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詩詞

上了一節公開課,小同學愛上了唐詩

作者:由 李大姐 發表于 詩詞時間:2022-08-25

小學二年級的教室裡正在上一節唐詩的公開課,校長坐在最後一排聽,語文老師在講臺上講,同學們坐在座位上認真聽課,積極發言。效果不錯,老師做了充足的準備,課提前都上過一遍了,同學們又在上課之前做了心理建設,課堂上的問題,都知道答案,後排還有校長坐鎮,誰還不想表現一下呢?反正我家的小朋友 說舉手七次,被點到回答問題兩次,下課時得了三顆糖,回答問題糖和紀律糖。聽到了小同學興奮的彙報,所有的家長都能明白,公開課是老師年度考核的一部分,也是學校不得不做工作質量抽檢,意外的是透過一節唐詩公開課,小朋友愛上了唐詩。

在公開課之前的兩天裡,家裡的小同學就已經開始背誦《登鸛雀樓》了。鑑於這首詩我也會背,而且很喜歡,甚至知道一些關於這首詩的爭論和軼事,我決定和小同學談談這首詩。不談不知道,過程中我也學到了很多。有時候我們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事情發展的方向和我們想的不一樣,也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處於一件事情之中的人思路不一樣,就導致會有千差萬別的思考結果。

如此偉大的詩人王之渙,一生才只留下了六首詩。知道這個資訊,也許大家都還沉浸在對詩人生前佳作流失的惋惜之中,小朋友卻有不一樣的思路。

只有六首詩嗎?

都哪六首?

可以搜出來看一看嗎?

嗯!

好像也不是很難背嘛!

要不,我把這六首詩都背下來吧!

這樣我就可以說“我會背王之渙所有的詩了!”

好主意,這是個絕佳的主意,寶寶背了唐詩,增長了知識,媽媽幫助寶寶做了一件她自覺自願來做的事情,何樂而不為呢?

實施起來也很簡單,就是把這六首詩搜尋出來,貼在Word文件中,排版、編輯,然後打印出來,交給小學生就好了,最關鍵的環節在於,留出足夠的行距給二年級會查字典的小同學標註拼音。接下來的幾天裡,這個小學生就開始找時間完成她宏偉的願望了:背誦大詩人王之渙所有的作品。因為是自己立下的Flag, 這項任務比催任何作業都容易得多。只要一句“王之渙所有的詩都拿下了嗎”,有人就乖乖的去翻六頁詩冊了。

其實,我也很喜歡唐詩,小的時候也背過一些,只不過沒有堅持,現在能跟寶寶一起學唐詩,真是一件幸事。我也想背下那些朗朗上口,或是恢弘,或是憂傷、時而蒼涼又或是帶著喜悅之情的詩篇。現實中卻發現,除了在唸第一遍的時候很少被生字困擾之外,與我們家的小學生相比並無其它優勢。在一本新華字典的幫助下,只要把不認識的字都標上了拼音,幾遍下來,這唐詩就處於半脫稿的狀態了,第二天一加強,這詩歌很快就收入小學生的腦中了。背是背下來了,但是具體是什麼意思,小學生卻並不是很在意,她在意的,是橫掃了王之渙所有詩作的成就感,和隨時可以拿出來在老師同學面前炫耀的自我滿足感。

作為歷經生活滄桑的寶媽與那些詩相處起來並沒有背起來似那麼簡單。在看到一首詩的時候,除了背誦之外,我還想弄明白詩的意思,想體會一下其中的意境,又想知道詩人是在什麼情況下做的這首詩,還有詩人所在的年代是什麼樣子的?詩人們在生活中是什麼樣子的?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的詩人朋友圈也會有矛盾產生嗎?這些流傳了千年的詩歌,在千年之前能夠給它的主人帶來他想要的生活嗎?或者詩人在詩中表達出的意境和他的社會地位相符嗎?或者詩歌也就是詩歌而已,和詩人生活無關。真的會無關嗎?那詩歌中的意境是從何而來的呢?

看,這就是身為成年人的麻煩之處,不就是背誦一首詩嗎?怎麼就想的那麼多,故作高深嗎?為了顯示自己的深刻嗎?不過是幾十個不同排列組合的漢字而已,背就是了,有那麼複雜嗎?

作為成年人,理解一首詩要比小學生容易的多,也許在下一秒我已經會背了,但是在腦中眾多的雜念之中,它又丟失了;轉個身那首詩就會卡在某個地方,想不起下文,等翻出原文又會恍然大悟。

把事情搞得這麼複雜,還是沒有小學生對一首詩的記憶深刻。弄懂了詩歌的背景和意境真的有那麼重要嗎?為什麼要懂這些?有這功夫,都背了兩首了!為了人前炫耀嗎?好像也沒有這樣的機會。為了講給自己的寶寶聽嗎?她好像沒有那麼在意這些,有沒有這些背景知識,那些詩歌也已經會背了。 此時,除了作為愛好,會不會背一首唐詩對我現在的生活已經不會有什麼影響了,既不會加薪,也不能幫助升職。意外的是,雖然看似“無用”,但還是心嚮往之。其實,費勁弄清楚了詩的背景,意境和詩歌背後的趣聞軼事,也不過就是在寶寶背詩的過程中,多跟她說了幾句話而已。真的有那麼重要嗎?

多慮是成年人的通病。但是,多慮也是需要有資格的。就像是為了讓寶寶通些音律上的音樂課,我沒有辦法在寶寶做作業的過程中,和她多說幾句話,因為我根本就看不懂那些蝌蚪似的音符,聽不出音樂中的節拍和音高。做這些作業只能靠寶寶自己,我只能告訴她,不會的去問老師吧,媽媽也不懂。除了幫她彔彔影片交作業,再無其它可談,因為不懂,所以連多慮的資格也沒有。

突然之間我又對我的多慮欣慰起來,透過這首詩,我和寶寶有了共同的話題,我們可以聊一些只跟這首詩有關的東西。比如鸛雀是一種什麼樣的鳥?下次去動物園可以特別留意一下;比如上到樓頂對比一下和陽臺看到的景物有何不同,體會下更上一層樓的實在感受。山西永濟黃河岸邊的古樓也可以列入日後的出遊計劃,去身臨其境一下王之渙登高寫詩的意境。 這些本無可厚非,人之常情,順其自然就好。

轉眼間,多慮症又回來了。有了這些共同經歷,青春叛逆期的溝通會不會多一個切入點?真想給自己一個耳刮子,想的真的有點多。不過就是一首詩而已。愛講就講,出去遊玩也不是不可以,做這些只是生活中的一種選擇,我願意做這件事情而已,還要扯上叛逆期,為自己將來的手足無措找個曾經努力過的藉口,難道讓孩子做自己不好嗎?要不要焦慮成這個樣子?

王之渙在寫《登鸛雀樓》的時候,會想到他的這首詩會廣為流傳嗎? 也許只是一次同行之間的PK,也許只是心性所致,也許只是一時的感慨。作為文人的他會不會也想博取一個功名?找到一個平臺物化他的滿腹才華?我想答案是肯定的,畢竟再偉大的詩人也是肉體凡胎,需要在他自己的時代裡討生活。王之渙的 生平我們無從所知,但是詩中的意境卻永垂不朽,寫下這首詩的時候也許會獲得滿堂喝彩,也許只是收錄在了一本詩集之中,潑墨之後的生活還是如常進行,一日三餐,日常瑣事。

斗轉星移,王之渙的思想隨著鸛雀樓上的景色穿越了時空來到了小學二年級的教室,又隨著孩子的書包回到家裡,勾起了媽媽對兒時的回憶。百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在書桌前,在樓頂上,在動物園裡,或者移景黃河岸邊,鸛雀樓上的景緻如故,登高望遠的意境一如既往。不過是幾十個漢字的排列組合,帶給每個人的收穫都是不同的,王之渙的,唐詩的,你的和我的。

王之渙的六首唐詩

登鸛雀樓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送別

楊柳東風樹,青青夾御河。

近來攀折苦,應為別離多。

涼州詞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涼州詞

單于北望拂雲堆,殺馬登壇祭幾回。

漢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親歸去來。

宴詞

長堤春水綠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

莫聽聲聲催去棹,桃溪淺處不勝舟。

九日送別

薊庭蕭瑟故人稀,何處登高且送歸。

今日暫同芳菊酒,明朝應作斷蓬飛。

標簽: 王之渙  唐詩  六首  寶寶  這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