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體育

大家可以推薦一些值得一讀再讀的書嗎?

作者:由 啟發 發表于 體育時間:2022-03-01

大家可以推薦一些值得一讀再讀的書嗎?演講教練王蓓2022-03-07 20:48:51

《非暴力溝通》

一個多月前,我出現了比較大的情緒問題,因為一點小事就跟同事吵架,之後我反思,發現得好好跟自己的情緒對話了。

於是把看了好多遍,也跟很多人分享過的《非暴力溝通》又翻出來看,還組建了一個線上共讀小組,大家一起閱讀、實踐、討論。

這本書不僅僅值得一讀再讀,最重要的是要去實踐,實踐過一陣子再回去看,又可以得到新的收穫。

大概一週的時間,我的情緒問題就在自己與自己的非暴力溝通中得到了緩解,工作狀態也調整回來。

所以,這本書,很建議,放在手邊,隨時可以翻看。

大家可以推薦一些值得一讀再讀的書嗎?愛心教師2022-03-10 09:16:19

《消失的13級臺階》:追逐正義,追求公平是人類的天性

這幾天,我讀了一本推理小說。這本書的名氣很大,據說連羅翔老師都看哭了,它的名字就叫《消失的13級臺階》。

大家可以推薦一些值得一讀再讀的書嗎?

兩個退休的老夫妻,在自己家裡,被人用斧子活活劈死。嫌疑犯在現場300米外被抓獲。在他的身上也檢驗出了受害者的血液。

但問題是,在抓捕前,他的頭部受到重擊,恰巧喪失了案發4個小時的記憶。

人是不是他殺的,連他自己都不知道。他只能隱隱約約記起一件事:在死亡的恐懼中,自己正在費力攀爬者一段長達13級的臺階……

其實,我看到一半的時候,我就猜到兇手是誰了,而且非常的確定。可沒想到還是猜錯了……

大家可以推薦一些值得一讀再讀的書嗎?

一幕幕的劇情反轉,看的人頭皮發麻。

當然除了劇情巧妙設計外,這本書探討了一個極大的問題:法律與人性之間的矛盾

大家可以推薦一些值得一讀再讀的書嗎?

書中塑造了一系列形象鮮明的社會邊緣人物。每個人的命運,都不可避免的與法律糾纏在一起。每個人的命運也因為法律的疏漏而變得千瘡百孔。

主人公叫純一,因為過失殺人。

大家可以推薦一些值得一讀再讀的書嗎?

鉅額的賠款壓的父母喘不過氣來;本該上大學的弟弟也因此遭輟學;他的女朋友也離他而去;曾經的朋友對他面露厭惡……可是得知他過失殺人的真正原因後,又會讓人感到無比的心酸。

大家可以推薦一些值得一讀再讀的書嗎?

這本書,無論是從技巧上,還是情感,或者是思想深度來說,都是一本非常優秀的推理小說。

作者透過這場不斷反轉的驚天懸案,接連向法律,向人性,向正義發出擲地有聲的叩問,向讀者的靈魂發出來一次又一次的重擊。

這部神作不單單是因為它的情節跌宕起伏,更因為追逐正義,追求公平是所有人類的天性。

閱讀這本書,可以說是對自己思想深度的一次昇華。

大家可以推薦一些值得一讀再讀的書嗎?慧生活的貓2022-03-12 19:38:40

人是靠語言與他人溝通的,而且語言還能反過來影響說話者的思想。所以,當你的語言模式有了邏輯,也許整個生活都有了新的節奏。

——陶峻 五頓:《演講的邏輯:關鍵時刻真實、清晰、高效表達》推薦序

人類溝通的一項神秘法則就是:當你給予的時候,你會變得更有趣,恐懼感就消失了,因為你要實現的目標不再侷限於個人,魔力效應就會出現。

從小到大,說話被認為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沒有人教我們要怎麼說話,更沒有人訓練我們怎麼才叫有魅力的好好說話。

所以當我們走上社會的時候,在說話這件事上,踩了許多坑,碰了許多灰,常常因為不會說話,壞了許多事。

要知道:

說會說話,可以贏得一顆芳心,

說會說話,可以拿下一筆訂單,

說會說話,可以化解一個積怨,

……

大家可以推薦一些值得一讀再讀的書嗎?

我曾見到一位家長不停的數落孩子,孩子從痛哭到狂躁,老師過來了,僅僅一番和風細雨的溝通,孩子就平靜了下來,家長也認識到溝通藝術的魅力。

不難理想,語言的奇妙在於你如何正確的使用和表達它,我們可以透過學習來掌握這門藝術。

演講,首先是一項關於“表達與溝通”的實用技能。

演講,還是一種學習方式。

演講,更是拓寬自己世界的工具。

學會說話,一生受用!

大家可以推薦一些值得一讀再讀的書嗎?焦焦不焦2022-03-13 08:23:37

《演講的邏輯》

作者∶ 陶峻 五頓

出版 ∶人民郵電

這本書,可以是當做時時刻刻進階溝通、演講的工具書,裡面超多重要的辦法幫我們“好好說話”。

演講時緩解緊張的小妙招∶

1。生理方式調整。

如果你緊張,試著掐一下自己,深呼吸,讓身體真正緊張起來,比如握拳,緊繃肌肉,然後放鬆,再緊繃再放鬆。

或者你還可以做一些高能量姿勢,比如揮動手臂,大喊“不要緊張”

再或者你可以在等待的時間裡,散散步聊聊天,或者是去跑步運動讓心率提高,讓緊張的閾值升高,

2。真正治本的方法

你要從心裡暗示,緊張是自己的朋友。

你要把給聽眾演講當作給聽眾送一份禮物,就是保持禮物心態。因為送禮物的時候我們經常不會不會期待自己的表現是完美的,但是你會知道手裡頭這份禮物是有價值的,所以你的情緒就自然會緩解啦。

大家可以推薦一些值得一讀再讀的書嗎?米拉向錢衝2022-03-13 09:37:21

如果雞蛋被外力打碎,那是生命的結束;如果雞蛋被內力打破,那是生命的額開始。奇蹟的開端永遠在事物內部。

——《無限可能:快速喚醒你的學習腦》

《無限可能:快速喚醒你的學習腦》這本書自從去年就一直襬在我的床頭,讀了已經3遍以上了,每次讀都能有很多的思考和收穫,是我認為值得一讀再讀的書之一。

大家可以推薦一些值得一讀再讀的書嗎?

《無限可能:快速喚醒你的學習腦》

先給大家講個小故事。

魔術師胡汀尼有一手絕活,他能在極端的時間內開啟無論多麼複雜的鎖,從未失手。他曾為自己定下一個富有挑戰性的目標:要在60分鐘之內,從任何鎖中掙脫出來,條件是不能有人在旁邊觀看。

有一個英國小鎮的居民,決定向偉大的胡汀尼挑戰,有意給他難看。他們特別打製了一個堅固的鐵牢,配上一把看上去非常複雜的鎖,請胡汀尼來看看能否從這裡出去。

胡汀尼接受了這個挑戰。他走進鐵牢中,牢門眶嘟一聲關了起來,大家遵守規則轉過身去不看他工作。

胡汀尼取出自己特製的工具,開始工作。

30分鐘過去了,胡汀尼用耳朵緊貼著鎖,專注地工作著。

45分鐘、1個小時過去了,胡汀尼頭上開始鉚焊。

最後,兩個小時過去了,胡汀尼始終聽不到期待中的鐵簧彈開的聲音,他筋疲力盡得將身體靠在門上坐下來,結果牢門卻順勢而開。

原來,牢門根本沒有上鎖,那把看似很厲害的鎖只是個樣子。

小鎮居民成功地捉弄了這位逃生專家,門沒有上鎖,自然也就無法開鎖,但胡汀尼心中的門卻上了鎖。

其實,在很多情況下,我們的思維很容易受到我們的經驗、知識、能力、視野、格局等因素的限制,進而影響了自我的成長和對事物的判斷。

所謂

思維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結果

,如何打破思維的限制,改變自己的行為,產生自己想要的結果呢?

我在吉姆·奎克所著的《無限可能:快速喚醒你的學習腦》(以下簡稱《無限可能》)一書中找到了答案,那就是:

1.找到你的限制性信念;

2.直面事實;

3.創造新信念。

在《無限可能》這本書中,作者吉姆·奎克以自身的經歷——從腦袋壞掉的孩子成長為世界公認的記憶專家&大腦教練為例,給出了“

人類大腦可以突破任何極限

”的觀點,並介紹了大腦的特性——神經可塑性,即我們的大腦總是根據周圍的環境和我們對它的要求在改變及塑造自己。

這也是為什麼“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變相解釋吧。

在很多時候,我們沒有完成某件事情,是因為

我們相信我們自己做不到

,而並非是我們本身做不到。

那麼該如何逃出信念體系的魔咒,創造積極的信念呢?吉姆·奎克給出了三個步驟。

01 找到你的限制性信念。

她是我的一個學生,不僅出口成章,還能說一口流利的英文。在這個追求個性的年代,她的QQ暱稱卻始終如一:

數學好難

。她曾經跟我說:老師,怎麼辦,我數學就是學不好,我媽媽說我反應慢,數學差,隨她。難道我註定學不好數學了嗎?

她說這話時的無奈和失落深深地刺痛了我。不僅僅是因為感受到她努力卻不可得的崩潰,更是因為她被貼上了“反應慢”這樣本不該屬於她的標籤。

這並不是個例,很多父母都會或多或少地給孩子貼上一些標籤,比如“我閨女數學從小就差”,“我兒子上課總是坐不住”,“我孩子反應慢”,“我閨女不願意運動”等等,往往這個時候父母總會自嘲地加上一句“隨我!”

其實這些標籤潛移默化地給孩子設定了一個極限,慢慢地,孩子就會以為自己就是父母口中的樣子,不相信自己能改變,久而久之,就真的成為了父母口中的樣子。

就像著名作家馬克·吐溫說的:

“讓我們陷入困境的不是物質,而是看似正確的謬誤論斷。”

這種謬誤論斷就是我們所說的“限制性信念”。

《無限可能》一書中說“限制性信念往往會在我們與自我對話時暴露出來。”尤其發生在我們在做不擅長的事情時。

這種限制性信念往往會成為我們前進道路上的“攔路虎”,讓我們相信我們做不到。

所以,

逃出信念魔咒的第一步就是要找到我們的限制性信念。

02 直面事實。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限制性信念,這些信念往往在不經意間就會對我們的情緒產生極大的影響,這也是限制性信念的最大危害。

研究表明:

積極的信念,平和的心態是提升人的免疫力的最好的防護。

學校組織公開課比賽,獲獎老師會被推薦去參加更高一級的比賽。小李聽到這件事的第一反應就是不參加。因為平時的工作已經夠忙了,日常防疫工作、班主任工作、教學工作等等,往往是早上七點半到校,一直到晚上八點半才能回家,還要輔導大寶學習,陪小寶玩耍。

在領導找到小李的時候,她表達了自己的顧慮,其實更準確地說是她的“限制性信念”。但領導的勸慰讓她敗下陣來。

於是,帶著焦慮和無可奈何,小李開始了備賽之路。

《無限可能》一書說,

限制性信念的最大危害在於,它們會對我們的情緒產生極大的影響。

果不其然,小李在起初備賽時很焦躁,脾氣很火爆 ,一點小事都能將她惹毛,不幾天,小李的身體出現了狀況。

在休息的那兩天裡,我送給她這本《無限可能》,專門把“直面事實”這部分內容進行了圈畫。

其實,自我對話中的限制性信念在現實中到底有多少事實基礎呢?你以為你以為的就是你以為的嗎?

在深入瞭解大腦中限制性信念背後的事實時,一定要考慮兩件事情:

第一,是否有證據證明面對某項任務,你確實有所欠缺或存在問題;

第二,這些證據是否真實,是否只是被你內心批評、質疑之聲扭曲後的偽證。

只要我們學會降服限制性信念,讓它閉嘴就可以了。

休息過後的小李放下焦慮,直面現實,按照四象限法則進行時間管理,最終捧回了一等獎的獎盃。

所以,

逃出信念魔咒的第二步就是直面事實。

03 創造新信念。

既然已經找到了限制性信念,也深入瞭解了這些信念背後的實際情況,是時候採取最重要的一步了——創造一個新的信念。

《無限可能》對這個新的信念這樣描述:

這個信念要比你一直以來接受的那些限制性觀點、謊言更加真實,並且有利於讓自己進入無限可能的境界。

剛入職時,單位組織戶外拓展——攀巖。因為我恐高(沒有醫學證明,單純只是我以為),對這項運動一般都敬而遠之,直到站在攀巖牆下,我還在與大腦中的限制性信念進行鬥爭。

後來我就想,既然已經站在這裡了,也沒有別的專案可選,那就試試吧,讓人沒想到的是,我居然很順利地完成了攀巖,攀巖高度在所有同事中位列第三名,這樣的結果著實讓我驚訝。

覆盤整個過程,我發現《無限可能》一書中的這句話真的很有道理:

沒有人能夠在緊要關頭保持百分之百的成功率,你應該為自己在面對巨大壓力時表現出色而感到自豪。

我的新信念並不是我一定能做到,而是我只要踩上去,就是最大的成功。就是憑著這樣的信念,最終我克服了內心的恐高。

所以,

逃出信念魔咒的第三步就是創造新的信念

這個信念並不一定是成功,而是對自己的肯定。

每個人都有著巨大的潛能,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自己生活的主人,運用吉姆·奎克的方法打破思維的限制,改變自己的行為,產生自己想要的結果,創造屬於自己的成功。

標簽: 信念  限制性  自己  無限  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