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收藏

遊國博賞國寶,淺談銅鏡中的歷史和文化

作者:由 博物館學文化 發表于 收藏時間:2022-03-26

遊國博賞國寶,淺談銅鏡中的歷史和文化

遊國博賞國寶,淺談銅鏡中的歷史和文化

遊國博賞國寶,淺談銅鏡中的歷史和文化

遊國博賞國寶,淺談銅鏡中的歷史和文化

遊國博賞國寶,淺談銅鏡中的歷史和文化

遊國博賞國寶,淺談銅鏡中的歷史和文化

遊國博賞國寶,淺談銅鏡中的歷史和文化

遊國博賞國寶,淺談銅鏡中的歷史和文化

遊國博賞國寶,淺談銅鏡中的歷史和文化

“以銅為鑑,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鑑,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鑑,可以明得失。”唐太宗李世民的這段話,一直被認為是關於鏡子作用的最好總結。

其實“鑑”並不是鏡子,而是一種盛水用的盆子。在甲骨文中,“鑑”的字形就是一個人站在一個盆前,而且這個人的頭有明顯向前探視的感覺,就像是在從水中察看自己的相貌,整理儀容。

走進國家博物館S4展廳,“鏡裡春秋—中國古代銅鏡文化展”正在展出。第一件展品不是銅鏡,正是一個圓形的銅鑑。盆旁邊的展板上介紹了由“鑑”到鏡的過程。

銅鏡,既是古代日常生活用具,也是時代發展的見證。在幫助人們正衣冠、整儀容的同時,也真實地記錄了當時的政治、經濟、習俗、信仰、文化和時尚內容,特別是它的一些銘文,有的就是難得的史料。此次展覽分“鑑於止水”“清質昭明”“湅治銅華”“清光宜遠”“玉臺影見”“刻鏤文章”和“瑩質良工”七個單元,精選了從最早新石器時代晚期的齊家文化,延續使用至明清時期的260件(套)銅鏡精品,通過歷史脈絡和專題展示相結合的形式,生動地再現了中國古代銅鏡發展的歷史和文化,給我們帶來美的享受。

說起銅鏡,就不能不說說沈從文先生,大家都非常熟悉他寫的《邊城》,他也被譽為中國的“鄉土文學之父”。其實,,他也是一個卓有成就的歷史學家和考古學家,他撰寫了《中國絲綢圖案》《龍鳳藝術》《中國古代服飾研究》《唐宋銅鏡》等學術專著,影響很大,很多都是開創性研究,填補了我國文化史上的空白。

銅鏡並不是由純銅磨製而成的,一般由含錫量較高的青銅鑄造。據考古發現,最早的一面銅鏡發現於齊家文化墓葬中,距今已有4000多年曆史。這面銅鏡在此次展覽中也有展出。在商代時就有銅鏡出現,不是日常用具,而是用來祭祀的禮器。在展覽中展出的一面從殷墟婦女墓出土的弦紋鏡,原本展出在地下一層的“古代中國基本陳列”廳中。

此後雖有推廣,但秦以前,銅鏡都是王和貴族才能享用的奢侈品;西漢末年,銅鏡才逐漸走向民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用具。我們很熟悉的《木蘭辭》中,木蘭出征歸家後,做的一件事就是“對鏡貼花黃”,可見南北朝時期,銅鏡已是平常百姓家中物品。

從展品中我們也可以看出,銅鏡的分類也有很多種。按形狀分,除了傳統的圓形外,還方形、菱形、亞字形、託日形、鐘形等;根據技術和材料的不同,又有透雕鏡、彩繪鏡、螺鈿鏡、平脫鏡等特種工藝鏡;根據背面的紋飾不同,可以分為素鏡、花葉鏡、四山鏡、多鈕鏡、雲雷鏡、禽獸紋鏡等……

關於銅鏡的話題有很多,研究的方向也有很多,歡迎大家一起來討論。

標簽: 銅鏡  展出  古代  用具  展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