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文化

撥亂反正?學習的常識!

作者:由 楚浩 發表于 文化時間:2021-10-26

今天內心有著強烈的衝動,我要詳盡地寫出被大部分學生廣泛忽視的——學習的常識!

文章很長,但只要你是個學生,我相信這篇文章一定對你有巨大的作用!

學習為了什麼?變強!

首先,我們要統一認知:學習就是為了變強。

我當然知道廣義的學習是基於興趣、衝動、偶然的探索,但這個認知顯然只適用於少數好學生,甚至哪怕對好學生也僅僅適用於其課外學習。我們應當坦率地承認,除去只知道聽家長的話的幼年時期,自當我們開始思考為什麼要每天乖乖坐在那裡學習而不去隨意玩耍的時候,我們心中“學習”的概念便已被窄化為“功利的學習”,即為了考大學、獲取專業能力、找工作等等目的而進行的行為。否則,大部分學生可能為了學習而主動放棄和同學玩耍的時間與精力?任何有一線教學經驗的老師都不敢這樣設想吧~

這個社會有著人才分級的事實,其餘條件相似時,高階知識分子的職業待遇就是比文盲強得多。因此,大多數學生學習就是為了讓自己被更多公司、更多職位所認可,甚至獲得自我創業的能力等等,說到底無非是在殘酷的社會競爭中提高自己的能力,說白了就是“變強”。

因此,下文所說一切“學習”都是指這種“為了變強的學習”,而非根據興趣的探索。

學什麼都能變強?要選擇!

我清晰地記得,中學搞競賽的時候,容易保送的學科就是比只有高考加分的學科火熱得多;後來競賽凋敝,原因也特別簡單,就是基本取消保送政策。哪怕再喜歡的同學,也無奈專注於高考,而浪費了自己難得的極有主動學習熱情的寶貴時間視窗。

我無奈地看到,大學選專業的時候,許多學生不可能真正根據興趣來選擇專業,基本上大多數都是興趣讓位於“前途”、“發展”,說白了就是畢業之後的工作待遇。哪怕大家都清楚四年後(甚至是研究生的七年後)的市場行情一定會有巨大變化,也還是無奈地以此來選擇專業。

那麼,這一切的背後呼之欲出的現實是什麼呢——不是學什麼都能變強的,要選擇。

當然,這其實是廢話,畢竟選道路、選專業的重要性大家都清楚得很。

但廣大的學生們,你們是否真的意識到了,在日常每一天的學習之中,也充斥著選擇?

當你學習一個新知識的時候,是先自學、還是直接聽講、還是課後補上?

當你面對一個超綱知識的時候,是放棄、還是簡單瞭解、還是仔細思考?

當你面對大學選修,應當如何進行選擇?

以上種種,都是直接決定了你每一天的學習成果的,並最終匯聚成你整個學習生涯的成果。因此,不只是道路、專業,包括課程、課堂、知識點、資料、學習方法……學習的一切都需要選擇,這些就像玩魔塔的策略一樣,決定了你最終是否能打敗魔王、救出公主、拯救世界。

如何評判學習價值?看應用!

任何一個學習中的選擇,基本有兩種:

學還是不學

如果學的話,怎麼學(這決定了你的學習效率)

在討論學習效率之前,我們先要做出基本選擇——學還是不學。

能看到這裡不容易,我依舊希望大家保持實事求是的態度,跟著我一起思考。

學還是不學,在“根據興趣的探索”中是一個隨性的問題,比如大學“性與健康”課程往往會爆滿,這就是大家的興趣所致;

而在“為了變強的學習”中顯然是一個策略選擇問題,比如大家總會問“我選高數好還是數分好”,這顯然是功利的策略選擇,要真是跟著興趣走,那為啥不直接翻開兩本書的引言各自看看,問問自己對哪本感興趣呢?

就好像魔塔你走哪條路,這種路線選擇顯然是為了得到更高的屬性、耗費更少的血量,而不是什麼“我看這個小怪可惡,我就要先打他”,隨後一句“你死了”結束遊戲=。=

大學之前的學習

大學之前,我們學習的唯一功利目的是高考。但這是全部嗎?無論老師和家長給你如何灌輸,我希望學弟學妹們可以清醒地認識到:不是。你絕不應該一絲不掛地走入大學,雖然知識中90%都沒有什麼直接作用了,但之前所有學習中鍛煉出來的學習能力將是你的看家本事!沒有這些,你憑什麼在群英雲集的大學中爭得一席之地?

大學及之後的學習

上大學之後,我們學習的唯一功利目的是就業(包括學術崗位)。但這是全部嗎?同樣的道理,顯然不是。任何專業課,過考試只是形式和基本證明,其鍛煉出來的專業能力才是在你日後的工作中真正有用的東西;任何選修課,過考試更是沒意義,其鍛煉出來的思想、見識、綜合能力才是真正對你人生有用的東西。沒有這些,你憑什麼在險惡的職場應對自如?

基於應用價值的選擇

因此,我希望大家能清醒地認識到:評判學習價值的唯一標準,就是應用價值。

各種考試的透過,除了大學的GPA基本帶不給你什麼東西,所以應用價值就是這個GPA。

專業課鍛煉出的能力,一定要是你想要從事的方向,才有價值,否則就是沒價值。

基礎課鍛煉出的能力,給了你廣泛發展的可能性,你想要做高階崗位才有價值,否則沒有。

選修課鍛煉出的能力,是對人生的綜合提高,這價值必須結合你的個人性格來評判。

競賽、專案、實驗室,這都是和各自所在領域強繫結的,那應用價值更是明顯得很。

綜合來說,對應用價值的判斷有以下基本思路(括號中是以dota英雄屬性為比喻):

知識的應用價值,是要看你能從學習中獲得什麼能力,這個能力能幹什麼,從而明確的。

能力可以簡單分為專業能力(攻擊力)和非專業能力(視野),各自對應專業課和選修課。

有些課是直接提高應用能力的(相當於攻擊力),有些則是提高學習效率的(即成長)。

變強之前繞不開的哲學思考

那麼,如何選擇呢?這就必然逃不開一個靈魂質問: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這個問題很大,大到令絕大多數同學望而生畏。但我希望你們能意識到,這是一個在你們大學階段必須去思考並儘早得到初步結論的事情,否則必然碌碌無為。(如果你都不知道要把自己搞成一個物理還是法師,你怎麼可能知道如何分配屬性點、如何選擇裝備?)

這個問題不是本文想討論的,所以不再展開。但哪怕你沒有方向,你依舊可以繼續看下去,只是很多具體的方法可能要在你方向越來越明確之後才能越來越顯示出其力量。

下面開始具體的學習和教學討論了,是滿滿的乾貨,希望大家耐心看完!

大多數同學學習方法的根本問題所在!

浪費時間的學習狀態

想象你在學習一個新知識,教材上對此的介紹只有一句話,你看了第一反應是看不懂。

然後呢?

A學生拿筆在紙上寫寫畫畫,把這句話展開了一下,5分鐘後恍然大悟——原來是這個意思!

B學生去找出另一本教材,翻到對應的地方,發現有更詳細的描述,7分鐘後看懂了。

C學生去網上搜索了一番,花15分鐘看了2、3篇文章,基本弄明白並知道了許多相關概念。

D學生覺得這個教材不太行,遂放棄,玩手機打發時間,熬到下課。

這幾種學習方法,顯然會帶來不同的學習效果:

A學生花了5分鐘,深徹理解了這個概念。

B學生花了7分鐘,深徹理解了這個概念。

C學生花了15分鐘,理解了這個概念, 並且瞭解了很多相關概念。

D學生花了0分鐘,什麼都沒學到。

那麼,螢幕前的你,是哪種學生呢?無論如何,讓我們來仔細討論一下吧。

首先討論A、B、C三個學生。這裡面A顯然比B更有天賦,但其實相差無幾,多的2分鐘僅僅是翻書的時間而已;C學到了更多,這其中可能有些有用有些沒用。所以這三個學生不好說哪一種學習方法更好,只能說方法各異。

而毫無疑問應該摒棄的,是D學生的學習方法。

但是——你以為我要抨擊他不好學?不,我想說的是,他應該乾脆全都抄作業,根本就不應該浪費時間去學!

大家都知道,沒有完美的教材,書上總有一些難以理解的東西。如果遇到困難的就放棄,那麼及格或許不難,但顯然是學不通透的,大多隻能學個皮毛。一學期的課程,其實如果想學個皮毛大多隻需要兩週的時間,請學習好的同學吃個飯、大不了網上花點錢,總能把考試糊弄過去的。而對於專業知識皮毛的應用,網上各種教程也往往一大堆,根本就不用花一學期去學習!

所以,D學生應該更早意識到這門課相對自己的實力、自己願意付出的精力來講,太難,從而直接放棄!

大家仔細想想自己的學習經歷、身邊學生的學習經歷。無論是A、B、C,雖然各自方法不同、學習側重點也不一樣,但基本都能把東西學得通透吧?考試分數都不低吧?而D呢?則是大多數同學的縮影。

大多數同學的學習方法不是錯在懶惰上,而是錯在不承認自己的懶惰——明明懶惰,還一定要選擇勤奮的學習方法,從而搞得四不像。

有這個時間,乾點什麼不好?哪怕用來玩呢!尤其是大學生,都沒人管你們了,為什麼要把自己按在那兒耗時間!

如果是在上課,你應該徹底不聽老師的,去自己學另一門願意學的課程;

或者乾脆逃課,去痛痛快快玩個夠,想學了再回來學習。

說了這麼多,我不是在勸你們玩,而只是想說:學習應該是一個全神貫注、百折不撓的事情。如果你現在沒有這種心態,那麼你應該去努力達到這種狀態(比如尋找學習環境、比如先玩夠了再回來學),而不是在一種“四顧茫然、遇難而退”的狀態中不進不退、浪費青春。

對學習效率的放任自流

好了,當你已經有了明確的學習目標、充分的學習心態,這時候只要用功學習就好了嗎?

X同學,學習一個知識難點用了5分鐘,徹底搞懂並且融會貫通進自己的知識體系之中;

Y同學,學習同樣的知識難點花了20分鐘,而且還沒怎麼搞明白,更談不上融會貫通了。

那我問你,當你發現自己是Y同學而身邊人是X同學時,你會怎麼辦呢?

不繼續設問了,我直接說結論——絕對不能視而不見!

我們許多同學呀,都大學了,還停留在和平的中小學環境,認為同學都是朋友、老師都是敵人、學習都是任務……你們要知道——這些知識都是你們以後吃飯的東西啊!這些都是你們以後的同業競爭對手啊!當今的社會環境下,競爭失敗意味著沒飯吃啊!

所以說,你們可以關係非常好、互相幫助,但絕不能對自己的專業知識水平放任自流。這時候,應該立即進入戰場分析的狀態:

首先去對比培養計劃,看看是自己學得太慢還是X同學學得太快。

應該去請教他為什麼這麼快!為什麼自己這麼慢!搞清楚自己的差距所在。

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看看自己是應當提高這方面的學習效率

還是保持現狀

還是乾脆放棄這門課的學習,期末抄作業就好

總之,你可以在很多內容上學習效率低,但你必須弄明白自己低在哪兒、能不能低!

什麼決定學習效率?根本上是方法!

對學習方法的理解,是學生之間差距的本質所在,直接決定了學習效率,值得大書特書。

限於篇幅,本文作為提綱挈領的文章,僅僅提出決定學習效率的三個核心點:

天賦

認真看學習天賦這件事,其實源於許許多多人生方面,絕不只有基因這麼簡單。

從小希望折騰電子產品的學生,顯然比大多數學生更瞭解電子產品的“脾氣”;

在畫畫方面有著無窮靈感的學生,其靈感往往源自強烈的表達慾望,比如內心封閉的抑鬱;

善於蒐集自學資料的學生,許多都是為了叛逆爸媽的管制而長期鍛煉出來的;

……

總之,在基因之外,還有性格與經歷共同決定了你在某個專業方向的天賦。

這些內容,有些無法在短期內改變(例如強烈的表達慾望),但有些顯然可以適當培養以補足,這部分往往就是——經驗。

經驗

許多內容的學習都是需要經驗支撐的:

有充分旅遊經歷的學生,學習地理就非常簡單;

有過影片製作經驗的學生,影片製作的軟體課程基本就不太需要學習了;

……

這些就是經驗帶來的學習效率提高,非常顯著而不可忽視。所以,我們可以為了學計算機多折騰一些電子產品、為了學習搜尋能力而閒著沒事多在網上搞點破解類的事情等等。

多說幾句,這種感覺大多是進入大學才開始有的,畢竟大學之前的學習內容和實際生活大多還是離得太遠,沒什麼相關性。這也是為什麼中小學生家長總覺得學生各種課餘經歷浪費時間,事實上其作用的確是要在高考後才能顯現出來的,這麼遠的事情很容易被學生與家長忽視從而過度透支,學生就變成經歷無比蒼白的書呆子了。

教學鍛鍊

搞過競賽的都知道,有競賽傳統的、有優秀教練的這些學校,是非常容易出成績的;而毫無競賽歷史的地方,想要衝進全國賽場都很難,對學生天賦有著明顯高得多的要求。

究其原因,本質上就是教學鍛鍊可以大大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一方面,很多學習方法的從零發現都是需要大量經驗與思考、摸索的(比如學習演算法時的紙筆模擬方法),而實際上除了開始的開創者,後人大多都是直接學來而非自己從零摸索的。那如果你不知道這些(或者我有時候就想試試自己能摸索到什麼程度=。=),那自然是會耗去大量時間的。

另一方面,很多學習內容的從零摸索又有著極其重要的啟發意義(比如程式設計中常見的造輪子行為),這些探索經驗會在之後的學習與實踐中為你帶來許多寶貴的間接經驗與靈感。教練往往知道這些點,並且會在對應地方要求你去自我探索;而自學者則往往無法意識到這些關鍵點的所在,從而在之後的學習中不經意間浪費許多時間,直到大量實際工作應用中才逐漸意識到並自我糾正。

老師的價值何在?壟斷知識與提高效率。

最後,讓我們來明確一下老師的價值吧。在我看來,學習上只有兩點——壟斷知識與提高效率。(本文只看學習方面,不討論某些老師“教做人”方面不可替代的價值。)

當代社會,除了極少數的壟斷、保密內容,大部分專業知識網上都是應有盡有的。說白了,這個社會不缺知識,缺的是真正掌握知識、會應用知識的人。想要成為這樣的人,就需要學習,學習時間=學習總量÷學習效率。因為學習總量過大,所以大部分人學習時間都過長,以至於無法學完,從而導致了社會上知識人才的稀缺,這才是知識人才的根本價值所在。

那麼,既然網上都能找到學習資料,那麼老師又有何價值呢?要麼,這個老師有著真正的壟斷知識;要麼,顯然就是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了。我想大家會有疑問,我來詳細解釋一下:

讓我們先看知識本身,事實上,大家越來越喜歡去網上學習知識,而不是在課堂。畢竟,只要A老師水平明顯高於B老師,那麼A老師的網課影片恐怕也比B老師的線下課有價值吧。這,勢必會導致“教知識”的定位向極少數教學水平極高的老師集中,而大多數老師則被淘汰。

但這顯然與我們的直覺不符,我們總還是覺得許多時候線下課學習效率高,還有些知識一定要線下才能學到。為什麼會這樣呢?其實這是老師線下課中用各種努力提高了我們的“學習效率”,而非教了什麼獨特的知識。在課堂上,因為有老師帶著思考,大多數同學都可以45分鐘專注於這門知識本身;而在網上,大多數同學恐怕連10分鐘的影片都很難專注看完吧?如此一來,許多需要花較長時間(如20分鐘)持續思考才能理解的複雜知識,就會讓大家覺得“自己學不會,只有老師講才能懂”。

是否可以真正“授人以漁”?

敏銳的同學可能意識到了,上述思路其實本質上是“授人以魚”。老師帶著你學會了,離開了老師你不還是學不會嗎?如此一來,老師這個柺棍你總也扔不掉,那你自己怎麼可能真學會走路呢?你的學習能力還是不行嘛~

那麼,是否可以透過教學來真正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的?這是可以的——

X老師把某C語言知識仔細拆開了給你講,花了20分鐘,讓你聽得明明白白;

Y老師把這個知識的本質提前講給你,然後給你一些資料讓你課前花1小時閱讀,最後上課30分鐘解答學生各種疑問,讓學生們都搞明白了;

Z老師直接告訴你這個知識考試會這樣考,然後給你一些真題,你花了5分鐘搞定。

我們對比一下,很輕易就可以看出來:

X老師花20分鐘,教會了知識本身,同時保證了你的應試水平;

Y老師花90分鐘,教會了知識本身,同時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

Z老師花5分鐘,保證了你的應試水平。

那麼在當代,我們作為一個頭腦清楚的學生,應該如何面對這幾種老師呢?我相信認真看完全文的學弟學妹,心中應該都有數了吧:

面對Z老師,這知識不想學只想應試的就跟著學就ok,想學知識的自己課下去想辦法自學;

面對Y老師,想提升學習效率的努力跟著學好,不想的直接翹課去找Z老師班上同學搞資料;

面對X老師,去網上看看有沒有講得更好的老師,如果有可以5~10分鐘講到同樣效果的,或者20分鐘講到更好效果的,那就放棄X老師的課堂知識部分、保留X老師的應試劃重點部分。

效率至上!“工具”老師。

綜上,在學習知識方面,我們只需要兩種老師——

一種是在講解壟斷知識的老師,我們應該去看他們的公開教學資料;

另一種是可以提高我們學習效率的老師,我們應該去主動上好他們的課堂。

而其餘老師,本質上都是“工具”老師,我們只要拿到他們的學分、得到他們的考綱、完成他們的任務、獲取他們的推薦信,其餘內容都不在考慮範圍內。

(再次重申,這是單純的學習角度討論,對那些可以“教做人”的寶藏老師的珍視絕不與本文矛盾!)

總之,我們必須清楚地知道——老師給我們帶來的好處有哪些、花了我們多少學習時間——從而不斷提高學習效率,真正為自己的前途負責。否則,你如何擺脫大學培養計劃的效率束縛,真正追尋自己的立足之地呢?

總結

最後,拋去嚴謹性,簡要總結一下本文的主要觀點:

學習就是為了變強。

學習就像玩魔塔,每一步都是選擇,充斥在每一天、每一段學習過程之中。

評判學習價值的唯一標準,就是應用價值。

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這是必須思考並得出結果的問題,這決定了——你想學什麼。

大多數同學學習方法的根本問題在於:浪費時間的學習狀態、對學習效率的放任自流。

決定學習效率的根本是學習方法,具體由三方面決定:天賦、經驗、教學鍛鍊。

老師在學習上的價值只有提供壟斷知識和提高效率。

以上所有觀點,都是“功利學習”的內容。

我其實非常推薦大家廣泛學習、全面成長,但我更希望大家能意識到,其實大家想要更多玩耍、更多成長的前提,恰恰是把自己天天都在做的功利學習內容做好取捨,並且把效率先給提高到一個合格的程度,從而節約出別的時間。

總而言之,學習是當代社會中年輕人少有的、相對和平的變強與生存手段了。我希望廣大學弟學妹可以儘早意識到這一點,意識到自己當前學習常識的謬誤、學習效率的低下、學習思路的從眾、對教師天真的信任等等,從而真正為自己的學習負責。

我相信,越來越多的同學會意識到,學習不只是一個“保值增值”的手段,學習還可以是一個“打仗”的手段,可以讓我們這些普通人,在幾年的時間裡,變得強大無比、足以自立。

我更相信,無論社會如何變遷、無論貧窮還是富貴,學習都是唯一一條讓自己真正變強的道路。應試學習的本質是存量競爭、商業的本質是資訊不對稱的掠奪、金融的本質是投機,大多數勞動其本質也只是養家餬口,無論這些東西被賦予了多麼大的意義;唯有學習,可以實實在在地讓自己的世界變得更大、能力變得更強,從而走到更廣闊的的天地、成為更優秀的人。

後記

做教育已經一年多了,其實一直在努力告訴自己:多輸出點實實在在的內容,少和大家講一些思路上的東西。但這幾天始終有一個問題縈繞在我腦海中:為什麼同學都表示我的教學水平很高,但願意付費上我課程的學生卻數量稀少?

商業邏輯上,我當然知道是因為我講的東西不面對應試、沒有宣傳、尚不成熟……總之一句話,沒有針對市場的需求而充分匹配。但教學邏輯上,我無法接受自己做這樣的轉變:

如果老師都不能堅持其教學觀點,一味滿足學生的口味,那還有誰能為教學效果負責呢?

我始終不願意僅僅做一份教程、賣一份課,以交易的達成作為自己教育的終點。在我看來,對學生不瞭解,那就去了解學生;教學水平不夠,那就去磨鍊自己的教學水平;但如果是學生的學習思路出了問題,絕對不能一味做適合他們口味的適配(短影片、高效、放棄思考與啟發、應試填鴨教學……),那樣就喪失了老師的根本價值,淪為了商人!

我的直覺告訴我,這是學生的認知問題:

大多數學生不明白學習的目的

大多數學生不明白該學什麼

大多數學生不明白學習效率是可以提高的

大多數學生不明白學習是要以自己的情況為主導來挑老師的和主動選擇學習策略的

……

總之,大多數學生是嚴重缺乏學習常識的。這,也是我身邊各種清北復交學生和普通一二本學生的最大差距所在。這些,綜合決定了學生的實力差距、上限差距等等等等。作為能看到這一切的好學生,我絕不能對學生被內卷、應試所荼毒、扭曲的學習思想視而不見;不改變這一切,千千萬萬平民老百姓的孩子就喪失了一條真正變強的道路,喪失了自己僅有的人生階梯。

以上,也是我投身教育事業的堅定信念所在!

學弟學妹們,不要讓我失望啊!加油!!拋棄幻想,要為自己的人生——負責!!!

標簽: 學習  學生  老師  知識  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