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體育

漢語聲調不可丟,但漢字才是漢語的靈魂,漢語拉丁化不可行

作者:由 阿森納 發表于 體育時間:2022-09-18

前文講述過,聲調在拼音輸入法中的作用是有限的,聲調對漢字的區分度並不高。之所以如此,其根本原因在於,我們書寫的、輸入的是漢字,而不是拼音,如果打無聲調拼音的候選漢字已經比較準確了的話,我們就沒必要用上聲調了。這是因為,漢語中同音不同調的重碼詞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多,越是長詞重碼就越少,平時我們說話都帶有聲調,如果聲調錯了會讓人聽錯意思,但其實如果把一句話中的所有字都去掉聲調,在熟悉了之後人們也還是可以聽得懂的,舉例來說,如果我們把“教師”說成“jiàoshì”,那人們肯定會聽錯,但是我們說“jiaoshi”,那聽者會知道可能是“教師”也可能是“教室”,再放在具體語境裡,就可以判斷是“教師”還是“教室”了。也就是說,聲調搞錯了是不行的,但是不帶聲調卻是可行的,聲調起到了區分同音詞的作用,但是區分度並不像我們想象中的那麼高,而且聲調也無法徹底區分同音詞,像我們單獨說“fāyán”聽者就不知道是“發言”還是“發炎”,還是要結合語境才知道。

那麼,這是否意味著,漢語中的聲調是不重要的,是可以丟棄的呢?答案是否定的,即使聲調詞彙沒有漢字一樣的準確度,但和無聲調詞彙比起來也還是好了很多的,例如shǎnxī/shānxī,nǎlǐ/nàlǐ,mǎi/mài,如果都用無聲調的發音shanxi, nali, mai,那漢語中的歧義可就太多了,像shanxi,即使有上下文的語境,也還是無法準確判斷它的含義,例如“我來自shanxi”,人們還是不知道他來自哪裡,除非說“我來自兵馬俑的故鄉shanxi”,這時候人們才能知道他是陝西人而不是山西人,如果人們都這麼說話,那就太麻煩了,遠不如說“我來自shǎnxī”來得簡單。所以說,漢語的聲調和漢字一樣,是不能丟的。

再說回漢字,漢字的區分度是高於聲調的。即使是九聲六調的粵語中也還是存在同音同調的異義詞的,在西方語言中,這種情況下這兩個詞就直接合並了。如果過去100年中我們真的按照漢字落後論者所倡導的那樣廢除了漢字,就像韓國、越南所做的那樣,直接使用拼音文字,用“fāyán”同時表示“發言”和“發炎”兩個意思,那麼這種“漢語文字”中每個單詞的含義就會大大增加,這就是為什麼英語單詞的意思那麼多的原因了。英語、韓語、越南語等拼音文字語言中的多義詞要放到具體的語境中才能知道它的準確含義,拼音文字所倡導的“所見即所聽”的理論是有一定的優勢——看到的和聽到的內容是一樣的,看到“fāyán”就知道說的是“fāyán”,和聽到的效果完全一樣,聽到“fāyán”有歧義那麼看到“fāyán”一樣有歧義,只有聽到“wǒzài dàhuìshàng fāyán”才不會有歧義,那麼看到“我在大會上發言”同樣不會有歧義,聽到什麼就準確地寫下什麼,看到什麼就相當於準確地聽到了什麼,“聽說讀寫”所包含的資訊完全一樣了。

但是這種拼音文字的理論卻忽略了一點:語言的“讀寫”所包含的資訊量可以遠大於“聽說”,聽不懂、說不清的“fāyán”可以在寫法上用“發言”和“發炎”來區分,我們看到“發言”和“發炎”也可以準確地知道它們的含義,這和發音沒關係,也就是說,我們的漢字所包含的資訊量是大於漢語的,漢字承載了漢語全部的資訊,並且還傳遞出了漢語所不能表達的更多資訊,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漢字這種“文字”其實和西方所謂的“文字”有著本質的區別。西方人永遠也不會理解漢字的優勢,漢字其實是文字發展的高階階段,它不僅是用來記錄漢語的發音的,而且還包含了更多的資訊,也可以把漢字理解為一種“密碼”,懂得這套密碼規則的人才能理解它的含義,而且漢字的密碼規則(含義)和它的發音(漢語)沒有直接的關係,不懂發音一樣可以學會這套密碼規則(含義),也就是說,啞巴漢語是可行的,我們現代人讀古代詩歌,大概就類似於啞巴漢語,我們並不知道漢字在古代的發音,但是這不妨礙我們理解每個漢字的意思。明白了這個道理,我們也就可以理解以下幾個現象了:

我們中國人可以讀懂公元前六世紀的《詩經》,而英國人卻讀不懂公元八世紀的《貝奧武夫》,這是因為《詩經》是用漢字書寫的,雖然書中漢字在當時的發音和現代有著很大的不同,但是它的含義卻沒有變,我們中華文化透過漢字傳承千年,從未斷絕,而《貝奧武夫》是用拉丁字母記載的古英語發音的詩歌,和現代英語的發音已經完全不同了,單詞的發音變了,其中包含的所有資訊也就全部丟掉了,一門語言中所有單詞的發音都變了,這種語言也就死掉了。

漢語、日語發音不同,但中國人和日本人卻可以透過漢字進行“筆談”,因為很多漢字詞彙在漢語和日語中雖然發音不同,但意思是一樣的,所以說漢字是超越了語言的文字,從這點來說,漢字和西方的拉丁字母、西裡爾字母的作用是一樣的,可以用來記錄不同的語言,但是漢字明顯比拉丁字母、西裡爾字母高明的地方在於,漢字是有含義的,而拉丁字母、西裡爾字母是純粹的無意義符號。正因如此,漢字的凝聚力比拼音文字要強得多,中國各省方言不同,但是用來記錄方言的漢字是相同的,幾千年來我們不同方言的中國人也是透過漢字凝聚在了一起。

韓語、越南語在古代一直是使用漢字的,但在近代放棄了漢字,使用了拼音文字,韓語使用諺文,越南語使用拉丁字母,這就丟掉了漢字超越記錄語言發音的功能,就像上面舉的例子,“發言”和“發炎”都寫為“fāyán”,單詞的含義增多了,只能透過長詞和句子來判斷它的準確含義,單獨寫的時候就會造成含義不明,所以韓國人的身份證上還是有漢字名的,因為諺文名字重名的人太多了。

相比於拼音文字,漢字更加醒目易識,閱讀效率更高,這也是日語中保留了漢字的原因之一,雖然漢字、假名、羅馬字(拉丁字)並行,但在正式的檔案和場合中,以及路牌、人名牌中還是儘量使用漢字,因為漢字比假名、羅馬字這樣的拼音文字好辨認多了,這也是我們的漢字可以一目十行的原因,我們在快速瀏覽漢字資料的時候其實並不在意每個漢字的讀音,漢字的意會功能比拼音文字更強,比如這一句話“研表究明,漢字的序順並不定一影閱響讀。比如當你看完這句話後,才發這現裡的字全是都亂的。”雖然亂序,但卻並不影響閱讀。不過這個現象是否是漢字獨有的也還沒有定論,也有人舉例“Do you undrestnad?”說明英語中也有這種現象。

標簽: 漢字  聲調  發音  漢語  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