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文化

士大夫們的騎兵無用論

作者:由 朱世巍 發表于 文化時間:2022-05-22

宋代計程車大夫,基本是鼓吹騎兵無用論的。北宋時代尤其如此(到南宋反正馬的資源更少,直接躺倒)。

宋祁說:“今天下馬軍,大率十人無一、二人有馬。”“馬少,又人不習騎”。

也就是說,宋朝騎兵,其實相當多數是沒有馬的“紙面騎兵”,也不精於馬術。

可是宋祁並不主張充實騎兵,反而主張“損馬而益步”。

為何?

宋祁解釋說:“臣料朝廷與虜相攻,必不深入窮追,驅而去之,及境則止,然則不待馬,而步可用矣。”

意思就是說,宋軍本也不必深入追擊敵軍。出於朝廷固有的消極戰略,騎兵沒用,步兵就夠了。

這話說的很赤裸,也暴露了宋廷消極防禦思想的本質。

沈括也主張:“(敵軍)民習騎戰”,而宋軍“利強弩”,“舍我之長技,勉強所不能,以敵其天產,未聞可以勝人也”。

意思是說,敵人反正是騎兵很厲害了,而我宋軍弩很厲害。何必去和敵人的優勢領域爭奪?

(唐代的評價是,弩射速太慢,並不是制服騎兵的有效武器。也有宋人評價說,弩雖然射程遠,卻根本射不中。效果不佳)。

范仲淹也鼓吹:“自古騎兵未必為利”。他還強調騎兵太貴了,買馬太貴了。所謂:“沿邊市馬,歲幾百萬緡,罷之則絕戎人,行之則困中國”。

意思就是說,騎兵戰馬簡直是宋廷的財政負擔。

宋代編撰歷史,也鼓吹說騎兵太貴。“計一騎士之費,可贍步軍五人”。就是說,養一個騎兵的錢,可以養五個步兵。

而宋代把擴大軍隊視為維穩工程,軍隊人數越多越好。“太貴”的騎兵,自然是越少越好。否則騎兵太多了,就沒錢去養湊數的步兵。宋廷甚至寧可去養前述的沒有馬的騎兵。

結果就是養了一百四十萬沒用的兵(南宋末期地盤極度萎縮,依然養著七十萬軍隊)。

其實有人論證過,宋軍雖然不掌握幽雲,但馬的資源也不是很少,也有過幾十萬匹規模的馬場。

宋軍騎兵數量有限,實在是養大量無用步兵政策的結果。

到了明末,士大夫們又開始鼓吹騎兵無用,說得更是一套一套:

閻爾梅就強調:流寇長技,惟恃刀馬,飄忽震盪,出沒不時,然不知有所謂節制。一用節制,則練步卒足以破之。夫騎兵衝陣,逐敗則有餘,殺賊則不足,實能殺賊者步卒耳。設有兩人於此,一馬一步,隔數十步外,馬上者可以弓矢得志,然猶或不中焉。短兵一接,步下者直反手揮刃而墜之矣。蓋馬雖馴熟,終勞罄控,固不如步行者盤旋避就之為便利也。但步卒未明此理,驟見眾馬衝突,如崩如潮,勢不可御,遂披靡瞶亂耳。

畢自嚴也強調:以中國之馬與邊騎角,終是強弱不敵,莫若以步勝馬。昔嶽武穆破柺子馬,以麻扎刀如牆而進,用步卒也。邇者遼陽之役,西兵走而川兵戰,則馬與步之異也。今關門練車營而多用馬,失其旨矣。

孫傳庭算比較能打仗,卻也是反騎兵主義者。他的理由更絕:

以步格馬,乃制勝不易之著。臣甲戌在籍,因敵患條奏,已詳言之。矧敵臨邊口,我兵憑山伏擊,上下登陟,惟步最便。又敵自內出,勢必闖邊,我兵但能死戰,敵將自至,奚用馬追?況我兵死戰之氣,惟無馬乃決,一有馬,則軍中怯懦之輩,必至臨敵思逃。

意思是說,如果用騎兵,就容易逃離戰場。沒有騎兵,不能逃離戰場才會死戰。

這話說的……能夠逃離戰場,難道不正是騎兵一大優勢嗎?

還有一位明廷大佬則強調,騎兵是滿清的主力。而明軍的騎兵用途不大,無非就是偵察和襲擾而已。還不如多增加火槍射手。

總之,北宋和明末,士大夫主流都不喜歡騎兵。也算他們的一種性格共性了。

關於古騎兵的戰術優勢,參閱下文(只談了騎射領域)。

朱世巍:“騎射”的技術細節

士大夫們的騎兵無用論

標簽: 騎兵  太貴  宋祁  鼓吹  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