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歷史

為何古代戰馬多被閹割?

作者:由 葛巾 發表于 歷史時間:2017-09-28

為何古代戰馬多被閹割?薩拉2021-08-28 23:18:23

這個我有血淚體會。

幾年前和朋友去青海湖邊玩,租了牧民的馬打算溜達到湖邊。

一開始騎著高頭大馬在油菜花田間的小路上,邊走邊拍拍照還是很愜意的。

壞就壞在我騎的這匹馬是這一片最高大的一匹公馬。

從來沒騎過馬的我,對這種雄性生物的爭強好勝毫無概念,完全不瞭解。

就在我們溜達著往前走的時候,後面來了一對兒騎著馬的小情侶,男的應該也是第一次騎馬,很興奮,一直讓他的馬小跑前進。

因為男的太咋呼了,當時在前方的我就回頭,眼睜睜看著這個男的騎著一匹中等大小的馬,從我面前跑過。

這一過完了。

我騎的這匹馬立刻小跑了起來,超過了對方。作為一個菜鳥,當時的我還沒反應過來是怎麼回事,就有點懵。

這時對方的馬立刻開始加速,超過了我的馬。

於是我胯下的這匹馬蹭地又提速跑到了前頭。

另一匹馬不甘落後也跟了上來。

於是兩匹馬開始你追我趕在草原上風馳電掣的往前狂奔。

這時我已經明白了到底是怎麼回事了。

但他媽的老子不會騎馬呀!!!

一路都是高分貝尖叫!

等牧民大姐追上來的時候,我和馬已經甩開大部隊跑到青海湖邊上了。

謝天謝地,我這個菜鳥,一手抓馬鞍,一手抓墨鏡,竟然沒被摔下去!

後面的行程雖然很愉快,但我這輩子都忘不了那匹大眼睛了。

為何古代戰馬多被閹割?李雷2021-08-28 19:56:10

事實上,不只是戰馬,普通馬一樣要閹割。

至少在《周禮》中就專門記錄了馬的閹割,這可能是中國古代牲畜閹割最早的記錄,《周禮》中有夏官要進行“攻特”,“攻”是閹割的意思(不過今天這個字好像有了其他的意味),“特”是指馬駒。

馬閹割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作用

1,便於馴化

閹割的馬性情溫和。而沒有閹割的話,是非常暴躁,這對於馬的管理是十分不便的,尤其是戰馬。

2,控制發情

馬等家養動物一般是春季發情,而一旦發情,往往表現出攻擊行為,不僅不受控制,還容易傷人。

且一旦處於發情,會導致很多人提到的公馬去追母馬進行繁殖,這就有點尷尬了,真打著仗,公馬去追母馬去了。

3,便於育種

動物馴養過程的一大特點就是擇優去繁殖。

其實,絕大多數公馬是不適合作為種馬的,如果不進行閹割,馬群亂交,會導致群體的素質參差不齊。

因此養馬過程必須選擇身體素質特別優秀的馬進行繁殖,其他的馬就被剝奪了繁殖。

順便說,在當今,這已經是基本操作了,就是很多公畜基本終身沒有繁殖後代的可能。

為何古代戰馬多被閹割?墨子連山2021-11-07 00:17:14

看來你對自然演化的力量一無所知,千萬別以為吃草的動物就溫順,人家只是不吃肉,但可不是不殺生。

見過公狗為了母狗打架吧?你以為只有狗這樣?馬也一樣,而且真打起來你根本攔不住,只能眼睜睜看著其中一匹被咬死。說起這個事我還真是曾經親眼目睹過,場面之震撼現在回想起來仍然歷歷在目,甚至當時現場參雜了荷爾蒙和鮮血的馬騷味都能聞到。

所謂聲色犬馬,我年輕的時候也未曾免俗,“聲色犬”倒是還好,但偏偏掉進了“馬圈”,還一度沉迷其中。這個圈子裡大概有兩種玩法,一種是馬場馬術,這是比較高大上的玩法,我對這玩意並不感冒,我們玩的是另一種,叫做“野騎”,也就是騎馬越野,圈子裡吹牛說的都是幾匹馬連續幾天穿越了幾百公里……而這個圈子的畢業任務就是去內蒙跟著牧民老鄉轉一次場,什麼叫轉場?就是換季之前趕著馬群從一個草場轉移到另一個草場,在下有幸也曾經去體驗了一次。

說是去轉場,其實根本幫不上什麼忙,我不知道其他人怎麼樣,反正我去了最多就是幫著喂點夜草刷刷馬,放馬這種事人家老鄉根本不讓你幹,當然了讓你幹你也幹不了。馬這種動物很聰明,據說有三歲小孩的智商,而且非常慕強,你一個新人去了他不認識你,你就根本拉不動他,他們能狡猾到什麼程度呢?牧民在旁邊的時候他會裝得對你百依百順,牧民轉身走了,他馬上就翻臉不認人了,任你怎麼拉都沒有用,除非上鞭子。但是隨便上鞭子也不行,馬這東西膽子特別小,很容易受驚,你拿鞭子抽他的時候如果他沒注意到,一鞭子就驚了,驚了就會像精神病一樣不管不顧地亂跑亂撞,那是很危險的。當然了,有些時候我也懷疑他們是故意演出來的,其實就是不服管,因為有幾次眼看著一匹馬又尥蹶子又起揚的我以為是驚了,但是牧民一來他馬上就老實了,那個變臉速度真的就跟幼兒園小孩見到了幼兒園老師一樣。

跟幼兒園小孩不一樣的地方就是,牧民也並不是什麼時候來都好使,就例如有一次牧民拉了一匹種馬出去遛,按理說當時早過了發情期了,但是那天不知道怎麼回事,那匹種馬遠遠看見一匹母馬和另一匹公馬在一塊直接就奔過去了,沒等牧民反應過來韁繩就被掙脫了。當時我正在不遠處,眼睜睜看著馬鞭一下子挺起來伸得老長,我當時心裡就在我靠,馬鞭原來這麼大,那牛鞭是不是更大,怪不得說吹牛X呢,如果牛X不大還不被這玩意捅爆了……當然了,很快我就被種馬公馬之爭吸引過去了,那個速度,那個力量,打得那叫一個昏天黑地,周圍塵土飛揚,跟這場面比起來武俠片的特效簡直弱爆了。不一會牧民拿著套馬杆過來了,但是兩匹馬脖子上已經全是血了,當時還不知道是哪匹馬受傷了,動作實在太快太暴力,沒人敢上前,所以也看不清楚。幾個牧民拿著套馬杆折騰了半天也沒套住,不過好在沒多一會就沒那麼激烈了,看樣子應該是種馬贏了,因為他是挺著脖子進攻,另一匹腦袋耷拉著好像已經抬不起來了。牧民趁這會終於把種馬套住了,不過第一個套住的時候戰爭還在繼續,套馬杆被馬掙得脫手了,被馬脖子掄得滿天飛,後來又套上了三四個,五六個人合力才算拉住。那匹公馬倒比較老實,當時肉眼可見的脖子上在往下滴血,第二天據說脖子被咬爛救不活就被安樂死了。

這就是種馬的戰鬥力,我騎了那麼多馬,還從來沒騎過種馬,聽牧民說也有種馬是可以騎的,但就是不穩定,指不定什麼時候就瘋起來了,他要是瘋起來騎手還有個好?胳膊腿骨折都是輕的,沒準小命都不保,誰沒事會去騎著種馬玩命呢?而且這還是在平時,真要到了戰場上,情況千變萬化,種馬發瘋基本就是必然的,騎著它上戰場那才叫送人頭呢。

一般騎馬騎得最多的是騸馬,就是被閹割過的馬,這種馬性情最溫和。有人說為什麼不騎母馬呢?因為母馬其實並不像你想象的那麼溫順,你可能想象不到,其實很多馬群的頭馬並不一定是最強壯的公馬,但一定是最聰明的馬。如果你仔細觀察馬群甚至會很驚訝,頭馬真的只需要一個眼神就能讓其他的馬俯首稱臣,等級森嚴的程度甚至比人類有過之而無不及。據說母馬的領地意識特別強,如果有別的動物闖入了馬群的領地,通常是母馬作為頭馬率先跑過去驅趕。當然了,頭馬未必打得過入侵者,馬群中的打手就是那些種馬,遷徙過程中頭馬走在最前面領路,種馬就在最後面壓陣。

據說現在養馬的牧民已經越來越少了,因為馬如果不是用於戰爭,他的價值真的非常低。豬咱們就不說了,就說牛羊馬做對比,三個裡面馬是最能吃的,也是最能拉的,也是最佔草場的,還是最不長肉的……據說如果一塊草場能養五頭牛的話,換成馬就只能養一匹,這可能是因為牛的消化能力要比馬強得多,所以牛拉得牛糞也要比馬糞少很多。還有句話叫“馬無夜草不肥”,這可不是隨便說說的,想要把馬養好還真的就要給他吃夜宵,據說馬在自然狀態下一天有三分之二的時間都在吃草,所以你就想吧,你養馬總不能讓人家比野生過得還慘吧?如果參加拉力賽的話,要提前幾周給馬喂“細料”,也就是在草裡面加上各種豆子用來給馬增加蛋白質,營養不足馬是跑不動的。其實這些都還好,畢竟現在有人工飼料,尤其麻煩的是馬這種動物特別需要空間,不像牛羊你可以密集飼養,馬如果太密集了會得“抑鬱症”,活不長。而且馬還必須“見天”,不能圈養在馬廄裡,那樣也會得“抑鬱症”。不但得放出去吃草,偶爾還得讓他們瘋跑,跑完了還得注意保暖和衛生,否則他會“感冒”,要給他們刷毛洗澡,要釘馬掌,不同的路況還要換不同的馬掌,哪一點弄不好他都會生病,是不是覺得比養孩子還難?如果是戰馬那就更復雜了,估計馬場馬術那些內容都要練,什麼慢步、快步、輕快步、越障礙、聽口令……畢竟是玩命的事,一個騎兵如果坐騎不聽話他敢上戰場嗎?之前說了馬特別膽小,很容易受驚,戰場上那個環境如果是沒有受過訓練的馬,上去分分鐘就驚了,所以還得訓練他適應各種環境。我們騎著參加拉力賽的馬一般都是老鄉訓練熟了的馬,而且很多都參加過幾次拉力賽了,但即便如此仍然還是很容易驚,例如有一次我騎著一匹冠軍馬,就是在正常路上快步,結果正前方路上被風吹過來一個白色塑膠袋,馬的兩個眼睛在側面,正前方正好有一個盲區,塑膠袋正好就從盲區過來,馬跑著跑著突然在視野裡出現了一個不明飛行物,一下子就驚了,從旁邊四十五度的大陡坡直接衝下去了,拉都拉不住。好在我騎得熟了,不然摔下馬至少也是個骨折。你就想象一下,這種事如果發生在戰場上是什麼後果?

現代人養馬還這麼費勁,古代養馬的難度也就可想而知了吧,好地都是要種莊稼的,種莊稼尚且養不活人,哪還有地方養馬呢?草原上為什麼能養馬?因為那地方種不了莊稼。那人家遊牧民族種不了莊稼為什麼餓不死呢?他們不是餓不死,他們基本就徘徊在被餓死的邊緣,這也就是為什麼遊牧民族一定要來搶奪農耕民族的原因,因為不搶劫就會被餓死,搶劫雖然有可能被打死,但總歸還是有希望的。這麼看老天是不是還挺公平的?種地能吃飽飯就不能養馬,不種地養馬就吃不飽飯,但是可以靠馬去搶劫種地的,所以在長期的歷史中養馬的和種地的一直都在打來打去中共存。

為什麼種地的寧可被搶劫也不去養馬呢?顯然是因為哪怕被搶劫日子過得還是比養馬的好。

乾貨在這不受待見,我把他們放在公眾號“墨子連山”了……

為何古代戰馬多被閹割?廣域工坊長王鐵錘2021-08-29 06:14:59

正如另一位朋友所說。

雄馬不騸的話,前面只要有母馬這個公馬就會一直追。

古代套車也是這樣的,母馬在前面,公馬在後面,這樣稍微一鞭子母馬跑公馬追著跑。

為何古代戰馬多被閹割?

反之,公馬在前面,那這車走不動了,三步一停,這公馬老想著後面母馬走不動道。

這就叫亂套,所以亂套了就是這個意思。(感謝評論區指正亂套由來還有其他解釋,我這個也是聽來的,大家可以自行查詢一下解釋)

戰場上一般騎母馬打仗,一是懷孕的母馬各方面素質更強。二是母馬馬奶可以作為應急食品,不至於迷路餓死。

相對來說公馬如果不騸的話,上了戰場不管是本方還是敵方,公馬就完全失控了,你讓往前殺敵它要追妹子,它的事兒大。

為何古代戰馬多被閹割?九鶴2021-04-07 11:14:45

不負責任的回答一下吧。

雄性戰馬都會閹割的,要不然上戰場上,

對面挑幾匹雌性激素分泌旺盛的雌馬,

戰馬都會跟著母馬跑了。

現在的人不騎馬,所以你會覺得馬很少

但是現在馬的種類其實蠻多的,

只是因為馬匹沒有了市場,很多東西都已經機械化了。

而且馬的力量很大,和牛一樣,很容易傷人。

所以在城市,你會覺得馬匹很少。

我不知道你是那裡人

我是北方人,小時候在鄉下就騎過馬,

馬、驢、騾子,都騎過。

在山間樹林裡 騎馬是個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你如果去北方或者西北,有馬有駱駝,

有很多好玩的地方。

為何古代戰馬多被閹割?白起2021-08-28 14:43:28

現在的職場pua,996其實都是異曲同工

作為工具,要得是服從性

不需要個性,野性

那樣的話,老闆掌控不了

過去是生理閹割

現在是心理閹割

為何古代戰馬多被閹割?瘦馬2021-04-29 13:29:28

如果全是騸馬,那李光弼的美馬計就實施不了了

【原文】李光弼①嘗伏軍守河陽②,與史思明③相持經年④。史思明有戰馬千匹,每日洗馬於河南,以示其多。光弼乃於諸營檢得牝馬⑤五百匹,待史思明馬至水際,盡驅出之。有駒⑥縶⑦於城中,群牝嘶鳴,無復間斷。思明戰馬悉浮渡河,光弼盡驅入營。

【註釋】①:唐朝將領②:地名③:唐朝叛將④:一年⑤:雌馬⑥:幼馬⑦:用繩子拴住馬腳

【翻譯】李光弼防守河陽的時候和史思明相持近一年,史思明有戰馬千匹,每天去河的南岸洗馬,以顯示他馬多。李光弼蒐集了均勻中的母馬五百匹,等史思明的馬到了水邊的時候,都趕了出來。幼馬拴在城裡。母馬想念幼馬,不停嘶鳴。史思明的戰馬聽了,都渡河過來,被李光弼都趕回了營。

為何古代戰馬多被閹割?異世界冒險者M2021-08-28 22:07:51

最近在學習條頓騎士團相關歷史,偶然發現一個閹割戰馬的原因:

為了防止在戰敗的情況下被敵方捕獲當作種馬用於繁殖。

至於是不是普遍情況還有待確認。

如果對條頓騎士團的太監馬,哦不能這麼說,是像騎士一樣貞潔的“

僧侶馬”

還有興趣的話,不妨繼續往下看。

在這裡,我只是討論一下戰馬的絕育問題。

雖然母馬主要被飼養在騎士團的莊園和繁殖場,但種馬大多被安置在城堡裡。這樣做的主要原因是為了更好地監督和照顧,並且城堡也提供了更多的安全保障。每匹種馬都有10到17匹母馬。種馬從五歲開始用於繁殖,而母馬則提前一年。通常情況下,母馬不用於普通工作或服兵役,因為它們是專門為繁殖而飼養的。

然而,也有例外。就雄性小馬駒而言,它們大多數在三歲時被“閹割”,以便作為所謂的“

僧侶馬

”(德語:Mönchpferde, Mönchhengste)執行軍事任務。使用這一名稱是為了表明它們不是能夠繁殖的馬匹。當然,在條頓騎士團的軍隊中也有沒閹割的戰馬,但如果認為它們佔大多數,那就錯了。從與養馬有關的賬簿中可以確定,“僧侶馬”佔了大多數。

由於小馬駒幾乎總是透過“勒死”精索

[1]

而變得不孕不育,因此它們並不是現在意義上的閹割——而是絕育了。這樣做的結果是,

動物的雄性特徵基本上保持不變

這也保證了在戰敗的情況下,不會出現敵人利用繳獲的馬匹來發展他們自己的大型馬匹繁殖的危險。

1427年,魯斯多夫的大團長保羅(1422-41)在其關於騎士團規章的筆記中宣佈:“此外,除了擁有母馬的人,任何人都不應該擁有種馬(能夠繁殖的馬),只能有僧侶馬。並且,領主們也不應將公馬(未閹割的駿馬)送給教友們”。兩年後,這位大團長保羅送給立陶宛大公維託塔斯一匹珍貴的馬作為禮物時,那是一匹脾氣暴躁、卻不能生育的戰馬。

還有一種絕育方法是用兩塊鋒利的木頭壓碎精索,但這種方法似乎不常使用。偶爾也有透過切除睪丸進行真正的閹割。可以認為,這些閹馬主要是作為役馬或騎用馬使用。

顯然,在普魯士,有一些熟練的人能夠將這種技術應用於人類,因為在1437年,魯斯多夫的保羅為“睪丸醫生”尼古拉斯大師出具了一份證詞,他在“切割兒童和其他人”方面非常熟練。

中世紀有一種最出名的戰馬稱為Destrier馬,被認為是最好和最強的戰馬。這些馬通常是公馬,專門為戰爭的需要而從馬駒時期開始飼養。Destrier戰馬也是最適合比武的馬。

不過並不是在所有情況下都是使用公馬作戰。摩爾人的首選戰馬就是母馬,因為母馬比較安靜,不容易叫出聲來向敵人出賣自己的位置。

條頓騎士團的例子給出了一種解釋,也就是說,為了保持戰馬的雄性特徵,一般只是對它使用“

絕育

”;而要閹割的主要是騎用馬或役馬。

最後,我們可以想象一下:如果在戰場上一匹僧侶馬遇到一匹太監馬,結果會如何呢?

為何古代戰馬多被閹割?那你說我該叫什麼2021-04-10 13:38:23

還有一個原因

因為你留著那玩意,有的時候它不讓你騎。

馬是種性情非常暴烈的生物,公馬尤其這樣。

你不騸了它就想騎,它可能突然野性爆發把你踩死。

去勢後除了上面的答主點出的好處,還能減少馬突然失控的機率

標簽: 母馬  公馬  閹割  種馬  戰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