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詩詞

古詩十九首 | 文溫以麗,意悲而遠

作者:由 尤利西斯不下雨 發表于 詩詞時間:2020-08-28

胡馬依北風遊俠意如何.範曾人物畫

古詩十九首 | 文溫以麗,意悲而遠

古詩十九首 | 文溫以麗,意悲而遠

溫柔敦厚,詩教也。

《禮記 · 經解》

古詩十九首 | 文溫以麗,意悲而遠

古詩十九首 · 其一

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

相去萬餘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長,會面安可知?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浮雲蔽白日,遊子不顧返。思君令人老,歲月忽已晚。棄捐勿複道,努力加餐飯。

古詩十九首 | 文溫以麗,意悲而遠

NINETEEN OLD POEMS · I

You travel on and on,

Leaving me all alone。

Long miles between us lie

As earth apart from sky。

The road is steep and far;

I can‘t go where you are。

Northern steeds love cold breeze

And southern birds warm trees

The farther you’re away;

The thinner I‘m each day。

The cloud has veiled the sun

You won’t come back, dear one

Missing you makes me old;

Soon comes the winter cold

Alas! Of me you‘re quit;

I wish you will keep fit。

古詩十九首 | 文溫以麗,意悲而遠

life

“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作者開篇連用兩個“行”字,中間加一個“重”字,隨後緊隨兩個“行”字。無論是在音韻上,還是在字面上,都能給讀者以反覆迂迴之感。雖然此詩創作於千年之前,但是這種“悲莫悲兮生離別”的感覺仍然延綿不斷。有人說這首詩是一首怨婦思夫之詩,但這樣定義這首詩的主題有些狹隘。也許從字面意思來說確實是為送別丈夫,滿懷閨怨之婦所寫,但是根據後結構主義的觀點“文字存在於一個多維空間之中,在這個空間裡,各種寫作相互交織、結合、爭執和對抗,文字即是由各種引證組成的編織物,它們來自文化的成千上萬個源點,共同構成文字整體的存在狀況。這樣,單一文字就成為開放的、具有多重含義的互文字,這種文字的多重意義最終匯聚在讀者的閱讀之中,讀者構成了寫作的所有引證部分得以駐足的空間。

因此,對文字的整體性的闡發不存在於它的起因(作者)之中,而存在於它的目的性(讀者)中”,後結構主義把“作者”埋進了墳墓,解放了“讀者”。“一千個讀者,一千個漢姆雷特。”因為每個人生活的時代,個人的經歷和修養不同,所以對於“行行重行行”這首古詩的理解也不盡相問。一篇文章的意義的確立不再是研究和探討“作者”的生平,經歷和性格的集合體。而是要透過“讀者”的閱讀來揭示文字中的間隙和不確定因素。

“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李善《文選》注引《韓詩外傳》曰:“詩曰:‘代馬依北風,飛鳥棲故巢。’皆不忘本之謂也。”《鹽鐵論,未通篇》曰:“故代馬依北風,飛鳥翔故巢,莫不哀其生。”《吳越春秋》曰:“胡馬依北風而立,越燕望海日而熙,同類相親之義也。”無論是“不忘本”,“哀其生”,或者“同類相親”,都是用以比喻人的鄉土室家的情感。正如李周翰所說:“胡馬出於北,越鳥來於南;依望北風,巢宿南枝,皆思故國。”意義是統一的。偽蘇武詩:“黃鵠一遠別,千里共徘徊;胡馬失其群,思心常依依。”就是運用這個意思而略加變化。木篇當然也是這個意思。儘管“會面安可知”,但自己對於對方是不能忘懷的。對方的心情又是怎樣呢?照情理說,應該也不會忘記家鄉,忘記相親相愛的人。這樣的一個設想,有力地帶動了下文,為下文的思潮起伏掀起無限波瀾,成為全詩的紐帶。朱筠說:“就胡馬思北,越鳥思南襯一筆,所謂‘物猶如此,人何以堪’也。” (《古詩十九首說》)。

“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己緩。”這兩句如果按照傳統觀點理解確實是敘述思婦思念丈夫之情,不過用伊瑟爾的話說:“文學文字總是有許多空白,等待讀者在閱讀過程中調動想象力去填充。”這就好比是看一幅未完成的山水長卷,為了覽其全貌,只好根據以往的欣賞經驗挖空心思構想其餘的部分。伊瑟爾還認為,“對審美客體的建構只有透過讀者一方的認識才能完成,也就是說,文字的完整意義是讀者期待的結果。” 因此這首詩不僅僅敘述了“思婦思夫”之情,這首詩同樣能夠激起讀者思念其他親人、朋友的感情。胡馬都知道依望北風,越鳥都知道築巢南枝,何況“生別離”的人呢?

“思君令人老,歲月忽已晚。”這兩句詩刺痛著讀者的神經,令人忽生歲月無情之感。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離別的人都希望能夠再次見面。離散的人努力地尋找,但是“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歲月真是如白駒過隙,即使多年過去,但是思念仍然不減。這是希望,也是“生別離”的真實感受。“棄捐勿複道,努力加餐飯。”最後兩句使人感到生活之無可奈何,不要再提這件事了,努力好好保重自己的身體。不是不想提,是提了也沒用。雖然表面看似絕望,但是還孕育著希望,因為畢竟知道好好吃飯保重身體。這使人體會到李自的“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的失望和希望並存的情景。

從接受美學和讀者反應理論的角度對《古詩十九首 · 行行重行行》進行了簡單的分析。可以認為 《古詩十九首 · 行行重行行》反映的不僅僅是男女思念之情,這首詩同樣可以引起所有對“生離別”有切身感受的人的共鳴。《古詩十九首》之所以能夠流傳千年,在於其存在著許多“間隙”和“不確定性”,而讀者恰恰需要透過閱讀去發掘和填補詩歌中的“間隙”和“不確定性”。

END

也 許 你 還 喜 歡

英文詩選賞析 | Love’s Philosophy

盛唐氣象——患了歷史感的那位詩人

五柳先生——歸家的路像清晨的天色一樣亮堂起來

古詩十九首 | 文溫以麗,意悲而遠

標簽: 讀者  文字  北風  重行行  古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