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動漫

趣聞之三—— 水猴子的故事(二)

作者:由 隨意喜歡就好 發表于 動漫時間:2020-04-04

五月節前後,雨水漸漸的又多了起來。大人們要搶在這個前後插完山芋苗,好讓山芋藤能夠吸收到足夠的水分成活。家裡面一邊還要忙著製作五月節要吃的粑,人手不足就立馬顯現出來了。有的村民,家中人口少,大人們外出務工,就剩下老人小孩。村民們倒也不是很擔心,今天幫忙在你家做,明天你來我家,這樣用不了幾天家家都能夠吃上粑。

鎮子的傳統習俗,五月節是要吃粑的。這種被村民稱之為粑的食物,由小麥粉製作而成,製作過程和饅頭很相似,大體需要經過和粉、發酵、成型、蒸粑幾個過程。母親通常會在前天晚上就準備好發酵的酵母,待過上一夜後,第二天就用這個酵母和著麵粉一起使粑成型。和粉是個技術活,也是個體力活。首先就是水的講究。水放的太少,蒸出來的粑容易裂開,水太多,粑不易成形容易塌,蒸出後的嚼勁也不夠。另外,在和粉的過程當中,也要把握好糖精的量,這大多是根據自家人的口味放置,太甜或太少都不受歡迎。年幼的時候,和粉通常是母親和父親一般是輪流著,哥哥長大後便慢慢地接過了父親的班,母親依然是中流砥柱。

堂廳裡放著一張圓形的竹欄,小孩已經在上面放置了洗乾淨的粑葉。這邊在忙著和粉,那邊就趕緊趁著發酵的麵粉捏成粑,小孩子們也就登場了。大人小孩一起忙著捏粑,待把粑成形擺放在粑葉上面。等大概過上1個小時左右,就可以開始蒸了。奶奶和母親通常提前幾天就準備好了當天要用到的柴火,奶奶坐在灶臺下面燒火,母親則在灶臺上面兩口鍋添滿大半鍋的水,在水的上面放置摺子,再將連著粑葉的粑一起放在摺子上面。蒸粑的時間,母親大多是根據自己多年的經驗蒸上一刻鐘左右的功夫,粑便蒸好了。掀開鍋蓋,吹散開騰騰昇起的水汽,一手扶著粑,一手托住摺子拿到灶檯面上。剛出鍋的粑,奶奶最是愛吃。母親通常讓奶奶起身吃上第一口,讓奶奶嚐嚐味道怎麼樣。母親隨即招呼小孩,嚐嚐第一鍋的味道。

這樣的情形,每年都會發生。家家戶戶為了這個節日前前後後要忙活上好幾天。春夏之交,一年不覺已過去了三分之一,村子也來到了自己的二百多個年頭,正值壯年。昔年曹孟德有詩云,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村子尚在壯年,平和的繁衍生息。

屋子裡一片鍋碗瓢盆聲,屋子外面鞭炮聲噼裡啪啦響起。家裡的男人們開始了祭祀先人的儀式。每家每戶都在自家的大門口處堆起了一堆堆的草紙、版香,並喊上先人的稱呼,呼喊著他們。孩子們依次跪下給先人們磕頭、許願,嘴裡唸叨著思念和祝福,願先人保佑一家人平安祥和、健康快樂。

屋子外面有一條狹窄的河溝,從東面的河塘一處灌溉的破口處流出,繞過屋子的邊角,一路向西,流向了一公里外的大河。到了正月尾二月初的時候,這個處在北亞熱帶氣候區域的村子,雨水漸漸充沛起來,春雨連綿的景象,和著春風和雷電,年復一年的滋潤了這片田地。水塘的水漲滿沒過塘的邊緣,春水就這樣隨著河流和河溝的蜿蜒曲折來到了每家每戶。經過一個冬天蠟封的稻田,水稻的根全部淹沒在雨水當中,依然沉睡。

五月初的村莊,在等待著蟬鳴。

黃花菜,滿地黃。

春風來,走天涯。

路難行,山難爬,向東望。

標簽: 母親  五月節  奶奶  灶臺  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