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旅遊

文子道家思想197

作者:由 andyanancy 發表于 旅遊時間:2019-11-20



進化,不進則退。或修身以成仁,或冥頑以墮落。

文子道家思想197

段落十一

原文:文子曰:屈者所以求申也,枉者所以求直也,屈寸申尺,小枉大直,君子為之。百川並流,不注海者不為谷,趨行殊方,不歸善者不為君子。善言貴乎可行,善行貴乎仁義,君子之過,猶日月之蝕,不害於明,故智者不妄為,勇者不妄殺,擇是而為之,計禮而行之。故事成而功足恃也,身死而名足稱也,雖有智慧,必以仁義為本而後立,智慧並行,聖人一以仁義為準繩,中繩者謂之君子,不中繩者謂之小人。君子雖死亡,其名不減,小人雖得勢,其罪不除。左手據天下之圖,而右手割其喉,雖愚者不為,身貴於天下也。死君親之難者,視死如歸,義重於身也。故天下大利也,比之身即小,身之所重也,比之仁義即輕,此以仁義為準繩者也。



註釋:文子認為:委屈是為了求得伸展,彎曲是為了求得伸直,屈寸而能伸尺,小枉可以大直,那麼君子也會樂意這樣做。百川流入大海,不能注入大海的不能叫做溪谷,行為雖然不同於一般人,最後不能積德行善的就不是君子。善言貴在每個人都做得到,善行貴在能夠行仁義之事,君子能夠施行仁義,雖然有所過失,就像日月之蝕一樣,不妨害日月的光明,所以智者行仁義能夠不妄為,勇者行仁義能夠不妄殺,選擇正確的方法處理事情,遵循合適的禮節化解問題。所以君子辦事情成功了足以光大,即使身死也能夠名聲相稱,因此君子即使有智慧才能在身,也一定會以仁義作為立身處世的根本,以作為經世致用的法寶,然後再發揮自己的智慧和才能,聖人也會以統一的道德仁義為標準進行衡量,能夠行仁義者就是君子,不能夠行仁義者就是小人。君子即使已經亡故,他的仁義之聲不會隨之消散,小人即使得勢,他的不義之名也不會因此消減。如果讓你左手擁有天下,而右手割斷你的喉嚨,即使是愚蠢的人也不會這麼做,這是因為眼前的生命重於天下。而能夠忠君愛國死於危難者,就是視死如歸的人,就是把仁義看得比自己的生命還要重要的人。所以把天下都交給我這樣的大利,比之於我的生命就是小事,而我的生命這麼重要的事情,比之於行仁義就是輕微的事情,這就是能夠以道德仁義作為衡量自己行為標準的君子吧。



有言:循道,自修,君子。

君子,人之精華也,仁心而義行者也,聖人之徒也。《論語》中,子曰:“君子道者三,我無能焉: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所以,儒家對君子的要求是仁、智、勇三者兼備,六藝並行,循道恆久之人。《禮記•大學》曰:“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君子之所道,循道得理也,君子之所行,厚德自新也;君子之所求,至善也。《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這是對君子和君子精神的高度濃縮和昇華,自強不息者,自守篤誠,努力前行也,厚德載物者,仁者愛人,不遺賢能,以致愚、不肖皆有所養者也。所以,自生而可以生人,自愛而可以愛人,善人也,真君子也。

《文子》之所謂“君子”,一為君王貴胄之子嗣,高貴者也;一為循道厚德之高士,高德者也。其曰:“君子之道,靜以修身,儉以養生。非淡漠無以明德,非寧靜無以致遠,非寬大無以並覆,非正平無以制斷。能尊生,雖富貴不以養傷身,雖貧賤不以利累形。”所以,道家之君子是尊生,貴德,自修,循道,淡漠,寧靜,寬大,正平之人。所以,自生而厚道德,自愛而歸自然,真君子也,自然天真之人也。

是故,君子循道而致善,故修身養性以踐仁義,日行之而孜孜不倦,自新以厚其德,窮不易操,達不肆意。而小人重利慾,故無所不用其極以踐利慾,日行之而孜孜不倦,自賤以損其德,窮奢極欲,無知無畏。故察人之所守,君子、小人立判矣。然而,君子貴身,以天下萬民之大利比之於身則小,以生命之貴重比之於仁義則輕,故君子成仁取義,或以道衛身,或以身衛道。

標簽: 君子  仁義  循道  比之於  能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