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詩詞

孟餘堂“守中致和”準則,解讀食療鼻祖的和諧智慧

作者:由 晚安筆記 發表于 詩詞時間:2022-02-18

“中和”思想是中國傳統智慧的重要觀念。《道德經》中關於“守中致和”的思想以及由此形成的“

中和

”原則,是目前我們所倡導的

和諧文化

的重要理論來源。不僅如此,這也是中華文化和

中醫理論

一貫的準則。

我國唐朝經濟文化空前繁榮,中國進入了一個全世界打著手電筒都找不到對手的狀態。近300年的唐朝歷史中,從初唐、盛唐和晚唐留下來的

詩歌

就能看出來一個時代的變遷。正是因為國力的強盛,所以唐朝人才有時間系統化的總結梳理前人的思想以及學說。

孟餘堂“守中致和”準則,解讀食療鼻祖的和諧智慧

孟詵/孟餘堂/守中致和/松元集/回春五方/九香平/中醫食療/河南汝州

在唐代汝州府(今河南省汝州市陵頭鎮)就有一個因為失言得罪武后的朝廷命官孟孟詵(shēn),他是

孟子的三十一世孫

,系出名門。孟詵師從

藥王孫思邈

,提出

中醫食療

的概念,以一己之力開創了中醫食療學,並對中醫食療進行了

系統論述

孟詵提倡身體出現小問題的時候可以

先嚐試沒有害處的食物療法,或者平時就要善於利用食物進行保養身性

,把“守中致和”作為自己的施治準則去落地執行。

中醫講究

陰陽平衡

,孟詵(shēn)的“守中致和”理念在某種程度上完美契合了這一點。陰陽平衡就是陰陽雙方的消長轉化保持協調,既不過分也不偏衰,呈現著一種協調的狀態。生命陰陽平衡的含義是臟腑平衡、寒熱平衡及氣血平衡。其總原則是陰陽協調,實質是陽氣與陰精(精、血、津、液)的平衡,也就是人體各種功能與物質的協調。具體就是能吃、能睡、氣色好,心情愉快,精神飽滿;應急能力強,對不良情況適應能力好;耐受疲勞強,抵抗一般疾病能力好。​

作為中醫食療學說的開創者,孟詵(shēn)自己也是“守中致和”、“陰陽平衡”理念的實踐者。人體強調陰陽平衡,如果陰陽平衡被打破,人體就處於亞健康狀態;如果陰陽嚴重的不平衡,就會患上嚴重的器質性的疾病,也就是真正的疾病。

道家創始人老子提出的“中和”思想,被完美的應用到中醫理論中,也正是基於這種思想,“守中致和”強調了人與大自然的本性應該是默契的,認為只有透過不斷的修養身心身心才可以達到和諧有序,達到一個人、一個國家、甚至一個民族生命的最高境界。

標簽: 守中致  陰陽  平衡  食療  中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