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詩詞

論天子(下)

作者:由 巨陽仙尊 發表于 詩詞時間:2020-10-08

論天子(下)——秦漢數百年間的大變革

說到秦漢之際的大變革,我認為需要放在最前面的一條,就是秦始皇的車同軌書同文的大改革。

秦始皇有兩大功績,一個就是武力把六國打下來了,另一個就是在全國範圍內推行車同軌書同文。前者其實把主要功勞算到嬴政的幾代先祖上更為合適,經過商鞅變法後,秦國透過孝公、惠文王、昭襄王等幾代人的發展和鬥爭,到了秦始皇嬴政的時期秦國一國的國力就已經大於山東六國之和了。這麼好的一副牌拿在手裡,不統一全國都算丟人。但是秦始皇能在歷史興趣愛好者這個圈子裡留下非常好的口碑和民眾口耳相傳出的極高知名度,絕不是躺在祖宗的功勞簿上吃老本的結果,而是因為他自己確實有可取之處。顯然,我說的可取之處的意思就是“車同軌,書同文”。大家甚至可以這樣理解:秦始皇武力統一之後所做的所有事情都是為了這六個字(以及同類型的統一度量衡等)。

還是老順序,我們列舉一下秦始皇做了哪些重要的大事(除了打仗之外):1。車同軌書同文(以及同類型的統一度量衡);2。全國推行郡縣制(而廢棄分封制)3。焚書坑儒4。修建馳道;5。收天下兵器以鑄十二銅人;6。修長城,抵禦匈奴;7。嚴刑峻法,監獄裡塞滿了囚犯。

以上幾條的順序可不是隨便定的,是我深思熟慮後按照邏輯順序確定下來的。如果我們找出以上幾條的交點,一瞬間就可以捋清他們直接的邏輯關係。這個交點是什麼呢?那就是把自古(三皇五帝的疆域不可考證,就姑且認定從夏禹以來的九州天下就是指所有能種地的地方吧)以來的天下(漢地十八省)融為徹底的一體。首先,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秦始皇時期已經不需要像大禹一樣接受小部落的稱臣納貢來獲得名義上的統一了,秦國直接把全部能種地的地方全硬打下來了。上回我們說過大禹因為國力不足難以徹底消滅稱臣小部落的統治階級,所以邊緣地帶的人就沒能徹底融入華夏民族,融入華夏文明,後面商朝的時候把這叫做內外服制度,內服商王親自管,外服則可以保留自己的文化習俗。後來周得了天下,進一步加強了對邊境的統治,那就是分封制,我讓姬家人或者功臣到邊境蠻荒之地去當你們小部落的國王,但各國之間可以自由發展,往外擴張多少都算你自己的,只要你們認我這個天下共主即可。這和夏商比仔細想想是一種對邊緣地帶的統治的加強。而且是既加強了統治又給了諸侯國王們一定的利益,同時諸侯國王也需要對他們的手下人進行分封,這也讓諸侯王發展的再好也難以積累太多的資本,而周天子坐擁天下最富饒的地域,就可以永保太平,這一制度既精妙完美,又十分契合當時的社會現實,難怪周朝江山八百年,三皇五帝以來國祚最長的一個朝代。而到了秦的時代,一方面剛剛把其他諸侯國打下來,再分封諸侯國有點又當又立,另一方面生產力水平已經夠高了,已經可以對全天下(指能種地的漢地十八省範圍內)進行郡縣制的強力統治,而且這樣做的好處是能更好地(效率更高地)收割天下財富,積累資本,所以最終秦始皇還是選擇了郡縣制。但是為什麼我要把推行郡縣制放到第二條呢?因為郡縣制的推行,是一個由上而下的行政行為,而車同軌書同文,則是將天下所有人納入了同一個巨大的市場之中,乃是一種經濟規劃的行為。列國人民全都使用同樣的文字,同樣的度量衡,用的車也是同樣的規格型號,這將大大減少市場中錢貨流通的阻力,全天下的交易將會比以前方便的多。這將會導致什麼?經濟上的統一將會導致人心上的統一,因為經濟生活離每一個人都最近,能讓天下所有人最直觀地感受到統一帶來的好處。只有經濟執行導致人心認可統一了,政治制度這種上層建築才能推行的下去。然後,就該統一文化了。現在都以為秦朝焚書坑儒是思想不自由的表現,其實那是後來的讀書人儒生給秦朝安的罪名而已,其實焚書坑儒坑的都是些方士之類的沒用之人,真正有才的人本來是差點被逐客令趕走的,但是最終被李斯勸住了。焚書坑儒,是對思想文化尤其是神話方面的統一。這種事情周朝就做過,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幾千年過去了在我們現代新中國民眾的心中周朝的存在感都比夏商要高。夏商的文化著作呢?他們的神話傳說呢?不見了。我們現在能看到的神話傳說,包括三皇五帝這樣的帶有神話色彩的歷史還有盤古開天之類的神話傳說,全是春秋時期出現的(根據現在的資料)。再往前找,沒了,沒史料了。就一點點史料,難怪人家外國人懷疑夏朝是否存在。周朝為什麼要這麼幹?就是要用周的文化周的神話取代商的文化商的神話。相比之下秦算夠給面子的了,因為我們還知道秦始皇之前還有春秋戰國諸子百家,那麼誰知道商朝有沒有消滅夏朝的文化夏朝的神話呢?誰知道夏朝末年商朝末年有沒有上一批諸子百家呢?不知道。這就體現出周人做的有多狠了。沒了神話的加持,很多反就造不起來了。這是秦始皇焚書坑儒的最重要的原因,所以坑儒中坑的是大量的術士,他們是跟神話傳承以及相配套的文化傳承關係最緊密的一批人,坑掉他們雖然殘忍,但一點也不奇怪。也就是說,當列國的先祖的神話傳說無人記得時,山東六國的後人再想造反,就會很難很難了。總之,焚書坑儒是為了消滅不受秦朝控制的(相應的,可能受六國貴族控制,至少秦擔心他們可能與六國殘餘勢力勾結)文化方面的勢力。好,這三條一想清楚,後面就簡單多了。第一條從經濟讓讓人感受到統一的好處,第二條讓政府獲得對基層的強大控制力,第三條從文化角度消滅六國借神話之威復辟的可能。這三條無一條不是對秦的統一的鞏固和強化。再往後,修建馳道,一旦有人敢造反可以用盡可能快的速度把軍隊拉過去平叛;再下一條,收天下之兵以鑄十二銅人,一樣是防百姓造反。不過我想強調一點就是當時的百姓比後來的百姓其實有著更大的造反機率,因為當時統一觀念還沒有深入人心,分封制800年了,列國自治的意識形態還具有很猛烈的慣性,因此如果有人打著六國貴族之後的旗幟,很容易拉起一支農民軍造秦朝的反的。後來,當統一意識深入人心的時候,造反就成了實在活不下去的時候的最後一條路了,甚至有時候造反不是為了造反,而是為了招安,大體原理是按鬧分配。繼續,再往後,修長城,抵禦匈奴,這沒什麼說的,文明之間的衝突,秦始皇當了中原天子了,他就得代表中國人民抗擊北方遊牧民族的侵略。當然,強行聯絡的話也可以說這一舉動有維護和鞏固政權統一的意思。畢竟,之前北方和遊牧民族接壤的不止一個國家,我就不信之前各國沒有跟北邊暗通款曲,比如打鄰國的時候讓北邊的友邦呼應一下啊什麼的。雖然整體上因為華夏文明實在是太強了所以我們不屑於與北方遊牧民族建交,但是暗通款曲的事情總會有人做的,因為這符合雙方的利益。那麼現在南邊的華夏族統一了,自然沒有和北邊友邦合作的必要了,此時就該全神貫注防他們南下了,所以也算一種鞏固統一之舉吧。

最關鍵的是最後一條,秦法嚴苛。秦法嚴苛是自商鞅變法以來就有的特點,但是在秦始皇秦二世這段時期中似乎更嚴苛了,很多人簡單地把這理解為權力慾,好像皇上不折騰你一下他就沒點樂子一樣,其實原因可能是更深層次的經濟原因:古代的生產力比現在落後的多,他們是不存在生產過剩的經濟危機的,只有可能生產不足。所以古人是沒有以工代賑的說法的,古人要搞大工程,只能是讓全天下省吃儉用節約出資源來用。那麼天下之大,你節約誰的資源呢?節約囚犯的。按理說犯人犯了罪,你讓他免費幹活,好像沒什麼問題,既懲罰了罪惡也滿足了政府造大工程的需求,但是假如你要做的工程量非常大呢?囚犯不夠用呢?怎麼辦?相信大家已經想到了,囚犯不夠用還不簡單,抓幾個唄!反正秦法嚴苛,我直接給你來個嚴打,不光壓榨你的勞動力,倒黴的人也許家產都給抄沒了,錢也有了勞動力也有了,那大工程不就能解決了麼?孟姜女哭長城的民間故事就是百姓們對那段痛苦時期的集體回憶。據考證孟姜女這個故事是假的,可能連原型都沒有,但是這麼假的一個故事一編出來就有人信,還信了幾千年一直信下去,可見“秦法嚴苛”“抓人去修長城”是公認的事實。同樣的道理,秦國一直都是法家思想治國,為什麼之前那麼多秦君主政的時代沒人罵暴秦沒人嫌嚴刑峻法,偏偏是秦始皇秦二世這幾十年所有人都在罵他們?就是因為這一時期秦朝廷有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多的大工程建設需求。

可是秦也乾的太狠了,導致幾千年來我們都在罵“暴秦”。但是你說秦始皇有得選麼?他是處於一個特殊的承前啟後的歷史時期的一位關鍵的天子,他既要順應歷史潮流讓中國往一個大一統多民族的國家的這個方向發展,又要防著六國後人扯大旗造反,又要防禦北方新興的匈奴人,同時他接手的中國還是一幅爛攤子——春秋戰國打來打去把華夏都快打爛了,他沒辦法,手頭這麼多歷史性的大任務要完成,但是掏不出錢來,他能怎麼辦?只好想出一個不是辦法的辦法,那就是嚴刑峻法,剝削一部分倒黴鬼。那麼既然你選擇了這條路,你就必須得接受這條路所帶來的後果:失民心。秦始皇在世時憑著他的巨大威望,國內還不敢亂,但他一死,呵呵,那就是隻要有人振臂一呼,那就必然天下百應。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漢朝,這個除了夏朝和明朝以外的得國最正的朝代,登場了。

楚漢相爭的細節我就不說了,我這並不是專門介紹楚漢如何相爭的文章。我們來探究幾個影響楚漢相爭結果的重大因素。首先,項羽的軍事能力是極其罕見的,力能扛鼎,萬夫莫當,滿分一百分的話可以說個人武力兩百分,兵法指揮九十五分,算是個超級天才,更可貴的是同時它具有相當不錯的政治頭腦,不敢說九十五吧也至少得有七八十,所以五千年來只有項羽一個人專屬“霸王”的稱號,這是相當恐怖的。然而這樣一個恐怖的強大的超級天才,卻敗給了一個地痞流氓一樣的劉邦,為什麼?我認為原因可以分為兩大塊:第一,劉邦更會用人。這一點無數的歷史專家、歷史愛好者都說了無數遍了,劉邦自己也說了多少遍了,我就不深入探討這一點了;還有第二,那就是劉邦得到了“秦”的支援。而項羽,他的支持者除了八千子弟兵和幾個特殊的人以外,都是山東六國的一幫烏合之眾。秦當年能滅六國,今朝得了秦的真傳的漢,就能滅掉代表六國的楚。再引申一點,甚至可以說這是郡縣制的高效集權體系對陣低效落後的封邦建國體系的勝利。

咱們來仔細看一下我為什麼說漢得到了秦的支援。一開始,劉邦項羽兩人,共同造反,相約從兩個方向分別往咸陽打,先入者得天下。然後,劉邦因為各種因素包括運氣好就先打下了咸陽。注意!此時,蕭何干了一件大事,那就是取得了秦朝的各方各面的規章制度,搬出一大堆竹簡以後,蕭何就已經學會了秦朝廷是如何執行的!這是一件大事,因為秦是郡縣制,六國是分封制,郡縣制的制度比分封制更好用,更能高效率地收割財富,但是底層百姓是不可能知道全部的執行方式的,因此你造反成功後就算知道郡縣制更好用你也不會用,等你探索完建立了完善的合理的執行方式之後,只怕都過去幾十年了,黃花菜都涼了!蕭何的這一舉動,讓漢這邊,學會了秦的執行方式,因此漢的行政效率最終是必然比楚這邊高的!

在然後,劉邦作為一個底層出身的人,他深切地知道人民群眾心裡最大的痛苦在哪,於是他在咸陽搞了一個“約法三章”,這下更不得了了,秦人的民心被他吸引過去了!之前的秦朝,制度有優勢,但是因為嚴刑峻法太過分,失了民心,那麼你想想一個得了民心而且還有制度優勢的政權,他不就是“秦朝”的另一種化身麼?執行是按照秦制執行的,然後秦人還支援他,這不就是“漢得了秦的支援”麼?我們再換位想想,假如項羽先攻入了咸陽,他會承秦之制麼?又會約法三章麼?也許范增有這個見識知道學習秦制,但是項羽一定不會採納范增的建議。因為項羽恨的不是秦對百姓暴虐,他主要恨得是當天子的人不是他(至少得是個楚國人當天子項羽才會罷休吧,可惜項梁早逝。楚和秦的仇恨太深太深了)。現在明白那句“彼可取而代之也”什麼意思了麼?項羽想的是為楚國報仇,然後自己當天子,重啟分封制,總之就是一切和秦有一絲絲關聯的事情他都要批判一番都要深惡痛絕。但是劉邦就不一樣了,劉邦沒說“彼可取而代之”,劉邦說“大丈夫當如是也”,什麼意思?意思是我很羨慕你,你問我想不想當天子我當然想,但是我並不強求,並不像項羽一樣早早就定好目標我就要取代你,你給我滾下去。為什麼不強求?因為他不敢,他劉邦弱啊,他除了籠絡人心什麼都不會。正確的決定全是底下的文臣替他想出來的,打仗是曹參樊噲他們衝鋒陷陣的,關鍵性的對項羽的有效襲擊是人家彭越韓信打出來的,他劉邦會什麼?除了籠絡人心他什麼也不會。所以這體現了什麼?各位,這正體現了“天子”這一職位是從這時候開始徹底專業化的。上一次民眾凝聚出天子,還是大禹的時期,大禹憑什麼當天子?憑的是他治水專業非常厲害,他治好了水,因此得到了天下所有人的拜服。說到這兒我突然想起了狼群,狼群就是誰最能打誰當狼王。這和禹有很大的區別麼?也許有區別,但我感覺還不夠大。而這次劉邦是怎麼樣?劉邦憑的是政治專業非常厲害,他不會治水不會打仗不會出謀劃策他只會籠絡人心。各位,仔細想一想,政治家管理國家應該是治水啊或者武功啊這種專業厲害一點更合適呢,還是政治專業厲害一點更合適呢?答案是顯而易見的,甚至不用我說出來。還有,司馬遷在史記中把劉邦記載成了一個二流子的流氓形象,而項羽則被寫成了一個悲壯的勇士的有一定讚美之意的形象,但是最終卻是劉邦得到天下,這不正是天子一人的善惡好壞不代表整個朝代是否腐朽的道理麼?甚至,天子坐在天子位上,很多時候必須當壞人,唱黑臉,因為天子作為人民的代表,他是需要為自己的子民行使人性中的惡的,最常見的就是為了自己子民的利益對外擺出一副強硬的態度。對外國人而言那你這當人是表現出了人性中惡的一面,但是對自己國家內部的人民而言這是在代表他們說一些他們沒法說的狠話。只不過,因為天子的概念大於國王,因此在我國社會中並不是很常見這樣的案例,這樣做做的更多的,是國王級的人。具體可以參考馬基雅維利的君主論,君主論說的就是國王級的人應該怎麼做,但是沒說天子級的人應該怎麼做,不過有些地方還是有相通之處的。總之,天子有時是需要當壞人的,單純的好人反而不一定能當好天子,比如後來的道德模範王莽,比如勤儉節約的對自己要求十分嚴格但還是沒能避免亡國的崇禎。天子的評價標準從來就不該是禮法道德,而應該是對國家對社會事實上的貢獻,治好國才是最大的善。再想想,劉邦這次沒有憑藉治水之類的專業技能而是憑藉著籠絡人心的手段得了天下,這反映出什麼?這反映出“天子”這個職位的【專業化】是生產力發展到了一定水平時的必然結果,而秦漢之際就正好是這種大轉變的關鍵時期。這又是一次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劉邦當天子,就是對所有人都有利。

還有,秦制(滅六國一次,漢承秦制一次)兩次獲得最終勝利,說明了什麼?說明了郡縣制是歷史發展的必然。任何開歷史倒車的人,不管你有多猛多天才,不好意思,你贏不了。項羽這種級別的超級天才都贏不了,更別說別人了。

一個朝代的開國之君,往往決定了這個朝代的整體特性。那麼同理,天子這個職位的整體特性,也與大禹、劉邦這種級別的人有著強烈的關聯。所以,為了論天子,我截取了夏朝建立和秦漢之交這兩個重點歷史時期進行了分析。下面我們來總結一下論天子最後的結論。

結論:

1。 中國的天子自古以來就是人民團結的產物。

2。 這導致亞細亞模式有著宿命式的悲劇,即必須等前朝爛透了才能建立新朝,否則新朝必有階級侷限性,這一過程中必然犧牲一批倒黴蛋。

3。 所以我們應有的做法是:世道爛了一點,應該儘量修補它,儘可能不要加速他的腐爛,因為這一過程會犧牲太多人民的幸福;如果世道徹底爛透了,則應該砸碎他,重建新世道。

4。 天子這個位置按理說應該代表全體人民,但是坐在位置上的人不一定代表全體人民,昏君遲早是有的,靠一姓治天下不可能保證全是明君。

5。 自漢以來天子就已經專業化了,既當天子不需要專業技能多強,只需要籠絡人心的本領足夠即可。當然如果籠絡人心的本領沒有到劉邦那種級別,那還是靠一種能被當時的社會認可的專業技能來提升權威性吧。且,當好天子往往不等於當好人。

6。 天子治國,經濟規律是可利用的重要手段。很多時候政治上的制度想要推行,是需要一定的經濟基礎的,但又有時候某些經濟基礎也是可以用政治手段製造出來的。最重要的是,很多時候意識形態也是可以用經濟活動來影響或者叫改造的。別忘了,違反經濟規律必然受到懲罰。違反的有多狠就會罰的有多狠。

7。 人民群眾是歷史發展的根本動力。他們的意志最終必將得到體現。這句話也可以說成是歷史潮流不可逆,順之者昌,逆之者亡。

標簽: 天子  劉邦  秦始皇  天下  項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