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書法

何人可《工業設計史》140分考研筆記(二)

作者:由 燈塔考研 發表于 書法時間:2022-04-22

本篇內容由工業設計史考研142分的燈塔考研同事參考何人可《工業設計史(第四版)》整理而成,全文近四萬字,將分四篇更新。

本篇為第二篇,內容包含1750—1914年的工業設計,約10000字。

以下為《工業設計史》140分考研筆記全部章節,歡迎按需查閱:

第一篇:工業革命前的工業設計

第二篇:1750—1914年的工業設計

第三篇:現代工業設計的形成與發展

第四篇:現代工業設計多元化發展時期

工業革命

工業革命也稱產業革命,是18世紀下半葉在英國發起的生產力和生產關係上的變革。

最終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戰勝了封建生產方式,人類從農業文明走向工業文明。

18世紀下半葉至20世紀初,新舊設計思想開始交鋒,傳統手工藝開始向工業設計過渡。

新古典主義

新古典主義是18世紀下半葉出現在建築、藝術和設計上並盛行歐美的一種風格。

它追求古典風格和簡潔、典雅、節制的品質以及“高貴的純樸和壯穆的宏偉”。

在建築上追求單純、完整的體形、樸實的細節和符合結構邏輯的形式,並減少純裝飾性的構件,顯示出人們對於理性的嚮往。

在產品上放棄了洛可可式風格過分華麗的裝飾,追求合理的結構和簡潔的形式。

謝拉頓

:英國新古典傢俱大師,出版《傢俱製造師與包襯師圖集》、《傢俱辭典》,是傢俱設計的百科全書,對傢俱界影響巨大。

浪漫主義

浪漫主義是18世紀下半葉至19世紀上半葉活躍於歐洲的一種藝術與設計思潮。

它源於工業革命後的英國,帶有反抗資本主義制度與大工業生產的情緒。

它迴避現實,崇尚傳統的藝術文化,嚮往中世紀的世界觀,提倡個性自由。追求非凡的趣味和異國情調,特別是東方情調。

維奇伍德

維奇伍德是 18 世紀英國陶瓷界的代表人物,創辦的維奇伍德陶瓷廠至今依舊存在,工廠創新性地使用機械化裝置並進行勞動分工,將十分粗糙的手工生產形式轉變為大規模工廠生產形式。

他具有敏銳的商業眼光,針對國際上不同國家和國內不同階層採用不同的營銷技巧,推出不同風格的產品以適應不同的市場,將生產分為兩個部分,

一部分是為上流階層生產的極富藝術性的裝飾品,另一部分是大量生產的實用品。

在陶瓷製作方式及工藝上進行多種技術革新,改善了陶瓷的美觀度和準確性。

最大的成就之一是“王后”牌瓷器,設計精良,形式樸素,反映了材料自身的特點且便於規模生產,達到了其“優美而簡潔”的理想。

保爾頓:是英國 18 世紀小五金商業化的重要人物,使用迎合市場的流行趣味的設計方法。

保爾頓和維奇伍德的異同

不同點:批次生產的產品型別不同,保爾頓的工廠是為趣味變化很快的時尚市場生產的裝飾品,而維奇伍德所生產的產品必須將美學形式與實用功能相協調。

相同點:二者都有商業的考慮,支配產品的準則是它們能否售出。設計素材源於廠外與生產過程無關的藝術家或出版物,設計被應用到了生產過程中,而不是來自生產過程。

美國製造體系

19 世紀中葉的美國地廣人稀且缺乏廉價勞動力,因此機械化程度大大超過歐洲,為適應大規模機械生產,在美國發展的一種新的生產方式被稱為美國製造體系。

它具有三個特點:

①標準化產品的大批次生產

②產品零件具有可互換性

③簡化機械操作並採用大功率機械裝置

美國製造體系確定了現代工業化批次生產的模式和工藝。

這種透過標準化生產的產品成本較低,精度較高,嚴格一致,有互換性,方便組裝、維護和運輸,加之美國技術工人的缺乏,沒有歐洲那種根深蒂固的手工藝傳統,因而被廣泛應用到許多製造領域。

代表:懷特尼被稱為美國製造體系之父

機械:

柯爾特生產“海軍”型左輪手槍、霍爾簡化來復槍

紡織:

阿克萊特發明水力紡紗機、哈格瑞夫斯發明珍妮多軸紡紗機、克羅普頓發明騾子紡紗機

汽車:

德國人奧托發明四衝程內燃機

卡爾本茨發明三輪汽車

戴姆勒發明四輪汽車

亨利·福特T 型車流水線裝配線生產

福特 T 型車簡潔、結實且便於修理,去掉了一切不必要的修飾。把標準化的理想轉變成了消費品的生產,對於後來現代主義設計產生重要影響。

19 世紀新發明

玻璃工業技術革新:模內吹製成型技術、玻璃壓制成型技術使瓶一類的容器能以較低成本重複生產,滿足日益增長的釀造食品和醫藥工業的需要;

維也納羅伯邁設計玻璃高腳杯;

1865發明賽璐珞;

貝爾發明第一臺電話機;

愛迪生髮明碳絲燈泡;

翰K斯達雷設計第一輛現代腳踏車“安全腳踏車”

機械化程序中的兩種聲音

土木工程師柯本:

藐視美學主題,不鼓勵在純粹機械的形式和比例上玩弄花哨;

德國建築師散帕爾:

(1)建立了一種新的美學理論,正視藝術和工業的關係,接受工業化不可避免的現實,主張使用機器來生產功能良好、外觀簡潔且超越時尚的產品。

(2)認為風格不是時代各種特有形式的融合,而是在設計一種產品時基本構思的藝術昇華。

(3)認為產品的基本形式主要受到材料及其加工工藝的限制,同時也受地域、氣候、時間、習俗以及設計服務物件的地位等因素的影響,裝飾是這些影響因素的綜合產物。

切普代爾

切普代爾是 18 世紀開設的傢俱公司是傢俱製造業的先驅。出版《紳士與傢俱指南》,書中包含了古典式、洛可可式、中國式、哥特式等多種風格的傢俱插圖,示了這家公司吸引潛在顧客的花樣與技巧,為新興商人階層提供了使其能炫耀財富和情趣的飾品。

他在設計中十分注重傢俱的比例以及視覺效果,設計生產過的十六把椅子所有的靠背均不同,但椅腿都遵循一種基本形式,體現了系列化設計的萌芽。

托勒

19 世紀傢俱生產商,在維也納開設傢俱工廠,邏輯性地組織整個生產過程。設計維也納咖啡館椅(14 號椅)簡潔、樸素實用,適用於多種公共場合。各個部件單獨批次生產,便於運輸和組裝。柯布西耶著名的新精神館中陳設的就是這件經典產品。至今仍在售賣。

設計改革前奏

在 19 世紀新舊技術及思想交替時期,還未出現一套有效的設計生產準則,製造商們認為藝術是可以從市場上買來並應用到工業的東西,並從過去的設計中抄襲或將其自由組合,形成的一種混亂風格,被稱為折中主義,也稱集仿主義。

帕金

(1)19 世紀英國建築師,工藝美術運動的先驅者。對於設計標準的失落深感不安,首先將設計原則具體化。

(2)認為設計是一種道德活動,設計者的態度透過作品轉移到別人身上,因此理想越高,藝術水準就越高。

(3)反對 “純美”的觀點,注重材料、結構的自身表達,尊重每個時代自然形成的風格。憎恨虛假材料和過於複雜的裝飾。認為自然的裝飾應程式化、幾何化處理以增強其表現形式(麵包盤)。

(4)崇尚哥特式及中世紀其他風格。

柯爾

(1)畫家、政府官員,《設計雜誌》創辦人。對帕金的“設計原則”推崇備至,同時主張將設計、商業意識、工業相結合。

(2)改革了英國郵政系統,設計了世界第一枚 “黑便士”郵票,併發行了最早的聖誕卡。

(3)設計的茶壺在英國藝術協會舉辦的競賽獲獎,但其本人的設計並不是革命性的。

柯爾的茶壺:形態臃腫,裝飾介於自然主義與文藝復興樣式之間,壺口好像直接取材於古代的溢水口,把手可能取材於文藝復興時期設計元素。

“水晶宮”國際工業博覽會

(1)1851 年在英國倫敦海德公園舉行的世界上第一次國際工業博覽會,也被稱為水晶宮國際工業博覽會。

(2)開展目的既是為了展示英國在工業革命後的偉大成就,也是試圖改善公眾的審美情趣,以制止對於舊有風格無節制的模仿。

(3)“水晶宮”展館由園藝家帕克斯頓設計,是一棟用金屬、玻璃這種重複生產的標準預製單元構件在極短時間拼裝而成的大型建築,寬敞通透,採光極好,且沒有多餘的裝飾。這棟建築突破了傳統形式美法則,是20紀現代建築的先聲,是指向未來的一個標誌,衝擊了人們對於建築的固有認知和審美觀念。但展出的內容卻與其建築形成鮮明對比,各國選送的產品大多是為展覽而特製的,包含了各種各樣的歷史式樣,反映了一種普遍的為裝飾而裝飾的熱情,漠視任何基本原則,其濫用裝飾的程度甚至超過了為市場生產的產品,這次展覽在美學上是失敗的。(4)它較全面的展示了歐洲和美國工業發展成就的同時也暴露了工業設計中的各種問題,從反面刺激了設計的改革,在致力於設計改革的人士中興起了分析新的美學原則的活動以指導設計,最具有影響力的出版物是瓊斯《裝飾的句法》。同時引發拉斯金等人的批評,促進了工藝美術運動的產生。

(5)在柯爾的主持下建立亨利柯爾博物館以滿足英國設計界的需要。

水晶宮

“水晶宮”展館由園藝家帕克斯頓設計,是一棟用金屬、玻璃這種重複生產的標準預製單元構件在極短時間拼裝而成的大型建築,寬敞通透,採光極好,且沒有多餘的裝飾。這棟建築突破了傳統形式美法則,是 20 世紀現代建築的先聲,是指向未來的一個標誌,衝擊了人們對於建築的固有認知和審美觀念。

工藝美術運動

(1)工藝美術運動是在 19 世紀下半葉,以英國為中心的一場設計運動。產生於所謂的“良心危機”,藝術家們對於不負責任地粗製濫造的產品以及其對自然環境的破壞感到痛心疾首,併力圖為產品及生產者建立或恢復標準。

(2)它不是一種特定的風格而是多種風格並存,本質上是透過藝術和設計來改造社會,並建立起以手工藝為主導的生產模式的試驗。

(3)在首飾、書籍裝幀等方面受日本藝術影響。

(4)理論指導:約翰拉斯金;

主要人物:威廉莫里斯。

(1)強調手工藝,明確反對機械化。

(2)在裝飾上反對矯揉造作的維多利亞風格和其他各種古典、傳統的復興風格。崇尚哥特式風格和其他中世紀風格,推崇自然主義、東方裝飾和東方藝術,講究簡單、樸實、功能良好。

(3)主張設計的誠實,反對設計上的華而不實。

(4)主張設計應為大眾服務而非少數權貴服務。

(5)提倡設計是一項集體協作活動而非個人勞動。

評價\意義\影響

正面:

①強調師承自然,忠實於自身材料和使用目的,從而創造了一些樸素實用的產品。擺脫維多利亞矯飾風氣,將中世紀淳樸風格、日本藝術和自然裝飾動機結合,創造出了新的風格。

②是世界現代設計史上第一個真正意義的設計運動,規模小但影響大:在歐洲促進掀起了規模更大、影響更廣、程度更深的新藝術運動,在美國影響了

芝加哥學派。

③它對精緻、合理設計的追求及對手工藝的重視等思想影響至今,滋養了一代又一代的設計人。

負面:

①它否定機械,將手工藝推向工業化的對立面,違背了歷史發展的潮流,這使其註定不可能成為領導潮流的風格。

②過分強調裝飾增加了成本而未能真正為大眾設計,很多依然是象牙塔產品,和早期現代主義一樣是知識分子理想主義一廂情願的結晶。

③意識形態上,它是消極的企圖逃避革命的知識分子烏托邦幻想。

人物\代表作:

紅屋:哥特式建築和傳統鄉村建築的完美結合。

馬克穆多組建 “世紀行會”。

阿什比(主要設計金屬器皿)組建 “手工藝行會”。

工藝美術和工業設計的區別

(1)工藝美術是傳統民間手工藝的繼承與發展,受傳統和手工製作的限制。

(2)工業設計是現代工業技術發展而產生的新學科,設計的產品是機器批次生產的,與手工製作存在本質的區別。

(3)因此,工業設計不是工藝美術量變而來。

工藝美術運動對我國現代設計的啟示

工藝美術運動“師承自然”的思想,與我國《考工記》中有“天有時,地有氣,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後可以為良”的設計美學觀十分相似。

兩者都主張合理利用自然,與自然親密接觸。對防止現代設計過於功利化、社會過於物質化、傳統文化喪失、人文情懷失落以及自然生態惡化具有積極的指導意義。

工藝美術運動借鑑了東方藝術風格。我們可以學習他們這種對外來優秀文化兼收幷蓄的開放態度,把西方的優良設計理念與納入我們自己的設計程式與方法,使其更加完善。

藝美術運動崇尚中世紀傳統風格,強調手工藝的作用。我們同樣可以從古代的傳統造物思想中汲取營養,豐富現代設計元素。如明式傢俱是意匠美,材料美,結構美和工藝美的典範。再如古老的藤編、竹編技藝。都可將其精華運用到現代設計中。

工業化大生產給人帶來了方便和快捷的同時,也帶來負面影響。人們在利用現代工業產品的同時也被它們所利用,所規範,所物化。我們需要獨立思考,拒絕那些功能過剩的設計、帶來視覺汙染和環境汙染的設計、粗製濫造的設計。

約翰拉斯金

拉斯金是 19 世紀的一位作家和批評家。為建築和產品設計提出了若干準則,成為了後來工藝美術運動的重要理論基礎。

設計思想

主張師承自然,從大自然中汲取營養,而不是盲目地抄襲舊有樣式;

提倡使用傳統的自然材料,以反映其真實質感。反對使用鋼鐵、玻璃等工業材料;

和帕金一樣崇拜中世紀的社會和藝術,懷念手工藝,否定機器。認為工業化生產剝奪了工人的創造性,因此不可能產生好的作品,而且會產生諸多社會問題,只有回到中世紀的社會和手工藝勞動才是唯一的出路;

強調設計的社會功能性。設計應為絕大多數人民服務,而不是為少數權貴服務;承認機器的精確和巧妙,認識到工業化生產是未來不可避免的生產方式,但完全否定工業產品可以具有美學價值的可能性。

作品:《建築的七盞明燈》、《威尼斯之石》。

評價\影響:

(1)拉斯金的思想具有英國知識分子僵化、刻板的特點,違背了時代發展潮流。他的理論中包含了很多混亂內容,一些主張是互相矛盾的。

(2)他的思想直接刺激了工藝美術運動的產生,併成為了這個運動的宗旨,後來也影響了現代主義。

威廉莫里斯

(1)莫里斯是英國工藝美術運動的重要先驅,真正地踐行了約翰拉斯金的設計思想,被稱為“現代設計之父”。開設了世界第一家設計事務所:莫里斯事務所,設計的產品同工藝美術運動的基本風格完全吻合,具有鮮明特徵。

(2)他持有的設計思想:

①提倡產品設計和建築設計為人民大眾服務,而不是為少數人服務。

②設計工作是集體的活動,而不是個體勞動。

③認為藝術無大小之分,實用美術應與純藝術平起平坐。

④主張設計必須忠實於材料的自然性質,物品的形狀與其使用目的相一致。

⑤強調設計的必要性,主張透過藝術美化生活。

⑥強調整體或系列化的設計,建築、裝飾風格和室內用品風格需統一。

評價:莫里斯在理論和實踐上具有兩重性:一方面他的社會主義理想進一步發展,另一方面他的設計又變得越來越複雜和昂貴。代表作:紅屋、蘇賽克斯椅等。

沃賽:

是工藝美術運動中心人物,《工作室》雜誌創辦人。其作品繼承了拉斯金和莫里斯向哥特式和自然學習的精神,並且更加簡潔大方,成為英國工藝美術運動設計的範例。

德萊賽:

(1)英國人,植物學博士,是 19 世紀下半葉第一批有意識扮演工業設計師角色的人。

(2)在裝飾問題上反對直接模仿自然,認為植物表現出了合理的“目的性”或“適應性”,但其形態必須規範化才是對設計師有用的,著有《裝飾設計的藝術》中聲稱“裝飾是一門高雅的藝術”。

(3)受東方藝術特別是日本設計簡潔、質樸和對細節的關注等特點的啟發。

(4)在陶瓷設計上主張重點應放在造型上,而非表面裝飾。在金屬製品的設計中直接展現材料特點,具有一種純潔的幾何特徵。他的設計風格多種多樣,對於不同文化持有兼收幷蓄的開明態度。

(5)後來投身於藝術家具同盟。

芝加哥學派:

芝加哥學派是 19 世紀 70 年代在美國建築界興起的一種流派。它力圖擺脫折衷主義的羈絆,明確功能與形式的主從關係,突出功能在建築設計中的主導地位,使之符合新時代工業化精神。

設計特點:採用鋼鐵等新材料以及高層框架等新技術建造摩天大樓,注重內部功能,強調結構的邏輯表現,立面簡潔、明確,並採用了整齊排列的大片玻璃窗,

突破了傳統建築的沉悶之感。

代表人物:

沙利文:美國理論家、建築師,芝加哥學派代表人。提出“形式追隨功能”口號成為現代設計運動最有影響力的信條之一。

他在理論和實踐上具有兩重性。聲稱形式追隨功能,卻又十分偏愛裝飾,與功能並無多少聯絡。

代表作:羅特斯切爾德商場大樓;施萊辛格-馬耶百貨公司大廈。

形式追隨功能:

由美國建築師沙利文提出,主張設計形式服從功能的需要,功能不變,形式就不變,功能決定形式,形式體現功能。

它是現代設計運動最有影響力的信條之一。

弗蘭克賴特:

①第二代芝加哥學派代表人。繼承和發揚了沙利文“形式追隨功能”的思想,在建築學中引入“有機整體”概念,即建築的功能、結構、適當的裝飾及建築的環境融為一體,形成一種適於現代的藝術表現,並強調建築的每一個細小部分都與整體的協調。

②對機械化及其美學潛力持樂觀態度,批判濫用機器、沉溺過去文化的糟糕形式。③不足:對於機器生產的欣賞僅停留在表層,而沒有考慮到現代機械技術更廣泛的潛力。片面地把他的設計美學觀運用到傢俱設計中,產生一些極不舒適的幾何形傢俱。

新藝術運動:

(1)新藝術運動是 19 世紀末到 20 世紀初起源於比利時、法國,並對歐美產生巨大影響的一種藝術和設計運動。

(2)它的產生受到德萊賽的理論和實踐以及工藝美術運動的影響,在設計發展史上標誌著由古典走向現代的一個必不可少的轉折與過渡。

(3)它徹底與 19 世紀下半葉西方藝術界流行的歷史主義和自然主義兩種趨勢決裂。指責歷史主義機械地照搬傳統,體現出一種懷舊與折中主義的混亂局面;自然主義是自然奴隸般的模仿者,囿於細枝末節之中,而不是努力提煉昇華,以更具自由和想象力的形式表現他們。

(4)指責自然主義而又崇拜自然,典型的紋樣都是從自然草木中抽象而來的流動形態和彎曲線條,充滿內在活力,被作為自然生命的象徵和隱喻應用於設計中。

(5)強調整體藝術環境,即人類視覺中的任何人為因素都應精心設計,以獲得和諧一致的整體藝術效果。藝術家不應致力於創造單件藝術品,而應努力創造一種為社會生活提供適當環境的綜合藝術。

(6)認為藝術無大小之分,實用藝術應與純藝術平起平坐。

(7)不反對工業化,認為工業化是未來不可避免的生產方式。但新藝術不喜歡過分簡潔,主張保留某種具有生命活力的裝飾性因素,而這又是批次生產中難以做到的。

(8)風格變化廣泛,不同國傢俱有不同的特點,使用不同技巧和材料也會產生不同的表現形式。

比利時新藝術運動:

霍爾塔:比利時新藝術運動代表人物。在建築和室內設計中喜歡用葡萄蔓般相互纏繞和螺旋扭曲的線條,這種起伏有力的線條成了比利時運動的代表性特徵,被稱為“比利時線條”或“鞭線”。

代表作:布魯塞爾塔塞爾住宅。

威爾德:

①比利時新藝術運動代表人物,同時是德國青春風格和德意志製造聯盟重要人物。創辦魏瑪市立工藝學校,這所學校是包豪斯的前身。

②他以積極地理論家雄辯家著稱,被稱為大陸的莫里斯。

③他興趣愛好廣泛,親手設計了自己的房屋、裝修、傢俱和妻子的服飾,具有新藝術風格特徵。

④在他身上存在著兩種不同的衝動,一種是熱烈的而具有生命力的,體現在他行雲流水般的設計中,另一種是簡潔、清晰和功能主義的,體現在他設計的基本結構上和他的著作中。

⑤反對工業生產中的標準化,認為標準化是對設計師個性的抹殺,使其淪為繪圖員,設計師應保持獨立性、藝術創造性及民族特色。

法國新藝術運動:

法國新藝術受到唯美主義和象徵主義的影響,追求華麗、典雅的裝飾效果。

代表人物:

賓:德國人,新藝術中心人物。熱衷於日本藝術和東方文化。在巴黎開設新藝術之家的藝術商號。

吉馬德:新藝術代表人物,為巴黎地鐵設計地鐵口的欄杆、護柱、燈柱等都採用了起伏捲曲的植物紋樣,充滿生命的內在活力,與比利時線條頗為相似,被戲稱為地鐵風格。

蓋勒:法國新藝術代表人物,作品風格具有源於自然的獨特生命活力,聚集身邊一群藝術家形成南錫學派,從事室內裝修、傢俱、玻璃製品的設計。

西班牙新藝術運動

高迪:他以浪漫主義的想象力和天才的創造力將塑形藝術應用於建築設計中,並結合東方藝術、哥特式風格、自然裝飾動機,形成了他獨創的塑形建築。

代表作:聖家族教堂、米拉公寓

西班牙巴塞羅那米拉公寓:整個結構由蜿蜒蛇曲的動勢支配,充滿生命的動感,宛如一尊巨大的抽象雕塑。

德國青春風格:

(1)新藝術在德國被稱為“青春風格”,得名於《青春》雜誌的創辦。組織將活動中心設在慕尼黑。

(2)在“青春風格”藝術家和設計師的作品中,新藝術風格典型的蜿蜒曲線等元素第一次受到節制,並逐步轉變成抽象幾何構圖,是新藝術轉向功能主義的一個重要步驟。

代表人物:威爾德、貝倫斯、雷邁斯克米德。

貝倫斯:早期受日本設計影響,喜歡用蝴蝶、荷花等自然裝飾,後逐漸趨於抽象幾何形式,標誌著德國新藝術開始走向理性。

雷邁斯科米德:設計的餐具突破傳統形式。

美國新藝術運動

蒂法尼:設計的玻璃花瓶由花鳥形象提煉而來。

新藝術運動評價

消極:新藝術運動把主要重點放在動植物的生命形態上,一幢建築和一件產品都應是一件和諧完整的傑作,但設計師卻不可能不考慮結構原則,其結果往往是膚淺的為藝術而藝術的表面裝飾。

積極:新藝術在本質上是一場裝飾運動,但它使用抽象的動植物形態作為裝飾,脫掉了守舊、折衷的外衣,是現代設計進化過程中的重要步驟。

新藝術運動和工藝美術運動的異同

相同:

(1)都是對維多利亞和其他過分裝飾風格的反對。

(2)都青睞於自然裝飾動機。

(3)都受到東方文化、日本藝術的影響。

不同:

工藝美術運動崇尚哥特式及其他中世紀風格,新藝術運動不崇尚任何歷史風格,裝飾動機基本來源於自然形態,完全走向自然風格。

麥金託什:

(1)是英國格拉斯哥的一位建築師和設計師,對奧地利的設計改革運動維也納分離派產生了重要影響。

(2)早期作品深受莫里斯影響,具有工藝美術運動特點。

(3)他和妻子、妻妹、妹夫組成了一個名為 “格拉斯哥四人”的設計小組,從事傢俱和室內設計。(4)其作品主調是一種高直、清瘦的莖狀垂直線條,體現出植物生長垂直向上的活力,在 19世紀後期的設計界中獨樹一幟。

代表作:希爾住宅。

維也納分離派:

維也納分離派是由一群前衛藝術家、建築師和設計師組成的團體,成立於 1897 年,在歐洲發起了一場設計改革運動。宣稱與過去的傳統決裂,口號是“為時代的藝術——藝術應得自由”。但其本質上沒能擺脫新藝術運動風格,對抽象形式的追求沒能真正將功能和形式結合起來。並且設計材料和工藝昂貴,無法大眾化。

代表人物:霍夫曼、莫瑟、奧布里奇。

霍夫曼:維也納分離派核心人物,深受麥金託什影響,喜歡用規整的垂直構圖,並逐步演變成了方格網的形式,形成了自己鮮明的風格,被人稱為棋盤霍夫曼。後與莫瑟創辦維也納生產同盟。

盧斯:維也納建築師。發表《裝飾即罪惡》中反對傳統和折中主義。

認為裝飾表現了文化的墮落,是一種精力、健康、資源的浪費,現代文明應以無裝飾的形式表現。他把裝飾完全排除在自己的建築和設計之外,因而顯得樸素有而略為刻板。

代表作:維也奈米歇爾廣場建築。

德意志製造聯盟:

(1)德意志製造聯盟是由一群藝術家、建築師、設計師、企業家和政治家組成的積極推進設計教育和宣傳的輿論集團,成立於 1907 年,它使工業設計真正在理論和實踐上得到突破。

(2)主張藝術、工業和手工藝的合作並透過教育、宣傳、聯合行動的方式提高工業勞動的地位。

(3)大力宣傳功能主義和現代工業,主張標準化批次化生產,反對任何裝飾。

(4)強調走非官方路線。

(5)創始人:官員穆特休斯、威爾德,政治家諾曼,貝倫斯。

(6)意義:①奠定了德國工業設計基礎,活躍了德國國內工業設計氛圍,預示設計新時代的來臨。

②它影響了英國、丹麥、瑞典等國家,這些國家相繼成立類似組織,使工業設計在歐洲各地發展起來。

③影響和培育了一代新人,如現代主義奠基人格羅皮烏斯、密斯、柯布西耶等。

科隆論戰:

科隆展覽會前夕,穆特休斯提交的幾項提議引發意見衝突,穆特休斯和威爾德周圍形成了兩種不同的觀點

(1)威爾德等人高度評價青春風格,反對在工業生產中的標準化,認為標準化是對設計師個性的抹殺,使其淪為繪圖員。設計師應保持獨立性、藝術創造性及民族特色。反對迎合國外低階趣味而大規模出口。

(2)穆特休斯認為設計師必須遵循標準化、批次化的大工業原則,認為德意志製造聯盟一切活動的目的都在於標準化。鼓勵生產滿足出口貿易需求的高質量產品。

意義:

這場大論戰實際上是設計是否遵循工業化的本質之爭。

最終以穆特休斯的勝利而告終,表明一些成員的思想較工藝美術運動有了很大飛躍,使工業時代的設計師對其自身使命及應遵循的設計準則有了清晰的認識,為現代設計的發展在理論上鋪平了道路。

穆特休斯:

(1)德意志製造聯盟最大貢獻人物,曾是德國駐英大使館官員,不斷向德國報告英國設計行業的最新進展,並對英國住宅進行大量研究,編有《英國住宅》。

(2)強調客觀主義、功能主義、機器風格、和標準化。主張設計應追求目的和實用功能,講究成本核算。

貝倫斯:

(1)德國著名建築師、設計師,現代主義重要奠基人,青春風格、德意志製造聯盟組織成員,開設彼得貝倫斯設計事務所。同時是德國 AEG 公司藝術顧問。被稱為現代意義上第一位工業設計師。

(2)早期受日本設計影響,喜歡使用蝴蝶、荷花等自然裝飾,後逐漸趨於抽象幾何形式,走向理性。產品設計樸素實用且正確體現了產品功能、工藝及材料,同時滿足標準化批次生產。如為 AEG 公司設計的電風扇和電鐘。

(3)為 AEG 公司進行了建築、產品、平面等一系列設計,已包含現代企業形象設計(CI)的理念。

(4)在建築設計上突破傳統形式,創造性地採用新材料、新技術,為現代建築樹立了典範。如為 AEG 公司設計的工廠車間,造型簡潔,沒有任何附加裝飾,被稱為第一座真正的現代建築。

(5)開設的彼得貝倫斯設計事務所培養了格羅皮烏斯、柯布西耶、米斯,他們都是現代主義最重要的人物,為現代設計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以下為《工業設計史》140分考研筆記全部章節,歡迎按需查閱:

第一篇:工業革命前的工業設計

第二篇:1750—1914年的工業設計

第三篇:現代工業設計的形成與發展

第四篇:現代工業設計多元化發展時期

關注 @燈塔考研 ,持續分享考研內容

標簽: 設計  藝術  裝飾  風格  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