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書法

古文獻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古寫本和古印本

作者:由 有杞有棠 發表于 書法時間:2022-01-07

中國古籍浩繁,其中古寫本和古印本是紙類善本古籍,具有很高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是重要的歷史文化遺產,是古文獻的重要組成部分。

古文獻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古寫本和古印本

一、古寫本

古寫本包括寫本、抄本和手稿等。中國古寫本之精粹有唐本《切韻》、宋淳熙十三年內府寫本《洪範政鑑》、元至正十八年孫道明抄本《閒居錄》、明嘉靖隆慶間內府抄本《永樂大典》、明抄本《古今雜劇二百四十種》、清乾隆內府抄本《四庫全書》和宋司馬光《資治通鑑》手稿等。

古文獻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古寫本和古印本

宋淳熙十三年內府寫本《洪範政鑑》,系宋仁宗趙禎撰,康定元年(1040)七月御制序,共12卷,每卷分上下,大字工楷,朱欄出手繪,半葉9行,行17字,左右細線,無邊欄,蝴蝶裝絹面。宋至清代四朝,極為珍視,深藏宮中,有宋內府藏書印。在清末流出宮外,失落民間,後由近代著名鑑藏家傅增湘購得,精心保護。傅增湘1949年病逝後,其子傅忠謨遵遺命將該寫本捐獻國家,現藏於中國國家圖書館。

古文獻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古寫本和古印本

二、古印本

古印本包括刻本、活字印本和銅活字印本。活字印本有泥活字和木活字印本之別。刻本即刻制木板印刷而成的古籍,在古印本中佔有重要位置。現存最早的刻本是唐代刻本,如甘肅敦煌發現的鹹通九年(868)王玠雕版卷子本(金剛經),是現存具有年款最早的木刻印書實物,已流失英國。宋、遼、金、元都有刻本傳世,其中以宋代刻本最多。明代始有銅活字印本。傳世的古印本,不僅是研究古代政治、經濟、文化的重要文獻,而且也是研究中國發明印刷術及印刷史的寶貴資料,有著重要的價值。

古文獻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古寫本和古印本

1944年發現的唐代成都府卞家刻本《陀羅尼經咒》,出土於成都市內一座唐墓,藏於銀鐲內。印本為方形薄紙,框高31釐米,寬34釐米,四周雙邊;中央鐫刻一坐於蓮座上的佛像,外刻梵文經咒,咒文外四周圍刻佛像。該印本是國內現存較早的唐代刊印文獻,十分珍貴,現收藏於四川省博物館。

古文獻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古寫本和古印本

宋代刻印本傳世很多,著名的如:北宋開寶八年吳越國王錢俶刻本《一切如來心秘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經》、北宋開寶刻本《開寶藏》、北宋刻遞修本《漢書》、北宋刻本《范文正公文集》、宋紹興二年至三年兩浙東路茶鹽司公使庫刻本《資治通鑑》、宋紹興四年溫州州學刻本《大唐六典》、宋紹興九年臨安府刻本《漢官儀》等。

古文獻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古寫本和古印本

遼代刻本著名的有《契丹藏》,金代刻本著名的有《趙城金藏》,元代刻本著名的有元大德九年陳仁子東山書院刻本《古迂陳氏家藏<夢溪筆談>》和元岳氏谿家刻本《春秋經傳集解》。

古文獻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古寫本和古印本

1963年發現於浙西的天啟刻彩色套印本《蘿軒變古箋譜》,是明代著名的印本,為原海鹽張宗松清綺齋舊藏,此前尚未見著錄,僅在日本藏有殘本半部。此印本現收藏於上海博物館,編印者吳發祥,分上下兩冊,共有圖178幅,均彩色套印,兼用餖版與拱花二法。木刻套印技術方法,在中國印刷史上是一大創舉,影響深遠。

古文獻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古寫本和古印本

銅活字印本現存最早的是明弘治、正德年間蘇州、無錫一帶印刷的書籍,如唐人詩集,共50種,各集行款、版式皆相同,均半葉9行,行17字,細黑口,左右雙邊。字型勁秀,無序跋。此詩集40餘種現藏於中國國家圖書館。

古文獻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古寫本和古印本

清代銅活字印本著名的有雍正四年內府印本《古今圖書整合》。此書是中國現存類書中規模最大、體例最完善的一部,由陳夢雷倡議並主持編纂,創稿始於康熙四十年(1701),完成於康熙四十五年(1706)。全書1萬卷,目錄40卷,分曆象、方輿、明倫、博物、理學、經濟六編,下分三十二志;雍正時改為三十二典。雍正四年(1726)付梓,兩年後印成,共印64部,另樣書1部;又一說印60部。原本今已罕見。原書半葉9行,行20字,白口,四周雙邊,附有精美插圖。有開化紙和太史連紙兩種印本,分裝5020冊,共522函。《整合》編纂工程浩大,內容豐富,印製精良,獨具特色,是一部重要的古印本文獻。

古文獻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古寫本和古印本

圖片來源於網路、故宮博物院等;文章內容參考自網路、書籍;若有侵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

標簽: 印本  刻本  寫本  內府  銅活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