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繪畫

藝術學概論專插本該怎麼學?

作者:由 胖頭魚的假期 發表于 繪畫時間:2022-01-26

第三章 藝術的功能與藝術的教育

第一節 藝術的社會功能

藝術的基本功能

藝術區別於哲學、宗教、道德、科學等其他文化形態,就是由於藝術始終把創造和實現審美價值來滿足人的審美需要,作為自己最主要和最基本的功能

藝術作為人類審美意識的最高表現形式,它的多重社會功能始終是以審美價值為基礎的,藝術的各種社會功能只有在審美價值的基礎上才能夠實現

藝術的功能的特點

審美價值是藝術最主要和最基本的特性。正是由於審美價值滲透在藝術的其他功能之中,才使得藝術具有自己獨特獨立存在的價值和意義,才使得藝術具有與其他文化形態迥然不同的獨特社會功能 藝術的審美認知功能與科學的認知功能迥然不同 藝術的審美教育功能與道德教育迥然不同 藝術的審美娛樂功能與其他型別的娛樂活動更是迥然不同

藝術的功能的內容

藝術具體社會功能主要是: 審美認知作用、審美教育作用、審美娛樂作用這三種功能

審美認知作用

含義:

主要指人們透過藝術鑑賞活動,可以更加深刻地認識自然、認識社會、認識歷史、認識人生。 孔子《詩》講過: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指出了文藝具有兩方面的認識作用。 可以觀:風俗之盛衰,具有認識社會、歷史的作用 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具有認識自然現象、增長多方面知識的意義

首先,藝術對於社會、歷史、人生具有審美認識功能。由於藝術活動具有反映與創造統一、再現與表現統一、主體和客體統一等特點,往往能夠更加深刻地揭示社會、歷史、人生的真諦和內涵,更能反映社會生活的深度和廣度,並且常常是透過生動感人的藝術形象,給人們帶來難以忘卻的社會生活知識。

其次,對於大至天體、小至細胞的自然現象,藝術也同樣具有審美認知作用。

補充: 馬克思在評價19世紀英國作家狄更斯、薩克雷等人的作品時說,他們在自己的卓越的、描寫生動的書籍中向世界揭示的政治和社會真理,比一切職業政客、政論家和道德家加在一起所揭示的還要多 恩格斯在談到巴爾扎克的社會小說《人間喜劇》時,認為從這裡所學到的東西,比從當時所有職業的歷史學家、經濟學家和統計學家哪裡學到的全部東西還要多。 列寧把列夫 托爾斯泰的小說看成了俄國革命的鏡子,因為這些作品深刻地表現了 俄國千百萬農民在俄國資產階級革命快要到來的時候的思想和情緒

侷限:

對藝術的認知功能也不能估價過高,在認識自然現象方面,藝術畢竟比不上物理、化學等自然科學;在認識社會、歷史方面,藝術也不可能像社會學、歷史學那樣完備詳實佔有資料

獨特性:

藝術的認知功能又具有獨特性,能夠發揮其他社會科學、自然科學所不能代替的作用。藝術作品將生活真是昇華為藝術真實,透過現象揭示本質,透過偶然揭示必然,透過個別顯示一般,透過客觀顯示主觀,使藝術的審美認知功能具有深刻的內涵。

審美教育作用

含義:

人們透過藝術欣賞活動,受到真、善、美的薰陶和感染,思想上受到啟迪,實踐上找到榜樣,認識上得到提高,在潛移默化中,其思想、感情、理想、追求發生深刻的變化,從而正確地理解和認識生活,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中外的思想家、教育家、藝術家都重視藝術的審美教育作用

孔子

以 禮樂相濟 的思想,創立了我國古代最早的教育體系。提出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透過藝術,把道德的境界和審美的境界統一起來

柏拉圖

強調美育與德育的結合。認為《荷馬史詩》以及悲劇、喜劇的影響都是壞的,原因是這些藝術作品使人的理智失去控制、情慾得到放縱,他提倡理智的藝術,特別強調音樂的教育作用

亞里士多德

認為理想的人格是全面和諧發展的人格,情感、慾望和理智一樣,都是人性中固有的內容,同樣有得到滿足的權利,所以藝術應當具有三種功能:教育、精華、快感

原因:

藝術之所以具有審美教育作用,是因為藝術作品不僅可以展示生活的外觀,而且能夠表現生活的本質特徵和本質規律,在藝術作品中又總是飽含著藝術家的思想感情,蘊含著藝術家對生活的理解、認識、評價和態度,滲透著藝術家的社會理想和審美理想,能夠使欣賞者從中受到啟迪和教育。

特點:

藝術的教育功能是以審美價值為基礎,具有美學的意義和藝術的魅力。藝術家採用化善為美的方法,使藝術教育作用不同於普通的道德教育,而具有鮮明的審美教育的特點

以情感人:藝術作品總是灌注著藝術家的思想感情,以情感人、以情動人,透過藝術強烈的感染性,使欣賞者自覺自願地受到教育。

潛移默化:藝術作品對人的教育,常常是在毫無強制的情況下,使欣賞者自由自願、不知不覺地受到感染,心靈得到淨化。

寓教於樂:強調應當把思想教育融合到藝術審美娛樂之中

審美娛樂作用

含義:

藝術的審美娛樂作用,主要指透過欣賞藝術作品,能使其審美需要得到滿足,精神上產生一種愉悅、愉心悅目、暢神益智,透過閱讀作品或觀賞演出,使身心得到愉悅和休息 物質產品使胃了滿足人們生存的需要,精神產品則是胃了滿足人們的心靈需要。藝術作為一種特殊的精神產品,能夠給人們帶來審美的愉悅和心理的快感。

例子:

亞里士多德

認為人的本能、情感和慾望有得到正當滿足的權利,藝術應當使人得到快感

賀拉斯

提出藝術應當“寓教於樂,既勸諭讀者,又使他喜愛,才能符合眾望”

《樂記》

對於藝術的娛樂作用,從儒家觀點出發做了進一步的闡述:“樂著樂也。君子樂得其道,小人樂得其欲。以道制欲,則樂而不亂,以欲忘道,則惑而不樂。”必須以道制欲,才能做到既從中得到快樂又不致引起混亂。如果以欲忘道,只會引起惑亂,也得不到快樂。

功能

人們透過藝術欣賞得到積極的休息

使人們透過藝術欣賞得到積極的休息,從而更好地投入新的工作。藝術欣賞是一種令人陶醉的積極的休息方式,具有暢神益智的功能。藝術的這種功能甚至逐漸被運用到醫療方面,如:音樂療法

西方現代心理學的許多流派,都十分重視對藝術欣賞者深層心理的宣洩作用或淨化作用,認為人們在現實生活中收到壓抑或無法實現的情緒、願望、期待、理想,可以透過藝術創造的想象世界活夢幻世界得到滿足。

心理學家馬斯洛認為,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一種高峰體驗,在這種時刻里人會感受到強烈的幸福、狂喜、頓悟、完美。它尤其存在於人的高階精神活動之中,人處在最佳狀態並敢搜到最高快樂的實現。藝術創作者和欣賞者都可以產生高峰體驗。馬斯洛還進一步指出,審美活動中的高峰體驗實際上是透過自我證實而達到審美的最高境界。

寓教於樂

透過藝術欣賞,人們還可以收到教育和啟迪。藝術的審美教育作用、審美認知作用和審美娛樂作用三者是一個有機的整體。透過寓教於樂來激動人、感染人、將藝術的思想性寓於審美娛樂性之中。

第二節 藝術教育

美育與藝術教育

藝術教育狹義的含義,是藝術教育主要培養專業的藝術人才

藝術教育廣義的含義,是要進行藝術教育的普及

藝術教育是美育的核心,它的根本目標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

藝術教育承擔著開啟人的想象力、理解力和創造力的作用,而且使人的內心情感得到和諧全面發展

美學作為一門獨立學科,1750年由鮑姆加通建立,而美育由席勒提出來。中國最早提出美育的是王國維,真正實施美育的是蔡元培。

例子

先秦時期,孔子就提出了:“興於《詩》,立於禮,成於了”的思想,奠定了中國古代教育“禮樂相濟”的理論基礎,把符合儒家之禮的藝術,視為道德教育的特殊方式

席勒

美育(審美教育)這個概念由18世紀德國美學家席勒正式提出來,在《美育書簡》中系統闡述美育思想。從自然與人、感性與理性等基本哲學命題出發,從改變近代人的存在方式,使人重新獲得自由、和諧、全面的發展,實現人性的復歸這一更加廣闊的領域來論述美育。

席勒認為近代文明社會由於大工業的發達,造成科學技術的嚴密分工和職業等級的嚴格區別,社會與個人之間產生分裂,個人本身也產生了人性的分裂。

在他看來,人身上有兩種相反的衝動:一種是感性衝動,它產生於人的自然存在或感性本質,受感性需要的支配;另一個是理性衝動,它產生於人的絕對存在或理性本質,受到必然規律的限制。

完美的人性應當是二者的有機統一。這兩種衝動都是人的天性,只不過在在近代文明社會中,被分裂開來了。

席勒指出,需要有第三種衝動即“遊戲衝動”來作為橋樑,將二者有機地統一起來,使人成為具有完美人性的真正的人。

因為遊戲衝動是人的一種自由自覺的活動,它既可以克服感性衝動從自然的必然性方面強加給人的限制,又可以克服理性衝動從道德的必然性方面強加給人的限制。

這裡的遊戲是指一種審美的遊戲或藝術的遊戲。

席勒認為只有審美才是人實現精神解放和完美人性的先決條件。

價值

認識到大工業社會造成的社會矛盾和人性分裂,他還朦朧地意識到資本主義生產關係帶來勞動異化。極力主張透過美育培養理想的人、完美的人、全面和諧發展的人

突破了古希臘時期把美育作為道德教育的特殊方式或補充手段的狹隘觀點,把美育提到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的高度來認識。

明確地把體、智、德、美四項教育並提,使美育具有了獨立的地位和任務。

侷限

主張以美育來實現人性的改造乃至社會的改革,完全脫離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無疑只是一種唯心主義的空想。

中國美育理論發展

蔡元培還提出了以美育代宗教的主張,認為這是人類文化發展的必然趨勢。

她說:“美育者,應用美學之理論於教育,以陶冶感情為目的者也。”這種看法,突出了情感在美育中的重要地位,強調美育是陶冶人的感情,改造人的世界觀,使人達到一種新的精神境界的最好途徑。然而在當時社會條件下,這些設想和主張是無法真正實現的。

美育的核心是藝術教育

美學理論關於美的形態有自然美、社會美、藝術美的劃分,實施美育的途徑又有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的區分,但藝術教育是實施美育的主要手段,是審美教育的主要內容和主要方式。

藝術美作為美的集中表現形態,對提高人創造美和欣賞美的能力,培養人的審美理想,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等方面,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例子:

蘇聯美學家斯托洛維奇指出:“人的審美教育可以透過多種途徑實現,但是不能不承認,藝術是對個人目的明確地施加審美影響的基本手段,因為正是在藝術中凝聚和物化了人對世界的審美關係。因此藝術教育——對藝術需要的教育、對藝術感知和理解的發展、藝術創造能力的形成和完善組成整個審美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藝術教育在當代社會生活中的重要意義

藝術教育的概念

從狹義上講,是為培養藝術家或專業藝術人才所進行的各種理論和實踐教育,如各種專業藝術院校正式如此。

從廣義上講,藝術教育作為美育的核心它的根本目標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強調普及藝術的基本知識和基本原理。透過對優秀藝術作品的評價和欣賞,來提高人們的審美修養和藝術鑑賞力,培養人們健全的審美心理結構。促進道德的完善和智力的開發,豐富人的想象力,發展人的感知力,加深人的理解力,增強人的創造力,培養全面發展的人。

當代社會,廣義的藝術教育更為必要和緊迫。一方面物質財富的極大豐富,人們有了更多的閒暇時間和消遣需要。另一方面,高效率的工作節奏加重了人的精神壓力,人們被工作所束縛,被物慾所淹沒,人們渴望超出有限的物質生存需要,追求更高的精神生活。

藝術教育的任務和目標

藝術教育的根本任務和目標是在立德樹人的目標下,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

普及藝術的基本知識,提高人的藝術修養。在藝術欣賞中不斷提高鑑賞能力和審美能力,把欣賞中的感性經驗上升為理性認識

健全審美心理結構,寵粉發揮人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促進和提高人的思維能力

是陶冶人的情感,培養完美的人格。透過以情感人,以情動人的方法,使人進入更高的精神境界。

標簽: 藝術  審美  美育  教育  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