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體育

夏朝建立者禹建立的都城在哪裡?

作者:由 Sylvia 發表于 體育時間:2019-01-06

夏朝建立者禹建立的都城在哪裡?深海豆豉2019-01-06 09:35:59

陽城

夏朝建立者禹建立的都城在哪裡?夏裡巴2019-01-06 09:40:08

有人說是“陽城”,今河南登封王城崗遺址;

還有諸如綸城之類的大城(今河南商丘虞城縣利民鎮東南),也叫少康邑……

其他的,就不得而知了

夏朝建立者禹建立的都城在哪裡?小刀2019-01-09 18:34:54

這個夏朝從目前的考古情況來看無法證實有這個朝代,所以都城更無法找到了

夏朝建立者禹建立的都城在哪裡?重慶吳戈2020-08-03 22:21:18

【無可靠資訊來源】 為了避免對您造成誤導 · 請謹慎甄別

夏朝建立者禹建立的都城在哪裡?

夏朝建立者禹建立的都城在哪裡?

禹都良渚

良渚文化中期是玉器系統最輝煌的時期

良渚瑤山王陵為舜堯盟都時期的王陵

良渚反山王陵為夏禹至仲康四世王陵

有專家斷定14號墓主下葬於2550 BC

又有專家斷定為(3000 BC~2800 BC)

夏朝建立者禹建立的都城在哪裡?

14號墓年代當不會早於良渚文化中期晚段(2800 BC~2600 BC)

12號男性墓與22號女性墓是嚴格的對應關係

14號墓與23號墓也呈現無疑義的對應關係

這不單是墓穴間存在嚴格的空間對位關係

在隨葬品等級上也呈現對稱關係

夏朝建立者禹建立的都城在哪裡?

唯有12號墓隨葬了獨一無二的施刻了“神人獸面像”的“玉琮王”

而22號墓也隨葬了獨一無二的施刻了“神人獸面像”的玉璜(M22:8)

兩墓的這兩件玉器都因為有“神人獸面像”而顯示了最高等級

夏朝建立者禹建立的都城在哪裡?

狼狼和狗

​ 39分鐘前

你不覺得良渚文化作為夏文化有些太早了嗎

狼狼和狗

與學界觀點肯定太早了 · 所以僅供笑閱

夏朝建立者禹建立的都城在哪裡?

著作權歸讀者所有

轉載無須聯絡作者

(一己之見 · 僅供笑閱)1,274

夏朝建立者禹建立的都城在哪裡?蜀中自有美景2020-10-27 19:59:54

答案是:三星堆

我的理由主要有以下幾點:

1、三星堆古城遺址年代距今4800~2600年,其中二期距今4100開始修建城牆。符合大禹建都陽城的年代。

夏朝建立者禹建立的都城在哪裡?

2、成都平原古地名叫“下”。《蜀王本紀》中就提到“汶山下邑”。“禹敷下土方”用的就是“下”字。很多文獻提到崑崙虛時使用的是下字,而大禹時是用夏字。就是說“夏”應該是一個地名,而不是朝代名稱。“下”和“夏”是同一個地方,崑崙虛也就是成都平原。

夏朝建立者禹建立的都城在哪裡?

夏朝建立者禹建立的都城在哪裡?

3、四川古稱益州,文獻記載:大禹授天下與益。四川這個益州如果跟伯益有關,那麼伯益繼承大禹的帝位也應該在陽城,陽城也就應該在四川。也有文獻記載“大禹生於西羌”和“大禹興於西羌”,“生於”和“興於”是兩個概念,一個指出生地,另一個應是指當上帝王,事業大成,興於西羌應該指禹都陽城。那麼殷墟甲骨卜辭上的“西邑”就應該是西羌陽城。

4、受禪成功曰禹,禹就有成的意思,即成都就是禹都的意思。

夏朝建立者禹建立的都城在哪裡?

《山海經》記載“西、南黑水之間,有都廣之野,后稷葬焉。其城方三百里。蓋天下之中。”黑水就是金沙江,以前南流入印度洋,後來改道入長江,金沙江與長江在四川形成一個V字形,即“西、南黑水間”,成都平原就在這個V字形中央位置。這裡需要解釋這句當中的“其城方三百里”:從地圖中我們可以看到成都平原裡有很多地名帶“陽”字的,密集分佈在涪江與岷江之間的一百多公里範圍內。就是說陽城是一座方圓三百里的城市群,大邑縣也有文獻記載“因其邑廣大而得名”。那麼這個“廣大的邑”一定是“其城方三百里”的陽城,蜀人左言,陽城之內某地就應該叫某陽,所以這個城市群裡又有小地名叫某陽。《淮南子·地形訓》:掘崑崙墟以下地,中有層城九重。層城九重應該也是指城市群。也就是城中有田,田中有城,后稷才有機會在此教人務農。

5、《山海經》記載了大禹的兩個都:一個是北望河曲的帝之密都,就是黃河南岸的一個都城,大禹字(高)密,所以叫密都。另一個是百神之所在的帝之下都,下是成都平原,三星堆也出土了幾十個青銅神像,所以下都就是三星堆。同時也有文獻佐證大禹兩個都:大禹都於陽城,居冀州。這裡的冀州應該在黃河南岸。這裡需要解釋一下“冀州”:

《後漢書·張衡傳》注引《河圖》曰:“天有九部八紀,地有九州八柱。東南神州曰晨土,正南昂州曰深土,西南戎州曰滔土,正西弇州曰開土,正中冀州曰白土,西北柱州曰肥土,北方玄州曰成土,東北鹹州曰隱土,正東揚州曰信土。”

《初學記》卷八·州郡部·總敘·州郡·第一引《河圖括地象》曰:“天有九道,地有九州。天有九部八紀,地有九州八柱。崑崙之墟,下洞含右;赤縣之州,是為中則。東南曰神州,正南曰迎州一曰次州,西南曰戎州,正西曰拾州,中央曰冀州,西北曰柱州一作括州,正北曰玄州一曰宮州,又曰齊州,東北曰鹹州一作薄州,正東曰陽州。”

從這兩段記載看,冀州在中央,並不是黃河以北的地區。《禹貢》“冀州:既載壺口,治梁及岐。”也說冀州管理梁州與岐山。那麼《禹貢》的冀州可能跟雍州掉了包。雍=玄+鳥。玄鳥是商的標誌,《禹貢》又收錄在《尙書》中,所以只能是商人做了調換。為什麼要換?因為那個時期的首都是“州”。而雍州原本應該是北方玄州延續下來的。

夏朝建立者禹建立的都城在哪裡?

夏朝建立者禹建立的都城在哪裡?

夏朝建立者禹建立的都城在哪裡?

既然提到了大九州,所以這裡順便講一講。《華陽國志》“蜀之為國,肇於人皇,與巴同囿。”“人皇始出,繼地皇之後,兄弟九人分理九州,為九囿,人皇居中州,制八輔。”就是說人皇建立了古蜀國,古蜀疆域分成九囿,九個兄弟分別管理,其中中州為首都,也就是蜀都管轄其它八個囿。中州即蜀都。

夏朝建立者禹建立的都城在哪裡?

因為巴蜀同囿,從地名上還可以找到巴東、巴南、巴西、巴中,巴北推測在陝西境內。從圖中看,這個範圍包含了古地圖中的河水、江水、赤水、黑水四條河的源頭,這四條河應該是當時最長的四條河,古人認為這個區域就是陸地的中央,而這中央的九寨溝最高峰雪寶頂就是古崑崙山。《史記》記載崑崙山“其上有醴泉瑤池”。《山海經》記載旁邊的大山就是崑崙丘,也就是龍門山脈。龍門山下的“方八百里崑崙虛”就是成都平原為核心的四川盆地。三星堆即崑崙虛中的“帝之下都”。簡單說大禹九州時期叫陽城,之後禹貢九州又劃分成“四海”,陽城改稱“崑崙虛”。而大禹遷陽城之前在石峁古城登基,所以當時“西河黑水惟冀州”,就是《山海經》中記載的帝之密都,所以在大九州里記載“中央冀州”。所以天下之中的“中土”“中州”都在九寨溝附近。關中、漢中、巴中、閬中、南中這些地名帶“中”字的出現在這附近,說明古人心目裡的“中”就是巴蜀地區。

赤水:發源於九寨溝,源頭九寨溝稱為“五色水”,經廣元后再轉向成都平原,再經樂山向西流經漢源進入安寧河谷,可能在西昌分流,一支東流向西流入珠江,一支南下流入紅河進入越南。由於當時赤水還在,成都平原龍泉山以西的河流沒有東流進入四川盆地內,所以四川盆地內缺水,也就少有古人類遺址,所以三皇時代(即蠶叢時代,約距今7000~5000年)的遺址都應該環四川盆地周圍。

河水:黃河源頭在今若爾蓋大草原。

黑水:由加湖及四條南流的河組成,形狀象古文字“黑”。大禹之前南流入印度洋,後來其中之一的金沙江改道入長江。

江水:原應該是漢江,發源於漢中,出丹江口後從東北經河南安徽從長江口流入大海。而長江當時只是盆地內一條小河叫沱水,出三峽後進入湖南澧縣,再入洞庭湖,然後經江西九江,從錢塘江流入大海。後來由於潛水沔水的侵蝕河流,漢水併入長江。

所以“河圖洛書”中的《河圖》不是八卦九宮圖,而是類似上面那種四條河在核心位置,中央崑崙山,按照八卦方位壓縮排列的地圖。這裡就有“陰陽”的內容在裡面,就是說禹貢九州屬“陽”,所以禹都叫“陽城”。而西域叫“陰”,陰的古文字元號是星月,所以後來又稱西域叫“胡”。

夏朝建立者禹建立的都城在哪裡?

圖為貴州發現的國內最早日晷,上面有兩個符號就是“陰陽”。

天皇分九天,地皇分九土,人皇分九州。現在大家明白沒有,西域曾經是古巴蜀的疆域,由人皇兄弟管轄。比如印第安是陰地安的諧音,西域諸國的傳統符號是星月,而這個星月就是來自中國的最早文字“陰”。“陽”字在三星堆裡,就是那個方向盤。

6、三星堆的太陽

夏朝建立者禹建立的都城在哪裡?

夏朝建立者禹建立的都城在哪裡?

所以三星堆裡的太陽不要簡單理解成太陽崇拜。他是最早的古文字“陽”,也就是“陽城”的陽。進一步也可解讀為“易”,也就是連山易、周易等“易學”。當然三星堆附近有連山八角的地名,不過連山回鍋肉的名氣挺大,但當地人並不知道連山八角的意思。“易學”的歷史相當悠久,所以出現在禹都很正常,這也證明三星堆是古中國的核心城邑。

7、三代不是夏商周,而是三皇

縱觀歷史文獻,記載“帝王居之”的地方就是崑崙虛,中原夏商周沒有帝。這就說明中原夏商周只是屬地或屬國,並不是那個王朝都邑的所在地。比如周人就有一個上級:西王母。西王母可能不是帝王,因為西周三星堆已經消亡,但是從記載來看,西周的西王母是代管崑崙虛,身份是受到周穆王尊敬的。而西王母的金沙遺址古地名叫“華”,全稱應該是:夏地禹都陽城內的華地,簡稱“華夏”。

就是說“華”是西王母族系的封地名稱,這讓我想起一個族系“華胥氏”。伏羲女媧就出自華胥氏,那麼西王母族系就應該是人皇氏族的皇室成員。《華陽國志》記載“蜀之為國,肇於人皇”,“蜀”代從人皇開始算起。西漢揚雄《蜀都賦》“蜀都之地,古曰梁州,禹治其江”,就是說大禹時期的梁州,仍然叫蜀都,那麼大禹的朝代還是“蜀”。殷墟考古發掘的甲骨卜辭上仍然記載為“蜀”。《文選·蜀都賦》注引《蜀王本紀》雲:“從開明以上到蠶叢,積三萬四千歲。”這一說法其實提示開明王朝之前(也就是西周消亡以前)屬於“蜀代”。

《太平御覽》引《蜀王本紀》載:“自開明以上至蠶叢凡四千歲”。這個“四千歲”與上面那句“三萬四千歲”為何有出入?有兩個原因,一是:蠶=䘉=天+3個蟲,蠶叢其實就是三皇,是3個人物。二是:三萬四千歲應該是三萬四千個月,因為那時候曆法還沒有年曆,或者年曆沒有普及,結繩計數應該按月計的可能性更大。按照的這個演算法換算下來,比較合理。如“人壽八百歲”,換算下來也就67歲左右,符合常理。

開明王朝建立約前700年,所以對《三皇本紀》記載的年代換算如下:

人皇“合四萬五千六百年”,45600/12=3800年,距今3800+2700=6500年。

地皇“亦各萬八千歲”,18000/12=1500年,距今1500+6500=8000年。

天皇“立各一萬八千歲”,1800/12=1500年,距今1500+8000=9500年。

商周青銅器上的紋飾也表示三代是三皇。過去被當做饕餮紋的縱目獸面紋就是古蜀王蠶叢,分三種:

夏朝建立者禹建立的都城在哪裡?

人皇縱目獸面紋旁邊的小動物是有變化的,不同的動物代表不同的時代。比如白帝少昊,應該是白虎。縱目獸面紋+虎紋就表示少昊的王朝。所以炎黃堯舜禹這些帝王都是屬於“蜀代”。

所以根據文明起源一元論的觀點,世界文明起源於古巴蜀。因為距今6500年,伏羲女媧已經把亞洲分成九個州,並由九個兄弟分別管理。首都是中州,也就是今天的西南官話區。大禹所劃分的九州只是屬於“陽”的部分疆域,西邊“陰”的部分仍然被稱為“西域”,“五胡四海”是另一個版本對九州的稱呼,《山海經》中的四海就是禹貢九州,而“五胡”就是西域五個州。(提示,過去對胡泊稱呼是“浮”字。所以五胡或是五湖都是指西域)。“五胡四海皆兄弟”這句民間流傳的話也是這個意思。

8、三星堆文字

在三星堆發現的八個符號就不講了。這裡我要說的是青銅器上的紋飾,或者整件青銅器就是文字。《三皇本紀》“太皞庖犧氏,風姓。代燧人氏,繼天而王。母曰華胥。履大人跡於雷澤,而生庖犧於成紀。蛇身人首。【1】有聖德。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旁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始畫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造書契以代結繩之政。於是始制嫁娶,以儷皮為禮”。這裡註解中就說從天帝太嗥開始,就以鳥獸等元素組合成文字。在四川周邊的遺址,如馬家窯遺址、仰韶遺址、湖南高廟遺址中都發現一些圖騰,很多都跟動物有關,按照這個記載來看,這些圖騰已經是文字了。人首蛇身圖騰就是最原始組合文字。黃帝時期的倉頡,應該對這些圖騰進行了改進,更加複雜化,稱為倉頡書。石峁遺址中的石刻可能就是倉頡書,石峁遺址又是三星堆的前一個都邑。所以三星堆青銅器上的紋飾或者造型也是文字。這些文字就應該是現代漢字的象形來源。比如前面提到的三星堆方向盤就是“陽”字。金杖上的魚鳥圖騰是:各+隹=雒。都是這些圖騰線條化後演變而來。

大家知道,甲骨文是刻畫在甲骨上的文字,是一種硬筆書法,而金文的特點更像是一種軟筆書法。三星堆可能已經有了紙筆,做為九州的中心,可能還存在多種文字。所以這就期待以後三星堆的發掘了。提示一下,出土埃及文字印度圖章等西域的符號都不要奇怪。

總之,三星堆才是我們要找的那個王朝都城,沿著三星堆的這條線索,可以把中國信史上推到三皇時代。

標簽: 三星堆  陽城  大禹  九州  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