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曲藝

科普 | 佛法的一些基本概念

作者:由 一步禪空 發表于 曲藝時間:2022-12-27

科普 | 佛法的一些基本概念

我愛人類,但我討厭人。——埃德娜· 聖文森特· 米萊

科普 | 佛法的一些基本概念

撰文| 君子宿

編輯|君子宿

此人的目的是給大家普及佛法的一些基本概念和體系,建立基本的認知,避免你陷入迷信的怪圈——非但沒有達成你求佛的目的,反而離佛愈加遙遠。並且,幫你識別一些假借佛法的騙局。

再補一個事先宣告,我所闡述的是查閱了一些資料,選擇了我認可的一些觀點,並不是什麼標準答案,所以關於本文,我不會爭辯,你說什麼都對——因為我不是什麼佛學大家,我只是一個旁觀者的視角。

首先就是關於佛法的本質。佛法本質是一種務實的思想,其核心是幫人們建立正確的見地、調整態度和方式——為了止息煩惱,獲得安樂。在佛法中,智慧和慈悲是一體的。智慧使我們的眼界和胸懷都更深廣,慈悲使我們透過關愛、分享和分擔,透過淡化人我界分,逐漸體會無我教法的精髓,而這些都能增強我們的幸福感。智慧和慈悲是佛法的核心。

佛法分為兩大系:聲緣乘(小乘)和菩薩乘(大乘)。二者對空性的見解在廣度和深度上有所不同;行者的發心也不同,聲緣乘行者主要致力於個人痛苦煩惱的解脫。菩薩乘行者則從一開始就發願為一切眾生的究竟解脫而努力修行、圓滿覺悟。

小乘也叫二乘,它又分為:聲聞和緣覺。在你做自了漢的這個前提發心下,你是以修四聖諦、八正道、三十七道品為主要的修法,最後證得的是須陀洹乃至阿羅漢果位,那就是聲聞乘的標誌;如果僅僅想當自了漢,你透過十二因緣法去修持,最終是證得辟支佛的佛果,那是小乘緣覺辟支佛的佛果。但是這兩個,聲聞和緣覺都要證空性。這是必須的,這必須要證空性,沒有空性的理念,就沒有了脫。小乘是了脫的根基,了脫的果報。

發了菩提心,是大乘的標誌,也是兩類:第一是般若蜜乘,般若蜜乘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菩薩乘。菩薩乘修的是六度萬行,最終證得佛果;還有一種金剛乘,金剛乘也是建立在發菩提心的基礎上和證空性的基礎上的。金剛乘也叫密言乘,也叫真言乘,也叫密乘。金剛乘有很多,有藏密、唐密、東密等等。

所以發了菩提心,就是一個大乘行者的標誌;僅發出離心是一個小乘行者的標誌;沒有發出離心和菩提心,只是祈求世間的福報,那你就是人天乘的標誌。這是佛弟子身份的一種分類。

《佛說四十二章經》裡說:“辭親出家,識心達本,解無為法,名曰沙門。”沙門即通常所說的出家人,這一句經文對出家人的概念作了簡要定義。沙門是梵語,意為勤息,勤修戒定慧,息滅貪嗔痴。

“辭親出家”,出家人剃除鬚髮、穿著僧衣的形象,既是提醒,也是保護。一方面提醒自己不貪求名利,不貢高我慢;另一方面,別人一看,知道你是出家求道的人,一般也就不會故意滋擾,動搖妨礙你的道心了。

“識心達本”是進一步的出家。“識心”指了知心外無法,一切都是心識前的顯現。“達本”指了知心性無實。用佛法的名詞說,就是悟遍計本空、依他如幻。這是出離更細微的執著,也是更高層次的出家。

“解無為法”,了知實相、現象不一不異,證圓成實性,心無所住,一無所執,是再進一步的出家。

佛陀在《圓覺經》中是這樣解釋的:“一切世界,始終生滅,前後有無,聚散起止,念念相續,迴圈往復,種種取捨,皆是輪迴。”

六道指的是眾生存在的六種形態,分別是天道、阿修羅道、人道、旁生道、餓鬼道、地獄道。眾生的所言所行所想產生相應的後果,每個眾生根據自己需要承受的後果而經歷順逆苦樂的境遇。

科普 | 佛法的一些基本概念

嚴格說來,因果都是跨越時空的,因與果不可能出現在同一時空點上。時空的間隔有長短遠近之分,而這長短遠近沒有絕對,是因人而異的。超出了某些人接受和認知範圍的事物,可能對另一些視野更廣闊的人來說,是完全可以理解和接受,並能從中得到啟發、借鑑的。

標簽: 佛法  空性  出家  小乘  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