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收藏

元代詩詞散文

作者:由 幼兒園班長 發表于 收藏時間:2022-04-22

一、元詩

元代初期(蒙古入中原到忽必烈統一國內)作家大多由宋、金入元,受江湖詩派、“永嘉四靈”和元好問的影響。

元代中期(中間諸帝)宗唐為主,學其渾融流麗、體式端雅,多學唐平和淡遠、溫潤流麗一類,摒棄宋詩,力矯宋詩的瘦硬生澀之弊。

後期(順帝朝)多學中晚唐穠麗奇詭之體。學“溫李”。

元代的少數民族詩人:耶律楚材(契丹)、薩都剌(蒙古/回族)、迺賢(突厥)、馬祖常(色目)、餘闕(色目)、丁鶴年(回族)、貫雲石(維吾爾)等。

(一)元前期詩歌

本期的詩文作家情況比較複雜,有由金入元者,如元好問、王惲、郝經、劉因等;有由宋入元者,如方回、戴表元、袁桷、趙孟頫等;還有元王朝的開國功臣,如耶律楚材等。

本期南方作家陸續北上,元代詩文確立了南北兩大傳統融為一體的獨特風格。南北兩地風格的一個共同特徵,便是推尊唐風以矯宋人之弊(江西詩派、永嘉四靈、江湖詩派等)。

1、耶律楚材

耶律楚材(1190-1244)字晉卿,號湛然居士,蒙古名吾圖撤合裡(意謂長髯人),元代瀋陽路(今瀋陽)人。遼東丹王耶律突欲八世孫。父履,以學行事金世宗,特見親任,終尚書右丞。耶律楚材生3歲而孤,母楊氏教之學。及長,博極全書,旁通天文、地理、律歷、術數及釋老、醫卜之說。與元好問為同齡人。

初仕金,官至尚書省左右司員外郎。元太祖鐵木真取燕後,被召用,受信任。太宗朝,官至中書令。元代立國規制,多由其奠定。工詩能詞,有《湛然居士集》十四卷、《西遊錄》上下篇。

2、方回與“江西詩派”

方回(1227-1307),字萬里,一字團甫,號虛谷,一號紫陽山人。徽州歙縣人,宋景定年間進士,知嚴州。降元,授建德路總管。後罷官,往來杭歙間。晚年在杭州以賣文為生,致力於詩,選唐、宋近體詩,加以評論。方回節操無可言者,然善論詩文,論詩主江西派。著作有《續古今考》《文選顏鮑謝方詩評》《桐江集》《桐江續集》,他分類編選的唐宋兩代律詩《瀛奎律髓》,集選詩、評點、詩話為一體,流傳於世,甚有影響,其中總結了江西詩派的理論,提出“一祖三宗”說。

方回是宋代江西詩派的殿軍,他的詩歌創作內容比較複雜,由於他降元后不久便被棄用,因此心中頗多懊悔,加之又時時感到外界對他的精神壓力,這使他的詩作往往表現出一種低徊沉重的心情。

藝術上,他大力發揮江西派的創作特點,在詩眼、句法上苦下工夫,其詩以意象生新、境界老成為主要特徵。

3、戴表元

戴表元(1244-1310),字帥初,一字曾伯,自號剡源先生,慶元奉化州人。自幼聰慧好學,“五歲知讀書,六歲知為詩,七歲知習古文”,以當時大儒王應麟、舒嶽祥為師。南宋鹹淳七年登進士,授迪功郎,後任建康府教授。德祐元年遷臨安府教授,不就,歸居故鄉。宋亡後,戴表元在鄉間以教書、賣文為生。大德八年(1304年),曾擔任信州儒學教授,任滿調婺州,後以病而辭官。至大二年病逝於家中,終年67歲。有《剡源集》。

《元史》本傳稱“至元、大德間,東南以文章大家名重一時者,惟表元一人而已。”

戴表元深諳宋代詩風的弊端所在,“宗唐得古”“上接陶謝”,力求革除其弊,希望創造出較為高朗健拔的詩風。他在創作中不迴避社會矛盾,以犀利的筆鋒揭露了當時的黑暗社會,如《夜寒行》《南山下行》等樂府詩,將下層人民飽受徭役、戰亂之苦的悲慘遭遇表現得淋漓盡致。他的近體詩清新明秀,句律流暢,但仍殘留著南宋江湖詩的風格,其中五律與七古較好。

4、趙孟頫

趙孟頫(1254-1322),字子昂,號松雪道人。源出宋宗室趙匡胤一支,湖州人,入元累官至翰林學士承旨,封魏國公,工書法、篆刻、繪畫。有《松雪詞》一卷、《松雪齋文集》十一卷、《尚書注》《琴原》等。

趙孟頫的詩學主張,似更近於戴表元“宗唐”,它是“元詩四大家”之先導,胡應麟雲其“首創母音”。

(二)、元中期詩歌

“雅正”的文學思潮:詩風以溫柔敦厚為皈依,題材以歌詠昇平為主導。這種觀念對詩歌創作的影響主要是負面的。

在追求“雅正”的支配下,此期的詩歌消解了對社會、政治的批判功能,也削弱了抒發真情實感的抒情功能、詩壇最流行的是歌功頌德、粉飾太平和贈答酬唱、題詠書畫的題材,僅有少數詩人偶爾能突破這種風氣。所謂“元詩四大家”,正是這一風氣下的產物。

1、袁桷與“唐人風調”

袁桷(1266-1327)字伯長,號清容居士,鄞縣(今屬浙江)人。元代名儒、文學家。初為麗澤書院山長。元成宗大德初,官翰林國史院檢閱,擢應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誥,並國史院編修官。遷待制,進集賢直學士。元英宗至治年間官至翰林侍講學士。卒贈中書省參知政事,追封陳留郡公,諡文清。始從戴表元學,後師事王應麟,擅長書法,師宗柳公權,尤工行書。長於《史學》《易》《春秋》,著有《清容居士》五十卷。

“唐人風調”:袁桷長於理學。其文宗歐陽修、王安石等古文大家,文風平正宏麗、精煉淵博。其論詩斥江西詩派,推崇唐詩,主張“性情之自然”。其詩頗有唐風,有“唐人風調”之稱。

2、元詩四大家

“元詩四大家”:虞集、楊載、範梈、揭傒斯。

他們都是當時的館閣文臣, 因善於寫朝廷典冊和達官貴人的碑版而享有盛名。他們的詩歌具有典型性,體現了當時流行的文學觀念和風尚,所以備受時人稱讚。但實際上他們的創作成就並不高,不但不能與前代詩壇的大家相比,就是在元代詩壇上也不一定算得上是最優秀。

黃溍、柳貫、歐陽玄等詩人也較著名,然位居四家之下。

元代中期的雅正思潮:

四人的詩歌創作,都提倡“雅正”之詩,在題材內容上大致相同,藝術上也比較相近。明人胡應麟評此期詩風特徵:“皆雄渾流麗,步驟中程。然格調音響,人人如一,大概多模往局,少創新規。視宋人藻繪有餘,古淡不足。”正道出了 “四大家”的藝術共性。

然“四大家”的藝術風格同中也存在著差異,都有自己獨特的特徵,這便是他們超過當時其他詩人的地方所在。

元詩四大家成就:

“元詩四大家”中最優秀的詩人是虞集。他擅長律詩,無論是五律還是七律,格律都比較嚴謹,隸事恰切而深微,意境渾融、風格深沉,如《挽文丞相》。

楊載的詩風勁健雄放,主要體現在七言歌行上,其律詩則以諧婉見長。

範梈最長於歌行,詩風豪放又流暢自如。他的五律專學杜甫,頗有杜詩沉鬱凝練之風。

揭傒斯的詩以清婉流麗見長;有些作品則質樸無華,另有寄託。

3、薩都剌與“雁門詩”

薩都剌字天錫,號直齋,回族人,官至河北廉訪經歷。詩風清麗俊逸,亦時有豪放之作。代表作有《過居庸關》《早發黃河即事》《上京即事》等。

元代最有成就和影響的詩人之一,其詩學晚唐體,以兩類詩歌題材而知名,一類是描寫宮廷生活細節的七言絕句“宮詞”,以風格穠豔著稱;一類是題為《上京雜詠》的絕句組詩。麗情樂府亦清新可愛,其他題材如懷古詩等也較為著名。

4、馬祖常與樂府體詩歌

馬祖常(1278-1338)字伯庸,號石田,女真族汪古(又作庸古、旺古、甕古)部人,生於光州定城(今屬河南) 。世出西域基督教聶思脫裡派貴族,遼道宗鹹雍年間(1065-1074)遷居甘肅臨洮。延祐二年(1315)中進士,歷任國史院編修官、翰林待制、御史中丞和樞密副使等職。是元代少數民族中卓有成就的詩人。有《石田集》。

成就:

馬祖常為文宏贍精核,務去陳言,宗法先秦兩漢,而自成一家。尤工於詩,與虞集、袁桷互相唱和,是仁宗延祐、文宗天曆(1328——1330)年間京都詩壇之活躍人物,是元代少數民族卓有成就的詩人之一。曾漫遊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又到過西夏故地,詩歌內容豐富。詩中對達官貴人、貪官汙吏、無恥小人以及當時弊政,時露諷刺之意,對民生疾苦則充滿同情。《元史》本傳贊其詩“圓密清麗,大篇短章,無不可傳者”,其實其寫西域還有氣勢磅礴的一面。

5、吳萊與歌行體

吳萊(1297-1340),本名來鳳,字立夫,浦陽(今分歸浙江義烏)人。元仁宗延祜間以《春秋》貢於鄉,試禮部不第,退居林下,鑽研經史,後薦為饒州路長薌書院山長,未行而卒。 有《淵穎吳先生文集》。四庫館臣雲:“萊與黃溍、柳貫並受業於宋方鳳,再傳而為宋濂,遂開明代文章之派。”

喜作古風,其詩雄邁恣肆,自成一格,尤以歌行體著名,清王士禛稱“鐵崖樂府氣淋漓,淵穎歌行格盡奇。耳食紛紛說開寶,幾人眼見宋元詩。”

三、元代後期詩歌

元代後期朝廷政治黑暗,民族矛盾再次激化,反元暴動此起彼伏。動盪不安的社會背景影響了詩壇的風氣,以“雅正”觀念一統詩壇的格局被打破了,詩人們的題材選擇和風格追求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大多數都傾向寫實之作。楊維楨的“鐵崖體”是這一時期詩風的顯著標志。

(一)、楊維楨與“鐵崖體”

楊維楨(1296-1370)字廉夫,號鐵崖,別號東維子,鐵笛道人,諸暨(今屬浙江)人。泰定四年(1327)進士。歷任天台縣尹、錢清場鹽司、建德路總管府推官等。元末遇兵亂,隱居富春山、錢塘、松江等地。明初被徵,不出。詩在當時有較大影響,時稱“鐵崖體”。有《鐵崖古樂府》《復古詩集》《麗則遺音》 《史義拾遺》 《春秋合題著說》等。

鐵崖體:“鐵崖體”亦稱“鐵體”,是以古樂府與五七言絕句而著名。七古歌行多半是詠史、擬古之作,意象奇特,雄奇飛動,受李賀影響較深,屬於李白、李賀一路詩風。五、七言絕句多仿南朝樂府和劉禹錫竹枝詞。其中樂府詩最能代表“鐵崖體”。

“鐵崖體”的追隨者有張憲、袁凱、楊基等,明代早期的詩歌主流是對這種風格的反撥,稱之為“猖狂無倫”、“輕儇淺躁”。

關於鐵崖體的諸家評論:“鐵崖體”以雄起飛動、充滿力度感的特徵,與元代中期詩風背道而馳。

清顧嗣立《寒廳詩話》:廉夫古樂府上法漢魏,而出入於少陵、二李。

清王士禛《論詩絕句》:鐵崖樂府氣淋漓,淵穎歌行格盡奇。耳食紛紛說開寶,幾人眼見宋元詩。

清四庫館臣雲:蓋維楨為詞人之詩,萊則詩人之詩,恃氣縱橫,與覃思冶煉門戶固殊。

(二)、畫家·詩

元末大多數重要的詩人都處於鐵崖體的影響之下,例外者幾乎都是當時的著名畫家,如倪瓚、柯九思、顧瑛、王冕。

王冕(1287-1359)字元章,別號煮石山農、飯牛翁、梅花屋主等,諸暨(今屬浙江)人。元代著名畫家、詩人、書法家,尤以畫“沒骨梅”著名,兼善刻印,著有《竹齋集》。

詩風質樸、自然,詩作內容豐富多彩,多寫隱逸生活,作品如《梅花屋》《梅花》《墨梅》;元代中期一度中斷的反映現實、干預社會的優良傳統,在王冕的創作中得以恢復,作品如《傷亭戶》《江南婦》。然亦有粗直豪放、模仿李杜詩的痕跡。

元詩成就

它在整體上完成了自宋代就已出現的、批判宋詩中存在的違反形象思維規律的積弊的歷史任務。

它在宗唐實踐中所表現出來的成敗得失也給後代史家帶來了經驗和教訓。明代前後七子“詩必盛唐”的主張是對宋詩、元詩的反動,清代宗唐宗宋之風迭見,各立門戶、相互辯難中,“元詩”的評價也成為命題之一。

元詩得到重視,是從清代中期顧嗣立編《元詩選》始興盛,然之前明代胡應麟等也給予正面評價,以抨擊明代之復古派。見《哥倫比亞中國文學史》。

標簽: 元代  鐵崖體  詩風  戴錶  詩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