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詩詞

觀唐習律90|於武陵詩中的兩棵樹,比興之法有不同

作者:由 老街味道 發表于 詩詞時間:2021-12-30

前言

於武陵,晚唐詩人, 辛文房《唐才子傳》卷八記載:

武陵,名鄴,以字行,杜曲人也。大中時,嘗舉進士,不稱意,攜書與琴,往來商洛、巴蜀間,或隱於卜中,存獨醒之意。避地嘿嘿,語不及榮貴,少與時輩交遊。嘗南來至瀟湘,愛汀洲芳草,況是古騷人舊國,風景不殊,欲卜居未果,歸老嵩陽別墅。詩多五言,興趣飄逸多感,每終篇一意,策名當時,集一卷,今傳。

於鄴,字武陵, 以字行於世,因此很多人知道他的字,不熟悉其名。 大中年間曾經參加進士考試,可以名落孫山。

在其詩中,有兩首寫“樹”的五律,用比興之法抒發其懷才不遇之恨。

一、《贈賣松人》

入市雖求利,憐君意獨真。

欲將寒澗樹,賣與翠樓人。

瘦葉幾經雪,淡花應少春。

長安重桃李,徒染六街塵!

這首詩寫得是賣松人,其松如和氏之璧,惜無識者,其人如獻璧和氏,屢次獻璧不成,只好“抱其璞而哭於楚山”。

翠樓之人,只愛桃李妖媚之態,不愛松之高潔。而賣松人不合時宜,不知道市場的需求,自然被冷落。

詩人透過賣松人的遭遇,諷喻當權者對於高潔志士視而不見,是文人常見的懷才不遇的表達方式。

和氏璧雖然被兩任楚王忽視,但是第三位楚王慧眼識玉,終有見天日的時候。但是於武陵似乎終身未第。

這首詩用比興之法,有兩個人,一棵樹。贈詩的是局外人,賣松人是自比,其實松也是自比,這裡有兩重比喻。自己即是那個不懂市場需求的賣松人,也是那棵具有高潔品格卻不受賞識的松樹。

觀唐習律90|於武陵詩中的兩棵樹,比興之法有不同

二、《山上樹 》

於武陵另有一首寫樹的五律,這首詩也用比興之法,詩中也有人,也有樹。但是這首詩中,人是局外人,樹是自比。

詩云:

日暖上山路,鳥啼知幾春。忽逢幽隱樹,如見獨醒人。石冷開常晚,風多落亦頻。樵夫應不識,歲久伐為薪。

詩中所見,詩中所思,都是“人”的感受。

詩中所寫“幽隱樹”,才是所比喻的懷才不遇之人。獨醒人出自屈原《漁父》:

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

詩人把山中之樹,比作屈原,其實就是把懷才不遇的人比作屈原。

張九齡有《感遇》詩云“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可惜山中樹的結局很悲慘,並沒遇到欣賞他的美人,而是遇到了無知的樵夫,被看成了木柴燒火了。

觀唐習律90|於武陵詩中的兩棵樹,比興之法有不同

三、《匣中琴 》

類似的主題,可以用不同的詠物詩來表達,除了兩棵樹以外,於武陵還有一首詩寫琴。

世人無正心,蟲網匣中琴。何以經時廢,非為娛耳音。獨令高韻在,誰感隙塵深。應是南風曲,聲聲不合今。

這個琴之所以空鎖匣中,是因為彈不出“娛耳音”。其含義猶是“長安重桃李”之意,古琴不合時宜。劉長卿曾有《聽彈琴》詩云:

泠泠七絃上,靜聽松風寒。古調雖自愛,今人多不彈。

於武陵的南風曲即劉長卿的古調,雖有高韻,奈何今人不喜歡,之後閒置於蟲網纏繞的琴匣中。

於武陵這首詩,差不多把劉長卿的這首五絕拉長,改寫成了五律。

觀唐習律90|於武陵詩中的兩棵樹,比興之法有不同

四、布衣人

於武陵屢次名落孫山,眾生布衣,在其詩中多次提到自己科舉失意之事。例如這首《歲暮還家》

東西流不駐,白日與車輪。殘雪半成水,微風應欲春。

幾經他國歲,已減故鄉人。回首長安道,十年空苦辛。

十年苦辛,落拓長安,歸鄉以後,已有故人辭世。這首詩寫光陰空逝,求仕無門。

《秋夜達蕭關》中寫道:

擾擾浮樑路,人忙月自閒。去年為塞客,今夜宿蕭關。

辭國幾經歲,望鄉空見山。不知江葉下,又作布衣還。

又作布衣還。可知幾次出門求仕,幾次失意而歸。

《別故人》詩云:

行子與秋葉,各隨南北風。雖非千里別,還阻一宵 同。

過盡少年日,尚如長轉 蓬。猶為布衣客,羞入故關中。

過盡少年日,尚如長轉蓬。人已經不年輕了,但是“猶為布衣客”,因此羞於歸鄉。

在多次科場失意,之後,於武陵也起了歸隱之心,《春過函谷關》詩云:

幾度作遊客,客行長苦辛。愁看函谷路,老盡布衣人。

歲遠關猶固,時移草亦春。何當名利息,遣此絕徵輪。

韶華不再,老盡布衣之人。因此詩人感嘆,是不是應該放下了呢,何當名利息,遣此絕徵輪。

觀唐習律90|於武陵詩中的兩棵樹,比興之法有不同

結束語

科舉,幾乎是古代文人唯一的理想。但是唐朝的科舉,並不公平,有人推薦就容易一些,無人推薦或者所託非人,可能就名落孫山了,例如大詩人孟浩然也和於武陵一樣,終生未仕。

結束時,依照慣例作詩一首為今天作業,《遊採石磯》:

太白騎鯨處,憑風古戰場。燃犀尋異夢,捉月對蒼茫。

鳥路隨雲遠,鄉關隔海長。虞公亭下過,寂寞野花香。

@老街味道

觀唐習律89|陸龜蒙皮日休並稱皮陸,相互次韻唱和堪比元白

標簽: 武陵  布衣  這首  詩云  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