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詩詞

利己和道德之間到底應該如何選擇?

作者:由 青衿會 發表于 詩詞時間:2021-12-07

利己和道德之間到底應該如何選擇?青衿會2021-12-07 12:59:36

雞生蛋還是蛋生雞之外還有另外一個千古謎題就是人性到底本善還是本惡,一個人從出生的那一天開始,對於這個世界渾然未知,根本無所謂善惡,所謂的善惡不過是後天表現出的行為的外化狀態,但有一點卻是可以確認,就是人性到底是利己還是利他。薩特說,“存在先於本質”,人如果從先天存在來看,一定是利己,而不會利他,如同小嬰兒剛出生不斷哭鬧想方設法獲取養分一樣,他唯一的目的就是滿足自身的生存需求。

利己和道德之間到底應該如何選擇?

現在我們明白了人性的本質是利己,那麼問題來了,如果每個人都抱著自私的利己之心的話,那他們在這個世界根本無法生存。雖然人類處於大自然金字塔的頂端,但如果人人都單兵作戰的話,那遲早會被猛獸侵襲,根本無法在這個大自然生存,這就指出了人類生存的第一個問題,協作互補必不可少的。不要說人類,就是動物和植物也懂得相伴相生的道理,那麼人類想要在大自然生存,就必須要學會互相幫助,進而形成行為規範,在這個基礎之上,有了文字之後,經過文明的千百年洗禮,規範行為,協作共生的文字化表現就是道德。道德是人類群體化協作的精神核心,不管在地球的哪一個角落,道德總是先於部落,王朝而誕生的。

不管是東方的春秋戰國,還是西方的希臘城邦,道德文明總是在一個文明發端的初始階段誕生,並不斷成形,最終構成了這個民族的文化基因底色。道德的產生就是為了節制人類自帶的利己基因,從而在人的內心培養出一種利他之心。人只有透過利他,才可能構建牢固的協作關係,並最終形成一種有凝聚力的群體文化。在現代化社會之前,東方的利他文化來源於儒釋道三教的核心教義融合,並形成了一種為眾生犧牲小我的底層文化基因。而西方則來自於基督教的教義,他強調犧牲,奉獻和忍耐,打造出一種特有的利他文化之下的苦難美學。

道德雖然付諸於文字代代相傳,但畢竟只侷限於精神世界層面,總會有一小撮人為了利己的目標,衝破肉體的束縛,這時候能限制每個人內心這頭利己巨獸的唯有法制。東方的大秦律,西方的羅馬法,都構建了法制對於人性存在利己基因的第二道防火牆。透過法制條款的約束和懲戒並以恐懼和痛苦的精神傳導讓每個人對於內心自私的泛濫噤若寒蟬。

利己和道德之間到底應該如何選擇?

為了限制利己,人類在千百年發展過程中設定了道德和法制兩道防火牆對其進行管理,雖然大多數人能退守到道德的高牆之內,但仍然有極少數人願意鋌而走險,走進道德與法制的真空地帶,甚至於法制之外來進行冒險,這一切也都是利己的基因使然。

假設利益呈現正態分佈,那麼在道德之內,想要獲取利益,則競爭者眾多,成功機率低,而一旦越過道德的高牆,跨進道德和法制的空隙處,他們就會發現,競爭者極少,可以獲取原本極難獲取的收益。在利己之心的刺激下,慾望不斷膨脹,他們再往前邁出一步,走出法制的管理之外,就會發現,這裡幾乎沒有競爭者,想獲取高額收益簡直輕而易舉,雖然風險極大,成本極高,但在利益的驅使下,他也願意去冒這個險,人就這樣一步步在利己之下,邁過了法制的防火牆。這麼一段推演也就解釋了為什麼即使道德再完備,法制再完善,也仍然會有一小部分願意鋌而走險。根本原因在於利己的驅動下,收益率往往在越過道德和法制的兩道防火牆約束的過程中,反而呈現上升的趨勢。

這裡就會涉及一個二元悖論,道德向左,利己向右,一個人越是在道德上有潔癖,自我利益就越有可能被犧牲,而一個人越是自私,在道德方面越是會有所虧欠。在上篇談到的《被侮辱和被傷害的人》裡提到的涅莉的母親為了站在道德的制高點,寧願犧牲掉自己本可以獲得的補償和權益,而讓自己和女兒,父親活在痛苦,艱難的生活中。追求道德的優越感本身就是一種自我欺騙,是一種虛體自戀,我們無法用抽象的道德來掩飾在現實生活中遭受到的傷害。道德不是一把鈍刀,而應該是一把利刃,一把斬除掉惡之花的鋒利的武器。另外一個維度,自私到以犧牲他人為代價為自己獲取高額收益的公爵卻可以逍遙地遊走在道德邊緣之外,甚至反諷他人道德的利己主義,這更是一種對於道德的踐踏。

對於道德和利己我們必須要辯證去對待,既然我們每個人內心都有一種利己主義,那麼我們就需要用道德來自我約束。道德不應該僅僅成為善良人的行為準則,更應該讓那些越界的人為此而付出對等的代價。同樣對於以道德為榮的人也是如此,我們畢竟生活在現實的世界,如果只是一味的犧牲自我訴求去滿足虛無的道德優越感,那本質上也是另外一種對自我的偽善。

利己和道德之間到底應該如何選擇?

人生的成長是在不斷動態的調整,在道德和利己之間,我們需要找到一種微妙的平衡,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中庸之道。如果自己變得自私了,我們需要用道德感來約束和平衡自己的行為,同樣,如果我們只想著道德,而罔顧自己的內心感受,也是對於自己的一種欺騙和逃避。

利己和道德之間到底應該如何選擇?教外私淑2021-12-07 14:29:35

沒什麼可選擇的,只有一條路,在符合道德的前提的下利己,不然,利己而得的利,就極有可能成為反噬的害己

道德,從根本上是總結出來那種安全、長久的利己方式,佛家所謂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就是說人不能為了利己而謹慎嚴格的遵守道德操守,最後就會因違背道德而被反噬從利己而成害己

不能給遵守者帶來好處的道德,不會有人樂意遵守,而之所以有人覺得被廣泛遵守的道德妨礙了利己,那只是因為,這些人還沒認清那些眼前能利己的利好事後會給自己帶來什麼有害的結果

道德貌似是對人友好,其實根本是對己友好;認識道德,不要只看要求如何對人,還要看到,如此待人,會給自己帶來什麼好處

聖人言,利者義之和也,只有真正毫無風險無需擔驚害怕的得利,才是自己真正的得利,而這種真實的利,一定是符合社會道德的得利;利己與道德,沒矛盾,不對立

利己和道德之間到底應該如何選擇?Jame992021-12-08 08:05:45

利己和道德不是對立的。可以既利己也道德。事實上,儘可能的讓自己和身邊親友過的好,是對全世界最大的貢獻

標簽: 道德  利己  法制  利他  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