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旅遊

唐代詩人如果有江湖,那應該是怎樣的?

作者:由 披襟少年 發表于 旅遊時間:2022-11-25

唐代詩人如果有江湖,那應該是怎樣的?披襟少年2022-11-25 05:39:54

好問題,可以開腦洞了。

初唐:

大唐帝國開國的前幾十年,武林並未出現值得一提的人物,前朝武學本就不夠繁榮,更值兵荒馬亂,典籍流失,因此武學衰微,有如末世,雖山林間有東皋隱叟王績,廟堂中的李世民,上官儀等人修為亦不凡,終不足以稱宗師。

幾十年之後,在武后一朝,武學終於漸漸走向復興。此時最引人注目的是“江湖派”,出了名動四方的四位高手,正是王勃駱賓王盧照鄰楊炯,他們重新修行武林間失傳多年的建安鍛骨功,舉手投足力大無窮。不過他們也有恃武傲物的毛病,倒是不必諱言。其中王勃不會水性,空有武功卻溺水而死,駱賓王反抗朝廷,後來憑功夫殺出重圍不知所蹤,盧照鄰先天體弱,難臻武學至高境界,鬱鬱而終,楊炯走上仕途卻始終不得志,最終病死。後輩更出了一名宗師級人物陳子昂,登幽州臺時悟出的一招“俯仰古今”和獨創的古風三十八式名動江湖,為人也行俠仗義,頗為正直,可惜晚年被人陷害,不得善終,悲夫!

不過他們還稱不上武林霸主,與此同時還有一個“館閣派”,宋之問沈佺期杜審言領銜,他們比較看重招數的精妙,內功不是很強,不過進一步發展了齊梁古國的聲律流打法,堪與江湖派並稱,也為後來的武學大發展奠定了基礎。只不過他們往往以身為朝廷鷹犬而被後人皺眉,和我輩中人的俠義精神可就大相徑庭了。

此外,武林中相傳有劍仙張若虛將樂府流的舊招數加以改進,演繹出一招“春江花月”,精絕妙絕,隨即封劍,再不涉足江湖。世人口耳相傳,不知真假。

盛唐:

大唐帝國以武興邦,因此武學也是考試的重點科目,隨著玄宗繼位,盛世到來,武林也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繁榮景象。玄宗不但自己愛好武學,先後有兩位宰相張九齡和張說也都是武林高手,張說一對判官筆出神入化,以至於和人並稱“燕許大手筆”,張九齡則更為厲害,感遇十二式和天涯比鄰身法尤其為人稱道,成為武學盛世的先聲。

第一個修為高深,達到宗師境界的,乃是劍俠孟浩然。他四十歲前隱居山林苦心練功,與天地合一,劍術展開時如春眠花落,如江寒雁飛,如鹿門月照,如洞庭波濤,一舉一動無不協和自然之妙理,為人也極瀟灑,一時間名動長安。他有報國之志,奈何在友人家中舞劍衝撞了玄宗,從此被棄用,只好鬱郁而歸。他身為山水派的大弟子,將該派的劍術發揚光大。不過並非最強,他的師弟王維在他的基礎上將武學更推進一步。王維本身是山水派,而且比孟浩然年紀更輕就進入天人合一的境界,更兼博採眾家之長匯於一爐,乃至於詠史感懷,包羅永珍,成為謝靈運開派以來山水一脈的最高成就者。可惜安史之亂時縱然武功絕世,在大軍面前仍然衝殺不出,只得投降當了偽官,不過這並不損害他一代宗師的聲名。山水派的其他幾位就沒有那麼厲害了,三弟子常建,四弟子儲光羲等等各自在武林中闖出了名頭,不過和之前兩位就不能相提並論了。

山水派歷史悠久,在武林中勢力雄厚已有幾百年,但是在玄宗一朝,又有邊塞派強勢崛起。王昌齡身兼山水邊塞兩派之長,行動如光如電,持續戰鬥的記錄不多(雖然也精彩),往往一擊而就,飄然遠遁,只留下短短二十八字的武林傳說,開了這一技擊技術的先河,一度被人尊崇為“武林天子”。另有岑參高適一對師兄弟出入邊塞,高適的燕歌以聲波攻擊,另有“天下誰人不識君”一招流傳武林,和岑參的白雪梨花刀,熱海炎波刀等等並稱雙絕。高適只以邊塞本派武學見長,岑參卻從別派借鑑甚多,如“片時春夢”“故園東望”,一洗粗豪之氣,變得深沉宛轉,其實高適的燕歌也有“少婦城南欲斷腸”等纏綿傷感的段落,可見武學練到最高境界殊途同歸,還要剛柔並濟才成。李頎和王昌齡恰恰相反,他的成名幾戰往往都是經過漫長的戰鬥積累氣勢才最後取勝,不過舉手投足間也頗見功力。

跑題了,接著說說其他的武林豪傑吧。在這稱雄的兩大派之外,還有幾人神龍見首不見尾,因此稱不得大師,往往只留下神妙的寥寥幾招供後人懷想,如崔顥的“白雲黃鶴”,被後人贊為“千古第一劍術”,連後來的劍仙李白看到酒樓壁上的劍痕都束手歎服,王翰的“醉臥沙場”,千百年後仍是邊塞派格鬥的典範招數,此外還有王之渙的“玉門楊柳”等等,就不一一說了。

鋪展完故事背景,讓我們隆重的迎來盛世的主角,劍仙李白。李白出生於中亞,後來隨家人來到四川定居。他既有建安以降直到初唐江湖派的深厚內功,又有山水派大小謝那裡學來的精妙招式,再結合他自己的不羈天才,將武學往前整整推進了一個時代。他來到長安,先是以自創的蜀道難劍法中的一招“上青天”大敗名宿賀知章,令其心服口服,然後四處挑戰,當者披靡。玄宗因此想聘請他為大內總管,奈何武人天性不受拘束,最後還是被賜金放還。他鬱郁不得志,武功卻越練越深,“床前明月”一式,成為後世練家子的起手式之一。他自創的招數還有古風五十九路,月下獨酌四式,行路難步法,襄陽龜頭掌(嘻)等等,太多太多,難以一一列舉。不過他的武功需要太高的天賦,以至於後世之人能練成其中一兩門已是艱難,遑論繼承衣缽了。至於他後期的天姥夢遊術,十步殺人訣,抽刀斷水勁,已經到了亦神亦怪的境界,凌厲飄逸兼而有之,後人連邊都摸不到。最後傳說他跟隨永王不成,拂袖離去,一日在船上練功,起身捉月,不知所蹤。

李白毫無疑問是亙古未出的武林神話,往前數一千年,恐怕也只有汨羅派祖師屈原和桃源山莊莊主陶淵明這兩位傳說人物可以相提並論。但是在群星璀璨的盛唐,另有一位後起之秀,竟然也達到了足以和李白相提並論的成就,正是武聖杜甫。

杜甫很少使劍,而是精於拳術,這在當時是很不受待見的,所以雖然很多人也知道他功力深厚,願意跟他比武的人卻是寥寥。杜甫求官不成,又趕上安史之亂被困長安,之後朝廷自己都亂成一團,可憐他一代大俠,也跟著顛沛流離,食不果腹。和李白不同,杜甫熱衷於行俠仗義,畢竟他不需要武器,因地制宜,打鬥起來方便很多,又對戰亂之中的百姓有著深切的關懷。他是第一個將拳術發揚光大的人,因此成為後世無數武術家靈感的來源。他的秋興八式,詠懷古蹟五式,三吏三別手,公孫神劍掌,無不包羅永珍,博大精深。雖然他也有飲中八仙劍這類劍法,不過不是主流了。他的武功往往入門不需要很高的天賦,但是想要取得成就,非得勤學苦練不可。他後來在拳學大興的宋代被奉為武聖人,如江西派掌門人黃庭堅的點鐵成金大法,奪胎換骨手,都是從杜甫的武學中化用出來的。同李白一樣,杜甫的晚年境界也是越來越神妙,傳言有人見識過他晚年“安得廣廈千萬間”的千斤墜手段,功力簡直深不可測。還有歲暮陰陽掌,獨立蒼茫大真氣等等神奇功法,都在一本萬古流傳的《杜詩真經詳註》裡,諸君自己去看,我就不多說了。

大曆:

安史之亂之後,盛唐戛然而止,國運進入到了低迷的階段。隨著上一輩大師的老去,武林也走向了低迷。當時崛起的有十位並稱的高手,人稱“大曆十雄”,其中錢起,盧綸,司空曙,李端等人堪稱名家。他們在衰頹的社會中失去了前輩的進取心,因此大都內功不濟,無法達到很高的境界。不過如盧綸的一招“月黑風高”,錢起的湘靈鼓瑟手等仍頗有創造力。還有戴叔倫也很厲害。不過他們都不是此時代的宗師,這一時期稱雄武林的有三位,分別是劉長卿,韋應物和李益。

劉長卿是老一輩劍術大家,繼承的是山水派的衣缽。他以守禦滴水不漏見長,自號“長城”,論武時的精彩倒也不遜於孟浩然,王維等前輩,只可惜天分不足,招數變化太少,因此差一步不能成為宗師。韋應物嫉惡如仇,性格偏激,但他打鬥起來卻是古樸沖淡,天然渾成,“野渡橫舟”,“夕陽明滅”,“空山落葉”數招,觀空坐忘,一招一式如羚羊掛角,比劉長卿這個嫡傳還像山水派。他為人正直,晚年一貧如洗,雖然不惹人喜歡,確是真正練武濟世之人的榜樣。李益和王昌齡略有相似,都先投身邊塞派門下後來轉益多師,身法快捷,都是以一擊遠退的閃電戰為主,內功不及,不過所學更雜。

中唐:

武林到了中唐,揭開了新的一頁。杜甫的道統終於有人得以繼承,並且大放光彩了,他便是一代武學宗師韓愈。韓愈繼承了杜甫的深厚內功,而且在杜家拳的基礎上變化出了許多新招,開武學之新天地,成為之後千年武術家的楷模。其實平心而論,他天才有餘而機巧不足,創造出的新招雖然奇思妙想層出不窮,但是多有破綻,真正的實力不但不如李杜,和之前的王維和之後的白居易相比恐怕也要略遜一籌。但他內功太過深厚,舉手投足便可開山裂石,斷金切玉,完全彌補了招式的不足。他的文以載道心法講究絕對的力量壓制,再配合足以和杜甫北征神掌媲美卻更加玄奧蒼勁的南山神掌,左手李白右手杜甫招式的巨刃摩天爪,太山毫芒爪,一反武學常規的陸渾烈火鞭法,沉勁雄渾,無人能擋。他也有個別輕捷的招數,比如無影無形“近卻無”的天街草色針,“鳳凰躋攀”的身法,青蒲點穴手等等,不過還是上述霸道的武學奠定了他宗師的地位。

和韓愈走類似路線的還有韓愈的師兄孟郊,孟郊天生體質有缺陷,因此達不到韓愈這般威力,但他另闢蹊徑,選用奇門兵器,加以苦心琢磨,也成了一代高手。如古井波瀾指,愁腸轉輪法,南山日月石斧。他一生不得志,貧病交加,因此創出來的武功秘籍也是佶屈聱牙,令人皺眉,雖然練到深處也頗有威力。不過他最廣為流傳的並非以上這些,而在愁極苦極的境遇裡忽然感受到一直以來存在的希望,借用那一瞬勃發的意境創出來的三春暉氣功,後來很多武學世家培養小孩子都以此作為入門,可以說是功德無量了。

韓孟兩人後來培養出了很多弟子,不過他們往往越走越偏,繼承了險怪一路,專門選用奇門兵器,罕見招數,來創造令人目瞪口呆的功夫。相對正常的是賈島,結合了劉長卿以來山水派的部分招數和孟郊的奇思,創造出了“落葉長安”“月下敲門”“松下童子”等等膾炙人口的精妙招數,修為幾不在孟郊之下。其他人就比較過分了,比如盧仝的七碗茶蠱,讓人在飄飄欲仙中死去,還有天蟆蝕月大仙術,經過漫長的氣勢積累之後可以吞噬對手的內力,幾乎已入魔道。同時劉叉的冰柱斬邪神槍,雪車格鬥式,也是奇崛特異。這些雖然威力強勁,殊非正道。後來把這發展到登峰造極的便是絕代鬼王李賀。

李賀是皇家旁支後裔,生來通眉長爪,不祥之相。他本來要參加武舉,結果因為朝廷中權貴嫉妒,令他不得考試。他被陷害之後性情大變,拼命練武,據說騎驢時也不忘演練招式,幾度走火入魔吐血重傷。九歲時韓愈就攜人見過他, 當時他就以“高軒過”的身法震驚來客。等他長大之後,韓愈已然老邁,誰也制他不住了。他的武功也有光明正大的一路比如關山吳鉤五十式,姿勢雖怪但威力絕大可以“斬龍足”的雲中騎驢步,但更多的都是匪夷所思。比如能流出鉛水劇毒,乘酸風而千里的金銅仙人傀儡術,能腐朽物質結構的敲日玻璃指,能一夜落盡千里梨花的曲水飄香毒功,在蘇小小墓前的油壁車中枯坐悟出的翠燭光彩神幻,不知多少英雄豪傑栽在這一幻術之下,還有葬仙鼓譜等等。倘若天假其年,他說不定能成為和李白杜甫比肩的魔道祖師。不過他性子乖僻,練功操之過急,終於在二十七歲那年走火入魔而死。

但是在韓孟一派奇崛古怪的風格之外,中唐更加流行的則是平易流暢,入手容易的武學。這一派有四大弟子,分別是張籍,王建,白居易,元稹。其中三弟子白居易成就最高,幾乎可以說是這一時代的第一高手。

張籍和王建風格類似,其中張籍的“還君明珠”,王建的“三日入廚”,招式簡單,實用性強,後來常常被人使用。王建還擅長房中術,“桃花結子”一招沉腰坐胯,不知道幫多少武林中人解決了無後的難題(嘻)。

白居易和元稹是一對好基友,兩個人雖然仕途漂泊,但是始終不忘交流武學,每有一招一式都要迫不及待的寫信描述,或者是在驛站刻下痕跡,傳為武林佳話。白居易武功更高,更兼雅善音律,乃是古往今來聲波攻擊第一人,更兼其武學通俗易懂,因此一時間連長安街上的小孩子都在抱著樂器練功,不會武功的行人不幸路過往往頭暈目眩。故曰“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信其然也。白居易還將古老的樂府流劍術發揚光大,號為新樂府,劍招中包含人生百態,有老宮女的痛哭,有賣炭翁的絕望,有太行山的崎嶇,數十招一氣貫通,令對手忽喜忽悲,精神錯亂而敗北。以上是他最主要的貢獻,此外還有若有若無,吞吐奧妙的花非花掌力,放言五式,“錢塘春色”“大林桃花”“紅泥火爐”“半江瑟瑟”等絕招。他也精通房中術,到老還納了小蠻為妾,以“力盡不知熱”五字為修習要訣(嘻),可以說是非常厲害了。

元稹不但是樂府流劍術大師,還是個情痴,為了紀念死去的妻子創出了“滄海巫山”絕招,對後世影響極大。此外還有遣悲懷三絕掌,最後一掌“永夜開眼”超越生死,顛倒迷離,使他不愧於同時代的任何名家。元稹其實也精通房中術,不過他的房中術走的是另一條路子,修習要訣是七字“不是花中偏愛菊”(。。。感覺自己徹底崩壞了)

(未完待續,我不用加個備註把引用的梗和詩句都標出來吧?)

標簽: 武學  武林  杜甫  招數  武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