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繪畫

建築的一千零一夜,教你講作品故事

作者:由 Hygge設計留學 發表于 繪畫時間:2022-02-23

廣州塔

,相信是不少童鞋們對這座具有代表性的地標建築並不陌生,小蠻腰可以說是在國際上獲得來自各方的認可與喜愛。但是廣州塔的設計競標過程可謂一波三折,而最後業主採用的居然是一個默默無名的建築師的設計作品,無論是設計概念還是中標結果足以讓無數人驚掉下巴。

建築的一千零一夜,教你講作品故事

當時的競標過程可是雲集了世界各大設計大所的各種方案 ,這些方案可以說是五花八門,各顯神通。

建築的一千零一夜,教你講作品故事

方案一

建築的一千零一夜,教你講作品故事

方案二

建築的一千零一夜,教你講作品故事

方案三

建築的一千零一夜,教你講作品故事

方案四

建築的一千零一夜,教你講作品故事

方案五

那麼為什麼這對來自荷蘭的夫妻設計師是怎麼從這些行業大佬們方案中脫穎而出的呢?一開始廣州塔的概念是從中間被橡皮繩綁起來的兩個橢圓的木盤所啟發,雖然概念上很奪人眼球,但是這遠遠不能讓人折服。

建築的一千零一夜,教你講作品故事

要知道我們中國人最喜歡的聽故事的了,一個方案如果沒有一個好的故事往往不容易這眾多方案中取勝。設計團隊透過這座建築婀娜多姿的造型再結合廣府地區一段悠久的民間傳說,於是乎,一個美麗少女為夫守候在珠江岸邊的動人故事就附加上在這座建築。

建築的一千零一夜,教你講作品故事

廣州塔的成功不僅僅在於它大膽的造型,更重要的是其建築語言承載一定的文化底蘊和人文關懷。對於建築師Ole Scheeren來說,居住和工作在建築內的人,他們也和混凝土、鋼鐵和玻璃一樣是建築不能割捨的一部分。

“建築可以是與人協作和講故事,而不是像典型的摩天大樓那樣孤立和分層了人文與建築的聯絡。”

建築的一千零一夜,教你講作品故事

接下來,我們就跟隨建築師Ole Scheeren在

TED

的演講,來參觀五座建築——從中國的CCTV大樓到泰國海上漂浮的電影院,從中一一瞭解它們背後的故事。

建築的一千零一夜,教你講作品故事

形式圍繞故事

建築的一千零一夜,教你講作品故事

過去的好幾個世紀中,現代的建築物都被一條著名的魔咒所禁錮,“Form Follows Fun ction” (形式圍繞功能)這個理論曾經一度成為當代建築的偉大宣言,同時又是對建築師來說是危險的緊箍咒, 因為這句話雖讓建築物不再具有裝飾性,但也同時宣判建築物走向功利嚴謹而且倍受約束的終點。當然,建築物確實需要實現某些功能,但這讓我想起了Bernard Tschumi對這句話的改寫,並同時提出一個我個人完全不同的見解。

Form follows function

‘形式遵循功能’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建築和工業設計的一個原則,它意味著建築或物體的形狀應該主要與其預期的功能或目的相關。

建築的一千零一夜,教你講作品故事

如果建築會是“形式圍繞故事”呢?我們可以這樣想,建築物是一個佈滿故事的空間,它承載的是有關居住或工作在那裡的人的故事,於是我們可以開始想像我們的建築物可以為住戶帶來哪些創造性的體驗。按這種方式來理解的話,我對空間內的故事感興趣的原因,它不是一個虛無縹緲的東西,而是它的真實就好比建築的風格會對那些生活在裡面的居民具有什麼意義。

建築的一千零一夜,教你講作品故事

我們的建築物的雛形都是由人們的想法和概念來開始的,讓我們瞭解當今的生活或工作空間可以有什麼不同,以及文化與媒體空間可以如何展現。我們的建築物是真實的,它們最終會被建造出來,它是一種實體物質與想法概念的合約產物,所以我們的設計出來的建築物需要賦予它靈魂,那麼建築的靈魂往往來自於空間內部所發生的體驗與故事。

建築的一千零一夜,教你講作品故事

敘事混合體

當我們的建築的形式要圍繞故事時,那麼問題就來了:

要如何把建築安排的兼具功能性與體驗性呢?

我們要如何在空間內部創造出可以引發一系列關係與故事劇本的結構?

我們在建築物裡面的居民及使用者的虛幻故事,要如何在塑造建築物的同時也能被建築物所能描繪出來?

建築的一千零一夜,教你講作品故事

而這當中就會產生出第二個詞彙,我稱之為“

敘事混合體

”:多個同時進行的故事的結構完全透過我們創造出的建築物展現了出來。所以我們可以想像建築物是個呈現關聯性的複雜系統,它既具備可程式化和功能性,又具備體驗性和情緒性,或者社交性。

建築的一千零一夜,教你講作品故事

1.

建築的一千零一夜,教你講作品故事

中國國家廣播公司(CCTV) 總部,Ole Scheeren &;amp; Rem Koolhaas

2002年,當建築師第一次抵達北京時,城市規劃員向我們展示了當時計劃的城市規劃圖,當時除了已有的屈指可數的幾棟大樓,而在規劃圖中將會有上百棟高樓大廈會像雨後春筍一樣出現在市中心的商務區,所以我們只能考慮垂直概念來進行大樓的設計。

建築的一千零一夜,教你講作品故事

CCTV大樓是垂直的空間,是個死板的層次結構,頂層的總是最好的,底部總是最差的,所以這座建築看起來就好像你蓋的越高看起來就越好。在這裡我們想問問自己,我們的建築物可不可以有一個完全不同的概念?它可不可以擺脫層次結構體系?它可不可以是一種合作而不是隔離的系統?

建築的一千零一夜,教你講作品故事

所以我們把建築結構朝著自身的方向打了個彎,形成一個首尾相連的環狀物。而這樣設計的想法是把電視製作功能的所有概念都融合到單一結構裡面,包括實時新聞、節目製作、廣播、研究、培訓和管理都可以全部融合到可互相聯絡的這個環形裡面,在這裡形成一個人們在這裡產生互動和互相交流合作體驗的地方。

建築的一千零一夜,教你講作品故事

如果你還記得人體構造的話,這棟大樓有自己的器官及迴圈系統,它像是自己身體來給我們教授一堂學校的生物課。突然間,你會覺得建築物不再只是搭建出的實體,而更像是一種有機體、生命體。而當你開始剖析這個有機體,你會辨識出一系列的主要技術部門如節目製作室、廣播中心和新聞中心,它們與一些社交場所緊密交織在一起,如會議室,餐廳,交談區等這些人們互動社交的非正式場合。所以,這個建築的組織結構是一種混合體,是一個集技術功能,社交交流,工作體驗於一身的多功能空間。

建築的一千零一夜,教你講作品故事

當然,我們是使用類似迴圈系統的環形建築來串聯每樣東西,使訪客與員工都能在這個巨大的聯合體裡面體驗到所有這些不同的功能。473000平方米的建築面積,使它成為全世界最大的建築物之一,這裡面容納了1萬人。當然,這樣的規模超出了我們對傳統建築物的理解範圍。

建築的一千零一夜,教你講作品故事

這座建築想要體現的並不僅僅是數字,而是人,生活在這一棟大樓裡面的人,為了同時讓瞭解建築所表達的故事,併為這個建築物編寫了自己的劇本,在劇本中我們創造出五種假想的角色,然後追蹤他們在這棟大樓一整天的生活動態,他們會在哪碰面、他們會遇到哪些事情等。所以,這是一種描繪與設計建築物的方法,但當然,也是一種體會它的方式。

建築的一千零一夜,教你講作品故事

這棟大樓不再僅僅是一棟大樓而已,它同時扮演了城市一員的角色,像是在北京生活的群體中的一員。所以,建築設計突然間好像呈現了一位參與者的內涵品質,它像是在寫故事、呈現故事,所以我認為建築的敘事性這可以成為我們所相信的重要意義之一。

建築的一千零一夜,教你講作品故事

2.

建築的一千零一夜,教你講作品故事

Interlace 公寓群,Ole Scheeren/OMA

如果我們來看一下新加坡,和亞洲和中東一些城市類似,這些城市都是以高樓大廈為主,這種型別的大樓確實製造了更多的疏離感而非親近感,而我想問,我們看待居所的時候,要如何做到不是隻考慮私密性、我們自己和公寓的獨立性,而是能產生集體的共同意識呢?我們要如何想到要去創造一個交流的環境,讓建築能夠與人分享與獨自擁有兼具的空間來使人舒心愉悅呢?

建築的一千零一夜,教你講作品故事

當我們必須設計一個擁有1040間房間的公寓時,它的外型會是像這樣子:

建築的一千零一夜,教你講作品故事

根據當地政府法規,24層的樓高限制,12棟大樓的需求,剩下一點點開放空間的空餘,這可以說是一個相當擁擠嚴密的系統,雖然大樓可以將你與其他人分隔開,但這根本不能給你隱私,因為你離隔壁鄰居相當近,所以蓋好之後的公寓群質量堪憂。所以,我提議推掉高塔,把垂直設計改成水平設計,並把它們堆疊起來。

建築的一千零一夜,教你講作品故事

從側面看,它是不規則的排列,如果從直升機上往下看,可以看到,它的組織架構實際上是個水平建築物堆疊起來的網狀六邊形,這是為了創造出幾個大型戶外庭院,這些中央空間為社群規劃了多種設施與功能。可以看到這些庭院空間並非是封閉不透氣的空間,它們是開放的、通透的、互相連線起來的,我們稱呼這個專案是“Interlace”,想象我們把人類與空間彼此交錯連線起來。

建築的一千零一夜,教你講作品故事

我們設計的每樣細節,都遵循 “把空間賦予生命並還給社群居民” 有關的理念。事實上,這個系統可以在我們佈局主要的公共空間時,讓它層層堆疊出越來越多的個人與私密空間。於是我們就能夠展開一種介於集體與個人之間的設計概念。來做個簡單的數學計算,如果我們把所有地面上的綠色植物面積,扣除掉建築物的投影面積,然後加上所有有綠色植物的陽臺面積,我們會得出一個112%的植被覆蓋率,比不蓋大樓還要有更多的自然空間。當然,這個簡單的計算結果說明了我們增加了居民可利用的空間。

建築的一千零一夜,教你講作品故事

在熱帶地區,陽光是最需要注意的因素,事實上,我們說的是尋找遮蔽處。我們首先確認所有的公寓大樓整年都會有足夠的日照時間。然後我們進行外牆玻璃最佳化,來減少建築物的能量消耗。但最重要的是,我們能夠證明透過地形設計,建築物本身就為中庭花園提供了足夠的遮蔽,所以花園一整年都適宜人們活動和納涼。我們更進一步地沿著主風廊,設定了水池景觀,在蒸發冷卻的過程中形成一個微型氣候,進而有效地改善居民居住的空間品質。

建築的一千零一夜,教你講作品故事

這個想法創造了多樣性的選擇、一種你想去哪兒就去哪兒、想躲哪兒就躲哪兒的自由,在一個多樣性的居住環境中產生個人生活的多樣性。

3.

建築的一千零一夜,教你講作品故事

Collaborative Cloud,Ole Scheeren/OMA

這是一棟座落在德國柏林的媒體公司,正從傳統印刷媒體轉型到數字媒體。公司的CEO問了一些很中肯的問題:為什麼現今每個人仍希望到辦公室上班,即使他們可以在任何地方辦公?一個公司的數字形象定位要如何在建築物上體現出來?所以我們創作的不只是一個物體,我們還在物體的中心創造了一個大空間,一個有關於集體的、共同合作,和諧共處的空間體驗。

建築的一千零一夜,教你講作品故事

溝通、互動是空間的核心思想,會在空間內部自然地浮現出來,就像我們所說的“合作雲”,它就在建築物中間,被一個標準模組化的辦公區域所圍繞。從你的辦公桌只要走幾步,你就可以開始核心區域中廣闊空間內的共同體驗。

建築的一千零一夜,教你講作品故事

4.

建築的一千零一夜,教你講作品故事

Culture Machine,Ole Scheeren/OMA

當建築師來到倫敦,我們參與了倫敦市長的傳承開發公司的一個專案任務。我們被要求負責研究、調查Stratford奧林匹克公園基地的開發潛力。

建築的一千零一夜,教你講作品故事

在19世紀,Albert王子建立了Albertopolis城,Boris Johnson想建立奧林匹克城。他們的想法是把一些英國最偉大的機構、一些國際機構銜接在一起,創造出一個新的協同效益系統。當時Albert王子在19世紀建立的Albertopolis城,是想用來展示人類的所有成就,讓藝術和科學更緊密地結合在一起。而且他還打造了會展路,把一系列這樣的機構沿路串聯在一起。

建築的一千零一夜,教你講作品故事

當然,現今社會已經比當時進步許多,我們不再是活在一個每樣東西都被界定或者分離得很清楚的世界。我們活在一個不同領域的界限開始模糊的世界,一個彼此合作互動遠比保持疏離還要重要的世界,所以我們想建立一個大型的文化機器,一個會協調並賦予不同領域生命的建築物,但同時也可以讓它們彼此互動與合作。

建築的一千零一夜,教你講作品故事

它的基座是個非常簡單的模組,一個環形模組。它有雙走廊、有日照、通風很好,它的結構十分通透,可以變成一個大型展覽表演空間。這些模組被堆疊起來,隨著時間流逝,任何功能彼此都可能會佔據其他功能。

建築的一千零一夜,教你講作品故事

這棟建築將坐落在鄰近的水上運動中心旁邊,正對奧林匹克運動場,你可以看到它的懸臂式空間如何伸出並融入開放空間,和它的中庭如何在公共空間裡賦予生命。當時的想法是創造一個複雜的系統,讓裡面的機構實體可以維持它們本身的辨識性,使它們不會被歸類為單一的個體空間。

建築的一千零一夜,教你講作品故事

這個是它與法國巴黎蓬皮杜藝術中心的比例對照圖。兩者都顯示出其專案的龐大規模與潛力,但也有不一樣的地方,它是一個多樣型的結構的複合體,裡面不同的機構彼此間可以互動,而不失去它們自身的辨識度。我們想法是要創造一個組織結構可以讓不同的故事被描述出來包含創造和思考文化的教育部分,視覺藝術、舞蹈的藝術部分,以及讓大眾可以獲准進入這一系列可能的軌跡動向,來闡述他們個人對這些故事敘述的理解與體驗。

建築的一千零一夜,教你講作品故事

5.

建築的一千零一夜,教你講作品故事

Archipelago Cinema,Ole Scheeren/OMA

最後這是一個在泰國的水上漂浮電影院,在這裡創立了一個電影節,而我當時在想,如果,我們來思考電影的故事及劇本,我們也需要思考觀看這部電影的觀眾的劇本。所以,我設計了一個小型模組式水上平臺,主要技術來自當地漁民的龍蝦田及魚田建造技術,我們與當地社團合作建造,用的全部是他們的回收材料,這個令人驚豔的漂浮平臺,慢慢地移向海中,而觀眾最原始的經歷會與電影的故事情節相結合。

建築的一千零一夜,教你講作品故事

總結

所以 Ole Scheeren 相信,建築設計不僅超越了實體物質、建築環境的範疇,而且真切地與我們想如何生活、如何闡述我們的故事及其他人的故事息息相關。

建築的一千零一夜,教你講作品故事

當然,Ole 描述的概念 “形式圍繞故事” ,這些故事根本不是虛構的,而是居住或工作在他的大樓裡的人們的真實經歷。從這個意義上說,驅動他的建築形式的故事實際上只是另一種功能,儘管是一種更人性化的功能。然而,對於Scheeren來說,這些設計背後的故事不僅僅是使用者的故事,還包含了相關聯數百人的故事,這些故事使這些建築成為現實,甚至建築成為了我們自己生活故事的一部分。

建築的一千零一夜,教你講作品故事

本篇內容僅供學習和分享如若圖文資源侵犯您權益,請及時與我們聯絡

—END—

建築自媒體

標簽: 建築物  我們  故事  建築  空間