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文化

《白鹿原》朱先生死後留給後人那句話,簡直是神來之筆,發人深省

作者:由 餅子啃書 發表于 文化時間:2021-12-28

白鹿原裡有一個神一般存在的人物,這個人就是朱先生,他活著的一生,人家把他當聖人,而死後卻仍然可以預知未來會發生什麼,就像他多年之後,被掘墳大家看到他留給後人的那句:折騰到何日為之。

這句話。大家看完這本書,有時也會問,書中的白鹿到底是不是指的朱先生,其實文學作品很少有作者會給出一個唯一的答案,在這部書中透過三個人的夢,白鹿也許指的就是朱先生、鹿兆海和白靈,這個我在一篇文章中提到過,但如果按白鹿村的白家和鹿家兩大姓氏,也許白鹿本來指的就是這兩大家族,按其身份對稱,也許朱先生才是白鹿。

《白鹿原》朱先生死後留給後人那句話,簡直是神來之筆,發人深省

他的這句“折騰到何日為止”並不僅僅是朱先生留給後人,也是透過他編撰的(縣誌)告訴後人,白鹿兩家從一開始就在折騰,他死的時候仍然沒有結束,一直到如今,我想就算處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我們也何嘗不是在折騰?一本白鹿原,一個象徵吉祥的白鹿,分拆之後不就是白、鹿兩家,寫了洋洋灑灑幾十萬字,也不都是在寫一個窩裡斗的白、鹿兩家,一家是仁義,一家是卑微,就像我們文化中的陰陽兩極,幾千年何曾變化過?

朱先生留下的這句話,直指千百年來我們封建文化裡的這種孽根,而這種根源其實就是表面利他,暗地裡卻利己的仁義道德,白鹿原很多人也許看到的就是一本宣揚仁義道德的書,也是宣揚白嘉軒這個人物的書,一個木匣子,一個個銅板攢下的是這種耿直硬氣的作風,但我卻一點也看不出我需要向他學習什麼。

要理解折騰,就要理解折騰的根源,因為折騰的是人,真正仁義之人會折騰嗎?不妨我們去看看這個仁義到底是一個什麼仁義?陳忠實在書中至少給我們留下了多個類似於1+1=3的錯誤命題讓我們深刻的理解這個“仁義”。

而我們讀完這本書之後,卻為什麼就真的認為1+1就應該等於3呢?這是我們的教和育的問題,這句話有個很有名氣的人進行了解釋:我們國家的“教”做到了全世界第一,但“育”卻做得很差,因為我們如今從學校走出來,卻還沒學會思考,教是知識,而育才是思考。

《白鹿原》朱先生死後留給後人那句話,簡直是神來之筆,發人深省

我列舉陳忠實作者留在書中的這道1+1=3的命題,首先在書中的第四回,白鹿村因為李寡婦賣地的事件,得到了圓滿的處理,於是縣裡大為感動,批給白鹿村一塊碑:仁義白鹿村,從此白鹿村又叫仁義白鹿村,我們有沒有認真思考,白鹿村真的是“仁義”?這就是我們文化的一個詬病,和滿嘴的仁義道德,背後卻幹著自私自利的勾當,我們卻始終不理解,這是為什麼?如果我們能真正的理解這塊碑刻,這個“仁義白鹿村”的來歷我們就知道了。

仁義從來都不是自己定義,而是別人給你定義,別人說你仁義,你就是仁義,你自己說自己仁義,那你一定會受到人指責,驕傲、高傲、自大等等貶義詞一個個立馬會給你扣在頭上,這就是仁義道德的定義,當這種仁義來自於其他人的定義,當你受到別人的定義,你是仁義的,那是否你真的就仁義?

而縣裡定義這個“仁義村”的目的又是什麼?只是讓從事不仁義的事的人,看到自己不仁義的一面,僅此而已,他不代表白鹿村就是仁義了,白鹿兩家鬥了幾代難道誰還不知道,還是裝作不知道?以這個邏輯去理解,我們為何不思考一下,被冠以仁義頭銜的白嘉軒,他就是真的是仁義嗎,只是冠以仁義,可以領到族裡幾百號人而已。

《白鹿原》朱先生死後留給後人那句話,簡直是神來之筆,發人深省

中國的某些文化就是這樣的沒有任何邏輯可言,當沒有了邏輯,如果我們用邏輯的方式去理解一些問題,自然我們就會無法讀懂,為什麼我們中間很多人一旦當了大官就幾十億幾十億的貪,原因就是我們定義的好人,或者說配得上管理我們的這些人,他本身就沒有這個能力和覺悟,這有什麼不理解的?他只是從幾萬到幾十萬到幾百萬最後幾千萬一路貪下來的,僅此而已,因為他們的頭銜就是別人給他冠名的,就像仁義村的名字,冠上了仁義不代表這個村就是仁義的。

朱先生這句話並不是預測,一個不是真正仁義的人,一個不是真正仁義的村,折騰是必然,這句話只是問我們,自己騙自己,要騙的何時為之?

文:餅子

歡迎關注我的公眾號:餅子讀書

,和我一起讀名著!

標簽: 仁義  白鹿村  我們  折騰  白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