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收藏

一隻小小的兔毫盞在當時受到了很多的名人雅士的關注與讚譽呢?

作者:由 表哥 發表于 收藏時間:2022-06-04

兔毫盞是宋朝建窯最具代表的產品之一,漢族傳統制瓷工藝中的珍品。在黑色釉中透露出均勻細密的筋脈,因形狀猶如兔子身上的毫毛一樣纖細柔長而得名,民間稱“銀兔毫”、“金兔毫”、“藍兔毫”等。以其中的“銀兔毫”最為名貴,日本京都國立博物館收藏的一件建窯束口碗就是這樣一件珍品用兔毫盞沏茶,兔毫花紋在茶水裡交相輝映,令人愛不釋手。

一隻小小的兔毫盞在當時受到了很多的名人雅士的關注與讚譽呢?

國之寶藏-兔毫盞

“兔褐金絲寶碗,松風蟹眼新湯”

這是宋代的大書畫家黃庭堅對黑釉“兔毫盞”的讚譽之詞。

為何一隻小小的黑釉碗在當時受到了很多的名人雅士的關注與讚譽呢?

宋代當時的飲茶,鬥茶之風十分的盛行。所謂“茶色白宜黑盞,建安所造者紺黑,紋如兔毫,其胚微厚、之難冷、最為要用、出他處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

一隻小小的兔毫盞在當時受到了很多的名人雅士的關注與讚譽呢?

一、宋代兔毫盞的器型一般是斂口和敞口兩種,口沿大,足底小,形似漏斗。

器型分有大中小三種。

中等大小較常見,口徑一般在10-12cm。

整體感覺敦厚古樸,線條柔和流暢,有些仿製工藝低劣的,外觀明顯比較規整且施釉稍薄,看起來輕薄靈巧,沒有古韻。

二、宋代兔毫盞的胎土選用的是建陽當地富含鐵的紅土,胎體厚重,手感沉。古時工藝較簡陋,所以胎土中會有許多顆粒不勻細之處,我們可以觀察到宋代兔毫盞的胎體是較為粗糙的。宋代的盞修胎大多數比較隨意,常常可以見到燒出的盞上遺留著一些稜角痕跡。圈足內還有些難以去除的與胎土燒為了一體的淺黃色墊餅殘跡。

仿製品的胎土淘洗加工比較細膩,修胎也較為工整,底足稍深,且燒製沒有從前的龍窯和松木等條件,相比缺少宋代建盞的油潤感,顏色也較淡。

三、宋代兔毫盞由於經歷過歷史歲月的磨礪,身上會帶有“傷痕”。兔毫盞多為黃褐色,其主要的成分是三氧化二鐵,這種身份受到的侵蝕比較嚴重,若伸手撫摸口沿就能感受毛糙扎手。將它放大至5-10倍之時,我們可以可以觀察到面上坑坑窪窪的痕跡和呈條狀的侵蝕痕跡,侵蝕嚴重者露胎處直接隱約可見。

想要仿製出這樣的效果,需要用到粗糙的例如紗布之類的輔助工具將釉打磨一下,但人為所造的與自然形成的侵蝕相比不自然。

一隻小小的兔毫盞在當時受到了很多的名人雅士的關注與讚譽呢?

在紐約佳士得“臨宇山人”專場上,南宋油滴天目茶盞以150萬美元至250萬美元的估價,經過20多分鐘競價,最終以1030萬美元落槌,加上佣金,約合人民幣7800萬元。2011年,倫敦蘇富比一件宋代建窯銀毫茶盞拍出110。52萬英鎊,約合人民幣1175萬元。這次宋代建盞拍出天價,印證了這一類藏品的珍貴。

建盞的身價還體現在不少大文豪都寫詩詠過它,

如蔡襄《試茶》:“兔毫紫甌新,蟹眼清泉煮。雪凍作成花,雲閒未垂縷”。

楊萬里有句:“鷓鴣碗麵雲縈字,兔褐甌心雪作泓”。

所謂“兔毫盞裡,霎時滋味舌頭回”,是蘇軾所稱賞的品茶情境。也在《送南屏謙師》寫到:“道人繞出南屏山,來試點茶三昧乎。忽驚午盞兔毫斑,打出春甕鵝兒酒。”

陸游《烹茶》:“兔甌試玉塵,香色兩超勝”;

一隻小小的兔毫盞在當時受到了很多的名人雅士的關注與讚譽呢?

在宋書《宣和遺事》記載了公元1112年宋徽宗隆重賜宴蔡京事宜,“以惠山泉、建溪異毫盞、烹新貢太平嘉瑞茶賜蔡京飲之”。是以異毫盞盛茶賜其飲之。可見異毫盞的珍貴。毫變盞的特點是因其毫紋在陽光照射下,由於內反射,釉層可以產生出整個可見光譜所含的異常豔麗的彩色變異,而形成毫紋的色彩變異。

建窯兔毫盞雖小,卻蘊含乾坤。蘊藏著令人神往的謎一般的內涵———即自然窯變的不可再生性與無法預測性。這與“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追求自然之美的思想境界有異曲同工之妙。兔毫盞被宋朝皇族、士大夫及文人們用來品茗、鬥茶,在這個過程中,人與瓷、茶的交流演繹成為人的意緒和心境的交流。

標簽: 兔毫  宋代  建窯  胎土  建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