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旅遊

談一談海瑞

作者:由 Freiheit 發表于 旅遊時間:2020-07-27

《萬曆十五年》是黃仁宇先生的著作,以萬曆十五年,即1587年。這一年實際上並沒有發生什麼重大的歷史事件,既沒有什麼戰爭發生,也沒有什麼巨大的政治變動。但是,實際上,在平平淡淡的1587年間卻有著重大的事件發生的癥結,就如同地震之前的預兆。明朝帝國表面上看似波瀾不驚,平穩安逸,但實際上內部矛盾已經日趨明顯,文官集團的統治已經僵化,可謂是“廟堂之上,朽木為官。” 在這個時期雖有眾多忠義之士欲挽大廈於將傾,但依舊不能改變明帝國一發不可收拾的頹勢。海瑞就是其中的一員。

談一談海瑞

海瑞像

海瑞自明朝及其以後一直被稱頌為正義廉潔之士,甚至有“海青天”的美名,不過在當時他卻譭譽參半,有人說他清正廉明,有人說他古怪,迂腐。無論其他士大夫如何評論,海瑞始終如一地貫徹著自己的原則,將儒家所講的仁義,忠信發揚光大。由此,海瑞就被當作了道德的一面旗幟,他恪盡職守,嚴格自律,就算是想要栽贓陷害他的人也抓不住半點把柄,於是乎大多參劾他的官員都以莫須有的罪名,而海瑞作為明帝國道德的標杆,青年學生與官員站在他這一邊也就見怪不怪了。

但是

道德能解決技術的問題嗎

?海瑞給了肯定的回答,他認為憑藉著道德倫理的精神力量可以把整個社會拉到正軌上來,可是在實踐當中,現實卻給了他否定的答案,海瑞在蘇州擔任南直隸巡撫時,雖頒佈了許多條令,但未能實際解決問題。帝國的財政,司法,貨幣,法律制度都存在著極大的漏洞,並且各方的利益摻雜在一起,解決起來極其複雜,而海瑞就妄圖用個人的道德水準來將之一併解決,這難免被視作天方夜譚之事,帝國的政治措施已和立法精神脫節,道德倫理是道德倫理,做事時則另有妙法,再要在陰陽之間找出一個折衷之點而為公眾所接受,也就越來越難了。

“現代化的技術和古老的社會組織斷然不能相容,要不是新的技術推動社會組織趨於精確和嚴密,那就是鬆散的社會組織扼殺新的技術,二者必居其一。”

談一談海瑞

《萬曆十五年》

明帝國很顯然是後者,明帝國的行政體系以文官制度為基礎,,只要是有礙於文官集團所力圖保持的平衡,文官集團就會給予其深刻的打擊,海瑞也是其中的一員,他所深惡痛絕的一些事情,在文官集團內部看來已經是司空見慣之事,為了維持整個帝國內部體系的平衡,一些“非法”與“非道德”的領域也鑲嵌進入了整個社會結構中,成為維持平衡所不可或缺的成分了,可是這再海瑞看來任何不合理之事都要被揭發,打擊,這種結果就只能被大眾看成膠柱鼓瑟,不合乎時代的潮流。因此,由於與文官集團格格不入,海瑞也就始終沒有進入到帝國的權力核心之中。他也就很少再被賦予實權,而成為士大夫眼中的道德標準的象徵了。

海瑞作為一個模範官僚,在明朝的體制中處於一種十分尷尬的地位,一方面,海瑞的執政理念十分尖銳,眼裡容不下一個沙子,這被深諳官場之道計程車大夫們所厭棄,而在處理社會問題方面又簡單而又缺乏深思熟慮,實在算不上是一個具有優秀行政能力的官員;但在另一方面,他的清廉卻被全帝國所熟知,成為了明帝國的道德楷模,社會輿論的壓力又使政府不得不給他一官半職,使之成為一方水土的長官。海瑞在北京吏部中可謂是一塊燙手的山芋,實在是無處安放。不過,在萬曆十五年,也就是公元1587年,海瑞駕鶴西去,朝廷可算是長舒一口氣,終於不用再操心這位帝國的模範官僚了。

海瑞算的上是一個成功的政治家嗎?從他的角度上來講,是不算的。因為他從來沒有真正實現過他的政治理想。但是,如果從個人的修養方面,海瑞還是十分成功的,在和海瑞同時代的官員中,幾乎沒有人能將“仁義禮智信”貫徹得如此徹底,也幾乎沒有人能像他一樣把自律,“慎獨”做到家中未嘗有金銀的地步,作為道德楷模,海瑞無疑是成功的。但是明帝國的問題不是道德能夠解決的,行政管理制度,財政與稅收制度,司法制度,法律制度,商業制度,貨幣和貿易體系這些都是技術層面的東西,只憑借道德去處理無疑於為隱蔽的“非法”領域打開了方便之門。

“人至察則無徒。”也許在明朝的政治博弈之中是正確的,與海瑞相比,張居正,申時行,戚繼光之流都懂得和文官集團進行一定程度上的妥協,為了達成自己的一些政治目的,不惜喪失掉一些原則,對一些不道德的骯髒之事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但是雖付出瞭如此代價,但對於國家也做出了一定程度的奉獻:申時行在任期間解決了萬曆的皇儲問題,基本維持了文官體系的平衡,而張居正推行改革,使明帝國的壽命大大延遲。戚繼光抗倭有功,保持了帝國的領土完整。在這場政治的博弈中,道德原則和政治成就的同軌並行看起來是很困難的,而此類人物能帶著鐐銬跳舞,實乃不易之事。

也許,海瑞只是做出了自己該做的貢獻了吧。

標簽: 海瑞  帝國  道德  文官  萬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