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收藏

介紹紫砂壺鼻祖-供春壺

作者:由 常山 發表于 收藏時間:2021-12-29

“天下泡茶利器唯紫砂”,紫砂壺從明代起源後一直受到愛茶者喜愛,其素樸的外表,其獨特的礦料,以及其賦予的人文色彩,讓所有愛壺者追崇。

談到紫砂壺必然要談起一款壺,它是紫砂壺的鼻祖,壺名稱:供春壺。

何為供春壺?關於供春壺的記載在明代高起的《陽羨茗壺系》這樣描述:“淘細土坯,茶匙穴中,指掠內外,指螺紋隱起可按,胎必累按,故腹尚現節奏,視以辨真”。

這裡就要說說一個故事了:在明代正德年間,宜興人吳仕為考進士攜書童住進金沙寺內苦讀詩書,其書童供春看到金沙寺的僧人用一種當地的土做成缽,他就依照銀杏樹的樹癭外形用此泥做成了壺型,使用的工具是茶勺,後來他做的這款壺就成為宜興紫砂壺所有款式的鼻祖,後人為紀念他而將此類壺稱為“供春壺”。據考證吳仕是在明正德九年(1514年)考中進士的,因此供春學做壺的時間大致也應該是在1514年前。

那供春他做的原版壺有沒有存世呢?在中國歷史博物館有一把稱為“供春壺的原版壺”儲存在場館裡,那這個壺是怎麼來的呢?這就要說到一個人收藏家儲南強先生,是他在上個世紀20年代從蘇州一個地攤上買下此壺,當時此壺是缺壺蓋,為了給壺補蓋,他請了宜興當時著名工手補做了一個南瓜蓋(見圖1),後來大家覺得蓋型與壺身不匹配,他又請人補做了一個靈芝蓋(見圖2),為證明此壺的真偽,儲先生先後去了此壺的收藏者紹興的傅家,宜興的費家,還有吳家,最後得知此壺最早收藏於沈鈞和家,而此壺也曾經差點被搶到東洋某國去。到了1955年儲先生把此壺捐獻給國家歷史博物館。

可這壺真的是供春做的真品嗎?現在我奇遠想說的是:它是贗品!為何能如此肯定呢?這可以從三個方面進行論證: WQY

首先關於壺的銘刻,此壺壺底刻有“供春”兩篆體字,根據歷史記載從明代工手時大彬時代(1573——1648)才開始在壺底留工手的名號,而且所題刻的字型是魏碑體,具有很明顯的唐代字型風格,篆體不曾見出現,而壺底款是從清代開始以章款的形式留印在壺底,而這些章款基本以篆體為主。供春它既然是鼻祖,他完成此款壺是在1514年前,而壺底留款在1600年之後的事了,所以說他做的供春壺不可能留有篆體字的壺底題款。

第二點:壺的容量不符合歷史,因為供春是用手捏,茶勺在壺肚裡挖和壓做出供春壺,根據工具和手的大小,他做的供春壺容量最少也要超過600毫升,不可能是歷史博物館裡如此精巧的小容量壺。

第三點:壺的泥料不符合歷史,根據歷史的記錄和邏輯推理,當初金山寺僧人就是取此礦分化之土手工捏製缽,那時還沒有對泥礦進行系統碾磨和分離,那此供春壺的泥料一定很粗,不可能如此細膩,就是到了時大彬時代他做的壺泥料目數還很粗,這點有關歷史文獻和時大彬存世的現壺完全可以得到佐證。

第四點:關於壺的原收藏家吳家,其吳大X本人就是供春壺製作的高仿者,他做過很多高仿的供春壺,而且他做的高仿品其壺上都留有“供春”的篆體字。

第五點:此壺的壺身紋路不符合歷史,供春壺的壺身是模仿寺廟裡銀杏樹的樹癭,而此存於歷史博物館裡的供春壺其壺身紋路是松樹皮的紋路(圖一)。

所以我奇遠認為放在國家歷史博物館裡的這把供春壺是清代的高仿品,非供春本人做的供春壺(圖一)。

介紹紫砂壺鼻祖-供春壺

圖一

關於供春壺的使用也是有一定的技巧,我們所有愛壺者都知道紫砂壺需要泡養,只有泡養過的紫砂壺,你才會發現它的真正之美,一把好泥料的紫砂壺經過泡茶後會出現很絢麗的包漿。對於供春壺的使用我們應該採用“先外后里”之方法:先把此壺放在茶盤上,壺內盛滿清水,每天用茶水淋其外表,大約一個月後再徹底清洗其外表,它所有溝縫裡的茶垢不清洗,然後再把它開壺後正式使用。

供春壺傳統款式一般有兩種:

1——-靈芝蓋的供春壺。(奇遠品牌的工手純手工完成此壺)

容量:260毫升左右,老段泥

介紹紫砂壺鼻祖-供春壺

介紹紫砂壺鼻祖-供春壺

介紹紫砂壺鼻祖-供春壺

介紹紫砂壺鼻祖-供春壺

介紹紫砂壺鼻祖-供春壺

介紹紫砂壺鼻祖-供春壺

2——南瓜蒂為蓋的供春壺:(奇遠品牌的工手純手工完成此壺)

介紹紫砂壺鼻祖-供春壺

容量:260毫升左右,老段泥

介紹紫砂壺鼻祖-供春壺

介紹紫砂壺鼻祖-供春壺

介紹紫砂壺鼻祖-供春壺

介紹紫砂壺鼻祖-供春壺

標簽: 供春壺  此壺  壺底  紫砂壺  供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