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文化

餐桌上的“酒”,到底有哪幾類?

作者:由 鄭小塔 發表于 文化時間:2022-03-29

餐桌上的“酒”,到底有哪幾類?

飯局宴席吃飯,朋友知道我是葡萄酒老師,經常會問我一些問題。

“鄭小塔,世界上的酒這麼多,到底有哪幾類啊?”

“葡萄酒、白酒、黃酒、米酒、威士忌、白蘭地,都屬於什麼酒?”

我一聽,就樂了,立馬回答,“餐桌上的酒,可以分成兩類,一類是你喜歡喝的酒,另一類是你不喜歡的!”

話音剛落,全場笑成一片。

餐桌上的“酒”,到底有哪幾類?

確實也是,鄭小塔還沒進入葡萄酒行業之前,我對餐桌上眼花繚亂的酒,也是分辨不出誰是誰。反正,只要聞起來有酒精味的,喝起來會醉的,就都是酒。

不過,隨著接觸和學習的深入,我發現酒與酒之間還存在著一條涇渭分明的線,有些酒是同一種類,有些酒又是另一個類別,雖然,喝著都是酒,但是可以分成幾大陣營。

世界上所有的酒,或中國餐桌上所有酒,按照製作方法和酒精度,可以分成三個種類,發酵酒、蒸餾酒、配製酒。

我們平時飯局宴席、聚餐約會和酒吧夜場,遇到的酒,喝到的酒,都在這三種酒的範圍之內。

後來,我在杭州教品酒師課程,索性專門製作一張PPT,花5分鐘時間來講解這個問題,至少我的學生們在飯局應酬時,不會再犯迷糊。

餐桌上的“酒”,到底有哪幾類?

1

發酵酒

餐桌所有酒類中,發酵酒是最大的一個類別。

發酵酒,也叫釀造酒,英文是Fermented Alcoholic Drink。

我國最新頒佈的國家標準《飲料酒術語和分類》,對發酵酒的定義,“以糧谷、薯類、水果、乳類等為主要原料,經發酵或部分發酵釀製而成的飲料酒”。

在餐桌上,我們經常喝到的葡萄酒、啤酒、紹興黃酒、日本清酒,還有農村家釀的米酒(甜酒釀),都屬於發酵酒。

發酵酒的歷史至少要追溯到八千年前,它是歷史最悠久的飲料之一。

鄭小塔在品酒師課堂上講葡萄酒歷史,會提到葡萄酒最早起源於公元前6000年的喬治亞,而啤酒的出現,是在公元前3100年的伊拉克兩河流域。

餐桌上的“酒”,到底有哪幾類?

發酵酒的常見原料,其實寫在它的定義裡,我這裡具體講下它的釀製方法。

植物原料有糖分的,可以直接跟酵母進行發酵反應,製取酒精,典型的是,葡萄釀成的葡萄酒。

植物原料中沒有糖分,只有澱粉的,這時需要先將澱粉轉化成糖分(專業詞“糖化”),然後,糖分跟酵母混合發酵,製成酒,如大麥芽製成的啤酒、大米制作的日本清酒等。

發酵酒的酒精度,在20度以下。葡萄酒通常在16度以下,啤酒一般3~8度之間,日本清酒在15、16度左右。

發酵酒聞起來沒有刺鼻的酒精味,反而充滿水果、花卉、穀物等植物原始風味。

餐桌上的“酒”,到底有哪幾類?

飯局上,我們拿起一杯葡萄酒,聞一聞,有明顯的花果味,再嗅下啤酒的氣息,是不是一股麥芽香。日本清酒呢,則是陣陣的大米清香。這些是發酵酒的香氣特色!

發酵酒是國內最受歡迎的一類酒。飯局宴席的葡萄酒,大排檔夜宵攤的啤酒,日本料理店的日本清酒,活躍在江浙一帶的紹興啤酒等,司空見慣,觸手可及。

放眼國際,發酵酒是數量最多的酒類。我跟歐美國家朋友聊過,他們跟我說,“鄭小塔,只要把發酵酒中的葡萄酒和啤酒合在一起,就佔據全部酒類的一半江山。”

乖乖,這樣說來,發酵酒的數量還真不是一般得大!

餐桌上的“酒”,到底有哪幾類?

2

蒸餾酒

繼續來說第二個種類,蒸餾酒。

蒸餾酒,也叫烈酒,英文名字 Liquor 、Spirit、Distilled Alcoholic Drink。

對於國外的蒸餾酒,我們還有個詞叫做“洋酒”,我在《

“葡萄酒”與“洋酒”,是什麼關係?

》講過。

我國國家標準對蒸餾酒的定義,“以糧谷、薯類、水果、乳類等為主要原料,經發酵、蒸餾、經或不經勾調而成的飲料酒”。

說到國內的蒸餾酒,我們再熟悉不過。我在品酒師課上講到這段,一些同學立馬接話,“就是白酒呀,茅臺、五糧液、汾酒、洋河、江小白,哦,原來它們都屬於蒸餾酒。”

國內餐廳酒吧常見的蒸餾酒,有威士忌、白蘭地、伏特加,還有常用來製作雞尾酒的 Rum 朗姆酒、Gin 金酒等。

餐桌上的“酒”,到底有哪幾類?

我有些朋友不經常去夜場,偶爾工作陪客戶去,回來就問我,“鄭小塔,我問你,Chivas Regal 芝華士、Black Label 黑方、BlueLabel 藍方、Martell 馬爹利,它們都是什麼酒?”

最起碼,我們該知道,這些著名洋酒品牌,都是屬於蒸餾酒(或烈酒)。

除此以外,Rémy Martin 人頭馬、Louis XIII 路易十三、Hennessy 軒尼詩、Royal Salute 皇家禮炮、Ballantine`s 百齡壇、The Macallan 麥卡倫、山崎、餘市、白州、Jack Daniel‘s 傑克丹尼,這些夜場TKV經常出現的洋酒品牌,都是蒸餾酒之列。

雖然用於蒸餾酒的蒸餾技術,早在2000多年前就被歐洲人發現,但據書籍記載,蒸餾酒要到9世紀才出現,歐洲14世紀才大面積推廣,用來抵禦蜂擁而至的“黑死病”。

自此,才有威士忌、白蘭地、伏特加等各種蒸餾衍生酒,而我國白酒的面世,據考古發現是在12世紀的金朝。

相比發酵酒長達六七千年的歷史來說,蒸餾酒的歷史是短暫的,依託在人類科技進步的前提之下。

餐桌上的“酒”,到底有哪幾類?

鄭小塔給學生和朋友解釋蒸餾酒,我總喜歡說,“蒸餾酒是發酵酒的升級版本,它是發酵酒的二次加工!”

從這句話裡,我們也可以知道,蒸餾酒的原料是什麼?它跟發酵酒是同樣的原料來源。

蒸餾酒的製作工藝,是在發酵酒的基礎上,多了一道蒸餾工序。

我舉個例子,人頭馬XO、馬爹利VSOP這類白蘭地,就是把葡萄釀成白葡萄酒後,經過蒸餾工藝,製成白蘭地。

蘇格蘭威士忌、日本威士忌也是如此,先把大麥芽糖化製成“啤酒”,然後把“啤酒”蒸餾,就產生威士忌。

有些朋友不明白,“蒸餾”是什麼意思。其實也簡單,在家裡用鍋燒水,水沸騰後,掀開鍋蓋,鍋蓋上留有的一滴滴水珠,就是蒸餾水(如屈臣氏蒸餾水)。

餐桌上的“酒”,到底有哪幾類?

那麼,我們把“水”換成“白葡萄酒”或“啤酒”,透過蒸餾工藝,獲得的蒸餾液,就是“白蘭地”或“威士忌”。

其實,是利用乙醇沸點低於水沸點的物理特性。

蒸餾酒的特點,酒精度數很高,通常在40度以上,白蘭地、威士忌通常40度左右,中國的白酒一般50度以上。

我們聞蒸餾酒的氣味,會發現它跟發酵酒是截然不同的味道特點,充滿著一股濃濃的酒精味道。

當然,威士忌還有水果味、花香味等味道,但除非你跟我一樣受過專業培訓,不然,難以聞到。

喝進去的味道,更是火辣辣般,喉頭有股“灼燒”感,這是喝蒸餾酒最直接的感受。

餐桌上的“酒”,到底有哪幾類?

在中國,白酒是最著名的蒸餾酒,餐桌上最常見,我國還有歷史悠久的拼酒乾杯文化,雖然飽受詬病。

威士忌、白蘭地等外國蒸餾酒,在中國還是比較小眾,比不上同是西方舶來品的葡萄酒和啤酒。而且,它們通常只出現在國內酒吧夜場,或作為雞尾酒的基酒。

3

配製酒

餐桌上的酒世界,第三個類別是,配製酒。

配製酒,英文 Integrated Alcoholic Beverage。

我國國家標準裡面的定義,“以發酵酒、蒸餾酒、食用酒精等為酒基,加入可食用的原輔料和/或食品新增劑,進行調配和/或再加工製成的飲料酒”。

或者,你也可以想象成是“雞尾酒”,把發酵酒、蒸餾酒,還有其他原料,混合而成的一種酒。

餐桌上的“酒”,到底有哪幾類?

跟火鍋一樣,不管是葷菜,還是素菜,統統煮在一起,配上調料,就是一種食物的吃法。

這樣講來,配製酒的做法沒有什麼固定章法可言。

有些朋友家裡常備的“藥酒”“泡酒”,飯前要喝一杯,如人參酒、蟲草酒、三鞭酒、楊梅酒、枸杞泡酒,這些都屬於配製酒。

具體做法,拿植物、中藥、動物,跟白酒混合(泡)一起。

當然,各人口味都不同。我覺得有些“藥酒”很怪異。上次,去杭州某個退休領導家裡做客,他家裡的白酒玻璃罐泡著好大一條蛇,然後,吃飯時,他擰出一碗來給我喝,說是非常補,我喝了一口就吐,真沒法接受。

有名的保健酒,如椰島鹿龜酒、致中和五加皮,也是配製酒。

大排檔熱銷的勁酒,同樣是配製酒。你看標籤資訊就能知道,“白酒作為基酒,配以淮山藥、仙茅、枸杞子、當歸、肉蓯蓉等藥材”。

餐桌上的“酒”,到底有哪幾類?

前幾年國內一度流行的RIO銳澳,也是一種配製酒,由威士忌、伏特加等蒸餾酒,加上柑橘類果汁等調配製成。

近兩年流行的青梅酒,比如梅見。2020年,梅見品牌還跟我的知乎賬號有過廣告合作。它也是配製酒,青梅汁跟白酒一起調配。

前幾年國內酒吧流行的 Jägermeister 野格,也屬於調配酒,由幾十種草藥浸泡而成的蒸餾酒。對於野格,我還聽過一個有趣的說法,中國人相信動物泡酒能壯陽,西方人相信植物泡酒能壯陽。哈哈,不知道真假!

餐桌上的“酒”,到底有哪幾類?

當然,調配酒中最典型的,就數雞尾酒。

國內最知名的雞尾酒 Martini 馬天尼,金酒、Vermouth 味美思,加上橄欖或檸檬皮,幾種酒調配製作,那股混合成的味道,如同安吉麗娜·朱莉的那股“狂野”味兒!

不過,有次飯局上,朋友告訴我,“鄭小塔,你說的那些,都不稀奇,最厲害的配製酒是‘三盅全會’,白酒、紅酒、啤酒,統統喝下去,在肚子裡調成配製酒!”

“那個比例配方,獨門絕技呀!”

想知道更多酒類知識,可關注我公眾號“吃酒ChiJ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