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繪畫

「知乎知識庫」——磚雕

作者:由 喇叭下的紅椒 發表于 繪畫時間:2018-11-19

概述

磚雕磚雕亦名“硬花活”[1],可在一塊磚上進行雕刻,也可若干磚並在一起雕刻。一般先雕好後再安裝,組成整體磚雕,個別特殊牆體,也有先組合後雕刻的。磚雕多用於民間建築和小式建築,常出現在墀頭、影壁、博風頭、屋脊、須彌座、廊心牆、簷料等處。其雕刻內容分為山水、動物、植物、文字、用品、人物故事、歷史傳說等。

「知乎知識庫」——磚雕

寧夏磚雕

磚雕出現

作為建築構件,磚在我國應用的歷史非常悠久。在陝西扶風曾出土過西周時期的鋪地方磚,這是我國迄今為止發現最早的且印有紋飾的磚。春秋戰國時期,出現了模印鋪地花磚,磚面紋飾有米字紋、繩紋、回紋等。如河北易縣燕下都遺址出土了異常精美的回紋方磚;河南洛陽出土了以陰文為主、紋飾較大的空心磚,內容有武士、朱雀、雁、虎等;河南鄭州出土了以陽文為主、紋飾較小的空心磚,多以騎射、狩獵、舞樂等為題材,我國的磚雕工藝由此濫觴[2]。

「知乎知識庫」——磚雕

磚雕的種類

圓雕

也稱為“渾雕”。它不附在任何背景上.是沒有實“地”的,以空為“地”,佔有三維空間,物體形象高低錯落、突出凹下。好的圓雕作品圖樣優美,立體感強,表面豐滿無刀痕,線條和順,拼縫整齊嚴密,勾角部位潔淨圓滑,根底聯結牢固。而在造型中又可照顧到人們從不同角度去進行觀賞,例如屋頂上的飾吻、寶瓶、神像、寶頂等等。

浮雕

浮雕是磚雕藝術中運用較多的一種表現方式,它是介於圓雕和繪畫之間的藝術形式,浮雕的形體是依附在底板上,形體輪廓近似於繪畫但體積的壓縮變形所以表現出來的視覺效果,只能從正面去欣賞。浮雕根據物體形象的立體感和空間感呈現形體凹凸的表現手法和高低厚薄的不同,可以將浮雕細分成三種:

深浮雕:是相對於淺浮雕而言的,其特點是物體的主體高高地突地,使雕刻面之間產生層次感、前後景有高低之分且有穿插交會。這對反映主題具有積極地意義。

淺浮雕:深、淺浮雕經常結合並用,附於建築造型中,形成高中有凹,凹中有高,彎曲自然,造物方正,並且長度比例協調。

平浮雕:又稱為平雕.它的基本特點是其凸起的雕刻平面和凹下去的“地”都是平的。在實際的創作中為了取得某種特殊藝術效果,曾派生出多種變體型別,例如把”地”做成帶花紋或小麻點形式等等。平雕由於雕刻面和“地”各自分別都是平的,從而使雕刻面在“地上形成的陰影整齊而有規律,反襯出雕刻主題稜角清晰,有“剪影”的效果。陰線雕也稱線雕,基本含義是在加工完成的“地”上邊進行陰紋線的刻畫,可分為線型勻稱和不勻稱兩類。前者線型流暢、圓和,風格俊秀細膩,宜於寫實;後者線條頓挫有力,氣韻粗獷古樸,宜於寫意 也有從雕刻技法上把它區分為刀尖刻畫的“遊絲”細線和鑿刻出來的“琴絃”細線兩種。無淪哪類線型和技法,雕刻起來的畫面都像一幅水墨畫,具有顯著的藝術裝飾效果。我們對線雕的要求是線條清楚,深淺、寬窄根據畫面筆鋒走式協涮一致,邊沿整齊,無砂眼和細裂縫隙。

半圓透雕

半圓透雕是介於浮雕和圓雕之間的一種雕刻形式.它在浮雕的基礎上或以物象為主,鏤空作地,以虛作實.有規可循。從而達到人們多角度去觀賞的目的。半圓雕亦可細分成兩種:透雕:又稱之為“通雕”,它往往在背景部分進行雕琢,將景物的問隙處雕鐫得通透、層次分明。在物象周邊進行透雕時,不僅雕刻出了正面的花紋,連側面的花紋也可雕刻出。透雕在例項中常與圓雕、浮雕共同結合起來應用.打造出的物體就有如附著在平面背景之上,給人以層次分明,立體感強,結構合理的感覺。

鏤雕:又稱之為“鏤空雕”、“玲瓏雕”。鏤空處除了背景之外又還有物象本身的各看面空處,如樹身、橋、亭、臺、樓、閣等等、鏤雕除了單面雕以外.還有雙面皆作雕鏤的。它既融合了各種深淺浮雕的手法。又以鏤空手法表現,所以較之透雕在表現手法上更進了一步[3]。

「知乎知識庫」——磚雕

磚雕工藝

磚雕工藝大體可分為兩部分窯前雕工和窯後雕工藝 。

1.窯前雕工

窯前雕,顧名思義是在人窯前進行雕制。其基本工藝流程為:

(1)調和泥

窯前雕的開始如同塑制泥塑,選擇上好的黏土之後進行揉合(類似和麵).揉合出泥土的韌勁(練泥的過程),這樣在燒製時才不易出現裂縫。

(2)塑造形

將揉合好的泥土或壓人模具,或進行形態塑造(有的地區俗稱“捏活”),所使用工具同雕塑,基本完成或完全完成後再使其陰乾,有的在陰乾後還要施以雕刻、上色。陰乾後以扦、刮等手法進行加工。

(3)窯焙燒

窯前雕很多是以圓雕為主的立體雕制,有的則需要上釉而製成琉璃裝飾件。針對不同的物件,燒製的方法也稍有不同。琉璃件在製坯上釉後,便入窯進行燒製直至完成;不予上釉的普通磚,則在燒製中需要濟水(俗稱窖水),以電離出泥土中的金屬元素,從而使泥土的製坯陶質化,最終成為能擊出清脆音色的磚瓦製件。

窯前雕的益處是,由於泥土在陶質化之前非常柔軟,可以塑造出創作者想要的各種複雜造型。但它的缺憾是燒製中的成品率問題,由於在製作中有一系列的不可把握成分,如揉合泥土到怎樣的程度,只能憑製作者的經驗與感覺,沒有一個確切的“度”,相應施火中的窯水也是憑感覺和經驗來進行的。故而窯前雕的燒製成品率.一直是以傳統技法完成窯前雕工藝的一大問題。

「知乎知識庫」——磚雕

2.窯後雕工藝

這是一個剛好和窯前雕加工順序不同的磚雕工藝,窯後雕的“活”,非常類同於石匠的鑿刻,因為窯後雕是在燒製完成的磚坯上進行雕刻鑿打,使之成為雕刻作品的。其工序簡單而言只有兩道:一打坯,二磨細.

(1)選料打坯

磚雕作品在大多數情況下,都是由幾塊磚合在一起來組成完整畫面的。即便是一磚一畫,也有多個組合構件來構成。因此,進行畫面安排、構圖排列之前,首先是選擇磚色和緻密感都相同的磚料,然後再開始製作。

窯後雕鑿刻的第一道工序是“打坯”。一般由富有經驗的藝人主刀,鑿出畫面的輪廓,鑿出物象的深淺,確定畫面近景遠景的層次、位置。這道工序要求操刀藝人熟知作品的題材和情節,畫面安排得當,且能隨機應變、遊刃有餘。

第二道工序是“出細”,即精雕細刻,根據打坯階段完成的輪廓作具體刻畫,使人物、樓臺、樹木、花果一一突出來,通常這道工序是由助手來完成的。最後是修飾、粘補、排拼和做榫。修整應統觀整體,掌握總體感覺,並強調重點細部的精雕;粘補則是對鑿刻過程中的斷裂、崩壞加以修補或進行區域性改動補合;做榫是為了安裝做準備。

(2)鋸、磨、刻、鑿、鑽

鋸、磨、刻、鑿、鑽是磚雕的一些基本手法,針對不同工具而言。鋸通常在開料時使用,常用於製作花窗透雕。刨,是為了將磚坯修刨平整。鑿,是開出較大形態輪廓時使用的手法,或在“以皴法襯托”鑿出底紋肌理時使用。刻、磨,往往在刻畫“出細”時用,通常配合扦、刮等輕微手勢來進行。鑽則多數是雕鑿過程中的技術過渡性操作,如在做透雕時,在空位鑽一個孔以透過線鋸,使之可以運鋸;或為了防止在雕鑿出前景與背景間的透空空隙時產生爆裂,先在其間鑽以透孔,再以扦的手法層層扦削。

在具體鑿刻物件時,各種手勢,即可因人而異,也可視鑿刻的內容而定。這裡所列只是常用手法的名稱,未必詳盡,也未必適合各地藝人的傳統習慣。

「知乎知識庫」——磚雕

北京磚雕

代表地區磚雕

東陽雕磚

東陽磚雕起於何時,由於文獻記載缺少,難以精確考證。但從東陽的考古發掘證明,最遲在宋代早期,東陽磚雕已經在建築中得以廣泛使用,到了明清時期,更是盛極一時。明末清初,由於富商們對豪華生活的追求,因此清代磚雕的風格漸趨細膩繁複,注重情節和構圖,透雕層次加深。東陽磚雕以立體雕塑為主,結合平面紋樣裝飾,內容以花草瑞獸、人物故事、山水風景為主,雕刻精細,造型生動.具有濃郁的地方民間美術特徵。

肅雍堂的磚雕受東陽木雕的影響,有著東陽木雕特有的端莊秀麗的風格。在東陽保留至今的祠堂、廳堂等古建築有近千座,其中隨處可見磚雕的運用,如李宅的古建築李氏宗祠、清朝中期的古建築潤德堂、湖溪鎮郭宅村的七臺廳等。

東陽磚雕有三種做法:一種為雕磚,就是在燒製好的青磚進行雕刻磚雕整體裝飾感強,線條流暢,稜角分明;第二種為雕泥,是在泥均燥到一定程度時進行雕刻,然後將雕好的成品放人窯內燒結,此類稼豐富細膩,形象生動;第三種是翻模成型,使用泥坯壓模而成,適萑產,常見的有鉤頭滴水等構件[5]。

「知乎知識庫」——磚雕

東陽磚雕

廣東雕磚

廣東磚雕的用材和技法與北方、徽州、蘇州的磚雕不同,所選用自要求更高。廣東磚雕制磚選用的磚泥要求黏性強,製作程式繁雜,並且罷定的硬度以保證雕刻時不崩不裂。廣東磚雕技法豐富,並且雕刻風格以華美在雕刻時將各種圓雕、高浮雕、減地與鏤空技法綜合運用,使得廣東磚雕品層次更加豐富,立體感非常好。磚雕題材多以戲曲和民間傳說為主,其作品的表現力和層次感分明,藝術表現力非常完備。

廣東磚雕的代表作品是廣東陳氏祠堂。這座祠堂始建於清光緒十四孟廣東陳姓宗親祭奠祖先、供奉祖先神位以及操辦宗族事務的重要地方,磚雕藝術的代表作品。陳氏祠堂的代表作品是西面簷牆上的大型磚雕《梁山聚義》,相傳是廣東著名磚雕藝人黃南山所作。這塊大型磚雕作品以《水滸傳》梁山泊一百零八將聚義的故事為原型,以聚義廳為中心,塑造了晁蓋、宋江等梁山好漢,這些藝術形象都極富特徵,非常傳神。雖然這些作品場面宏大,但是人物刻畫精細,繁而不亂,詳略得當。除了這些作品外,還有東面簷牆上的《劉慶伏狼駒》《百鳥圖》《五倫全圖》等大型磚雕。這些磚雕主體突出,層次感非常好,題材也是豐富多彩,讓人目不暇接[6]。

「知乎知識庫」——磚雕

陳家祠磚雕

4。3 徽州磚雕

徽派磚雕初期承襲石、木雕刻的風格,多高浮雕、線條粗壯、古拙樸素。到明末清初,繪畫與木刻的發展對磚雕產生了積極的影響,磚雕也一改明初時期粗獷、稚拙而樸素的風格,逐漸走向寫實、精細、繁複,題材上也有很大的拓展。清末至民國初年為徽州磚雕發展的鼎盛期,其雕刻工藝特別細膩複雜,處理上大都是前景物件施以圓雕或半圓雕,中景的場景如樓閣、廊柱為鏤雕,背景的屋宇、山水樹林等雕刻輔以一定深度,前後可多達9個層次之多。徽州磚雕涉及的題材非常廣泛,人物、山水、花鳥、走獸、八寶博古、幾何紋形、文字等,幾乎無所不包。徽州磚雕的用料與製作是十分講究的。一般採用經特殊技藝燒製、擲地

有聲、色澤純正的青磚為材料,先細磨成坯,在上面勾勒出畫面的部位.鑿出物象的深淺,確定畫面的遠近層次.然後再根據各個部位的輪廓進行精心刻畫,區域性“出細”,使事先設計好的圖案一一凸顯出來。磚雕在歙縣、黟縣、婺源、休寧、屯溪諸地十分常見。古老民居、祠堂、廟宇等建築物上鑲嵌的磚雕,雖然歷經風雨,但是仍然精巧無比,給人以美的享受。安徽省博物館藏有《郭子儀上壽》、《百子圖》等,都是徽州磚雕的代表作,且是技藝精湛的完美體現。屯溪博物館收藏的藏品《清代人物門罩磚雕》,顏色為淡灰色.土質細膩、堅硬,姐是代表作品[5]。

「知乎知識庫」——磚雕

徽州磚雕

參考文獻

李劍平編著,中國古建築名詞解辭典,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11。01,第249頁

陳日紅著,荊風楚韻:湖北民間手工藝研究,文化藝術出版社,2015。12,第245頁

孫欣,童芸編著,中國雕刻 漢英對照,黃山書社,2014。06,第156頁

伍英編著,中國古代雕刻,中國商業出版社,2015。11,第129頁

李楠編著,中國古代磚瓦,中國商業出版社,2015。01,第102頁

玲瓏編著,石雕·磚雕收藏與鑑賞 熠熠生輝,新世界出版社,2014。06,第237頁

標簽: 磚雕  雕刻  圓雕  透雕  東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