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旅遊

為什麼唐朝和宋朝相距只有短短的53年,卻感覺像是隔了好幾百年?

作者:由 劉煥的書房 發表于 旅遊時間:2021-10-21

這個問題乍一看讓人無厘頭,但確實是很多人的第一印象。

秦漢魏晉,唐宋明清,這是很多人印象中的中國朝代,為數不多能夠記住的。

而很多人對於朝代的理解都來自於影視劇。

說起唐朝,大家想到的就是萬國來朝、自信開放、氣勢恢宏的盛唐景象。

在影視劇中,經常以色彩斑斕、狂放豪邁而著稱。

大家印象中的唐朝是這樣的。

為什麼唐朝和宋朝相距只有短短的53年,卻感覺像是隔了好幾百年?

長安十二時辰

也是這樣的。

為什麼唐朝和宋朝相距只有短短的53年,卻感覺像是隔了好幾百年?

武媚娘傳奇

更是這樣的。

為什麼唐朝和宋朝相距只有短短的53年,卻感覺像是隔了好幾百年?

妖貓傳

那麼,大家印象中的宋朝是什麼樣子的呢?

那就和唐朝完全相反了。

在影視劇中,經常以色彩淡雅、素淨內斂而著稱。

宋氏審美大多以灰色、米色等淡雅色為主,很少有大紅大綠的顏色,顯得格外內斂,也影響了日本的審美風格。

大家印象中的宋朝是這樣的。

為什麼唐朝和宋朝相距只有短短的53年,卻感覺像是隔了好幾百年?

清平樂

也是這樣的。

為什麼唐朝和宋朝相距只有短短的53年,卻感覺像是隔了好幾百年?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更是這樣的。

為什麼唐朝和宋朝相距只有短短的53年,卻感覺像是隔了好幾百年?

贅婿

說到這裡,大家就知道了,

唐朝和宋朝之所以讓人覺得相隔了好幾百年,在於它們的氣質完全不同。

一個朝代有一個朝代的氣質,這是最為重要的。

所以,著名編劇劉和平就曾經批評過市場上一度流行的南北朝電視劇,說那些電視劇完全沒有表現出南北朝的氣質,

就是披著明朝外衣的所謂南北朝電視劇而已,

講述的還是明朝的故事。這裡就不點名了。

而一旦一個劇有了一個朝代的氣質,哪怕自稱是架空如《贅婿》,也能看到其中的宋氏審美。

所以,

唐朝和宋朝,最大的區別就在於氣質。

用美女來做比較的話,最為簡單。

唐朝就是大家閨秀,舉手投足都有一種大氣感和自信感。

宋朝就是小家碧玉,低眉順眼間都是一種淡雅的氣質。

有人喜歡唐朝,也有人喜歡宋朝,原因就在於此,蘿蔔青菜各有所愛,每個人喜歡的完全不同。

如果用臉型來比較的話,唐朝人的審美類似於這種臉型。

為什麼唐朝和宋朝相距只有短短的53年,卻感覺像是隔了好幾百年?

而宋朝人的審美則偏重這種臉型。

為什麼唐朝和宋朝相距只有短短的53年,卻感覺像是隔了好幾百年?

這就是兩者最大的不同。

可是隨之而來的問題就在於:

唐朝和宋朝只相隔了53年,為何有這麼大的改變呢?

沒錯,唐朝,618年-907年。

宋朝,960年-1279年。

中間只相隔了53年而已,為何風格如此迥異呢?

其實,這是因為,不僅唐宋氣質迥異,甚至

盛唐和晚唐,氣質也迥異。

朝代的氣質並不因朝代更迭而劃分。

初唐承接自隋朝和北周,更直接繼承自北朝。

所以有著北朝草原的恢弘氣勢。

也就是說,我們以為的唐朝氣質是公元618年唐朝建立至907年唐朝滅亡,所謂的唐朝的氣質。

但其實並不是。真正的唐朝氣質是471年北魏孝文帝改革至755年安史之亂,這三百年間的氣質才是我們所說的“唐朝氣質”。

也就是說,唐朝氣質並不就是唐朝的氣質。

大家看北魏的雲岡石窟。

為什麼唐朝和宋朝相距只有短短的53年,卻感覺像是隔了好幾百年?

再來看盛唐的龍門石窟。

為什麼唐朝和宋朝相距只有短短的53年,卻感覺像是隔了好幾百年?

大家發現了沒有,雖然是兩個不同朝代的,但是氣質幾乎差不多,都是一樣的恢宏,原來這一時期,都屬於唐朝氣質。

所以劉和平為何痛罵有些所謂的南北朝劇胡編亂造了,南北朝後期明明和唐朝氣質相像,現在的編劇卻把它編成跟宋明差不多的氣質,這是典型的不通曆史!

初唐能夠如此強盛,關鍵就在於3點,均田制、府兵制、三省六部制。

所以,要說清楚這點,就必須要說到這些專有名詞。

很多人喜歡歷史,也討厭歷史,喜歡有趣的歷史故事,討厭枯燥的、需要背誦的歷史名詞,但是如果沒有這些歷史名詞,根本就無法理解這種歷史變化。

這3點,一則是北魏的改革成果,二則是北周的改革成果,三則是隋朝的改革成果,都被唐朝繼承。

所謂的均田制,由於北魏初年,鑑於中國北方長期戰亂,人民流離失所,戶口遷徙,田地大量荒蕪,國家賦稅收入受到嚴重影響。為保證國家賦稅來源,北魏政府把掌握的土地分配給農民,農民向政府交納租稅,並承擔一定的徭役和兵役。

為什麼唐朝和宋朝相距只有短短的53年,卻感覺像是隔了好幾百年?

這種制度,在人口較少的時候還可以實行,但到了盛唐,人口已經5000萬人了,早就無田可分了,自然就解體了。

所以,均田制恰恰是在唐朝最為輝煌的開元盛世時期解體的。

第二種是府兵制。

府兵制是西魏宇文泰發明的,特點是兵農合一。府兵平時為耕種土地的農民,農隙訓練,戰時從軍打仗。

這種制度,其實說白了就是,只要你好好打仗,就可以分田地給你,你可以擁有田產。

唐初貞觀時期,開國時期國力還不是很強大,之所以對外用兵,用了很小的代價,就在於府兵制。

為什麼唐朝和宋朝相距只有短短的53年,卻感覺像是隔了好幾百年?

所以,大家知道為何這種制度到了開元盛世的時期又解體了吧,變成了募兵制。

因為人口越來越多,田地越來越少了,沒有田地可分了,自然就沒人願意做府兵了。

所以說,初唐的繁榮其實是北魏-隋朝百年發展的高峰期。

我們以為是開頭,其實是最高峰。

而這些繁榮到了唐玄宗時期都無以為繼,所以說,“安史之亂”必然要發生,這和是否有唐玄宗,唐玄宗是寵愛楊貴妃還是馬貴妃,沒有任何關係。

註定要爆炸,就在制度崩潰的時候。

所以說,初唐和盛唐的恢宏是不可複製的,這是北魏和隋朝百年發展的功勞。

而我們關於唐朝的印象大多是盛唐,對於中晚唐,知道的人很少。所以在我們印象中,自然唐朝和宋朝的氣質不同了。

但其實,我們印象的唐朝和中晚唐的氣質已經很不同了,晚唐、五代和宋初, 氣質倒是一脈相承的。

所以,唐朝氣質和宋朝氣質是完全不同的,但並不是一夜之間驟然變化的,而是經歷了中唐和晚唐、五代十國,近200年的演變,才變成如此。

同時,唐朝和宋朝最大的氣質不同在於門閥。

所謂的門閥,是中古中國史繞不來的話題。

門閥誕生於漢魏時期,因為那個時候文化不是很發達,大量的文盲無法通曉儒家經文,而國家又規定,通曉儒家經文才能做官,所以在東漢,就誕生了一大批把持朝政的大儒,比如袁紹便是四世三公。

為什麼唐朝和宋朝相距只有短短的53年,卻感覺像是隔了好幾百年?

這些大官自然擁有大量的田地,變成了豪強地主,而且可以世襲,因此就形成了門閥。

在曹魏建立的時期,為了篡漢,曹魏和門閥妥協,正式承認了門閥,就此誕生了“九品中正制”,門閥制度把持了魏晉南北朝300年的朝政,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庶人族,是當時的景象。

有人說,到了隋朝創立了科舉制,門閥應該就消亡了啊。

可是,門閥已經紮根數百年了,哪是那麼容易一夜之間就消亡的。

比如當時北方的五大家族,清河崔氏、范陽盧氏、趙郡李氏、滎陽鄭氏和太原王氏。

這就是延續三百年的五大家族,它們最初誕生於東漢。漢末名士崔琰生得俊美,又替曹操捉刀的傳說。

為什麼唐朝和宋朝相距只有短短的53年,卻感覺像是隔了好幾百年?

到了北魏時期,崔浩擔任丞相,一時間風頭無兩,雖然最終得罪拓跋燾被殺。

范陽盧氏也是早期的儒家經學大師,劉備的老師盧植就是范陽盧氏先祖。

為什麼唐朝和宋朝相距只有短短的53年,卻感覺像是隔了好幾百年?

這五大家族最大的恐怖之處在於,雖然天子輪流換,但是這些家族是屹立不倒的,不管是曹魏還是北魏,他們都是世家大族,北魏漢化改革後,需要懂得儒家文化的人出來做官,還是隻能去請求崔盧。

至此,發展了數百年,到了唐朝,這五大家族繼續風頭正盛。此外,清河崔氏的旁支博陵崔氏已經同樣為李氏門閥的隴西李氏(一說琅琊王氏),同樣位列其中,稱為“五姓七望”,是最為尊貴的貴族。

所以有人說,歐洲有延續千年的貴族,中國為何沒有。

這不就有嗎?

在南北朝和隋唐,清河崔氏就是Van崔,範崔。范陽盧氏就是Von盧,馮盧,都是貴族啊。

唐太宗李世民就很不爽,他看不起關東四大家族(崔盧李鄭),他說:

“吾實不解山東四姓為何自矜,而人間又為何重之?”

所以,李世民要求編纂《氏族志》,請了舅舅,北齊皇族高士廉編纂。

結果,書一遞上來,李世民就大怒。

高士廉又把清河崔氏列為第一等。

而李世民所在的隴西李氏,只是第二等。

李世民心想,清河崔氏有什麼了不起的,當今天子姓李,不姓崔。要求高士廉重新回去寫,高士廉也很委屈,心想皇帝還是年幼,自己的北齊皇族不也是渤海高氏嗎?又怎麼樣?說滅亡就滅亡了,

在當時人眼中,皇權很容易滅亡和轉手,但是門閥大族是屹立不倒的。

為什麼唐朝和宋朝相距只有短短的53年,卻感覺像是隔了好幾百年?

雖然後來,李世民重新編纂了新的《氏族志》,將皇族隴西李氏列為第一等氏族,而清河崔氏等故舊氏族被列入第三等。

但是,完全沒用,社會上的人根本不承認這一版本《氏族志》,在他們看來,隴西李氏出了天子,也只是暴發戶,清河崔氏才是真正計程車族,房玄齡、魏徵、程咬金等大唐名臣、重臣依舊以娶清河崔氏女為榮,重臣房玄齡,說得好好的,轉眼間就給兒子娶了清河崔氏家的女兒,就是看中了這門閥。

令人意外的是,武則天倒是打擊門閥很厲害的,因為她是女人起家,沒有辦法依靠傳統的勢力,所以依靠酷吏的同時,她大力提拔寒門子弟,因此,寒門子弟在武則天時期大量崛起,並且為日後唐玄宗的開元盛世創造了條件。

到了晚唐,門閥還是一度存在,事實上,所有人都清楚,門閥已經和“唐”掛上了鉤,除非唐朝滅亡,否則門閥會一直存在,哪怕百足之蟲死而不僵。

歷史給了這次機會,朱溫滅了唐朝,同時,出身寒門的朱溫恨極了那些所謂的門閥士族。

他心想,老子世代務農,也是皇帝,你們算個什麼東西。

公元905年,朱溫矯詔,將所謂的“衣冠清流”都招到了滑州白馬驛,其中包括了尚書左僕射裴樞、靜海軍節度使獨孤損、右僕射崔遠、吏部尚書陸扆、工部尚書王溥、守太保致仕趙崇、兵部侍郎王贊等,朱溫把他們和他們的家族全部誅殺,投入黃河中,諷刺他們,自詡為清流,就讓他們永遠在濁浪滔天的黃河中死吧。

為什麼唐朝和宋朝相距只有短短的53年,卻感覺像是隔了好幾百年?

就此,崔盧李鄭王這五大家族遭到了滅頂之災,幾乎被滅族。

到了宋代,經歷了五代十國的兵荒馬亂,自然就沒有了門閥了。

不過,這裡要說明一點,大家發現今天崔盧等姓氏在中國並不是很多,在韓國倒是很多,這是怎麼回事呢?是不是崔盧姓氏移民到了韓國?其實並不是那麼一回事,其實是當時的新羅王國仰慕唐朝,用了唐朝的望族改姓而已。

而到了宋代,因為科舉制的完善,所以說,鄉紳地主階層開始崛起,一直到現在。

所以,我之前在金庸為何沒有寫唐朝背景的武俠小說一文中說過,金庸的武俠小說之所以都是宋代及之後的背景,那是因為宋代和之後是鄉紳地主階層為主的社會,和今天的中國十分相似。

而唐朝及以前的社會是門閥貴族社會,這和今天的中國毫無相似之處,今天的中國,是沒有門閥貴族的,這倒是和歐洲和日本延續千年的貴族很相似,所以金庸不敢貿然地去寫。

其實,這個觀點已經有歷史學家提出來了,只不過不是中國的,沒有被主流史學家重視,提出來的是上個世紀的日本歷史學家內藤湖南。

為什麼唐朝和宋朝相距只有短短的53年,卻感覺像是隔了好幾百年?

他提出了一種“唐宋變革論”,1910年,內藤湖南在日本《歷史與地理》第9卷第5號上發表《概括的唐宋時代觀》提出唐和宋在文化的性質上有顯著差異。唐代是中世紀的結束,而宋代則是近世的開始。

他說:“由於過去的歷史家大多以朝代區劃時代,所以唐宋和元明清等都成為通用語,但從學術上來說這樣的區劃法有更改的必要。不過,為了便於討論,在這裡暫且按照普通的歷史區劃法,使用唐宋時代一詞,嘗試綜合說明從中世轉移到近世的變化情形。”

於是,他把中國歷史分為三個時期,即上古時期、中世紀和近世紀。這個參考了歐洲的分法,而我們知道,歐洲的中世紀是黑暗的代名詞,我們傳統上不說中國的中世紀。

內藤湖南對中國歷史的時代劃分是:

上古時期:先秦至東漢。

中世紀:三國至唐中期。

近世紀:唐後期和宋代至清朝。

兩次的節點就是黃巾之亂和安史之亂,

只不過,這是日本史學家提出來的,沒有得到了中國史學界的公認,後來郭沫若等提出的中國歷史學是用馬克思主義方法的,劃分為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等。

但是,用這個方法,能夠很好地解釋為何唐宋氣質迥異。

唐朝是中世紀的氣質,宋朝是近世紀的氣質。

魏晉南北朝到唐朝都是門閥為主的中世紀,洋溢著門閥的腐朽感和混血的恢宏感。所以,三國時代在日本備受推崇,在他們看來,三國時代和日本都是門閥武士的時代,是最為相似的。

為什麼唐朝和宋朝相距只有短短的53年,卻感覺像是隔了好幾百年?

宋代至清朝都是鄉紳地主為主的近世紀,氣質就完全不同了。

倒也是一種解讀。

​參考文獻

1、陳寅恪,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 唐代政治史述論稿,上海: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1。4;

2、傅佛果,內藤湖南,政治與漢學(1866-1934),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6。3;

3、宮崎市定,宮崎市定亞洲史論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8;

4、谷川道雄,中國中世社會與共同體,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12;

5、川勝義雄,六朝貴族制社會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1;

6、王賡武,五代時期北方中國的權力結構,上海,中西書局,2014。4。

標簽: 唐朝  氣質  門閥  崔氏  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