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旅遊

這個時代,沒有終身職業,只有終身學習

作者:由 學歷教導主任 發表于 旅遊時間:2020-06-12

成長,伴隨著每一個人。你的成長速度、成長效果,影響著未來的每一步。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聊聊如何才能持精進,終身成長。

由此可見,

我們確實可以透過練習、解決挑戰性的問題變得更聰明

那麼,我們透過什麼途徑去訓練自己的思考力呢?

① 跨界突破

當下,跨界突破隨處可見,連產品、IP都在跨界中尋找新的可能,作為智慧動物的人怎麼能夠固守邊界,紋絲不動呢?

如何跨界?

舉個簡單的例子:電視劇演員去拍電影,不叫跨界;但是,如果演員去唱歌、去當導演就是跨界了。

這個時代,沒有終身職業,只有終身學習

能夠跨界成功的人,膽子都很大,不拘泥於傳統打法和思維模式,敢於“無中生有”。

過去20年裡,馮唐不僅寫了十多本書,絕大多數都很暢銷,而且還做了協和婦產科醫生、麥肯錫全球合夥人、華潤集團戰略一把手、華潤集團醫療業務CEO、中信資本著名投資人。

按他自己的說法,他之所以每次都能跨界成功,是因為每次都是在一點上鑽得深透,然後兼顧其他;並且膽大,心裡沒有什麼框框,不斷突破思維的邊界。

② 解決難題

這個時代,沒有終身職業,只有終身學習

所謂不斷精進,其實就是透過解決一個又一個的問題持續打磨自我的過程。

解決問題的方式有很多,有常規式的,也有非常規式的,比如我們今天要提到的創造性解決難題,就是在面對問題時,如何跳脫、突破常規,另闢蹊徑以解決問題。

無論過去、現在還是未來,創造性解決難題的能力,都是人才的核心競爭力,這個能力有多強,決定了一個人能夠走多遠。

2.復原力和抗打擊力

想要突破,就要面對更高的風險和更多的打擊,這些打擊會成為你的墊腳石,還是墓誌銘?

這個時代,沒有終身職業,只有終身學習

對於想要不斷學習、勇於突破的人來說,復原力和抗打擊力變得越來越重要。至少在事前告訴自己,失敗很正常,歡迎困境。

調整好心態,做好心理預期,這關係到我們是否能從容面對失敗和挫折。

世界變化加速,人們遭遇失敗感到無助的可能性會隨之提高。以前習以為常的經驗,以前的保護傘,都難以倚靠。我們需要更大的能量和能力來應對這些動盪、變遷、起伏和成敗,以保持心理平衡和心理安全。

3.與自己及他人和解的能力

一個不能接納自己並與自己和解的人,總是過於糾結,而糾結的過程會消耗大量能量,因此擺平自己是一項重要的修煉。

同時,人也需要學會接納世界和他人。我們是人,不是神,當然可以抱怨,但

對他人和世界的抱怨,最好是建設性的抱怨

這個時代,沒有終身職業,只有終身學習

與他人和世界和解才能團結更多的人,才能從他人身上不斷看到優點、學到東西、獲得更多的能量。

一個人能夠從周圍的人和環境那兒持續學到東西、獲得能量,人就能獲得持續的成長。

大衛·庫伯說,你如何學習,定義了你如何生活。

二、這個時代,

沒有終身職業,只有終身學習

為了應對學習焦慮,今天我們不打算分享一套標準化的、可以現學現用的理論和方法,而是精選以下3個學習框架可供參考:

1.學習框架一:成長型思維

美國心理學家、斯坦福大學教授、首屆“一丹教育研究獎”獲得者卡羅爾·德韋克提出了成長思維:失敗不可怕,我們不會永遠都是這樣,我們是可以改變的,包括我們的聰明程度。

我們要用成長型思維為自己搭建心理防護體系,相信自己能夠達到某個高度、完成某項任務。

這個時代,沒有終身職業,只有終身學習

德韋克教授指出,

智力是可以不斷開發的,而非停滯不前的

;擁有成長型思維的人,擁抱而不是迴避挑戰,在挫折和失敗面前百折不撓,相信沒有一種失敗是致命的。

同時,擁有成長型思維的人對於他人的反饋意見,持歡迎態度,而非排斥,並且還會從批評中反思學習。

人在挫折和失敗面前覺得備受打擊,甚至懷疑自己的能力;遇到某方面比自己強的人,也會沮喪失落,望而生畏。

但成長型思維讓我們顛覆自己的這些想法,最重要的是培養一種自己可以改變、提升和進化的決心和信心,甚至是一種信念。

這個時代,沒有終身職業,只有終身學習

作為管理者和領導者,要相信自身的戰略思維、決策能力以及鼓舞激勵下屬的能力,都是有機會持續提升的。

2.學習框架二:刻意練習

熟能生巧的事情不一定會發生,低水平重複卻司空見慣。

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你希望提升游泳、高爾夫、攝影、書法、小提琴等的技能水平,光是多花時間練習效果並不一定好。很多人花費了大量精力在上面,結果多年過去,水平還在原地踏步。

最有效的方法,是透過刻意練習:有計劃、有目標、有高手點撥、能夠得到反饋和指導的練習。

例如你要提升游泳技能,自己苦練效果是不確定的,可能有效,可能無效,但是如果有人在一旁給你及時反饋,比如哪些動作需要改變、如何改變,然後按照動作要領反覆練習。只有這樣,你的游泳技能才能真正得到提升。

另外,刻意練習不只對涉及身體與動作的技能提升有幫助,對創造力、管理能力、領導力等廣泛能力都適用。

那我們如果想要提高創造力或想象力,該如何做呢?

有個設計師提出了一個很有意思的方法:堅持每天花10分鐘在任意一個房間裡找7件東西,然後想辦法把它們做成一個雕塑。慢慢地,這每天10分鐘的“雕塑”時間就變成了刻意練習。

這個時代,沒有終身職業,只有終身學習

事實上,中國企業的管理者和領導者,在管理和領導技能方面得到的系統性訓教和刻意練習並不多,這恰恰就是中國企業持續進化的一個重大障礙。

在管理和領導技能領域,需要刻意練習的地方很多。例如一個高管如何在記者招待會上釋出訊息並回答記者的提問;如何給一個績效持續不能達標的下屬提供反饋,或者如何進行解僱談話;再比如如何主持一個專案覆盤會、如何召集一次全球電話會議等,都可以透過刻意練習有效提升。

3.學習框架三:變通學習風格

每個人學習的風格都是不同的。心理學家大衛·庫伯提出了有關學習風格的理論:每個人學習和處理資訊的方式和偏好都不一樣。

有人喜歡體驗,一定要體驗過才能學到東西,產生新知;有的人喜歡觀察與思考,在觀察別人的過程中思考,然後悟到新知;有的人喜歡鑽研,在鑽研和深度思考中學習;有的人則是非要實踐一把才能學到東西。

然而挑戰在於,很多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學習風格,而這些學習風格往往限制了自己的認知擴張和升級。想要升級,就要解決這些問題。

在考慮如何解決這些問題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庫伯關於學習風格的4種分類吧:

① 行動型

“行動型”學習者偏好的是體驗和實踐,其特點是行動果斷、說幹就幹,喜歡依靠直覺、摸著石頭過河。

這種學習風格的優點是快和果斷,追求學習的速度,會馬上投入應用,立竿見影。但缺點可能是深度思考不夠,因此大量的學習可能只停留在戰術層面,很難舉一反三、觸類旁通,也很難升級到系統性、全域性性的水平。

這個時代,沒有終身職業,只有終身學習

《天道》中說:

有道無術,術尚可求也;有術無道,止於術

② 思考型

“思考型”學習者偏好的是深度觀察、思考與抽象化。他們常常喜歡三思而後行為,謀定而後動,深入探究事物背後的原因是什麼、機理是什麼、有什麼理論模型作為依據等。

這種學習風格的優點是能進行深度思考,而且有可能透過學習和思辨來提供系統的理論支援。

但這種學習風格有個缺點叫做速度太慢,無論做什麼事都要“搜盡奇峰打草稿”,基本無法快速迭代和更新知識;同時又缺少了快速的行動與實踐,因此“思考型”風格所產生的新知常常成為空中樓閣,與現實相去甚遠。

③ 發散型

擁有發散型思維和學習特徵的人,偏好探索各種多樣化的可能性。他們往往靠直覺,對人際敏感,點子非常多,常常尋找其他觀點或可能性。

這種學習風格的特點是富有創意、靈動、思維發散,但也很容易因為過度發散、無法聚焦而難以實質性地解決問題、推動執行。

④ 聚焦型

“聚焦型”學習風格的人,偏好解決問題,帶著問題去收集資訊,收集資訊也是為了解決問題。他們非常享受解題的過程,行動也比較迅速。

享受解題過程往往體現出較強的目標導向性和執行力。但往往因為過於聚焦,而缺乏發散性的掃描能力,因此可能過早過快地陷入問題解決的過程中去,從而缺乏更大範圍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因而限制了學習和認知的升級。

以上四種特徵,在每個人身上多少都有體現,很多人都擁有一種主導型的學習風格,成為自己的優勢,也成為了自己的弱勢。

這個時代,沒有終身職業,只有終身學習

這四種學習風格就像是一個迴圈,和我們中國人提到的“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意思十分接近,

最好的學習是能夠走完整個迴圈的學習環節,透過不斷體驗、持續觀察、深度思考、積極實踐,形成複合型的學習風格

因此,我們要經常性地跳出自己的“學習風格舒適圈”,利用複合型的學習風格來促進我們的學習。

具體要如何做呢?

行動型學習風格的人,除了發揮自己學以致用、直覺思維的優勢外,還可以針對某些重要議題,進行深入思考和聚焦式學習,試圖找到事物的本質,發現內在規律,形成自己的理論框架。

發散型學習風格的人,除了發揮自己的創意、好奇、直覺思維等優勢外,同樣需要時不時地運用深入思考式和聚焦式的學習,打深、打透一些領域,以找到事物的本質。

相反,思考型學習風格的人,除了繼續發揮自己深度思考、建立模型的優勢外,不妨適當降低對理論完美性的要求,強化自己的快速轉化能力,學以致用、學用結合、迭代更新。

這個時代,沒有終身職業,只有終身學習

不同學習風格的人,透過頻繁互動、相互模仿,可以互相刺激,跳出原有的學習風格。這種思維的多樣性組合,有利於團隊集體智慧的發揮,也有利於團隊集體的認知升級。

三、高手善用方法論,

但凌駕於方法論之上

人慾蛻變,必先自覺。人因無知而迷惑,因無解而痛苦。身處VUCA時代,如何化解無知不再迷惑,如何打破無解不再痛苦?

答案是:持續精進,終身學習。

面對未知而又多變的世界,我們可以沒有包打天下的方法與理論,但絕對不能放棄或者停止成長,不斷改變再造自己,才能更好成長。

學習和行動之能力,學習和行動之道路,將自我身心投入學習和實踐者,是為高手。

沒有人能阻止我們成為更好的高手,除了自己。

標簽: 學習  風格  思考  跨界  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