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寵物

為什麼春秋戰國時期遊牧族群對上諸夏列國只能被暴捶,而秦國大一統之後,農耕族群大多就打不過遊牧族群了?

作者:由 蘇穆青 發表于 寵物時間:2022-03-22

為什麼春秋戰國時期遊牧族群對上諸夏列國只能被暴捶,而秦國大一統之後,農耕族群大多就打不過遊牧族群了?尋常巷陌2022-03-22 23:41:51

嘗試回答下。

我們先回到初中政治課本里面交給我們的判斷生產力發展的標誌是啥?答:工具!這是我嘗試回答這個問題的出發點。

初秋早期,就文明發展方式來講(農耕與遊牧)明顯農耕非常優於遊牧原因是啥呢?大致如下:

1、農耕對於工具的要求比較高。

如果工具跟不上其實農耕就發展不起來,所以最早期最重要的生產力得到進一步發展標誌就是青銅器——這就是農耕文明先一步發展起來的標誌。

別抬槓,遊牧文明基本沒可能弄得出來青銅器,為啥呢?因為光青銅器冶煉的分工所需的社會基礎遊牧民族就不存在。所以這個沒啥可以槓的地方。

請注意,青銅的箭頭實戰效果絕對是碾壓式的。沒別的就是飛的遠。

2、社會組織化帶來的制度優越性。

此時的遊牧民族很難建立起來有效的社會組織。一方面是遊牧性質的限制,另一方面他們本身對社會組織需求比較小。靠近農耕的確的。可以透過交易的方式換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想來搶,這個難度比較大,前文說了。光弓箭就足夠讓他吃苦頭了。

另外遊牧民族人口更少,對社會組織的形成是很不利的。沒有一定規模的社會組織。一些高效的社會組織樣式就出不來。限制了這方面智力的發展。

所以,我們能查到的北方遊牧民族早期記載,比較少另一方面如果在史書上記載下來捱打最慘的一次就是管仲帶著齊桓公遠征的那次。

這一仗,把北方遊牧民族打出了絕對的陰影和在地理上的空白地帶。這仗一直管到了秦國修建長城。差不多400多年。

至於我們中原大地形成統一的政權後,為啥北方遊牧民族又起來了。這個話題很有意思。暫時不說了吧。

為什麼春秋戰國時期遊牧族群對上諸夏列國只能被暴捶,而秦國大一統之後,農耕族群大多就打不過遊牧族群了?運豬車老司機2022-03-26 22:10:06

單純的遊牧民族出現的非常晚。在考古學上最早出現於商周之際,而影響到中國的時候,要到孔子死後了。實際上一直都被半農半牧的吊錘(看看五胡十六國時代,拓跋慕容經常去塞北打草谷)這個跟著所謂的作戰模式,還有兵器與無關。而這是中國網路所謂古戰愛好屌絲最津津樂道的東西。包括突厥人也不是遊牧民族。人家主業是打鐵的。其實原因也很簡單,單純的遊牧生產方式可持續性非常差,高度依附於農耕。但是其爆發速度很快。當然敗落的速度更快。比如東突厥的劼利可汗打到長安索取貢品到再次去長安獻舞,中間只不過4年。入關學的主角後金。是漁獵採集和粗放農業。雖然家家都有馬。但人家還真不是遊牧。

遊牧民族唯一的一次大爆發。是成吉思汗時代重新打通陸地絲綢之路。但是也就幾十年隨著阿里不哥失敗就結束了。被錘了三千年。然後就一直吹狼圖騰天下無敵。全世界的輿論恐怕也就獨此一份吧。

為什麼春秋戰國時期遊牧族群對上諸夏列國只能被暴捶,而秦國大一統之後,農耕族群大多就打不過遊牧族群了?艾歐里亞2022-04-02 16:40:58

華夏先民本來就河南那一塊,現在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土地……你覺得是遊牧強還是華夏強?上下五千年,就是征服和同化的歷史。

為什麼春秋戰國時期遊牧族群對上諸夏列國只能被暴捶,而秦國大一統之後,農耕族群大多就打不過遊牧族群了?叢林2022-04-14 16:30:27

春秋戰國時期遊牧民族馬具還在發展過程中,還不能充分發揮騎兵的優勢。因此被組織嚴密的農耕文化軍隊暴捶是必然的。再往後,馬具成熟後,騎兵的機動優勢明顯。可以任意選擇攻擊位置,而農耕民族居住分散,在受到突襲時通常難以迅速集結軍隊反擊。因此遊牧民族往往可以取勝。但是打仗需要後勤支援。在氣候的暖期。比如春秋到西漢早期。北方遊牧民族會遭到糧食充足的農耕民族的暴捶。而到了冷期。比如東漢魏晉等,就有五胡亂華等入侵。同樣,到了隋唐暖期。農耕民族再次暴捶遊牧民族。然後冷期又出現遼金蒙古的入侵。到了氣候短時間回升的元末明初。農耕文明軍隊再次暴捶遊牧民族。然後明中期後氣候再度轉冷。又有了滿清入關。因此遊牧民族的入侵往往受到氣候的影響。氣候好,中原政權收入充足,就能組織對遊牧民族的反擊。氣候不好,中原政權散亂,就會遭到遊牧民族入侵

為什麼春秋戰國時期遊牧族群對上諸夏列國只能被暴捶,而秦國大一統之後,農耕族群大多就打不過遊牧族群了?人人動畫網2022-04-18 13:22:25

並不是。

兩個問題分開回答,首先是春秋戰國時期兩種生活方式的戰力對比。

1、春秋之前,農耕民族的戰力總體是優於遊牧民族的。最直觀的表現就是西周透過分封制,其面積不斷擴張,這些擴充的面積就是諸侯國透過吞併其他的遊牧民族的地方可獲得。這時期主要是因為經濟優勢,農耕的生產模式下,其外部環境較為穩定,更有利於實力的增長和積累。

2、春秋戰國時期

東周時期變革較大,所以採取幾個關鍵點來說明。

·秦穆公稱霸西戎。這是發生在春秋中期的事件。而秦國能夠掃平西戎20餘國,得益於國力和戰爭模式。秦國經過百年的擴張,國力可以碾壓小部落,在春秋時期奉行車戰,秦國又是養馬出身,所以對西戎諸國有著絕對的優勢。

·胡服騎射。這是趙武靈王進行的軍事改革。是效仿遊牧部落的衣著和戰術風格。從而可以在與中原國家的作戰中更加的靈活。從這一角度來說,此時的中原和遊牧民族的力量對比是較為均衡的。

·趙破匈奴之戰。在戰國後期,趙是東方六國中最強大的國家,但是,此時趙卻不能將全部的重心投入到中原爭霸中,必須要儲備一支軍隊防守北方的匈奴。可是因為戰術和戰爭目的的不同,匈奴只需憑藉速度劫掠一番後離開,而中原國家無法預測其出兵的時間和規模,經常處於下風。直到大將李牧用計殲滅匈奴主力,才換來數十年的安穩。

3、秦

秦朝攻守結合,一方面向南方擴張,驅逐少數民族,另外一方面則是修築長城,進行防禦。此時,中原因為相繼的秦末農民起義以及楚漢之爭無暇他顧,給了匈奴成長的時機,所以此時的匈奴是中原的勁敵。

4、漢武帝時期

經過不斷的發展與積累,又有和親政策來保持外部環境的穩定,到漢武帝時期,漢朝已經具備和匈奴決戰的能力。經過衛青、霍去病等名將的進攻,匈奴王庭被佔,整個匈奴部族不得不向西遷移,由此引發了亞歐大陸的民族大遷移運動。但還是戰爭的目的不同,中原的人口不足,還未將土地開發殆盡,所以對於西邊的草原無法實行有利的管束和統治,只能選擇不斷驅逐遊牧民族。

所以,先秦和秦漢這段時間,中原的確是在國力上優於遊牧民族,但是因為遊牧民族的戰爭目的並不是佔領土地而是劫掠生存物資,所以中原和遊牧民族的戰爭兩方都達到了自己想要的結果,而中原這段時期內部並不安穩,更傾向於掠奪已經開發的中原土地,而不是難以種植的草原。

第二個問題,其實並不是中原戰力下降。兩者力量出現對比有以下原因:中原內亂,戰爭目的和方式不同,以及小冰期時代。

隨著時間的發展,遊牧民族也在不斷的向中原學習,包括各種生產技術和國家的觀念。尤其是在遊牧民族從部落走向國家之後,其聯絡性更強,自然力量也就更大。

農耕民族在生活特性上對土地依賴非常嚴重,所以這就限制了流動。而一旦中原發生內亂,處在消耗中時,就是遊牧民族進攻的契機,其搶奪大量的人口、糧食等回到草原。

遊牧民族依賴戰馬,所以其需要的是草場,這也就決定了其即便是進攻中原國家,也難以忘記遊牧的本性,最明顯的就是元朝建立後想要將耕地變為草場。

小冰期時代是一個比較特殊的現象,這時候因為氣候寒冷,所以遊牧民族的草枯瘦貧瘠,自然缺少食物,在生存的危機下,自然爆發出巨大的潛力進攻中原。

標簽: 遊牧民族  農耕  中原  匈奴  遊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