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繪畫

名人收藏會不會影響到作品本身的價值?

作者:由 王一南 發表于 繪畫時間:2017-01-27

謝邀。

先說結論。

如果談商業價值,或者收藏價值。那麼,名人收藏是諸多因素中相當重要的一個因素,甚至很多情況是決定性。

當然,最後決定價格的還有很多經濟學的影響,比如通脹率等等,不在我們討論的範疇。

如果說純粹的藝術價值,名不名人於我如浮雲,毫無影響。

以下論述:

收藏價值是一個很綜合的概念,有很多影響的因素。但這些因素大多離不開"文化"框架,所謂文化也就是一套穩定的、共同的價值體系。

這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只有盛事才有收藏,因為只有盛事才有穩定的群體價值體系,才有收藏的文化土壤。

你可以很容易發現,所謂的"名人效應",自然也離不開盛事和文化土壤。

八大胡同裡的名妓,到了戰亂的阿拉伯世界,可能完全找不到定位的座標系,那麼她們曾經收藏過用過的物件或者作品,自然在阿拉伯文化圈裡也找不到收藏價值的依託,至少,不會因為這層名人收藏而增光添彩附帶什麼收藏價值。

這種文化圈內生效的收藏價值,在純真的直心看來,真是無理取鬧咄咄怪事,好好的東西,怎麼就不是這個東西本身,也不是因為美感而具備莫名奇妙的收藏價值了呢。

這種收藏價值,用當今的人話來解釋,大體可以理解為:裝B的程度。物件能說出來的道道越多,B格也就越高,自然收藏價值也就越高。最極端的例子,比如說吉澤明步在SXR-756(我亂寫的)18分54秒(都是亂寫的,別求種)鏡頭中被脫掉的小內內,幾乎可以僅僅因為"名人效應"而附帶極高的收藏價值,而其實它只不過是可能被撕爛的一丁點破布頭而已。

其實,這樣的文化認同也只是看似穩定而其實非常脆弱和小眾。比如上文例舉的破布頭,在沒有戀物情節而且只看片其他完全無所謂的觀眾看來可能就毫無收藏價值。也就是說,收藏價值,是認可這文化的人,用他們的認可,賦予物件之上的一層極為虛無縹緲的價值。只不過可能認可的人太多了,這種價值就變成一種看似穩定的常態,而讓人誤以為實有,進而讓人誤以為是物件本身的價值了。

雖然這種文化圈內的收藏價值本質上是虛無的,但為它們花大價錢的藏家也無可厚非。畢竟,貨幣也只是被社會共同認可的價值符號,本質上,錢的價值也是同樣的虛無。

當然,以上都是在世俗(並非是庸俗的)的,文化的層面去討論價值。獨立於這個世俗的,市場的層面之外,還存在另一個層面,那就是藝術價值,或者說審美的層面。

這個層面直麵人心,與一切吹牛逼無關。一個作品好不好,旋律動不動聽,畫面感不感人,與哪些名人收藏過,作品如何輾轉過,甚至作者落沒落款都完全無關。它全都在作品上,全都在你欣賞的當下!

最後我想說,不要以為藝術層面是什麼上層建築,或者有多麼飄渺。當你真能體會到作品或者非作品的審美價值,理解那種跪在作品前感激涕零的審美享受的時候,你就能體會到,與藝術的永恆相比,世俗的價值是多麼虛無不可靠。

標簽: 收藏  價值  層面  作品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