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詩詞

桃花賦在,風簫誰續

作者:由 猶在 發表于 詩詞時間:2020-12-06

————————讀《繁花》記

桃花賦在,風簫誰續

同樣寫上海,《繁花》與《長恨歌》文風有相似的細膩柔軟。當然兩部作品也有差異,《長恨歌》包含上海解放前的敘述,王安憶老師曾表示是透過現有的文獻記載和想象完成的創作;《繁花》故事主人公主要是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十幾歲的青少年,金宇澄老師在《十三邀》中我記得好像說這部小說是結合自身經歷,來記述上海有過的一段風貌。《長恨歌》主要採用順序,整部小說大體圍繞女一號王琦瑤展開;《繁花》是採用兩條時間線,主人公青少年時代和成年時代,兩個時間線不斷交替,並且隨著過去青少年時代這一時間線的推進,逐漸和成年時代重合。同時《繁花》的出場人物更多,人物關係也更加錯綜複雜,絲絲縷縷相互勾連。《繁花》的故事,對於我個人而言更加容易接受,就是拿起這本書讀起來更加容易進入狀態,進入到小說描寫的氛圍之中。可能是因為小說有很多男女之事吧,哈哈哈哈。個人認為《繁花》的藝術性更強一些。當然也沒有一個好另一個壞的意思。

圖書館借來的書,讀到大概中間位置,姝華滬生分別,姝華來信這一段,心裡難受,恰巧這一頁也折了起來。猜想是上一位借書人和我有同感吧。感覺和作者、另一位讀這本書的人發生了神奇的聯絡。信裡說:人生是一次荒涼的旅行。寂寞的來,寂寞的去。青年男女在歷史的洪流中分別。

書中描寫了隨著時間的推進,上海的建築、居民的生活的變遷。世俗的語言帶著些許煙火氣,讓我看清一個個宏大的歷史背景下,人與人之間,酸甜苦辣、悲歡離合、勾心鬥角、爾虞我詐、聚散離合。

另外小說的結尾部分,小毛離世也給我留下一些感觸。生而為人,白白地來,白白地去,你有話跟我說我不響,你跟我抱怨心事我不響,你責備我我不響。自始至終,天空一聲不響(小說中說是上帝),像一切都由我定。

桃花賦在,風簫誰續

還有,小說裡敘述了一個充滿哲學意味的比喻:天堂和地獄相隔很遠,天堂在水面上有無邊光芒,有萬里荷花荷葉,美不勝收;水面之下,長長的根鬚深入黑暗的地下,深入地獄。地獄的人們爬上根鬚,人擠人,想要上去,但是人越來越多,根鬚就斷了。遺憾的是,天堂的菩薩看不見地獄的情況。這是在說什麼?江湖於廟堂?想起近來一部電影《飢餓站臺》。

小說的一句詩記在這裡:

彷徨的日子將不再有了

當我縊死了我的錯誤的童年

標簽: 繁花  小說  不響  地獄  長恨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