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詩詞

《 自稱″酒中仙″的李白》陳再明22、5、29

作者:由 陳再明 發表于 詩詞時間:2022-08-13

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一一杜 甫

李白,童叟皆曉的唐代大詩人,他的真實籍貫在哪裡?卻為人人所不曉。並且,李白和杜甫有深厚的友情,這也為人們所不知。因此,把他出川以後的經歷,寫出來供人茶餘飯後佐談,則不無有裨風雅。

李白的少年時代,是在四川度過的,考之於他自已的作品,這已經是沒有問題的。可是關於李白真正的籍貫,卻自來有種種不同的說法:或說是西域碎葉,或說是甘肅隴西,或說是四川江油,或說是山東任城,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並且,在李白的作品中,也很難發見提到他父母的話,這可看出李白的家世,確有幾分神秘。

考之於李白的籍貫,《舊唐詩》以李白為山東人,″父為任城尉,因家焉″。李白住在山東很久是事實,但說他是山東人,卻是很有可疑的。範傳正在《唐左拾遺翰林學士李公新茗碑》敘述說:“隋末多難,一房被竄於碎葉,流離散落,隱易姓名,故自國朝已來,漏於蜀籍。″這是李白是生於碎葉說的由來。但 李白在《與韓荊州書》中,自已說“白隴西布衣,流落楚漢“。他的同時人李陽冰為他撰《草堂集序》,也說他是“隴西成紀人,涼武昭王暠九世孫。″這都說明李白原籍是隴西,即今天的甘肅,大致是很確定的了。

李白自從離開他的故鄉四川以後,便一直過著一種漫遊生活。從他的作品看,我們知道他住得較久的地方為湖北、山東、河南;因為一度非正式的從政,住在長安有三年之久;此外,他的遊蹤所及之處,則有湖南、山西、河北、江蘇、浙江、安徽、、最後乃死在安徽的當塗。他之認識孟浩然,是他出川不久在湖北時的事;他之和杜甫做朋友,則是他退出長安,年齡已在四十四五的時候了。

李白(701一762)約長於杜甫(712一770)十一歲,大約在李白的40以後,杜甫的30以後,他們便做了很好的朋友。儘管在中國的詩壇,自來是李杜並稱;儘管他們所遭遇的困厄,乃至垂老不得志而客死異地,也有不少相似之點;可是,他們兩位的人生態度與作品內容,卻彼此保有一種迥然不同的氣象。照白居易的解釋,把他們兩位擺在那樣一種時代,只是天意,好像要他們專為人間產生幾首好詩。

李杜這兩位詩人,不僅在他們的作品上,表現一種不同的情調,實際則他們兩位的個性,也顯然不一樣。李白的出發點是道家、縱橫家、遊俠;他所最崇拜的人物,為范蠡、魯仲連、侯嬴,朱亥、張良、謝安。杜甫則為純粹的儒家,他所崇拜的人物,乃為諸葛亮。而他最大的抱負,乃在″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

李白並不是不熱心於功名富貴,但他對於做官不過是取快一時,無論成功或失敗,他總是要走,決不是一個官可以把他拘束得了的,因為他還有一個更高的目的,乃在求仙學道。杜甫卻真有一腔忠君愛民的思想,對當時一般流離困苦的人民,以及他的妻子和兒女,他也確實抱著無限的同情,假定他做官做得很順手的話,他是不難做到“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

在杜甫的集子裡,涉及李白的詩,一共有一十五首,我們可以看出老杜對李確有深刻的認識,例如一首七絕詩:

″秋來相顧尚飄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

老杜對李具有一種深厚的友情,但他卻也不是一味的恭維,是帶有一點規勸的意思的。

至於李白對於杜甫又怎樣呢?自然也是很好的,李白有一首《沙邱城下寄杜甫》的五律雲:

″我來竟何事,高臥沙邱城; 城邊有古樹,日夕連秋聲。 魯酒不可醉,齊歌空復情; 思君若汶水,浩蕩寄南征!″

這不也可看出李白對杜甫友情的自然流露嗎?李白還有一首七絕雲:

″飯顆山頭逢杜甫,頭戴笠子日卓午。 借問因何太瘦生,總為從來作詩苦。″

李白懂得杜甫的詩,是從苦吟而得的。因此才說杜甫的詩″從來作詩苦″。

等到唐玄宗天寶元年(742),即李白42歲的時候,他的政治機會果然來了。當時他有一位在會稽認識的道友吳筠,因為玉真公主的關係,應召到了長安,李白也就因吳筠的關係,被引薦而出仕。李白有幾首《別內赴徵》的詩,內中有一首說:

“出門妻子強牽衣,問我西行幾日歸。 歸時倘佩黃金印,莫見蘇秦不下機。″

同時,李白在一首《南陵別兒童入京》的詩裡,他也說:

″、、會稽愚婦輕買臣,餘亦辭案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可以想像李白當時的心情,是如何的躊躇滿志了。果然,到了長安以後,唐玄宗待他總算不錯的,一見面就對他說:″卿是布衣,名為朕知,非素蓄道義,何以及此!″這樣一來,李白便做了一名”翰林供奉″。自來做皇帝的人,對於這類文學侍從之臣,往住是以″倡優蓄之″。於是乎,李白想做魯仲連、張子房、謝安石的一些抱負,便只好歸於幻滅,惟有縱情書酒,和光同塵的與當時長安的文人學士,來共同過一種糜爛生活了。

李白每次入宮,總是醉得醺醺然的。他竟然叫一個炙手可熱的高力士,翹起一隻腿,叫他脫靴子。後來雖因此而遭讒間之口,因此而不能不離開長安,這對李白看來,正所謂求仁得仁,實際是亳無所謂的。

李白離開四川的時候,大致在20以後,最遲也不會遲過24。他離川以後,便設有回去過,這一首詩: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這大致便是青年詩人李白,最初離開四川到達湖北的得意之作。他住在湖北的安陸,和許圉師的孫女結了婚。在結婚前三年,他已經有過″南窮蒼梧,東涉溟海″的遊歷,在揚州不到一年,便花了30餘萬;又同一位四川朋友吳指南遊過洞庭湖,吳死以後,他又到過金陵。李白晚年流寓宣城時,寫了一首詩:

″蜀國曾聞子規鳥,宣城還見杜鵑花。

一叫一廻腸一斷,三春三月憶三巴。

李白經過40年漂泊流離的生活之後,於唐肅宗寶應元年(762)的11月乙酉,死於安徽的當塗。李白是病死的,關於″捉月″墜江的一種說法,純屬無稽。杜甫《夢李白二首》,一則曰:“水深波浪闊,無使蛟龍得″;再則曰:″江湖多風波,舟楫恐失墜”,後人或即以此加以附會的。

李白的墓,原在當塗的龍山東麓。唐憲宗元和十二年(817)正月23日,乃改葬於青山之陽,西去舊墳六里,南抵驛路三百步。

標簽: 李白  杜甫  一首  長安  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