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曲藝

“一片孤城萬仞山”這句詩中,既是“孤城”,為何用“一片”修飾

作者:由 執筆讀春秋 發表于 曲藝時間:2022-01-22

王之渙的《涼州詞·其一》,是一首描寫塞外風光的軍旅詩。這首詩號稱“七絕之最”,乃是唐代軍旅詩第一名。

但是,這首詩裡面描寫的塞外風景,卻略帶一些“魔幻”的色彩。尤其是詩中,將發源於青海的“黃河”和隔著幾千裡的“玉門”扯在一起,讓人費解。

“一片孤城萬仞山”這句詩中,既是“孤城”,為何用“一片”修飾

就不說“黃河”這件事兒吧,光是那《涼州詞》的這個標題,就讓人有些看不懂。而且唐代的涼州城,距離玉門關也還遠著呢。

這到底是王之渙喝高了在胡說八道呢,還是這首詩在傳抄過程中,出現了訛誤?專家們早已經為此打爆了頭。

下面先不說這些已經老掉牙的“千古之謎”,我們聊點其他的。因為此前有個小朋友,對“一片孤城萬仞山”又產生了疑惑。

這個小朋友提問:“孤城”難道不是指“一座城”嗎?那麼,王之渙為什麼要用“片”來做城的量詞呢?難道王之渙想寫的,原來是“一片”建築嗎?

一、唐代的“玉門關”長什麼樣?

《涼州詞·其一》——唐·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如果不是“九漏魚”的話,那麼你以前上學的時候,一定聽老師講解過這首詩的含義。詩中的“一片孤城”,指的是唐代玉門關的關城,而“萬仞山”則是玉門關外面的高山。

“一片孤城萬仞山”這句詩中,既是“孤城”,為何用“一片”修飾

不過,假如你去網路上搜索玉門關遺址相關的圖片,你就會驚奇地發現:圖片上的玉門關遺址,是矗立在一片廣漠的平野之上的。

玉門關的四周空蕩蕩的,並沒有任何的山峰。

難道“萬仞山”和“黃河遠上白雲間”一樣,是王之渙憑空杜撰出來的嗎?其實也不盡然。

根據《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記載:唐代的玉門關,位於敦煌西北瓜州一帶,

它並不是我們如今在網上看到的那個“土丘”。

大唐貞觀三年(公元629年)的初冬,玄奘法師西行取經,來到了甘肅瓜州縣的鎖陽城,他向當地人問路。

有一個人告訴他:從鎖陽城往北,會看到一條葫蘆河。這條河下寬上窄,波濤洶湧,深不可測。沿著河道往上走,就可以看到玉門關了。

這個關卡,是大唐通往西域的必經之地。而它修築的地點,恰好扼住了大唐和西域交通的咽喉。所以,戰略位置非常關鍵。

“一片孤城萬仞山”這句詩中,既是“孤城”,為何用“一片”修飾

唐代玉門關的關城外面,有苜蓿峰和亂山七子峰

,但是山峰高度並沒有達到萬仞之高。換句話說,山是存在的,但是高度是你王之渙王大爺吹出來的。

那麼,他為什麼要寫“一片孤城”呢?因為當時的玉門關,是一個防禦要塞,

它修築在交通要道上,完全堵死了大唐通往西域的道路。可想而知,它的戰線拉得非常長。

所以,玉門關的關城,的確不是一棟獨立的建築,而是由成片建築形成的聚落,在它們的外面建了城牆。所以用“一片”形容“孤城”,根本不存在錯誤。

再加上在這句詩裡,後面作者已經“萬仞”突出了山脈縱向的高度,那麼出於審美的需要,前面就得從“橫向”,來突出孤城佔地面積之寬了。

二、讀詩歌要有想象力

文學創作和欣賞,要求作者和讀者同樣具備豐富的想象力。尤其是

中國人寫的詩歌,如果讀詩的人沒有一點想象力,只是“認死理”,完全就沒法看了。

比如唐朝的李白、李賀、李商隱寫詩,大多都是虛虛實實,還帶點神秘色彩的。欣賞他們的詩,就得讓自己的腦瓜子活動起來才行。

“一片孤城萬仞山”這句詩中,既是“孤城”,為何用“一片”修飾

誰說“孤城”就不能夠用“一片”來形容呢?

李商隱寫“臥後清霄細細長”時,還用“細”來形容夜晚的漫長呢!

所以詩人在創作時,運用修辭手法是非常靈活的。王之渙用“一片”來寫“孤城”,著重強調的是他腦補到的玉門關關城的視覺效果。

這就有

一點類似陳望道在《修辭學發凡》裡面提到的“摹狀”

,只不過這種手法,常用於對聲音的模擬,對視覺形象的摹狀比較少見。

陳望道舉的例子,又全都是疊詞。儘管“一片 ”不是疊詞,但是王之渙的使用方式和摹狀的修辭手法,並沒有什麼區別。

王之渙先是在腦海裡,想象出一座城池的樣子,城裡有很多功能各異的小型建築。在它們的外面,築起了一道高高的城牆,那可不就是“一片孤城”嗎?

所以說寫“孤城”,不光可以寫“一片”,

他高興起來還可以寫成“一砣”。畢竟在王之渙的想象裡面,黃河還能“遠上白雲間”呢!

“一片孤城萬仞山”這句詩中,既是“孤城”,為何用“一片”修飾

《涼州詞·其一》這首詩一共28個字,作者在當中反覆運用誇張、對偶、摹狀、比擬、雙關等多種修辭手法,替我們描繪出一幅壯麗的邊塞風景圖。

與此同時,這首詩的音韻高亢嘹亮,完全與詩的主題相匹配,所以它在後世,才能得到這麼高的評價。只是不懂得欣賞它的人,會認為這首詩從標題到正文都讓人看不懂。

詩題叫《涼州詞》,寫的又是玉門關。可是,唐朝玉門關又不在涼州城。並且詩中提到的黃河,距離玉關門也還有很遠。但是在古代,卻從來沒有人覺得他寫錯了。

據說,這是因為在清代以前,中國有很多古人都認為黃河是要流經玉門關的。

《水經注》裡面說:河出崑崙山,伏流地中萬三千里,禹導而通之,出積石山。

意思就是說,黃河從崑崙山流出來,然後鑽進地裡,流過三千里,再到青海、甘肅間的“積石山”才冒出地面。於是,古人誤以為黃河就是塔里木河流域的上游,它是要流經玉門關的。

然而,你王之渙王大爺,卻是一輩子都沒有去過玉門關的,因為

他是生長在黃河岸邊的。少年時代,他和父親一起到過長安。三十歲以後,就一直在河北當一個縣官的倒插門女婿。

“一片孤城萬仞山”這句詩中,既是“孤城”,為何用“一片”修飾

後來,王之渙辭職隱居十五年,中間登過一次鸛雀樓,寫出了五絕第一的《登鸛雀樓》。

所以,他寫這首《涼州詞·其一》,完全是靠道聽途說和想象的了。

結語

“孤城”可以用“一片”來修飾嗎?當然可以啦!你

王之渙王大爺的“一片孤城”,明擺著是在透過高階修辭手法,向你介紹他想象中的畫面,

這真的不算過分。

不信你就去看看看王之渙的好朋友

王昌齡,由於“用力太過生猛”,一不小心就寫出了千古名句——“一片冰心在玉壺”。

如果按照“孤城”不能用“一片”來修飾的話,那麼王昌齡這句詩簡直就沒法看了。誰聽說活人的心臟是“一片”了?誰聽說活人的心臟是“冰心”了?

因此讀古詩,一定要發揮文學想象力,這樣你才能讀懂其中真正的韻味。同時,多讀幾首古詩,你的文學想象力也就慢慢出來了。

標簽: 玉門關  王之渙  孤城  一片  涼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