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繪畫

空之解讀

作者:由 雲上雪 發表于 繪畫時間:2021-12-15

空性,很難直接描述,因為這是發現一切無來去、無生滅,乃至無一切邊見後,如是現成的。

我們當然可以從佛陀對諸法空相的描述中折射一下空性的內涵。

1、在《雜阿含經》,佛說第一義空法經。

“云何為第一義空經?諸比丘,

眼生時無有來處,滅時無有去處,如是眼不實而生,生已盡滅,有業報而無作者,

此陰滅已,異陰相續,除俗數法;耳、鼻、舌、身、意亦如是說,除俗數法。俗數法者,謂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如無明緣行,行緣識,廣說乃至純大苦聚集起。又復,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無明滅故行滅,行滅故識滅,如是廣說,乃至純大苦聚滅。比丘,

是名第一義空法經

。”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這部經文在我看其實是佛法基礎,理解這一段內容,基本可以刨析所有佛經思維核心(包括所有大乘經典)因為此經正面提出

一切無來去

我結合巴利三藏中世尊所作

火的比喻

,對此段經文作了註解:

永珍皆從因緣生,此有即彼有,此無即彼無。比如火隨木燃,木盡火滅。但火不從木來,如果火從木來,那麼林木時時著火。火也不隨木去,否則世上若無林木,則世間便無燃火。因此火只隨諸因緣暫在,相對成立,既無來處,亦無去處,既然無來去,故不實而生。一切僅有因緣(木、草、燈油)在來去,而無作者、受者(並無火的實性,火為非有。),因此生(生的本身)已滅盡,我們可稱之為空法。

複次,善男子,譬如箜篌,依止種種因緣和合而有聲生。是聲因緣,所謂槽、頸、繩、棍、弦等人功作意,如是一一不能生聲,要和合時,其聲方起。是聲生位無所從來,於息滅時無所至去。善男子,諸如來身亦復如是,依止種種因緣而生。是身因緣,所謂無量福德智慧,及諸有情所修見佛善根成熟,如是一一不能生身,要和合時,其身方起。是身生位無所從來,於滅沒時無所至去。善男子,汝於如來、應、正等覺無來去相應如是知,隨此道理於一切法無來去相亦如是知。

善男子,若於如來、應、正等覺及一切法,能如實知無來無去、無生無滅、無染無淨,定能修行甚深般若波羅蜜多善巧方便,必得無上正等菩提。——大般若波羅蜜多經(第391卷~第400卷)

同時參考般若經,就可以理解無來去義,也就有了緣起性空的切入點。

2、還在《雜阿含經》中,佛陀直接闡明空法。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我當為汝等說法,初、中、後善,善義善味,純一清淨,梵行清白,所謂大空法經。諦聽!善思!當為汝說。

云何為大空法經

?所謂

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

,謂緣無明行,緣行識,乃至純大苦聚集。

“緣生老死者,若有問言:‘彼誰老死?老死屬誰?’彼則答言:‘我即老死,今老死屬我,老死是我。’所言:‘命即是身。’或言:‘命異身異。’此則一義,而說有種種。若見言:‘命即是身。’彼梵行者所無有。若復見言:‘命異身異。’梵行者所無有。於此二邊,心所不隨,正向中道。賢聖出世,如實不顛倒正見,謂緣生老死,如是生、有、取、愛、受、觸、六入處、名色、識、行,緣無明故有行。若復問言:‘誰是行?行屬誰?’彼則答言:‘行則是我,行是我所。’彼如是:‘命即是身。’或言:‘命異身異。’彼見命即是身者,梵行者無有;或言‘命異身異’者,梵行者亦無有。離此二邊,正向中道。賢聖出世,如實不顛倒正見所知,所謂緣無明行。

“諸比丘,若無明離欲而生明,彼誰老死、老死屬誰者,老死則斷,則知斷其根本,如截多羅樹頭,於未來世成不生法。若比丘無明離欲而生明,彼誰生、生屬誰,乃至誰是行、行屬誰者,行則斷,則知斷其根本,如截多羅樹頭,於未來世成不生法。若比丘無明離欲而生明,彼無明滅則行滅,乃至純大苦聚滅,是名大空法經。”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稍微解釋一下佛陀的意思。

基礎邏輯

:因緣法是指永珍皆【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所以緣於無明有了行,緣於行有了識,乃至廣說。(這就是第一義空)

遞進邏輯

:結合《第一義空法經》,我們可以明白既然承認了無明起業行的因緣性,那麼

無明

則有行,

生明

則無行,所以從無明開始,十二因緣都是虛妄不實的,無來去義的。

由無明方才變現的一切怎麼會有實在性呢?無明引發的一切無有來處和去處!

經文下一段,世尊進一步解釋問道,【緣生老死者,若有問言:‘彼誰老死?老死屬誰?】。我們如果生出【我即老死,今老死屬我,老死是我。】就會處於迷亂顛倒,

因為老死就是來去義

! 於是我們會妄造1、命即是身,2、命異身異, 這兩邊惡見,而且這完全是因為無明緣起的業行,乃至識蘊,名色、六入、觸、受等一路緣起而有的。前面已經說了,無明本身是錯誤的,錯誤緣起導致錯誤的結果,所以生出一切邊見和惡見,

但實質是無所有的,虛妄的,而無明導致的對我、我所的執取本身就是空無的

。所以,我們能以無明緣起一切邊見惡見,自然也能生明不再緣起一切邊見惡見。所以從無明伊始,緣起的一切邊見虛妄不實。

最終邏輯

:由於一切邊見本身是虛妄不實的,因此我們當前所緣一切的見取都是空法。所以世尊說【若比丘無明離欲而生明,彼無明滅則行滅,乃至純大苦聚滅,是名大空法經。】

巴利三藏中由一切無來去義而得解脫,有更為直接的解釋。

相應部35相應87經/闡陀經(處相應/處篇/修多羅)(莊春江譯)

「闡陀學友!因此,在這裡,那位世尊的教說應該被經常

好好作意

對依止者來說

搖動

,對無依止者來說沒有搖動,

當沒有搖動時有

寧靜

,當有寧靜時沒有

傾斜

當沒有傾斜時

沒有來

去,

當沒有來去時沒有死亡與往生

當沒有死亡與往生時就不在此世不在他世不在兩者的中間,這就是苦的結束。

』」

巴利藏這段和上面大空法經一起看,就能明瞭佛說空法是什麼意思了。

3、由《第一義空法經》我們明白了,原來一切現象因緣所生,其實並沒有來去和生滅,所以在過去、現在、未來都是空無的!由《大空法經》我們明白了,原來我們因為無明無知無聞,所以從實質沒有來去和生滅的事實中,見取了一切相的來去和生滅!所以我們見取的一切萬相本身就是虛妄的,實質是一切處無所有的!

如此,世尊怎麼作出描述呢?那麼就是這樣的,一切無來無去、無生無滅的實際狀況,其實才是本來寂滅清淨的真如真常性!而這世間無不包含在一念無明的妄動中,幻起一切的生滅來去相。我從萬相中解脫,是如來藏的無我義,也是佛性本來智慧。反過來說,這世間一切不就是如來藏重重幻起嗎?

大方廣佛華嚴經

爾時普賢菩薩摩訶薩。復告諸菩薩言。佛子。菩薩摩訶薩成就十種忍。能得一切無礙忍地。又得一切諸佛無盡無礙之法。何等為十。所謂隨順音聲忍。順忍。無生法忍。如幻忍。如焰忍。如夢忍。如響忍。如電忍。如化忍。如虛空忍。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十種忍。

建議搜一下這段佛經,修行菩薩道調伏自心,十種忍法。

標簽: 無明  老死  一切  因緣  比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