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攝影

大資料殺熟現象,我們該如何維護自己的隱私?

作者:由 中公小小zi 發表于 攝影時間:2022-09-20

背景連結

同一平臺、同一時段、同款貨品,下單價格竟有較大差別,更令人費解的是,多付費者還是平臺的熟客。據報道,使用者分別使用自己的高階會員和普通會員賬號在同一電商平臺購買同款商品,結果發現,高階會員賬號不僅沒享受到優惠,反而需要比普通賬號支付更高的價格。北京市消協的一項調查顯示,許多被調查者表示曾被“殺熟”,而網購平臺、線上旅遊、網約車類移動客戶端或網站是“重災區”。近年來,類似大資料“殺熟”現象時有發生,給消費者帶來困擾。

大資料殺熟現象,我們該如何維護自己的隱私?

公考角度解讀

[提出觀點]

對於大資料“殺熟”,應當抓住消費者權益這個關鍵,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進治理,釐清個人資料的所有權和應用範圍,提高相關行為的違法成本。

[綜合分析]

究其大資料“殺熟”的原因,一方面是利益驅動使然。

另一方面,由於平臺在技術、資訊等方面,對消費者擁有壓倒性優勢。為此,消費者遭遇“殺熟”,面臨著舉證不易、維權困難。

此外,大資料“殺熟”在於平臺對使用者資料的保護和利用不當。基於便利,使用者讓渡了自己的部分資料權利。例如,讓平臺獲取自己的消費習慣、消費能力、商品偏好、價格敏感等資訊。然而,這並不意味著平臺可以隨意使用這些使用者資料,或者利用資訊不對稱進行牟利。

大資料“殺熟”嚴重侵害消費者權益,如果任由發展,不利於電商行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大資料殺熟”暴露出大資料產業發展過程中的非對稱以及不透明。平臺根據蒐集使用者的個人資料、流量軌跡、購買習慣等行為資訊,透過平臺大資料模型建立使用者畫像,然後根據這個畫像來給使用者推薦相應的產品、服務和相應定價。這種“大資料殺熟”,同一平臺針對不同的消費者制定不同的價格違反了《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規定的公平誠實信用原則,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

[參考對策]

有關部門應依據相關法律法規嚴格執法。要嚴格遵守電子商務法,電子商務經營者應當全面、真實、準確、及時地披露商品或者服務資訊,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對於消費欺詐行為,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也有明確規定,可適用價格法及其配套法規。同時,平臺訂單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運營者故意隱瞞價格差異、誘導消費者訂立顯失公平的合同,可根據合同法進行處理。

針對消費者維權難問題,可嘗試引入公益訴訟機制,由法定機構或組織代表公眾維權。可探索舉證責任倒置等制度創新,由電商平臺自證“清白”。大資料“殺熟”既是對消費者個體權益的傷害,亦是對消費者群體權益的侵害。因此,在消費者維權的司法保障方面,需要進一步主動作為、開拓創新。

資訊時代,大資料給生活帶來了更多可能,演算法、使用者畫像、精準推送等技術日新月異,但都不應脫離法律和道德的約束,不能損害公眾的利益。從這個意義出發,必須加強依法治理,及時規制負面因素,確保技術更好造福社會。

標簽: 殺熟  消費者  平臺  資料  使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