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收藏

很專業的13樣傳統制壺術語

作者:由 純色紫砂 發表于 收藏時間:2022-04-16

紫砂壺傳統制壺術語

宜興紫砂壺的傳承,基本是家傳或者師承,是言傳身教,因為紫砂就出在宜興,就在丁蜀鎮,本鄉本土的人之間交流,當然以本地方言為主,家長或師傅說的內容,大家自然能理解。

隨著紫砂壺的大眾化路程的推廣,有很多外地人來宜興學藝,也有很多外地的朋友在從事紫砂壺的銷售,自然就有了用普通話來表達的要求,也就是說,產生了從地方方言到普通話的轉變,普通話不是萬能的,有的意思的表達只能用相同的音來完成。

很專業的13樣傳統制壺術語

是指打泥片、泥條、身筒。是用泥搭子(木槌)打,講究的是厚度要均勻。不管是做全手的還是半手的,這都要會打,每把壺都要打的。是技術與體力的結合,累人,新學者要用幾個月來學的。

很專業的13樣傳統制壺術語

此時要用到圍片 — 厚度約為10mm,決定壺的直徑。把壺身泥條圍在圍片上,連線好,再打泥片,做成想要做的壺的基本造型。泥片的寬度決定壺的高度,圍片的直徑和泥片的寬度固定,則壺的容量基本就固定了。此步驟是做壺的關鍵,技術含量高。

很專業的13樣傳統制壺術語

是指上底片(壺底泥片)、瞞片(封住空氣的泥片,在底片的對立位置,裡面被封住的空氣量也有講究,特別是方器,要求更高,封多少空氣,什麼時候放、放多少,這就是經驗了,好的師傅會教的)。

上,還包括上壺足(有的是圈形,有的是三或者四個腳,等等不一)、上壺頸、上壺口線片、做壺蓋時還要上泥片、上壺帽(對於非平蓋而言的造型,我們稱為坨子)、上子口(壺蓋上的圓圈,固定壺蓋的)。

復(覆)

很專業的13樣傳統制壺術語

就是加的意思,對於壺身上的線條處理特別重要,一般是在壺身上需要線條的地方,覆上脂泥(和壺是同一種泥料,但含水量高,相當於粘結劑,脂泥的準備也很講究,裡面的空氣越少越好)。有時在製作過程中,用力過大,在壺表形成了凹陷,此時也要復脂泥修整。

蓖(bi)

很專業的13樣傳統制壺術語

是針對壺身外部的處理而言的,我們一般用竹工具處理,利用竹子的圓弧,用工具修整,使得竹子的圓弧符合壺的圓弧,在製作過程中,壺身不一定會處處豐滿,有的地方是凹陷的,有的地方是隆起的,就要用這竹子工具來處理了,使得造型光潔規整,造型不同,此竹子工具也不同。

很專業的13樣傳統制壺術語

是針對壺流、壺身的出水孔、壺蓋上的出氣孔而言的。要求圓孔利於出水,此步驟決定成品壺的出水效果。這是一個技術含量高的步驟,有的人做的壺,出水效果很好,有的人做了一輩子的壺,這問題還沒解決,同行間,對於這個步驟,交流的很少,有點類似於泥料的配比,也屬於保密的範疇。

很專業的13樣傳統制壺術語

是指裝流、把和壺鈕,把原本獨立的流、把、鈕粘結到壺身上,講究流、把、鈕在一條線上。

很專業的13樣傳統制壺術語

就是清理的意思。主要是針對線條和各部件的過渡處的處理而言的,這個步驟,講究的就是做壺人的耐心了。

很專業的13樣傳統制壺術語

對製作壺的流(嘴)和把而言,有的壺上裝飾的松、竹、梅等的枝幹也用搓。此步驟決定壺的流、把的粗細,搓出來的部件必須是圓柱體,外表光滑,不能是空心的,要不裡面的空氣會在燒製時把流、把擠破獲擠斷裂。

捻(nian)

很專業的13樣傳統制壺術語

用直徑約1公分左右的竹管,邊緣做出所需要的稜弧度,在的子坯料上來回抽動,就可捻出所需要的壺鈕也稱“捻的子”。捻出的“的子”與車出的“的子”對比,顯得更有精神。

很專業的13樣傳統制壺術語

光明針(牛角做成的薄皮),光壺身的和光流、把的不同,使用過程中要一直泡在水中,有一定的柔性和韌性。壺表面的光潔就是依靠明針光出來的,對於明針的使用,完全是講究的手法。難度很大。

很專業的13樣傳統制壺術語

是指打壺底部的印章。這是做壺的最後一道工序了,壺口朝下,用小的木柱抵住列印章的部位。

以上是製作紫砂壺的方法,也僅是一些主要的工序,師傅不同,有可能會有一些差異,先後順序也會有不同。

紫砂壺的製作,講究的是日積月累,並非一蹴而就的。希望大家能透過介紹,對紫砂壺的製作方法和一些宜興方言有所瞭解,這樣,您和做壺人溝通時,就會容易交流。

推牆刮底

很專業的13樣傳統制壺術語

是指處理壺內部的程式。你在壺內底部會看到成放射狀的線條,就是用竹工具處理的,作用就是讓壺底泥片的內部以及壺底和壺身的連線處的泥顯得更緊密些,也可以把一些細小的縫隙處理掉。

這些傳統的工藝不能丟,這也是一把壺的靈魂。

很專業的13樣傳統制壺術語

專注傳統紫砂工藝、享健康美學茶器

感謝有你,感謝自己!

標簽: 泥片  紫砂壺  講究  壺蓋  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