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書法

語文成績不理想,可能是你的思維方式要調整

作者:由 從玉從冊 發表于 書法時間:2018-05-05

我們身邊,有不少理科同學的語文成績不是太理想,有人認為理科思維可能不適合學語文,其實不然,強大的邏輯思維對語文學習來說是很強的助力——理科同學的

語文成績不理想,不代表他的思維方式不正確,很可能只是因為相應的思維方式沒有匹配到合適的題型,所以難以發揮出自身的優勢罷了

。同樣的,不少文科同學往往因為作文寫得像文綜的簡答題而得不到高分,也是思維方式的匹配出了問題。

所以,想要取得語文學科的好成績,不僅要多讀、多寫、多練,更需要我們在思維方式的匹配上下功夫。

平時答疑,和同學們一起分析試卷時,我最喜歡問:“你當時是怎麼想的呢?你是怎麼理解這句話的呢?”問完再看同學們在試卷上做的標記、提綱,往往會發現一些思維方式匹配上的問題。

1。閱讀文字的思維方式與文字特徵不匹配

那天,和JBH同學分析他散文閱讀失分的原因,開始只看了他的答案,發現他想到的和參考答案相差甚遠。後來,請他複述自己做題的過程,又看了看他在文章中的標記,我才明白怎麼回事:

原來,他一直用讀議論文的方式去讀散文

,每段都試圖去尋找出一個論點或幾個關鍵詞,然後再去總結段意。可是,散文的特點就是形散神聚,往往會在幾段中用不同內容的文學表達傳遞同一種情緒。於是,他這種閱讀的方法,剛好成功地錯過了作者表情達意的句子,而關注了文章中那些議論、說明段落,自然與答案要求相差甚遠了。

還有HHC同學,我們聊起詩詞閱讀來,發現他常常喜歡切割一首詩中的某句話,就著這句話開始發散思維,卻沒想到詩詞作品,尤其是詞作,往往是通過幾個或十幾個意象營造一個情境然後總體傳情達意的。其中的任何一句話,如果脫離了整體情境,都很難有正確的理解。

因此,在語文考試過程中,面對試卷的五大板塊——多文字、文言文、古詩詞、文學散文和作文,尤其是前面四板塊需要大篇幅閱讀的內容,它們的體裁是相差很大的,這時候,我們更要

學會用不同的思維方式去匹配不同的文學體裁

。比如,多文字中選的三篇小文章往往是論文、新聞或說明文,這時候我們的閱讀思維可以更嚴謹、更富有邏輯;文言文可能是政論文也可能是遊記或人物傳記,這三種體裁可能分別需要尋找論點、總結景理關係、分析人物性格等不同的思維方式了;類似的,古詩詞中古體詩、律詩、詞的讀法也不太一樣;文學散文倒是體裁相對固定,但不同作者的文風又差距很大,閱讀的時候也要有所調整。

語文成績不理想,可能是你的思維方式要調整

2。閱讀題目的思維方式與命題語言的“潛規則”不匹配

眾所周知,語文試卷作答過程中,有兩種形式的閱讀:讀文字與讀題。

如果說讀文字需要注意文字的體裁特徵的話,

讀題則需要了解命題語言的“潛規則”。

每年高考後都有類似的新聞——作家做自己文章的閱讀題,得低分或零分,然後就有人藉此批判命題有問題。然而,事實卻不盡然,得低分或零分不代表作家讀不懂自己的文章,很有可能和他長期不接觸“命題語言”有關。畢竟,高考為了公平起見,命題語言是相對規範的,如果一段時間未受相關訓練,很有可能弄不清題目在問什麼。都不能正確理解問題,何來得高分之說呢?

事實上,即使是我們這些受過訓練的高三學生,有時候也不太重視題目中的資訊呢。訓練了快一年了,可一直到三天前,ZHB同學才恍然大悟地和我說:

原來,題目中所有的話都是有意義的,而不是隻是“?”前面那一個問題有意義啊

我:……那是當然的,像下面這道問題:

“作者在小說《白鹿原》中並沒有寫到老腔,為什麼本文題目卻是“白鹿原上奏響一支老腔”?”

前面的前提(作者小說中並沒有寫到老腔)就很重要啊,如果忽略這一前提,單純去回答問題,估計答題方向就有所偏差了。

還有GHR同學,習慣用概括的思維方式去讀題目,不去認真拆分題目中規定的要件,只是綜合理解題目語句的大致意思,就開始答題,將自己閱讀文字過程中遇到的相關內容都答上去,最終字不少寫,答了很多沒用的不說,答題語言也和題目期待的內容相差甚遠,明明讀懂了文字也拿不到高分。

所以,我們希望同學有意識地

總結一下題目的型別、表達常用的術語

,知道題目的“潛臺詞”是什麼,才能準確給出答案。否則,就是文字讀的再明白,所答非所問的話,又怎麼可能得到理想的分數呢?

語文成績不理想,可能是你的思維方式要調整

3。寫作時思維方式的選擇與題目要求不匹配

如果粗暴地將作文題分為現象類和概念類的話,那也可以粗暴地概括同學們的問題是:

面對現象的時候,分析不夠深刻,看不到本質、提不出上位概念;面對概念的時候,又不會生動闡釋,落實不到生活實際,又不能給出概念在不同維度、不同角度下的解釋

。如此看來,還是思維轉換出了問題,不是不具有深刻或豐富的思維方式,而是不能在恰當的題目下運用。

面對現象類作文,同學們常常在審題的環節出問題,

不知道用概括的思維先將現象中包含的變化鏈條提煉出來,又不知用透過現象看本質的方法,分析出現象背後的核心原因,更不知把前後的核心原因用一定的邏輯串聯起來。

更有甚者,根本沒有把現象當作現象,而是當作一個小故事,透過讀後感的方式來審題,從其中抽取或總結出一兩個關鍵詞就開始脫離材料大談特談,結果下筆千言,離題萬里,自然將自己與高分隔離開來。

面對概念類作文題時,不少同學又常常在構思的過程中打不開思路,哪怕依靠某種特定的思維方式想不出什麼自己特別有話說的論點,也不肯換一種。

明明平時學過很多開啟思路的方法:是什麼為什麼怎麼辦、正反、原因本質作用方法、個人集體國家、過去現在未來、時空、抽象形象等等

,但構思的過程中卻喜歡鑽牛角尖。本來應該是頭腦風暴的過程,結果卻成了同一個方向地風反覆地在吹,單調重複的思維最終造成了重複單薄的行文,不明智啊。

由此看來,

作文題目材料的型別對構思、審題思維方式的要求不盡相同,更是和前面閱讀理解主觀題對思維方式的要求差距甚遠,平時練習可以有意識地調整

語文成績不理想,可能是你的思維方式要調整

4。考後分析不能充分發現並利用自己的思維優勢。

有同學每次分析試卷的過程中,都會一遍遍地分析正確答案是怎麼得出來的;而不分析,

自己在完成題目的過程中,究竟在想些什麼;自己慣用的思維方式與正確答案的思維方式之間的差距在哪,自己有哪些思維方式上的優勢和劣勢是什麼,怎麼調整才能更好地將自己的優勢發揮出來。

只是分析某道題的正確答案,而不是比較分析進而調整思維方式的話,很有可能,雖然已經知道正確答案是怎麼得出來的了,但仍然會在下次考試時,用自己舒適的思維方式去重複犯以前的錯誤。

還有同學會抱怨:老師講評是沒有用的,因為老師講完了,自己也明白這道題是怎麼回事了,但給一篇新的文章一道新的題就又不會了。這就是沒有

分析老師講這篇文章的思維路徑,然後有意識地去模仿

。只聽了表面的分析,沒有在思維方式上修正自己,自然難以獲得進步。

語文成績不理想,可能是你的思維方式要調整

題目是永遠出不完的,且不說可出題的文字數不勝數,就是同一個文字,也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出上成千上萬套不同的題。我們日常的考試與訓練,是為了

訓練大家真正掌握閱讀文字的能力和按要求表達自我的能力

,所以希望大家要學會透過一道題、一篇文章,看到背後思維訓練上的共性,瞭解並分析自己的思維習慣,有的放矢地調整,才能夠獲得長足的進步。

有時候,不是你不能解決這個問題,而是你沒意識到有這個問題,那麼不妨從開始,在思維方式的角度想想,這個方面你是不是需要調整。如果需要的話,不妨調整一下,這種調整應該能迅速見到效果哦~

試試看吧~^_^

歡迎關注“512語文”:高考、閱讀、家庭教育、日常思考等等。

http://

weixin。qq。com/r/sju5oX-

EMCJPrTvC926g

(二維碼自動識別)

標簽: 思維  題目  文字  方式  同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