門口。不是徽州人是無法理解這句話的意思的。

在我離開那片土地的時候,我還不知道故鄉一詞是有多麼深遠的含義。從此,鄉愁便成了一棵沒有年輪永不老去的樹。

記憶中的故鄉永遠都是那麼寧靜,彷彿置身於世外桃源。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從那狹小的窗戶間照射進來的時候,樓下雞窩裡的公雞便開始打鳴了,一聲高過一聲,一浪高過一浪,然後遠近交替,層層疊疊,永不止歇,即使你再困的睜不開眼也已經毫無睡意了。

站在門前的石階上,可以看到遠處翠綠的山巒起伏,綿延不絕,呼吸著早晨最清新的空氣,心中沒有一點雜念,在靜謐中感受著山的恬靜與美好,恍惚間依稀可以聽到小河裡溪水潺潺奔流不止的聲音,那是世上最美妙的樂章,這時你整個人便與這山與這水融為一體了。

在外人看來,那是一片廣袤貧瘠而又神秘的土地。那裡的人很是純樸,語言一句也不通,他們依舊過著很原始的生活。那個時候,交通還沒有現在這麼發達,很少有外人進來,偶爾進來一個兩個,便如同看西洋景一樣的觀看著,好像可以透過他們就能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麼樣的了。

炊煙裊裊,大人們開始了一天的繁忙。早飯過後,外婆便揹著竹簍,拿著鋤頭準備上山了。地一般都在幾里之外,再遠的甚至有十幾裡。每塊土地都只有巴掌大小,外婆常常一個上午要去兩三處地頭,活幹的不多,都在來回的路上耽擱了。這在大山外面那些平原地帶的人眼裡是怎麼也無法理解的。

山裡人多地少,自己種的糧食是養活不了一家老少的。外婆常常會去山邊或是河邊挖一小塊地,地不大,種幾根南瓜,或是灑一點芝麻,抑或是一些花生,每每只是夠吃兩三次罷了。我們平常的糧食主要還是靠國家供應的,一百斤糧食米麵搭配,有時還會有雜糧。沒有辦法,只好想著法的做出各種美食,便成了獨具一格,別有風味的徽菜了。

故鄉:永遠也回不去的愁

逢年過節的時候,外婆就會蒸一天的饅頭。每個時節做的食材也不一樣,除了端午包粽子,其他的時候都會蒸饅頭米包。

我最愛的莫過於過年時候吃的米餃了,那時還很少有肉,用菠菜豆腐做餡,把米舂成粉再用開水和好,我是不會做的,我就看著外婆把一團團的小粉球拍拍拍,最後拍成了薄薄的皮,然後包成餃子,放在大鍋裡用大火蒸熟,這時,一屜屜的餃子就端出來了。

因為一年只做這一次,所以通常都會做很多放著,等到第二天的時候,外婆就會用油再煎一下,煎到兩面發黃,那餃皮吃起來就會香香脆脆的,這時的米餃是最好吃的了,可惜外婆走後我就再也沒吃過這樣的美食了。

過年的時候,家家都會殺豬。把肉都醃了起來,山裡人最會做的就是醃火腿了,把豬腿整個埋在大缸的最下面,上面壓著一層一層整頭的豬肉,到了來年梅雨季節過後,這時夏天到了,雨也少了,陽光正好,就把缸裡的火腿拿出來掛在牆上放在太陽底下曬著。第一年的火腿是不吃的,一般都是兩三年的火腿才拿來吃,聽說曬了三年的火腿不用火燒直接就可以拿來吃,我沒有嘗試過,但是火腿燉筍乾,那是山裡人招待客人最好的美食了。

除了醃肉,就屬各種乾菜了。古時徽州人常常外出做生意,女人們就把新鮮的菜做成了菜乾,這樣就可以吃一整年了。

臘八的時候,家家都會煮粥。我們那的臘八粥與別處不同,是用各種菜乾加上鹹肉還有筍乾油乾絲等等熬製煮成的,非常的香也非常好吃。我常常問外婆,為什麼這個粥一年只能吃這一次呢?外婆回我說:少吃才能多滋味,這樣你才會盼著明年過年趕快到來,才能快快長大呀!

故鄉:永遠也回不去的愁

後來,外婆不在了,外婆做的各種美食還依舊停留在我的唇角,我卻很少再回去了。

一天,鄰居家的友人告訴我說,我們住的老宅被拆了,以後要看老宅要去杭州看了。我趕緊問他為什麼要去杭州看,他說老宅裡拆下來的碎件都賣到杭州去了,那些石板,窗花,房梁能用的都賣了,除了去杭州看看那些零碎部件,就只能在照片上看看了。自此,我心中最後的念想也沒有了。

物是人非,除了山依舊還是那座山,就連門口的小河都早已經變了樣,我還能回到哪兒去呢?我只能在外婆的墳前默默坐會兒,遙想當年的種種,我再也回不去那個魂牽夢縈的地方了。

故鄉:與我而言,是永遠也無法回去的愁了。

標簽: 外婆  徽州  火腿  時候  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