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旅遊

2021清明河南安陽遊記(二)

作者:由 唐能翻譯蘇洋 發表于 旅遊時間:2022-01-09

昨晚入住響堂雲居,就在響堂山裡,是為了今天更方便去看窟。張老師一早就告訴大家等下去先去看北響堂,要爬400多級臺階,他這麼一說,我又多吃了一個饅頭。

一行人走走歇歇,一路觀景,說說笑笑,400多級臺階也就輕鬆拿下了。

響堂山石窟坐落在河北省邯鄲市峰峰礦區,這裡的石質是石灰岩,很適合開窟雕刻。響堂山是北齊皇家石窟,代表北齊石窟藝術的最高水平。

北魏一朝佛教大興,東魏和北齊一脈相承,北齊天保初年高洋請來北魏名僧稠禪師(少林寺二祖,之後在靈泉寺小南海我們會看到他的修行窟)為自己受戒,受戒後廣修塔寺,並修改國策將國家財產三分之一拿來供養僧尼。建廟造窟因此盛行,佛教東傳在這一朝得到了史上最大的發展興旺,留下了大量極高藝術水準的石窟和窖藏佛像。

北響堂的南、中、北三大窟為北齊王朝開鑿,北洞、中洞開鑿稍早,約在東魏晚期,完成於北齊。南洞稍晚,約在北齊。據記載,北洞開鑿就是為了安葬高祖高歡的靈柩,也就是說,北洞對應高歡。中洞對應高歡長子高澄,南洞則對應高歡次子文宣帝高洋。這三個北齊石窟中有不少焰肩獸,這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墓葬的石刻中經常出現。

三窟中北洞大佛洞規模最大,裝飾最華麗。洞窟內部設有大型的方形中心柱,屬於中心方柱塔廟窟,方柱的三面各開鑿出一個大佛龕,龕基上雕刻有中國傳統的神王形象。正面龕內一佛兩脅侍菩薩,正尊坐佛連座通高5米,樣貌據說是以高歡為原版。背光浮雕火焰忍冬紋,七條火龍穿插其間。圍繞中心柱四周的石壁上和柱頂刻有許多體型稍小的佛、菩薩和其他神祗。前壁有帝后禮佛圖浮雕,是國內最大禮佛圖,可惜坍塌殘缺已不完整。人物造像、背光火焰、以及由蓮花、摩尼寶珠和火焰紋,忍冬紋、山花蕉葉等裝飾圖案所圍繞的覆缽塔形龕,體現了高超的北齊雕刻水平。

站在洞內抬頭看,洞窟非常高,要仰望,上面有三個“明窗”,光透進來,照在佛像上,感覺神秘而又神聖。中心柱頂部第三龕據說就是“高歡陵穴”,如今看到的也就是個黑乎乎的洞口。中心方柱南側的佛龕內,雕有一尊細腰斜軀、上身赤裸、下身著裙、重心在右腿一側的具有女性特徵體態優美的菩薩像,雖然菩薩像頭部已經殘缺,手臂也已殘斷。但其極具動態美感的曲線使這尊菩薩顯得極為迷人,好像東方的維納斯。北齊時期的佛像風格比前朝的更為圓潤壯實,也符合北方鮮卑化漢人當時的審美口味,但像這尊菩薩這麼豐潤婀娜的造型也是很特別的,開了隋唐造像細腰斜軀三道彎的先河。

北響堂中洞也叫釋迦洞,也是中心方柱塔廟窟,窟門兩側束蓮柱下為大獅子,窟門雕刻色彩豔麗,富麗堂皇。窟門上飛天飄帶飛揚,韻味靈動。南洞也叫刻經洞,三壁開龕,前廊滿刻《維摩詰經》全本,前壁甬門左右刻《無量義經偈》,窟外北側有《唐邕寫經碑》。次行看到的不少石窟都有很精美的碑刻,應該也有很多人來拓過,可惜時間緊,也只是大致地看了一下,沒仔細研究。

看了北齊三窟就下得山來,北響堂石窟下方的常樂寺遺址佔地7000平方米,內有宋塔、經幢等,是北齊的皇家寺院,可惜現在除了重修過的宋塔之外基本都是廢墟,據說之前為了建小學而拆了這座古建寺廟的某某先生被槍斃了,令人唏噓。

南響堂和北響堂相隔15公里。其中北齊的千佛洞位於石窟上層最北,是南響堂儲存最完好、造像最精美的洞窟。窟頂為彩繪蓮花藻井,蓮花周圍環繞八身飛天伎樂,兩兩一組,手中樂器有箜篌、琵琶、橫笛、笙琴……衣袂飄飄,凌空起舞,彩繪主要為紅、黃二色,營造出梵音低唱、仙樂迴響的佛國景象。這些飛天穿越一千五百年到今天仍然熠熠生輝、精美絕倫。同行的夥伴躺在地上用廣角拍了一張完整的藻井照片。千佛洞壁面滿刻千佛,全窟大小造像共有1028尊,不虛其名。

北齊的華嚴洞位於下層右手東南側,刻有《大方廣佛華嚴經》,因此得名華嚴洞。北齊的般若洞位於下層西北側,刻《般若經》和《修行道地經》,窟門外左右為《滏山石窟之碑》,記載了“齊國天統元年(565,高緯)乙酉之歲”開窟過程,是響堂山唯一記載開鑿紀年的碑刻。

響堂山石窟承上啟下,石窟藝術向唐代寫實風格演變。北齊皇室往來於兩個政治中心,鄴都和陪都晉陽之間,響堂山成為避暑、遊玩和禮佛之地。在那“天蒼蒼,野茫茫”的時代,孕育了響堂山石窟的與眾不同。石窟中很多佛首已經不知去向,天龍山石窟佛首的迴歸讓我們對響堂山石窟佛首的重歸故里也有了更多的期待。

2021清明河南安陽遊記(二)

2021清明河南安陽遊記(二)

標簽: 北齊  石窟  響堂  高歡  方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