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攝影

一口一口吃掉藝術概論第三期:“視覺文化”的理論來源

作者:由 北電追夢者 發表于 攝影時間:2020-04-24

大家好! 歡迎大家準時收看第三期”一口一口吃掉藝術概論“~

進入六月初夏,考研複習也進入到了最火熱的黃金時期,之前說過,夏天的三個月對於考研而言是至關重要的,一定在這一時期打好基礎。

在前兩期“一口一口吃掉藝術概論”欄目釋出後,我們得到了很多同學們的積極反饋,不知道大家《藝術概論》都學習的怎麼樣了呢?我們今天就來接著聊一聊關於視覺文化的理論來源,梳理一下都有哪些理論大家為視覺文化的理論形成奠定了厚實的理論基礎。

01 拉康 - 映象理論

首先跟大家一起復習一下,在上一期的藝術概論中,我們提到,“視覺性”的要義中:

“視覺場域內的看與被看”是最核心的結構要素。

而“凝視”的這個概念,就來自拉康的精神分析學觀點。

一口一口吃掉藝術概論第三期:“視覺文化”的理論來源

拜拉康大神,專業一穩拿130

說到精神分析美學,在《藝術概論》第五章第二節當中我們已經進行了較為翔實的介紹,從弗洛伊德的《夢的解析》開始,精神分析學派開始形成較有規模的理論體系,他提出的三重人格理論:自我-本我-超我 或 潛意識-前意識-意識 是精神分析美學非常重要的理論基礎。

下面是關於我們搬運翻譯的弗洛伊德的影片:

觀看影片請戳:

一口一口吃掉藝術概論第三期:“視覺文化”的理論來源

隨後,他的學生榮格進一步提出,在弗洛伊德的個人無意識的底層更深處還具有集體無意識,集體無意識是一個民族、團體、國家等族群共同享有的民族神話、傳說、故事、經驗,這些集體無意識以遺傳的方式一代又一代徘徊在族群中每個人的心底最底層,是藝術創作的原型和基礎。

一口一口吃掉藝術概論第三期:“視覺文化”的理論來源

嚴肅的弗洛伊德本德,一眼看穿你是不是有精神病

一口一口吃掉藝術概論第三期:“視覺文化”的理論來源

奠定了弗洛伊德地位的抗鼎之作:《夢的解析》

一口一口吃掉藝術概論第三期:“視覺文化”的理論來源

可愛又神叨的榮格

隨後,將精神分析學進一步體系化的就是拉康啦,他提出了重要的結構主義精神分析學,在弗洛伊德的三重人格理論基礎上將其進一步實體化、社會化,提出了非常著名的

三界理論:

想象界 -The Imaginary - 符號的世界

象徵界 - The Symbolic - 印象的真實世界(現實秩序

真實界 - The Real - 無意識層面的真實(殘酷而危險的無秩序

三界理論是人類現實性的三大界域,也是組成人類所有經驗的三大秩序。拉康的分類法不僅只針對純心理界,更是針對生存或存在界的現實生活,是一種哲學式的劃分。

我們今天要強調的重點,映象理論就是在符號的世界—想象界中誕生的,是自我與映象,嬰兒與母親之間的

二元對立

拉康提出,嬰兒在0-6個月的時候是沒有自我意識的,不知“我”為何物,認為“我”就是世間萬物,可以理解為道家所說的一片“混沌”。所以在別的嬰兒啼哭時,“我”也會跟著哭,因為此時嬰兒沒有自我與他者的區別概念。接著,在6-18月的時期,嬰兒進入到了映象階段,嬰兒在鏡子裡發現了“我”與“母親”的存在(注意,此時,父親是缺席的)。這裡就形成了兩組關係:

1.“自我”概念的形成

嬰兒在鏡子裡辨別出了自己的存在,自我和相似者形成了原型似的二元關係,並且二者可以相互交換。嬰兒第一次發現了自我和世界萬物的區別,有了“我”的概念。

一口一口吃掉藝術概論第三期:“視覺文化”的理論來源

映象階段示意圖,注意其中的雙向凝視

2.“自戀”現象的出現

母親作為一個高大、完滿、健壯的他者,被嬰兒認為是自我的一部分,於是掩蓋了自身弱小、不足的缺陷,順利地幻想出了一個理想的自我。因此,在這個階段,人形成了充滿自戀色彩的“誤認”,人會同時產生自卑和自大兩種情緒,因為在內心深處,我們其實會永遠意識到那個真正的自己永遠存在。

因此,在自我意識當中,我們永遠會注意他人的看法,別人的眼光、看法會成為我們看待自身的一部分,就如同每次照鏡子審視自我時,鏡子中的“異我”對我們自身的審視。

映象理論為視覺文化提供了強有力的理論基礎,使得“觀看”這一行為變成了雙向的交流動作,使得“作為客體的凝視”得以復活,即“看”與“被看”主客體關係,並非只有主體有資格觀看客體,作為客體的他人、藝術品都可以對我們反向凝視,造成影響。

下面是關於我們搬運翻譯的拉康映象階段的影片:

觀看影片請戳:

一口一口吃掉藝術概論第三期:“視覺文化”的理論來源

02 阿爾都塞 - 意識形態理論

一口一口吃掉藝術概論第三期:“視覺文化”的理論來源

意識形態 is watching you!

拉康的映象理論是視覺文化所有理論的基石,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如果理解了拉康的理論之後,阿爾都塞看似複雜的“雙重鏡子”——意識形態也就迎刃而解了。

在映象階段的想象界所構成的二元性之後,嬰兒繼續成長為孩童,開始學習語言、知識、邏輯,而這些則代表著(目前來說還是)絕對的父權制、男性中心的社會秩序,因此,父親出現在了接下來的象徵界之中,打破來母子間的脈脈溫情,帶來了三足鼎立的態勢。

象徵界是被結構化為精神分析語言所涉及的現象與秩序,象徵的基本特性是

三元性

:自我、父親和母親的三元性,也就是自我、他者和物件的三元性。隨著父親的介入,世界發生了徹底的改變,主體從此進入了語言的世界、文化的世界、法律的世界,進入了象徵的世界。

在此基礎上,進入社會網路關係的個體需要重新確立自身與世界的關係,這時意識形態就閃亮登場了。意識形態作為社會各種主流觀念、體制、思想、道德、政治的集合,就如同一面大鏡子一樣,映照出每個人心底最恐懼的東西,迫使每個人屈服於它的淫威。但是在這裡,一定要注意的一點新變化是,意識形態作為一面鏡子建立起的是雙重映象結構,也就是意識形態的詢喚機制。

一口一口吃掉藝術概論第三期:“視覺文化”的理論來源

意識形態結構示意圖

什麼叫“詢喚機制”?這讓我想起了封神演義裡有一位張桂芳,是商朝青龍關總兵,他的法術絕招是喚人落馬,如果叫此人名字,一旦答應就會中招。

意識形態也是如此,譬如說,我們假定一種意識形態是“30歲之前一定要結婚”,你可以選擇認同或者不認同,但意識形態會採用各種手段逼迫我們就範(父母的嘮叨、同事的閒話、朋友的前車之鑑等等),這就是詢喚的過程,一旦認同了這種意識形態,我們就會產生一種主體式的幻象投射給意識形態(我一定會幸福、過上好日子、不會受到歧視),就等於阿爾都塞所說的“應答”,那麼意識形態的詢喚過程才算結束。

如果不“應答”,也就是不受意識形態左右,那詢喚機制就無法生成。所以說,在這個過程裡,我們自己也變成了一面鏡子,要把自己的想法投射回意識形態,這個過程才算結束,因此,這是一個投射-返回-認同-返回-投射的雙重鏡子。

阿爾都塞的意識形態理論無疑是創造性的,他為我們進一步深入挖掘了視覺背後的政治含義,當然,對社會、國家之於個體的意義就有了更加審慎的看法。

一口一口吃掉藝術概論第三期:“視覺文化”的理論來源

路易·阿爾都塞《意識形態與國家機器》

今天的藝術史小課堂就上到這裡,下一期我們要來講一講視覺文化理論中其他幾位代表人物:非常帥氣的福柯、居伊·德波以及鮑德里亞。

下期再見~

標簽: 意識形態  理論  映象  拉康  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