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繪畫

智囊•上智部•通簡卷•0123高拱•不戰為公

作者:由 智囊智囊 發表于 繪畫時間:2022-04-10

智囊•上智部•通簡卷•0123高拱•不戰為公

原文

隆慶中,貴州土官安國亨、安智各起兵仇殺,撫臣以叛逆聞。動兵征剿,弗獲,且將成亂。新撫阮文中將行,謁高相拱。拱語曰:“安國亨本為群奸撥置,仇殺安信,致信母疏窮、兄安智懷恨報復。其交惡互訐,總出仇口,難憑。撫臺偏信智,故國亨疑畏,不服拘提,而遂奏以叛逆。夫叛逆者,謂敢犯朝廷,今夷族自相仇殺,於朝廷何與?縱拘提不出,亦只違拗而已,乃遂奏輕兵掩殺,夷民肯束手就戮乎?雖各有殘傷,亦未聞國亨有領兵拒戰之跡也。而必以叛逆主之,甚矣!人臣務為欺蔽者,地方有事,匿不以聞。乃生事悻功者,又以小為大,以虛為實。始則甚言之,以為邀功張本;終則激成之,以實已之前說,是豈為國之忠乎![邊批,說盡時弊。]君廉得其實,宜虛心平氣處之,去其叛逆之名,而止正其仇殺與夫違拗之罪,則彼必出身聽理;一出身聽理,而不叛之情自明,乃是止坐以本罪,當無不服。斯國法之正,天理之公也。今之仕者,每好於前官事務有增加,以見風采。此乃小丈夫事,非有道所為,君其勉之!”

阮至貴密訪,果如拱言。

乃開以五事,一責令國亨獻出撥置人犯,一照夷俗令賠償安信等人命,一令分地安插疏窮母子,一削奪宣慰職銜,與伊男權替,一從重罰以懲其惡。而國亨見安智居省中,益疑畏,恐軍門誘而殺之,[邊批:真情。]擁兵如故,終不赴勘,而上疏辨冤。阮狃於浮議,覆上疏請剿,拱念剿則非計,不剿則損威,乃授意於兵部,題覆得請,以吏科給事賈三近往勘。[邊批:賴有此活法。]

國亨聞科官奉命來勘,喜曰:“吾系聽勘人,軍門必不敢殺我,我乃可以自明矣。”於是出群奸而赴省聽審,五事皆如命,願罰銀三萬五千兩自贖。安智猶不從,阮治其用事撥置之人,始伏。智亦革管事,隨母安插。科官未到,而事已定矣。

[馮述評]

國家於土司,以戎索羈縻之耳,原與內地不同。彼世享富貴,無故思叛,理必不然。皆當事者或浚削,或慢殘,或處置失當,激而成之。反尚可原,況未必反乎?如安國亨一事,若非高中玄力為主持,勢必用兵;即使幸而獲捷,而竭數省之兵糧,以勝一自相仇殺之夷人,甚無謂也。嗚呼!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吾今日安得不思中玄乎!

譯文

隆慶年間,貴州土司安國亨、安智互相起兵仇殺,當地巡撫以叛逆的罪名奏報,於是率兵征伐,但又捉不到人,就要造成戰亂了。

新巡撫阮文中上任前,先去拜見首輔高拱。

高拱說:“安國亨本來是被奸臣拔擢為官的,為了私仇而殺害安智的弟弟安信,致使安信的母親窮困不堪。安智懷恨報仇,他們之間關係惡劣,互相攻訐,出口都是仇恨的話,很難判是非對錯。但巡撫偏向安信、安智,所以國亨疑慮恐懼,不敢被拘捕;於是被以叛逆的罪名奏報上來。什麼是叛逆?是侵犯朝廷。如今夷狄自相仇殺,和朝廷有什麼關係?縱然不服拘捕,也只是違逆而已,卻奏報朝廷反叛派出軍隊去攻擊他們,夷民怎麼肯束手就死呢?雖然各有傷殘,然而從未聽說安國享有領兵抵抗的事。一定要以叛亂來加罪於他,也太過分了。為人臣的專力於欺騙矇蔽,地方上有事隱匿不報,就挑動事端想得到非份的功勞;又把小事說成大事,把虛無說為事實。開始的時候把事態說得很嚴重,以便邀功,同時為將來預留餘地;最後極力促成其反叛情節,以證實自己先前所說的話。這難道就是對國家盡忠嗎?你確實有廉潔的美德,應平心靜氣去處理這件事。儘量不要給安叛逆的罪名,改為仇殺和違逆之罪,那他們一定會站出來辯駁、聽從判決;只要人一站出來,是不是叛變的情形自然就清楚了。只判處他仇殺和違逆的罪,必然沒有不服的。這才算是國法平正,天理公平。如今一些做官的人,往往喜歡把前任官吏所上報的事態說得更加嚴重,以表現自己的幹練。這是小丈夫的作為,不是正道人士所該做的。你好好自為之吧!”

阮文中到貴州以後,私下探訪,果然都像高拱說的一樣。

於是公佈五項處理辦法:一,責令安國亨獻出安置職務的人犯;二,依照夷人的習俗,賠償安信等人的性命;三,命令劃分土地安插窮困的安智母子;四,削奪土司的職銜與其兒子世襲的權利;五,從重處罰,以嚴懲惡行。

但是安國亨見安智還住在省城裡,心中更加疑懼,怕統兵官吏誘殺他。所以依舊擁兵,不服審判,並上疏辯解冤屈。阮文中被眾議所迫,又上疏請求用兵征伐。

高拱心想征伐實在不是好辦法,不征伐卻又損害國家威嚴,於是暗中指示兵部,請吏部給事中賈三出面去審判這件案子。

安國亨聽說有官吏奉命來審判,而不是軍隊來清剿,很高興地說:“我是聽審的證人,統兵官一定不敢殺我,我可以自己說明事情的經過。”於是趕出奸臣,親自到省府聽審。五件事都一一照辦,並願意罰銀三萬五千兩贖罪。

安智還不肯聽從,阮文中又處理了那些拔擢安國亨的奸臣,安智才順服了,也被革除管事之職,聽任母親安排。朝廷的官吏還沒到,亂事已經便平定了。

[馮評譯文]

國家對於土司,都用夷人的法令來牽制約束他們,原來就和內地不同。他們世世代代享受富貴,一定沒有無故叛變的道理。很多時候都是當事者造成的。有的削奪,有的殘害,有的處理不當,才會促成亂事。反叛尚可原諒,何況未必是反叛呢?像安國亨這件事,如果不是高拱盡力主張不用兵,勢必引起戰爭。即使幸而戰勝,但是用盡數省的兵糧,去打贏自相仇殺的夷人,也沒有什麼意義。唉!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我們怎能不懷念高拱先生呢。

安國亨,又稱作阿寫,貴州水西彝族土司。

高拱,明朝內閣首輔,頗有政績。上承徐階,下啟張居正。

高拱這一套理論很有見地。

精確的分析到了主要矛盾,並且找到了最好的結局方案,用一種比較溫和的方式解決了問題。

智囊•上智部•通簡卷•0123高拱•不戰為公

掃描二維碼

關注我們

微訊號 : zhinangzhinang

標簽: 安國  仇殺  安智  叛逆  安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