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攝影

光線的青春片怎麼越來越糊?

作者:由 犀牛娛樂 發表于 攝影時間:2021-04-08

作者 |小幅

每逢熱門檔期,總是幾家歡喜幾家愁。

在剛剛結束的清明節檔期,迎來了9部新片。除了獨佔鰲頭的《我的姐姐》外,陳建斌自導自演的《第十一回》亦憑藉獨特的藝術表達獲得不少關注。

熱鬧是別人的,落寞是《明天會好的》。

光線的青春片怎麼越來越糊?

撲街青春片+1

《明天會好的》由賈樟柯監製,《滾蛋吧!腫瘤君》和《後來的我們》編劇袁媛首次擔任導演,papi醬、張超主演。僅從班底角度來看,這部片子確實不該如此悄無聲息地撲街。

故事方面,《明天會好的》打出了“非常真實的愛情喜劇電影”的標籤。影片聚焦北漂群體,又有“北漂”網紅親自出演的加成,按理說,這樣的基礎條件,應該不難得到觀眾的情感共鳴。

可惜這一手好牌終究還是被打爛。截至目前,《明天會好的》累計票房為2782萬元。貓眼、淘票票評分分別為6。7和6。8,豆瓣評分僅有5。6。口味挑剔的影迷群體不看好也罷,連向來寬容的主流觀眾們,都一致為這部影片打出了低分。

光線的青春片怎麼越來越糊?

“北漂的我可以說毫無共鳴,甚至覺得尬到坍塌。”

“不討厭輕喜劇小妞電影,但是,請真誠一點吧。”

“可能是一篇好的散文,但只能算一部及格的電影。流水賬式的抒情,像是給貓咪撓癢癢。”

從目前觀眾的反饋來看,《明天會好的》的商業性和文藝性並不明晰,情感向影片最核心的情感共鳴也存在一定缺失。拿這樣的內容去對標“愛情喜劇”,顯然有些貨不對板了。

光線的青春片怎麼越來越糊?

而作為該片背後的主要出品方之一光線,也已經不是第一次在青春片上面失手了。光線一手締造了青春片浪潮,如今多年過去,曾經盛產青春片的光線卻在這一領域頻頻失手,究竟是什麼造就了這樣的現狀?

青春片撐起光線半邊天

據毒奶電影不完全統計,自2013年《致青春》起,光線在近9年時間裡已經推出了12部青春題材影片。

光線的青春片怎麼越來越糊?

在過去的採訪中,王長田曾不止一次透露光線選擇立足青春片市場的初衷和訴求。作為一家半路出家做內容的公司,光線為求差異化發展將目光鎖定了潛力巨大的青年觀眾市場,打造出了獨樹一幟的光線“青春戰略”。

從過往專案來看,光線青春片特點非常鮮明。該類專案傾向於尋找一些具備一定觀眾基礎的熱門青春IP進行改編,體量控制在中小成本投入。影片大多啟用青年導演甚至是沒有過導演商業電影經歷的新人導演掌舵,同時搭配一批青年演員參演。

相較其他電影型別,青春電影一來是入門門檻較低、成本投入較低,適合青年導演、演員專案試水,其次是題材方面的市場空白,具備一定觀眾觀影需求。對於那時缺乏內容核心競爭力的光線而言,這是一條上位之捷徑。

初涉青春片市場那幾年,光線的確創造了累累戰績。

藉著引爆兩岸影市的國民爆款《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餘熱,2013年,趙薇執導的《致青春》狂攬7。19億,掀起內地電影市場青春片浪潮。此後《同桌的你》、《匆匆那年》、《左耳》三部青春片接連轟炸,將青春題材熱度送至頂點。

現在看來,《左耳》其實是光線青春片戰略的一個關鍵轉折點。在此之前,青春片大多采用當時已經具備相當票房號召力的熱門青年演員主演,而蘇有朋的導演處女作《左耳》,則大膽啟用了陳都靈、歐豪、楊洋、馬思純等多位新人演員。

光線的青春片怎麼越來越糊?

最終這部影片大獲成功,不僅拿下了4。84億元的高票房成績,幫助蘇有朋成功實現轉型,還捧出了幾位青年演員新星。《左耳》之後,光線便開始專注於這種注重發掘新人才的組盤模式,但策略的轉變並沒有讓光線青春片繼續書寫輝煌,反而急轉直下。

2016年,由新人導演執導,新人演員主演的劉同同名小說改編電影《誰的青春不迷茫》上映,累計票房收1。79億元。對於全新人陣容而言,能夠獲得這樣的市場表現已十分難得,但相較光線過往輝煌,這一成績並不算亮眼。

光線的青春片怎麼越來越糊?

此後上映的數部青春片中票房最高的《悲傷逆流成河》、《如果聲音不記得》兩部影片,都取得了3億+的票房成績,不過相較早期光線青春片票房水平還是存在明顯差距。

票房下限亦在不斷降低,由陳飛宇、歐陽娜娜兩位青年演員主演的《秘果》累計票房僅達795。9萬,而屈楚蕭領銜的《二十歲》和周冬雨領銜的《陽臺上》更加誇張,甚至未能突破500萬大關。

口碑維度,相較評分最高的《誰的青春不迷茫》和第二高的《悲傷逆流成河》,近幾年也鮮有高口碑青春電影再湧現。與此相對的,青春片的口碑下限卻在不斷被拉低,前有貓眼5。6的《陽臺上》,緊接著,去年就迎來了一部貓眼5。4的《蕎麥瘋長》。

相比之下,無論從票房還是口碑維度看,今年清明檔的《明天會好的》都沒有落到墊底的境地。只是我們也必須意識到,曾經作為光線傳媒看家題材的青春片,在近幾年表現普遍疲軟,早已失去了過去的優勢地位。

青春片被拋棄了嗎?

這背後的一切皆是市場選擇嗎?顯然不是。

環境因素固然存在。很多電影型別都會經歷從空缺到飽和再到觀眾審美疲勞的不同階段。當某一題材不再是稀缺資源,觀眾不再盲目追捧,審美標準相應提高,市場便會逐漸迴歸理性。

青春題材的熱潮已經褪去,十年前被追捧的熱門IP如今已經過時,過去被觀眾津津樂道的矯揉造作狗血劇情如今也早就被划進了“俗套”範疇。觀眾審美是在不斷進步的,青春片失去昔日光環,是一場註定的結局。

光線的青春片怎麼越來越糊?

而一些青春片創作者們,又何嘗不是在故步自封。儘管近幾年來青春片市場不乏題材創新之作,但始終沒有脫離早期青春片的框架。仍然按照早期經驗操作新專案,忽視當下觀眾的情感需求轉變,因此才無法獲得觀眾們的認可。

另一方面,相較具備一定商業市場經驗的創作者而言,新人導演的才能本就沒有得到市場驗證,而這類導演往往擁有更加充沛的表達慾望。像去年《蕎麥瘋長》的導演許展雄和《明天會好的》的導演袁媛,便因此備受觀眾爭議。一定程度上說,青春片傾向於選擇新人導演執導,也帶來了很大的風險因素。

內外因素交加,青春片舉步維艱。但這並不意味著青春片被市場所拋棄。

青春題材能夠引發青年觀眾共鳴,也能勾起年長觀眾回憶,青春題材是市場之剛需型別,這一點不必懷疑。

光線的青春片怎麼越來越糊?

在光線的儲備專案中,即將在4月30日上映的許光漢、章若楠主演新片《你的婚禮》貓眼想看高達54。4萬人,高居一週內地想看榜單第一,足以體現青春片在觀眾群體中依然具備可觀的號召力。

光線的青春片怎麼越來越糊?

而對於光線傳媒來說,與其他投入成本高昂的商業片相比,青春片拍攝門檻低、成本低、製作週期短,又大多采用新人主創,具備更大的試錯空間,因此幾部影片的失敗並不會對光線造成重創。此外,光線如今又找到了動畫電影這塊新的看家領域,光線有足夠底氣繼續在青春片市場試錯。

只是需要警惕的是,青春片已經不再是光線手中的常勝王牌。如果不再做出改變,這一題材型別的觀眾信用還會繼續透支下去,票房天花板也會一降再降,奇幻題材便是前車之鑑。

在我們看來,青春片仍然擁有廣闊的市場空間,近幾年也不乏有大爆青春片湧現。而未來能否延續青春片輝煌的關鍵,是情緒的傳達和共鳴感的營造,以及重中之重的故事創新。

標簽: 青春片  光線  觀眾  青春  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