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繪畫

17世紀後期到18世紀處於上升期戰力線上的清朝相比歐洲和亞洲的其他大國落後了嗎?

作者:由 中漣 發表于 繪畫時間:2021-07-03

17世紀後期到18世紀處於上升期戰力線上的清朝相比歐洲和亞洲的其他大國落後了嗎?知乎使用者2021-07-03 06:51:48

清在軍事上逐漸落伍是因為停滯,而停滯是因為缺少競爭。如果清沒有和俄國簽署尼布楚條約或許還可以從和俄國的鬥爭中體驗歐洲的戰術和武器升級。但現實中和俄國義和基本把清隔在了歐洲局勢之外,作為亞洲一霸養尊處優,直到被從夢中拍醒。

17世紀後期到18世紀處於上升期戰力線上的清朝相比歐洲和亞洲的其他大國落後了嗎?星星與眼淚2021-07-03 15:16:28

謝邀。

先說結論,已經落後了。看到這個問題,我不由得想起康熙二十四年中俄戰爭。

俄國當時是民營團體開疆後朝廷跟進建立稅收行政的方式進行東北亞兼併的,俄國直接吸收來自歐洲的冶金,建築,軍事技術後以堡壘,城寨,軍事營地等模式形成了網格化的征服管理體系。

可以說在此期間所有遊牧民族的反抗宣佈無效,因為軍事建築已經升級了,這些據點式的軍事建築呈網點結構向整個西伯利亞鋪開,根據抵抗程度不同而選用不同的材料,建造速度因裝配法的採用而大幅提高,建築質量因近代化工對原材料的升級而經久耐用。對大多數弓箭刀槍和少量初級火器水平的族群而言,這些要塞已經完全摧毀了抵抗意志,何況還有更加先進殺傷效率更高的槍炮。不用太多時間,遊牧族群就成為這些要塞的屬民,按照西歐市場的需求而改變自己的經濟方式。如教科書所說,就是加入了歐洲的經濟體系之中,成為工商業的原材料供應地。軍事建築、槍炮、工商經濟,這三樣東西構成了一個體系,遊牧民的原始自然經濟、效率低下的封建聯盟、弓箭和初級火器等等根本不是對手。緊接其後,轄縣制、實業人員、郵政系統、教會教堂、移民社群、村鎮行政機關、法庭監獄、商業機構、保甲制度……等等陸續成型,這種征服因此就相當徹底,再也無法逆轉了。

回到雅克薩之戰,清朝於第一次雅克薩之戰中在黑龍江對這個要塞網點第一次構成了嚴重威脅,莫斯科方面也驚訝不已,但他們還是要測試一下這個東方帝國的實力。於是有了第二次雅克薩之戰,沙俄集結了西伯利亞各要塞武裝800餘人,裝備有800多支燧發槍和火炮若干,但這還遠遠不能反映俄國的真正實力。

因為雅克薩只是一個冬營,屬於要塞網路的低階終端,只有簡單的防禦建築,其上端還有寨堡、城堡、城市。燧發槍也很少,多數還是火繩槍。當他們發現對方也有火繩槍時,就裝備了燧發槍。當發現對方有數千正規軍時,卻仍然只是召集西伯利亞各地駐軍,因為他們並不認為這是一場決戰。大清方面以決戰姿態部署戰役,以慘烈戰鬥表明意志,最終個獲得了我們根本不能算佔便宜的邊界條約。當然皇帝對西伯利亞的領土由於當時生產力低開發不足而處於半放棄。

由此可見,康熙年間的雅克薩雖然是小型戰爭,但是個中清朝的吃力和無可奈何已經顯現,為後一個世紀開始的半殖民地命運寫下了悲劇性的註腳。

寫這麼多,是心情灰暗的表達,就是這個俄國,在近代面對歐洲強國單挑從來沒贏過。

17世紀後期到18世紀處於上升期戰力線上的清朝相比歐洲和亞洲的其他大國落後了嗎?小安醬動漫影視2021-07-03 18:04:33

在三十年戰爭開始以前,歐洲各國軍隊的冷兵器佔比還很高,槍炮還不是主流,士兵在戰場上互相砍殺的情況還很常見!

但是在1630年代,橫空出世的瑞典軍卻讓神聖羅馬帝國大吃苦頭。。。瑞典國王古斯塔夫二世率領的瑞典軍隊用上了改進後的滑膛槍,裝填速度和精準度都是其他國家的好幾倍。此外,古斯塔夫二世還善於靈活運用炮兵,集中優勢數量的火炮對敵人進行狂轟濫炸,從此歐洲各國開始領略到了“火力”的重要性,紛紛改進自家的槍炮。於是誕生了我們常用的一個術語—“優勢火力”!順帶一提,後來的拿破崙也非常善於利用優勢炮兵,短時間內對敵人造成重大殺傷,從而打擊敵人士氣。

三十年戰爭結束後,除了騎兵外,歐洲各國軍隊的冷兵器開始逐漸退出歷史舞臺。

我的結論是:從時間線上看清朝入關是1644年,從正式主政中原那一刻起已經開始落後歐洲各國軍隊。

17世紀後期到18世紀處於上升期戰力線上的清朝相比歐洲和亞洲的其他大國落後了嗎?rootkitchao2021-07-05 18:51:06

只對比軍事方面的話,清朝前期已經嚴重落後於歐洲的主要國家。

清/後金初期的軍事力量是傳統的漁獵/遊牧混合軍隊,在滅亡明朝後又吸收了農耕民族的優點,並且伴隨著對一些明朝勢力的吸收實現了一定程度的熱兵器化,裝備了一些前裝滑膛火繩槍、前裝滑膛炮。另外由於對蒙古地區較強的控制力度,清朝還能徵發一些蒙古騎兵一同作戰。

歐洲軍隊引入熱兵器後,開始用前裝滑膛火繩槍替代弩,並配備前裝滑膛炮用於攻擊敵方密集陣型和攻城。大量裝備前裝滑膛槍使得重甲的具裝騎兵基本被淘汰(火槍穿甲效果極好,導致昂貴的盔甲變得無用),並且在面對遊牧民族的弓騎兵時能更好地抵抗(騎射由於馬背顛簸,直射的有效射程遠短於滑膛槍),但是此時步兵的主力依然是長槍兵,因為使用火槍的步兵在面對騎兵的衝擊時非常脆弱,許多歐洲國家的軍隊內還保留了步弓手(弓可以獲得比前裝滑膛火繩槍更遠的射程)。

隨著時間的推移,火槍兵的比例不斷上升並且徹底淘汰了步弓手(因為步弓手訓練和裝備成本高昂),一些歐洲國家的騎兵拋棄了騎槍而換用手槍,火炮出現輕型化的趨勢(便於野戰機動),到了三十年戰爭時期(1618年-1648年)雖然歐洲各國的軍隊仍然主要在使用火繩槍並保留了大量的長槍兵,但是已經走上了全面熱兵器化的道路。

17世紀中期之後,燧發槍的普及使得步兵火力密度得到了有效的提升,這並非是因為燧發槍本身命中率比火繩槍有什麼改進(前裝滑膛槍的準頭都很差),而是燧發槍不需要像火繩槍那樣攜帶明火,無需擔憂點燃其他人身上的火藥而保持一定的間距,步兵可以排成密集隊形射擊。而刺刀被大規模裝備後,火槍步兵可以更有效地面對騎兵衝擊(裝備刺刀後火槍可以當成短矛使用)。燧發槍和刺刀的組合使得步兵可以自己對抗騎兵,長矛兵被徹底淘汰,向熱兵器的轉化徹底完成(騎兵仍然主要使用冷兵器),戰爭變成了步兵用前裝滑膛槍互相射擊,野戰炮轟擊敵方步兵密集處用以開啟缺口,騎兵向著敵軍薄弱處發起衝擊以圖突破陣型……而為了最大化步兵火力的效能,線式戰術成為了各國的主流戰術。

而在17世紀後期到18世紀初期的清軍,僅僅是三十年戰爭早期(17世紀前期)歐洲主流軍隊的水平,遠遠落後於同期的歐洲軍隊。而且清朝在鴉片戰爭前長期缺乏強勁的外部對手,雖然有些交戰對手引進了燧發槍之類的先進武器,但是受制於原始的戰術和封建國家徵召軍隊低落計程車氣,並未給清朝帶來很大的壓力。清朝最終長期固步自封,軍事水平和歐洲國家越差越遠。

17世紀後期到18世紀處於上升期戰力線上的清朝相比歐洲和亞洲的其他大國落後了嗎?哥薩克正能量2021-07-21 11:59:55

相比歐洲,相對的,不太顯著的落後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歐洲國家的發展和進步潛力。大清帝國最應該懼怕和忌憚的東西,是歐洲的未來。

相比亞洲其他大國,在不考慮西方影響的前提下,亞洲各國都差不多。

標簽: 發槍  火繩  前裝  歐洲  騎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