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詩詞

宋朝騎兵少馬的原因是什麼?從這幾個方面來分析一下

作者:由 歷史看興衰 發表于 詩詞時間:2022-08-23

宋朝在和北方遊牧民族的戰爭中失利,其中最主要的一個原因就是缺少騎兵,組建騎兵中必須要的馬匹則是更加缺乏。

所以在歷次的對外戰爭中,宋軍總是敗多勝少,這和宋軍缺少精銳的騎兵,主要是步兵的軍事組織有著很大的關係。

其中組建騎兵所不可或缺的馬匹,對於宋軍來說一直是一個頭疼的問題,朝廷想多很多種辦法,但是都沒有解決這個難題。

比如說和邊境的遊牧民族做交易,用內地的絲綢、鹽、鐵等物資來換取馬匹,不過最後發現這些換取的馬匹素質都不高,雖然可以作為戰馬用,但這些馬匹不是好馬,其耐力和持久力等方面存在很大的缺陷。

在和少數民族的邊境交易中,他們是不會把優質的戰馬出售給宋朝的,最多也就賣些劣質馬或中下等的馬匹,因為他們也害怕宋軍買了優質馬匹後會有其他方法繁殖這些馬,造成對自己比不力的影響。

此外,宋朝也想過自己在某些地區養馬以改善宋軍騎兵少馬的問題,但是花費太過誇張,最終也只能放棄了。下面我將從幾個方面來談談:

宋朝騎兵少馬的原因是什麼?從這幾個方面來分析一下

宋代的騎兵情況

與之前的唐代相比,宋朝因為自己沒有戰馬產出地,所以宋代的騎兵數量相較於前是大大減少了的。

為了獲得組建騎兵所需要的戰馬,在北宋時期朝廷透過各種辦法想方設法的購買需要的戰馬。

到了北宋最鼎盛的宋仁宗時期,據記載當時宋軍擁有約二十萬左右的騎兵。但是宋朝的騎兵水分是比較大的,保守估計的話當時宋軍的騎兵數量約十萬左右,但是這只是擁有十萬騎兵,而不是所有騎兵都配備有戰馬的。

因為極度缺少馬匹,宋軍內有的騎兵只是在名義上是騎兵,其實根本沒有戰馬乘坐。如在邊防要地,宋軍佈置在此處的精銳部隊中有高達30%的騎兵是沒有戰馬的,至於內地的部隊,那更是有超過50%的騎兵沒有馬匹。所以實際來說,這樣的部隊和步兵來說並沒有多少區別,屬於末流的騎兵部隊。

如果按照上面的規模統計,宋軍有騎兵數量約十萬,戰馬最多為六萬匹左右。當時宋朝的主要作戰物件是遼國,而遼國的常備騎兵約為十二萬左右。數量看上去並不多,但是這樣的一個騎兵同時配備了三匹戰馬,戰馬總數量高達三十六萬匹,是宋軍的六倍。因而遼軍具有長途作戰能力,但是宋軍則無法做到。

並且宋軍的騎兵並是不集中在一起的,而是把騎兵分散在各地的,主要是因為形勢所迫。對於北方的強敵遼國和西夏來說,他們是遊牧政權,不需要固守草原和沙漠。但是,宋朝大部分都是城池和耕地,這些東西不得不收。所以在各方面因素的作用下,宋代的騎兵在戰爭中發揮的作用並不大。

宋朝騎兵少馬的原因是什麼?從這幾個方面來分析一下

宋朝養馬的情況

在宋代一度興起過養馬,比如北宋就有專門負責養馬的機構以及相關制度,我們以北宋馬政來說明。

實際上為了解決獲取組建騎兵所需要的馬匹,北宋在馬政上曾經投入了很大精力,它構建起了從養殖到運輸再到作戰的一整套體系作為保障。

宋代地方各路有轉運使專職負責錢糧轉運排程,後來為了增加效率和限制轉運使許可權,還增加了軍需司一同負責糧草轉運。當然也包括了戰馬的運輸。

在當時的宋國國內養馬所需要的馬種的質量是相差極大的。從北到南,從西到東,質量呈現出逐級遞降的趨勢,史書記載:“冀北、燕、代,馬之所生,胡戎之所恃也”。

宋代牧馬業的在戰爭中失去了傳統的畜牧業基地,使得朝廷不得不在黃河中游和中原地區內開展牧馬活動。

但是,江南悶熱潮溼的氣候條件對馬匹的飼養是非常不利的。馬匹對於氣候條件的不適應,體現在馬匹的養殖成活率低下以及疫病蔓延導致馬匹的死亡。

據北宋資料記載,饒州孳生監所載相關資料:

“所蓄牝牡馬五百六十二,而斃者三百十有五,駒之成者二十有七“。其用於繁殖的種馬562匹,死掉了315匹,佔56%,剩下的247匹育有馬駒27匹,成活率僅為10%,可見它的繁殖率之低。沿邊所市之馬,歷經長途運輸至內地,因“非本性所宜,例生諸病,因致傳染”,往往一匹馬得病,短則一月之內就會傳染成群,造成大量死亡。

宋朝騎兵少馬的原因是什麼?從這幾個方面來分析一下

所以在宋代內陸地區養馬是費力不討好的一件事情,最終也沒有持續下去。

綜上所述,在宋代因為戰爭的原因,宋軍希望能夠組建強大的騎兵部隊,但是因為極度缺少戰馬而不成形,朝廷想過自己養殖戰馬,可惜花費很高收到的實效卻很低,因而絕大多數時間只能採用交易的形式來獲取所需要的戰馬,騎兵的組建受到很大的影響。

標簽: 騎兵  戰馬  宋軍  馬匹  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