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曲藝

孔子一生到處碰壁,為何弟子還會一直追隨他?

作者:由 問過藍天 發表于 曲藝時間:2021-05-02

最近讀司馬遷的《孔子世家》,一直有兩個疑惑。

孔子一生到處碰壁,為何弟子還會一直追隨他?

一是孔子的一生,幾乎到處碰壁,就算是晚年回到了魯國當上大司寇,但好景不長,不久又被迫下臺了,也就是說,孔子的一生,幾乎沒有得志的時候,但是他門下的弟子卻並沒有減少,反而越來越多,這是第一個疑惑——到處碰壁的孔子,為何弟子們還會一直追他?

二是周遊列國時,弟子們隨他東奔西跑,所需要的生活來源是什麼?

當然,用現在的觀念來看,解決了生活來源的問題,也就意味著第一個疑惑也解決了。

那麼,孔子以及眾多弟子,他們在周遊列國時,以什麼為生呢?

孔子一生到處碰壁,為何弟子還會一直追隨他?

其實據著名學者何新先生的考證,孔子在周遊列國時的收入來源,大致有兩個,一是經商的收入,二是各國諸侯的饋贈。

也就是說,在何新看來 ,孔子與子貢很可能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代儒商。

如果何新先生的考證屬實的話,那麼,孔子就是透過經商獲得資金,然後再向各國推廣仁義與周禮。

當然,就算是解決了資金來源的問題,卻仍還有一個疑問,那就是有些弟子如顏回、子夏、子貢等人,在孔子多次碰壁的情況下,卻依然堅定不移地站在老師的這一邊,沒有離去,這又是什麼原因所致呢?

孔子一生到處碰壁,為何弟子還會一直追隨他?

其實眾多弟子在孔子不得志的情況下,依然沒有質疑老師,反而更堅定他們推廣仁義與周禮的信念,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孔子本人的學識與聖人的風範。

舉個例子,在《史記·孔子世家》中,定公問孔子: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

孔子對曰: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由此可見,孔子非常清楚自己的定位,這在當時是非常難得的一種品質,非聖人不可能做到。

換句話說,孔子帶眾多弟子周遊列國,非為圖利,而是為了推行仁義之道。

孔子一生到處碰壁,為何弟子還會一直追隨他?

而對於弟子們來說,他們之所追隨孔子,其目的就是學仁義——真正好仁義的弟子,當然不會捨得離開孔子。

當然,眾多弟子當中,並非全部是聖賢之輩,平時碰壁時,發點牢騷也是很正常,但好在孔子本人就是一代聖人,也是一位好老師,可以隨時解開弟子們的疑惑,如:

“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

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

子貢曰:詩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

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

孔子一生到處碰壁,為何弟子還會一直追隨他?

由可此可見,孔子到處碰壁,弟子當中也會有人有意見,甚至心生退卻之心,但作為老師,孔子唯一能做的就是開導以及讓他們重拾信心。

又如在周遊列國當中,有一次子路就很生氣地對孔子說:“難道古代的君子也會遇到這樣的窮途末路嗎?”

但面對子路的抱怨,孔子卻淡淡的說:“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

大意是告訴子路,窮途末路其實也是考驗人心的一個過程。

而孔子正是以這樣的人格與心態,來看待自己推廣仁義與周禮所遇到的阻礙,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孔子一生到處碰壁,為何弟子還會一直追隨他?

當然,在他的一生當中,一定也會有一些弟子在追隨的過程當中,離開了,只是我們無從知曉罷了。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問過藍天

問過藍天專注國學、每天都有內容更新,喜歡的朋友別忘了點選關注,歡迎收藏,歡迎讚賞,歡迎轉發。

本文資料重點引自《論語》《莊子》《壇經》《道德經》《暫坐》《紅樓夢》《金瓶梅》《廢都》《自在獨行》《人生哲思錄》《柏拉圖如是說》《史記》《王陽明全集》《華嚴經》《大學》《禮記》《天道》《孫子兵法》《論孔子》

標簽: 孔子  弟子  周遊列國  仁義  碰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